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方在儿科肺系疾病的临床运用
《伤寒论》为东汉时期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的医学专著,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其中的方剂在现代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同时也广泛应用于儿科。下面就《伤寒论》方在儿科肺系疾病的临床运用作一简单概述,以总结其临床运用规律,使其更灵活、更广泛地应用于儿科临床。
1外感发热
小儿为纯阳之体,若感受外邪,邪易从阳化热,而发为本病。肺主皮毛,卫外固表,外感发热多与肺卫相关,所以把该病归属肺系疾病。
桂枝汤
陈尔明治疗4岁小儿夏日感冒,症见体温38.5°C左右,恶寒,时有汗岀,精神、胃纳略差,大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施以桂枝汤∶桂枝6g,白芍6g,甘草2g,生姜2片,大枣3枚,2剂,煎服。进药1剂,当晚遍体热汗,发热渐退,次晨即告体温正常。两剂病愈,未再发热。其认为小儿夏日感冒发热,虽热而有汗,虽汗而无口渴、苔黄舌红等里热证,实为太阳中风证,故用桂枝汤治疗效佳。
麻杏石甘汤
刁利红等认为小儿外感高热症属中医风温范畴,温热毒邪,传变最速,且易伤阳,治疗应辛凉泻热、甘寒凉营芳化解毒综合治疗。其以清热解毒,辛凉透表为法,用本方加味治疗小儿该症100例,并以西药治疗的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以麻杏石甘汤为基础方加味:生麻黄9g杏仁9g,生石膏侁先煎)15g,银花9g,连翘98,黄芩9g,桔梗9g板蓝根9g,泡参9,生甘草6g结果:治疗组,显效83例,有效12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9%;对照组,显效32例,有效8例,好转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葛根汤
陈菊仙根据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为弱,易受外邪侵袭等特点,认为小儿外感寒邪,首干太阳。又因小儿脾常不足,加上儿童过食“高粱厚味”,致脾胃运化不及,合痰、热蕴郁中焦。太阳受邪后常岀现内陷阳明的趋势。临床除发热等表证外,又伴随腹胀厌食,便结或便溏,苔腻等中焦失运症状。临床处方用葛根汤解表和里,杜邪于未然。其用本方治疗小儿发热110例,患儿以发热(体温37~40°C)为主症,并见恶寒无汗,面浮红,鼻阻流涕,咳嗽咽痛,思饮或不思饮,腹胀纳呆,大便或溏或结,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淡红或红,脉浮紧,小滑,指纹浮红,多步风关,以葛根汤为主方。葛根10-15g,麻黄3~6g,桂枝6~10g白芍6-10g,大枣3枚,生姜6g,甘草3g。另根据患儿兼症多寡辅以付方。结果,110例患儿病例中,服1剂体温降至正常者66例,占60%,服2剂者43例,占39%,服3剂者1例,占0.9%。
白虎汤
刘黎明认为小儿肺脏娇嫩,喜清肃,恶湿恶燥,恶寒又恶热,外邪袭表,肺先受之,卫阳受阻,肺气郁闭,加之小儿纯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若感邪之未及时消散,或疏透不彻底,易从阳化热,加之后天素弱,邪气反盛,内传阳明,形成热毒炽盛的表里俱热证。临床常用白虎汤加味治疗。其用本方加味治疗30例小儿发热,症见发热面红,目赤,唇燥,时而烦躁不安,触之皮肤灼热,体温39.7°C,大便不干燥,小便短赤,舌苔黄燥,脉弦有力,以白虎汤加味治疗。结果,显效28例,有效2例。
小柴胡汤
施亚男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小柴胡汤具有抗炎保肝,解热镇痛,抑制病毒复制,激活巨噬细胞,诱导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等作用。临床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用小柴胡汤加减为治疗组,对照组用注射用炎琥宁,两组病例各为100例,两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44例,显效5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治愈30例,显效42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为7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柴胡桂枝汤
吕锦强认为感冒后发热不解,说明表邪入于表里之间,不得宣散,治疗时单纯解表则邪不去,攻里恐邪更深,取柴胡桂枝汤既可和解少阳、宣畅气机,又能和营解表,临床运用多能取效。其釆用柴胡桂枝汤为治疗组,病毒唑治疗为对照组,治疗小儿外感热病各65例,比较二者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55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9%6;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18例,有效19例,无效18例,有效率为72.3%,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大柴胡汤
杨宗强治疗在接受抗生素和解热药治疗效果不明显而转中医治疗的辨证属少阳合阳明病高热患儿86例,方药用大柴胡汤:柴胡10g黄芩10g半夏10g大黄6g枳实10g,白芍10g,大枣2g,生姜3每日1剂,水煎100-200m,分2次服用。结果,服第1剂退热者6例,服第2剂退热者29例,服药3~6剂退热者47例,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
大青龙汤
叶佐荣等认为小儿体属阳,感邪后易从阳化热。外感风寒,也易寒郁化热,出现表寒里热证,符合大青龙汤“外束风寒,里有郁热”的病机。临床上用本方加减治疗小儿以高热,无汗,口渴为主要症状的外感,疗效颇佳。
2咳嗽
咳嗽病证以咳嗽为主要突出症状。小儿时期,许多外感内伤疾病及传染病都可兼见咳嗽症状,若咳嗽不是其突出主证时,则不属于本病证。
竹叶石膏汤
张广梅认为小儿肺常不足,易寒易热,受邪后易从热化,可从阳明论治。其治疗4岁小儿久咳,素体易感,屡服中成药及抗生素,已逾半年,时有阵咳,无痰,诸药无效,拍片无异常,夜间少量汗出,纳食睡眠均可,舌尖偏红,少苔,脉细滑数,辨为邪热久羁,肺失肃降。用竹叶石膏汤清热益气生津,恢复通降法:竹叶10g党参10g石膏20g,麦冬12g,半夏8g桑叶6g甘草6g,粳米1把。2剂而愈。
小柴胡汤
柳树英等根据中医阴阳学说,认为夜咳(亥子丑时)邪位于半表半里,临证时以少阳为切入点,应用本方加减治疗小儿夜间咳嗽50例。结果,痊愈34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张玲治疗12岁小儿顽固性咳嗽,症见:咳嗽1月余,喉中有痰,痰黏难以咯岀,咽痒,无发热、恶寒,纳可,二便调,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细,辨证属肝气不疏,痰热内蕴,方用小柴胡汤加减,6剂而愈。
小青龙汤
本方有温肺化饮,解表散寒之效,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郑启仲治疗5岁男孩反复咳嗽2月余,以早晚咳嗽为主,遇冷空气加重,白色泡沫稀痰,咳甚时干呕,流清涕,食欲不振,大便可,面色红,舌质稍红,苔淡黄偏滑,脉浮滑,辨证属外寒内饮证,用小青龙汤加减∶麻黄6g桂枝6g干姜3g白芍10g炙甘草6g细辛3g姜半夏6g五味子g生石膏30g紫苏子10g款冬10g服药7剂后,诸症皆除。其认为小儿脾常不及,不能正常运化水液易生痰饮,一旦感受风寒,易致饮动内饮。
柴胡桂枝汤
见咳不治咳而咳自止,不是一味地对咳嗽的对症治疗而是针对咳嗽的病机治之。郑启仲根据本方疏利三焦,调和营卫之病机,治疗一患儿反复咳嗽5月余。症见咳嗽,无规律可循,咳嗽剧烈时干呕,痰少,偶有流清涕。咽痒,口苦,纳可,二便正常,舌质红润,苔白腻。脉弦滑。处方以柴胡桂枝汤加减∶柴胡10g黄芩10g法夏6g桂枝6g,白芍10g,干姜3g,细辛3g,五味子6g,蝉蜕6g,僵蚕10g大枣10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分3次服。共服药15剂,诸症悉平。
3肺炎喘嗽
小儿肺常不足,若感受外邪,郁闭肺络,或日久失治易致热邪炽盛,闭阻于肺而发为本病,为小儿多发病,包括肺炎,支气管肺炎。
麻杏石甘汤
兰维平认为本方历来是治疗外感风热或寒郁而化热的热壅于肺的咳嗽、气急、鼻煽、口渴、高热不退,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者的方剂,符合婴幼儿肺炎本病。其临床西医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本方加味治疗婴幼儿肺炎45例,并以西药常规综合治疗的4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38例,好转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治愈29例,好转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3.3%,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
小青龙汤
詹锐文运用本方加减治疗肺炎89例,治愈72例,治愈率为80.9%,对于证属外寒内饮一类的肺炎治疗收到满意的疗效。张玉珍等叫以本方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102例,并设西药对照组,两组均用抗感染,对症止喘,退热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小青龙汤。结果,两组均治愈,治疗组治疗时间平均62d,对照组平均9d,治疗组治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其通过治愈时间的差异及疗效观察,认为小青龙汤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中有明显的止咳、祛痰、解痉作用。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王喜聪用本方加味治疗6岁男孩支气管肺炎,症见:咳嗽发热,气急痰多,体温38.1℃,流脓涕,纳差,大便干,2日一次,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两肺可闻及湿啰音。中医辨证属肺炎喘嗽之风热闭肺型,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瓜蒌皮,黄芩,苏子,葶历子,莱菔子。服药9剂后痊愈。
三物白散
本方由桔梗,巴豆,贝母三味药物组成,主治寒实结胸,无热证者。黄道富等经多年临床应用,认为本方经活用,其治疗范围似可拓宽。列举其运用三物白散加麝香治疗小儿重症支气管肺炎1例。病案江某,女,6岁,1986年5月16日初诊,患肺炎,西医输液、输氧数日效不著。现患儿咳嗽气急,烦躁不安,呼吸快而浅,节律不整,鼻翼翕动,精神萎靡,出现三凹证,口唇、指、趾末端紫绀,咳声如拽锯。体温39.5C,脉搏180次/min,呼吸45次min,肺部细湿啰音广泛。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42×109L,中性85%,淋巴5%。胸部Ⅹ线检查可见两肺有斑片状阴影。舌红,苔斑剥而干,脉细数。投三物白散2g,加麝香少许,冷开水灌服。逾20min,呕吐痰水约150mL,呼吸立畅。次日精神,食欲改善,诸症大减,复用清肺益气化痰之剂半月余,体温正常。咳嗽,气急,紫绀等症状及肺部啰音消失,血常规,胸片Ⅹ线拍片均正常,竟告康复。
哮喘
小儿素体肺脾肾不足,易于生痰,痰伏于肺则为宿根,如遇外邪等诱因易致痰气交阻于气道而发为哮喘,为小儿常见病,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麻杏石甘汤
本方有辛凉宣肺、清热平喘之功效,主治肺热咳喘之证。段萍悶用本方加减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30例,结果治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陈文利等用本方治疗热性哮喘13例,结果显效10例,有效1例,无效2例。尹全真四用本方与定喘汤加味治疗哮喘60例,总有效率达92%
真武汤
宋知行等在小儿支气管哮喘之症属肾虚寒饮者,使用本方。其认为此类小儿往往先天不足或久喘损肾,阳虚明显而水寒里盛,诸药难应,适于真武汤之温肾扶阳,散寒化饮。病案,杜某,男,11岁。素有宿喘,今秋连续发作,已近两月未平,中西药物治疗难以控制。夜间阵咳,痰吐稀液,大便次多,小溲清长,面色黯黑,形体畏寒,两脉虚弱,舌淡苔薄白而腻。久哮肾阳虚衰,主以真武汤加味:茯苓10g,淡附片3g生姜三片,白术10g白芍6g,清甘草3g细辛15g,淡干姜1.5g,五味子1.5g桑皮9g三剂,水煎服。服药以后,夜咳渐平,哮喘以控制,原法连用数周,初获缓解。
苓桂术甘汤
宋知行等在小儿久哮因脾肺阳虚,饮邪上渍者,则投苓桂术甘汤。病案,潘某,男,8岁。夙有哮喘,入秋频发,服麻黄汤加味后喘初和。现咽痒呛咳,晨昏必作,咯吐稀痰,夜间痰鸣,胃纳欠佳,大便不畅,舌苔白滑,脉濡带弦,是寒饮内伏,胸阳不布,以苓桂术甘汤加味,茯苓9g,桂枝3g,焦白术9g,清甘草3g,杏仁6g百部6g姜半夏9g,陈皮3g,7剂,水煎服。药后其喘不发,仅有晨咳,胃开便顺,仍续以原法,连服月余,其颇安,整个冬春未作。
综上所述,《伤寒论》方在儿科肺系疾病中有以下规律
(1)体现了一病多方和一方多用,显示了用方的灵活性;用方强调对症,并不顾忌峻烈药性;抓住儿科病的特征,寻找与经方适应病机的内在联系。
(2)体现了《伤寒论》治疗八法在儿科的应用∶桂枝汤的汗法,小柴胡汤的和法,大柴胡汤的下法,三物白散的吐法,白虎汤的清法,真武汤的温法。
(3)体现了六经辨证思想在儿科的灵活应用,而且在儿科肺系疾病中以三阳证多见。总之,近年来经方在儿科的应用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在其应用规律上没有上升理论水平,要进一步更好,更灵活,更广泛的应用于儿科临床,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扩展阅读
I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黄福珍 刘英锋。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与我们联系,立即删除。 I 注意警示: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知识,仅供参考,不做为处方,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
长按识别关注,虫二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