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作为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人……
传承丨巴中九旬老八路王建文,曾千里挺进大别山……
☆ ★ ☆
提起王建文
熟悉他的人都充满了敬佩之情
他一生都在奋斗
树立传承了良好的家风
忠诚于党和事业放在第一位
同时还要不怕吃苦、勤俭节约、助人为乐
在总结自家家风、家训时
老先生如是说到
15岁参加八路军游击队 曾千里挺进大别山
1929年7月,王建文出生在河南省汤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4年12月,年仅15岁的王建文参加了刘邓领导的八路军游击队,任安阳独立营1连1排战士,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调离警卫连。1946年春,调华北中央党校任卫生员,解放战争时期,跟随刘邓大军先后参加了著名的上党、鲁西南战役,并千里挺进大别山,后参加了淮海、渡江、进军大西南战役。先后担任班长、看护长(护士长)、西南军区炮兵直属教导大队医助。
建国后,转业回四川巴中,先后任巴中县医院副院长,防疫站副站长、正县级主管医师,1988年5月离休。1997年被巴中市委组织部评为离休干部先进个人。
☆ ★ ☆
回忆起这些宝贵而难忘的经历
王建文老人依然记忆犹新、满脸笑容
让人无不为之动容
而他至今还保留着写笔记的习惯
喜欢讲革命故事 爱党爱国是做人根本
据王建文家人介绍,老先生最喜欢讲述革命战争故事,每次都讲得慷慨激昂、扣人心弦。他不仅给子女讲,还经常深入机关、社区讲,总是以“有国才有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和万事兴”教育大家爱党爱国是做人的根本,要共同维护党和国家的尊严,建设繁荣富强的共同家园。
☆ ★ ☆
王建文性格温和、面容慈祥
但他对子女的教育却是十分的严格
据王建文的小儿子王代明回忆
在父亲担任防疫站领导时期
因为一次饭菜问题让他印象特别深刻
▽
王代明
那个时候,我们都还小。单位的孩子一般也都在食堂吃饭,条件和现在不一样,都比较艰苦。可能见我父亲是领导,所以,食堂阿姨每次给我打饭菜时,都会稍微盛得多一些,不料这件事后来被父亲知道了,我被狠狠的被批评了一顿,当时我还很不理解。
王代明
“我的孩子和其他人的孩子都是一样,不能区别对待。”父亲不光批评了我,后来在大会上针对此事,还专门强调不能搞“特殊化”。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也很深刻,从此以后我再没有因为父亲是领导就有什么不一样。
传承好家风 “百宝箱”里有“秘籍”
说起家风、家训
王家人总有说不完的故事
王建文以身作则教育、影响子孙后代
艰苦朴素在他家里已成一种习惯
成为儿孙相传的美德
▽
“14岁那年,家乡闹大饥荒,树叶、草根,就连树皮都被剥了吃光了。”王建文对那段穷苦岁月刻骨铭心,经常以此教育后代要在幸福生活时代不忘苦难历史,要传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
据家人介绍,王建文还有一个“百宝箱”,里面装着他的读书学习笔记本和《党章》《准则》《条例》《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及他以前获得的一些荣誉和奖章。凡是来人来客,王建文总喜欢展示他的“百宝箱”。
王建文经常以“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永远不晚”来激励自己、教育子女,建设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书香家庭,子孙个个都养成了爱读书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一个放大镜、一本书
成了王建文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88岁高龄的他精神矍铄、头脑清晰
当问起他的长寿秘诀时
他乐呵呵地回答道
乐观豁达、知足常乐、心态平和
微小妹觉得
王建文老人身上的这种精神和作风
更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信息来源:四川新闻网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