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 我理想中的学校,师生都有免于恐惧的自由
根据12月9号在河南濮阳召开的全国民国学校小微联盟第五届年会上的演讲整理。昨天发的标题和正文都有失误,不能修改,重新发一遍。
大有赶上詹大年的趋势,要减肥了
大家好!
在座的都是民办学校董事长或执行校长,大家都有丰富的办学经验。我是一个外行,从来没有过自己的学校。
不过,我当过17年的中学教师,做过学生,对学校还是熟悉的、有点想法的。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我理想中的学校吧。
一
我理想中的学校,最核心的一个特征:师生都有免于恐惧的自由。
这个学校,一切有规则——公开的规则,而不是政出多门、朝令夕改、谁是老大谁说了算。
学生入学,首先不是背诵校纪校规——一些变态的学校还要进行考试。
让学生一入学就背诵校纪校规,这是对学生的极度不尊重,是给孩子们的杀威棒,是集权文化在校园的体现!
可能有人已经听不下去了,认为我在胡说八道,要搬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大杀器。
坐稳了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绝对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
今天,就和大家讨论讨论这八个字,看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存在先于本质,世界上不是先有“规矩”后有“方圆”,恰恰相反,是先有那些方和圆,后来有人发现了方圆的秘密,才能够大量地制造、批量地生产方圆。
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适用于人的创造性活动。
比如:做个小板凳、盖个楼、建个机场……这些事,要有“规矩”,要设计,设计就要考虑材料的特性,要掌握各种原理和规律,否则,创造就会失败。
相对于创造性活动,人的破坏性活动有一些也需要设计,要有“规矩”,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战争、犯罪、医生给病人动手术。但生活中常见的破坏性活动是不需要“规矩”的,谁摔个杯子,还要事先规划一下让杯子碎成几片儿呢?
问大家一个问题:生孩子,这是人的创造性活动,还是人的破坏性活动?
好吧,这是一个坑,不让大家跳了。我认为,生孩子既不算创造性活动,也不是破坏性活动,它就是人繁衍后代的本能!
可惜,有的人接受了多年的优质教育,读到博士毕业,连生孩子的本能都丧失掉了,以为男女两个人睡在一张床上,彼此间分子跳来跳去,时间长了就会受孕,这简直是教育的悲哀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适用于人的创造性活动,不适合生孩子这件事。
那么,这句话适用于养育孩子吗?让孩子懂规矩,会做人,这没有问题吧?
也不一定!
我以为,人,不是为了守规矩、背规矩来到这个世界的。
每一个人,无论国家和家庭,无论肤色和性别,甚至无论健康还是疾病,都是稀里糊涂、不知不觉、不情不愿来到这个世界的——有人说,孩子都是父母寻欢作乐的副产品,他们本能地预知到自己将受苦受难,所以每个婴儿出生第一个举动就是哭,哇哇大哭。
不哭还不行,不哭的话护士长一个巴掌就招呼上去了。周围所有的人都在笑,这个最弱小最无力的人在哭,旁若无人、肆无忌惮。
随后很长一段时间,孩子过得很任性,想睡就睡、想吃就吃,热了哭冷了也哭,孤独了哭,太热闹了也哭。
他哪有规矩?他哪懂规矩?
每个人,都不是为了配合别人而来的。每个人,一来到这个世界,就需要别人为他服务。
可能会有人说:因为不懂,所以要教嘛!
没错,如果不是因为有教育,可能我们现在还穿着开裆裤呢——不对,应该是光着,茹毛饮血,野蛮人嘛!
可是,我想提醒大家的是:一个孩子,什么都不懂,什么规矩都没有,他是人吗?
哪个敢说:婴儿不是人?
此图片取自小微联盟年会组委会美篇
只要孩子出生,他就有继承权,尽管他连爸妈都不会叫,甚至不认识,更不要说懂规矩了。
孩子可以不按你的套路出牌,但大人们要按规矩来。按照法律,还在娘肚子里的胎儿,不是“人”,没有继承权,但财产分割时必须为他留一份,哪怕是私生子!等他平安出生,自动继承遗产。
扯了这么多,只是为了说明:
存在先于本质,才是生活的真相!
人,不是为了遵守规矩而来的。
二
那么,要不要教孩子懂规矩?
当然要,但是教孩子规矩之前,我们自己一定先要弄明白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我以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里的规矩,指的是维持家庭、单位或部门、社区或村落、地区和国家,乃至全世界和谐共生的一套行为准则,是人们在生活中逐步感受、总结出来的。
也就是说,是人为先,规矩在后;社会为先,规矩在后!
人需要规矩,这说明了什么,或者说规矩的背后是什么?我的理解是:
第一,人是自私的,这是天性,所以就有各种“相争”,机关算尽;
第二,人是理性的,这是进化,于是又有各种“调整”,明镜高悬。
规矩形成之后,小孩子要“学规矩”,大人们要“教规矩”。
为什么教规矩?是为了帮助孩子以最小的成本或者说代价融入社会,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如果把规矩理解为一根登山杖,那这就是成人交给孩子、帮助他行走的工具,而不是让成年人拿在手里敲打孩子用的。
可是现在,多少孩子,死在了“规矩”手里?!本来是学习如何适应社会的,结果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孩子就挂了!
前几天,湖南沅江有个12岁男孩子砍死了母亲。有人恨恨地说,这就是个狼崽子。
我想问,第一:他生下来就是狼崽子吗?如果是,那么现在所有的反思都是矫情;如果不是,那他也是受害者。第二:杀死别人和杀死自己,哪个更惨烈?
我个人是这么看这起惨案的:有人无意间装配了一个炸弹,突然炸弹爆炸了,大家一脸无辜惊恐: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就炸了?我们做这个有多辛苦它怎么就这样炸了?害人啊、没良心啊、缺德啊……
一个男孩,还只有12岁,就成了杀害母亲的凶手,究竟谁之过?
这只是因为孩子心里没有规矩,还是因为孩子的家人、邻居、教师甚至整个社会首先出了问题?
成人世界出了问题无法解决,却让孩子来守规矩,何其霸道无理。
教孩子规矩之前,我们自己先要弄明白的第二个问题是:
成年人,一本员工守则,几次培训就差不多了。然后,小错扣钱,中错培训,大错辞退。
对孩子呢?
人手一份校纪校规,抄写、背诵、抽查、考试,不及格还补考。
这是在干什么?这是化学老师在让孩子们背诵化学实验步骤、是体育老师让孩子们在默写三步上篮技巧、是语文老师让孩子们在解释“什么叫灰溜溜”……
规矩是人们在生活中逐步感受、总结出来的一整套行为准则,那是结晶,是盐。教小孩子懂规矩,应该把盐花在汤里。一点点、一天天,慢慢来,不要急嘛!
教孩子懂规矩,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不同情况,可以让孩子读绘本《大卫不可以》《图书馆的狮子》,可以带孩子做游戏“大家都是木头人”“一起来找茬”,可以让孩子们分享自己被误会、被欺负时的感受,可以让孩子们演习、观摩……
替身演员示范车祸瞬间,日本中小学生安全教育
教规矩,爱在先,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而不是感觉到自己头上始终悬着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
和大家分享两则小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的玫瑰花
在帕夫雷什中学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花期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女孩在花房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
苏霍姆林斯基弯下腰问孩子:“小朋友,你为什么要摘下这朵玫瑰花呢?”小女孩很认真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她有点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
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小女孩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小朋友,你为什么要摘下这朵玫瑰花呢?”
面对孩子的错误,老师们还有耐心这样发问吗?
我曾说过一句狠话,中国式教育,就是一群不屑于了解孩子的成年人在热衷于给孩子们讲道理(规矩)。
很多教师和父母,心有规矩,目中无人;因为这些规矩关系着自己的面子和绩效,于是孩子们就成了他们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
优秀的教育者知道如何帮助孩子成为优秀,伟大的教育者能够理解并接纳孩子为什么会出错。
第二个故事:
教表演的机会很多
有一回,日本歌伎大师勘弥扮演一位徒步旅行的人。准备上场时,一个门生提醒他:“师傅,您的鞋带松了。”
勘弥回了声“谢谢你”,立刻蹲下身系紧了鞋带。当他走到门生看不到的舞台入口处时,却又蹲下,把鞋带复又弄松。显然,他是想以松垮的鞋带表达一个长途旅行者的疲惫。
有位记者恰好看到了这一幕。戏演完后,他问勘弥:“您为什么不当场教那位门生呢?”
勘弥答道:“别人的亲切必须坦率接受,要教导门生演戏的技能,机会多得是。在今天的场合,最要紧的是要以感谢之心去接受别人的亲切,并给予回报。”
不论是教学生知识,还是教规矩,都应该有爱在先。
爱不起来怎么办?没关系,懂得尊重孩子就好。
三
很遗憾,人类的教育可能一开始就误入了歧途,一直就是“目中无人,心有规矩”。
我把教育分为三类:强盗教育、骗子教育、人的教育。
所谓强盗教育,是指教育者把受教育者视为工具,视为将来能够为自己所用的工具。这样的教育,完全忽略受教育者的感受,更不会理睬受教育者的需求。
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考虑的只有“我的目标”和“我的方法”,他们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就是服从服从再服从,惩罚自然是最常见的手段。
当然,威逼之外也会有利诱,比如“跟着我,有肉吃”,但“吃我的肉”,接下来就得“做我的狗”。早晚有一天,狡兔死,走狗烹。
骗子教育比强盗教育文明了一层。至少,在骗子眼里,对方是和自己一样的,是平等的,他不能用强迫的手段让对方服从自己。当然,骗子也不想和对方交朋友,他需要对方双手奉上他需要的东西,于是,他只能骗。
所以,骗子的教育,往往是“我的目标”和“你的感受”并重,凸显“你的感受”,暗藏“我的目标”。骗子最喜欢讲的一句话是:“我是为了你好!”说久了,有的骗子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
更多的骗子当然是清醒的,他们经常使用的方法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他们不会让对方思考。如果他们在引导对方思考,那也一定是诱导对方感恩自己。
只有人的教育,受教育者才能得到真正的、充分的尊重。
人的教育以“你的需要”和“你的感受”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哪怕受教育者还是懵懂的孩子,教育者也会在内心里将对方视为与自己平等的个体去尊重他满足他。
人的教育,注重的是快乐的分享,是成功的体验,是鼓励孩子做梦,帮助孩子实现梦想。
人的教育,不是让孩子们刚进校门就背规矩,而是首先告诉孩子们他们在学校所拥有的权利。
权利告知在先
孩子们来到学校,校长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情,也是最重要的事情是告诉孩子们:
你们有权利拥有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
学校对任何校园霸凌行为说“不”!
在学校,孩子们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在学校,孩子们有权利获得他人的尊重,哪怕自己违反了校纪校规;
在学校,孩子们有权利获得安全的饮食、安全的设施;
……
最重要的是,孩子们还有维权的通道。学校要告诉孩子们:不高兴了、被欺负了可以怎么办。
个人以为,成立家长、学生、教师三方组成的学校立法委员会、校园法庭,处理学生违纪问题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探索。
最后,郑重其事地说明一点:前面都用了“规矩”一词,这是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引出来的,我个人更喜欢说“规则”,而不是“规矩”。
这不是矫情,是认真。
在中国的话语习惯里,“规矩”都是强者制定,弱者遵守;是强者为了方便自己的管理、保证自己的利益而对弱者做出的约束。
为什么说“规矩都是死的,人是活的”,重点不在于钻空子,而是强者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可以随时修改规矩。
规则,是众人之事,所有人都必须尊重规则、遵守规则!
鲁迅先生说过:革命,是为了让人生,而不是让人死。
我想说:规则,是让人有安全感,而不是心生恐惧;是让人有边界意识,而不是培养奴性!
谢谢大家!
教育自由谈:一个关注
精神成长的个人公众号
ID:maowd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