富宝宝和他的穷爸妈:3岁孩子拥有上百辆豪车?看到一半我信了
有娃后,家里最多的,不是衣服、不是口粮,而是......
是的,今天凡妈想和姐妹们聊聊,被满地玩具支配的恐惧
我敢打赌,下面这些玩具,80%的家长都给孩子买过!
这里我最想吐槽的就是床铃,从孩子的角度看,全是屁股......
图源:见水印
我家猪队友是个宠娃狂魔,平时出差回来必带玩具给他“小情人”,生日更不用提了。
前两天凡凡过生日,他老人家一口气连买9个礼物,芭比娃娃、玩具熊、公主裙、乐高、绘本......
(我呢?我呢?)
原本以为我家玩具已经够多了,直到去了小舅子家,看到堆了一房间的玩具,我瞬间觉得小巫见大巫了。
只要孩子开启“玩具模式”,那你别想在家里找到落脚地。
地上、床上、沙发上......目光所及之处都!是!玩!具!
孩子小时候的玩具,大半都是家长品着买;
等孩子长大点,开始有了主见,那可就到了“玩具大爆炸”时期,家长只有“付款”资格,没有选择余地。
而且有些男宝女宝的玩具喜好,这个时候也开始逐渐显现出不同style。
01
—
养娃吗?配套车库的那种
他们说,没有一个男孩,能从玩具车、奥特曼、恐龙的商店里,笑着空手走出来。
就算你讲多少遍大道理,“这车型家里已经有了,你家里有一堆呢.....”
哎,他就是听不进去,就是觉得眼前的比家里的好,就是要买新的,就要。
别管玩具买回来玩儿几次,只要一次不买,当场哭天喊地。
结局往往是,孩子笑了,爸爸妈妈的钱包哭了。
那么,你家有玩具车吗?我有。
一开始小打小闹一个一个的买,到后来成系列的买,然后结果就是:我用血汗钱给孩子开了片“私家车库”。
集合海陆空,上有飞机、直升机,下有轮船、潜水艇,还有货车、火车、垃圾车、翻斗车、消防车、警车、公交车......
只要能想到的交通工具和车型,在这里都能找到。
你家有奥特曼吗?我有。
没有一个儿子,能放过奥特曼。
记得之前看一位爸爸给儿子买了几百个造型各异的奥特曼,从家门口到阳台,整整齐齐排成一条龙。
呵,谁家不是呢?
看这阳光下正义的样子,有没有种满满正能量的赶脚?
还有恐龙,霸王龙、翼龙、三角龙......龙龙们时而排成排,时而出演剧情,日常安排不要太丰富。
想回到侏罗纪时代吗?几十个恐龙和一个娃,帮你实现。
02
—
生娃吗?只能宠着的那种
布玩偶你家一定也有吧?
猫猫狗狗、鸭鸭兔兔小玩偶,随便凑一凑,都能摆满床、挂满墙。
孩子每晚抱一个“侍寝”,整个轮下了也得小半个月。
一眼望去,这可都是为娘(父)的RMB啊!
对了,芭比娃娃也必须拥有姓名。现在的芭比可比我们小时候高级多了。
记得我小时候玩过的芭比娃娃,就单纯的只有娃娃,顶多有个梳子或发卡。
现在,买芭比娃娃,整套房子都包含了,浴室、梳妆台,要啥有啥,甚至还有独栋小别墅的缩小版。
呵,四脚吞金兽的奢华生活,就是这么滋润。
还有过家家必备套装:厨房玩具、小医生玩具、小购物车......
积木桌、乐高,拼接类玩具也是几乎家家都有的......毕竟只有当孩子认真玩玩具的那段时间,才是老母亲真正有“厕所自由”的时间。
然鹅,不管孩子第一次拿到玩具时有多激动,第二次再玩总会“缺胳膊少腿”,
于是,玩具基本上处于一个“随玩-随丢-随买-随玩-随丢”的恶性循环中。
直到有一天孩子不再拘泥于眼前的这些玩具,直到眼前的玩具被堆进角落、地库......
03
—
最好的“玩具”,是爸爸和妈妈
是的,每个孩子都是爸妈的碎钞机。
看完为孩子打下的这片“玩具江山”,不得不含泪感慨一句:
为了孩子无价的快乐童年,值!
如果说上面的玩具,可以让孩子沉浸式的玩耍,那么有爸爸妈妈陪玩,就更能让孩子体会到高质量的亲子互动。
何等高质量呢?就是不管你是拒绝还是接受,孩子都会拉着你配合他的表演。
比如:
“妈妈我们玩,你站在这里,你是怪兽,我是奥特曼,我发射光波,你就倒下。”
(配合你表演)
“爸爸你是不是生病了?躺着,我来给你看看吧。”
正所谓,物尽其用,现学现卖,大概就是这意思吧
换而言之,不管孩子对众多玩具或喜新厌旧,或雨露均沾,又或独宠“一人”,玩到脏兮兮也不肯换掉,
不管父母对孩子是要啥买啥的“满足派”,还是精打细算的“计划派”,又或是高端定制的“创作派”,
出发点是一致的,都想尽己之力,给孩子最好的。
玩具对孩子而言,是满足,是快乐,更是他们接触世界、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途径。
孩子可以通过玩具,认识周围事物,激发好奇心,培养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等等。
那么,话说回来,一件好玩具,应该满足哪些条件呢?
最后,凡妈想说,被社会焦虑育儿裹挟的我们,总担心孩子多玩一会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玩耍是孩子的基本需求,也是孩子成长阶段的“主要工作”。
孩子们在玩耍过程中,大脑会急速转动,更有益于成长发育。
我们作为父母能做的,就是还给孩子“玩耍自由”,让孩子做回小孩,让孩子在该玩的年纪,尽情的玩。
图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这是一条追求快乐教育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