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银行业战略发展的历史逻辑

刘兴赛 中信出版墨菲 2022-05-12


当前,中国银行业正处于一个行业裂变的大时代。分化重构成为中国银行业的未来主题。中国银行业将从“国有行-股份制行—城商行、农商行”的行业体系,转化为“新综合化金融科技公司——单一开放平台公司——特定人群的银行、特定地域的银行、特定功能的银行”的行业生态体系。


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上述前景是革命性的。制定面向未来的战略是中国银行业的当务之急。但是,即便如此,这并不意味中国银行业要忽略历史和现实,传统银行的战略制定注定是要在理解历史的基础上去面对未来。事实上,看似纷繁芜杂的中国银行业战略,其实却有其内在逻辑。


01


第一,体制转轨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管理控制权的不断强化。


中国的银行体系是从大一统的行政体制逐步向现代银行体制转变而来。从主要的国有银行的演变过程看,期间经历了专业银行、企业化、市场化等历史阶段。在这一进程中,强化法人治理、提升总行对分支行的管控是国有银行战略发展的主线。


“双大”战略是建行在上世纪90年代面临生存危机时所祭起的战略体系,在建行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于建行有三点意义:


一是通过大行业、大客户等大型批发业务迅速做大规模,解决建行所面临的地位与生存问题。


二是双大客户定位切中当时国内经济运行的关键客户,在这一期,中国经济运行有两方面的活跃力量,一是外资和乡镇企业主导的轻工业发展;二是政府、国企主导下的基础设施、基础工业建设。相对于外资企业融资的体制障碍、乡镇企业的不规范,后者经营规范、规模庞大、有国家支持,不仅风险小,同时也符合建行在基建领域的传统优势。


三是藉由双大战略,提升经营层级,进一步强化统一法人治理(当时各分行具有事实上的准法人地位),提升风险管理控制水平。


与建行双大战略在管理上的初衷相似,工行本世纪初的“数据大集中”战略,通过将40多个数据中心集中到南北两大数据中心,实现了全国应用软件的统一管理,提升了基础数据质量,提高了总行决策的及时准确性,强化了统一法人对分支机构业务运行的监控。同样地,建行垂直风险管理改革也是强化集中控制的重要尝试。不过随着管理控制的不断集中,中国银行业体系活力和效率也在不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银行积极探索事业部改革和利润中心建设。这些战略的实施实际上是对前期不断强化的集权倾向作某种程度的修正,它反映了脱胎于行政体制的总分行体系,在没有解决好委托代理和激励约束机制的背景下,所面临的“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困境仍没有得到完全解决。


02


第二,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市场定位。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轨而来,政府主导着经济运行。从上世纪90年代中国确立市场经济目标以来,政府的主导作用呈现几个阶段性的特征,一是90年代到2003年前,这段历史中,政府通过国有经济从事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来主导经济发展;二是2003年以来的10来年历史,在这一历史阶段,中国形成了以城市化为主线的经济发展逻辑,基建和房地产推动城市化进程并带动能源重化产业发展,而房地产膨胀支撑的土地财政又为基建和城市化提供了资金;三是在2012年后,面对着经济下行期,国家所贯彻的财政、货币宽松政策,其影响就在于一二线城市房地产经济的快速膨胀,从而逆转了中国由于产业梯度转移所形成的不同地区非均衡发展趋势得到缓解的进程,中心城市的地位再次得到强化。从以上进程不难看出,90年代中国银行业的关键业务存在于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2003年—2012年以来的关键业务主要分布于基建、房地产开发、能源重化等领域;从客户角度看,上述两个阶段关键客户主要是政府、政府平台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从地区分布上看,主要是城市以及发达地区。2012年以来情况发生了比较特殊的变化,首先,银行的重点业务领域变成了居民按揭领域和基建。其二,除了过去的政府,作为关键客户,居民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其三,地域上的关键市场主要是北上广深以及重点二线中心城市,它们是过去几年一些银行利润主要的贡献区域。从以上分析就解释了所谓“双大战略”、“三大一高战略”、“中心城市行战略”、“发达地区优先发展战略”以及股份制行和重点城商行跨地域经营的内在逻辑。


03


第三,市场竞争的强化与银行自身变革的不断深化。


一是产品创新时代。在这一历史阶段,中国银行业刚刚走上市场化竞争之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很多业务和产品都是空白,在此情况下,产品创新是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招商银行零售战略中的几个关键性产品,一卡通、一网通、金葵花理财等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二是渠道、业务模式创新时代。随着中国银行业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市场竞争的加剧,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中国银行的市场竞争开始步入渠道竞争时代。在这一阶段,电子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成为银行战略发展的重点。工商银行的E-ICBC战略的早期版本,其实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其核心思想是实现银行业务发展的线上化。三是商业模式创新时代。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强化,线上不再是银行线下行为的简单复制,而是不断推动银行的商业模式——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深度变革。在此背景下,银行开始搭建平台,将服务嵌入到场景,并开始融合非金融增值服务。工商银行E-ICBC的2.0以上版本和兴业银行的“银银”平台就是这样思想的产物。E-ICBC打造了包括网络社交平台(融 e 联)、电子商务平台(融 e 购)、网络金融平台(融 e 行)的互联网金融体系。而兴业银行则通过“银银”平台,实现了以自身为核心的生态体系构建,成为自身跨跃式发展的助推器。四是金融科技引领的整合创新时代。伴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开始迅速的进入到中国银行业的战略视野。从长远看,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的影响是全面的。不过,现实中,金融科技的影响尚未完全展开,中国银行业整体上尚没有从战略角度对如何拥抱金融科技做出回应。但一些银行已经开始就金融科技应用以及自身的变革做出探索。这种探索,伴随着不同的认知,相应的战略内容也分作若干的层次,比如有些银行推出数字转型战略,但其核心要点还在于网点的智能化改造以及网络金融服务的发展;而另一些银行则就具体某项的金融科技应用推出发展战略,如大数据应用战略;而有些银行则提出了构建“金融科技银行”或“金融科技公司”战略,但从实际情形看,它们往往还局限于愿景或一些技术性应用。金融科技在战略上的应用深度,关键在于整合创新,而其中最关键的是科技与体制变革的结合,这是科技影响脱离工具和手段的历史阶段的决定因素。


(本文节选自《未来银行之路》一书,更多内容详见《未来银行之路》)







刘兴赛 著

中信出版集团





↓↓↓点击阅读原文,《未来银行之路》带回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