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传统地产项目是杀猪,城市更新项目是吃螃蟹 |【青筑专访】锋界设计方华

青年建筑 青年建筑 2023-10-04


锋界设计(GSD DESIGN)成立于2006年,总部设于中国上海,目前拥有超过170名优秀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专精于创意公建、城市更新、商业空间,一直致力于原创设计与项目的完美实现,与国内多家一线开发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锋界设计

建筑师方华


【青年建筑】:城市更新是现在的热门话题,我们如何看待城市更新的未来?


方华:大约十年前我其实就提过一线城市的城市更新会进入快速车道,这是因为在十几年前我在欧洲就研究过城市的发展,现在国内的大城市发展其实也是欧美日的都市发展模式,这个模式到一定时间以后,一定就是一个不断的更新。当然我十年前的预判早了点,其实主要是被新增住宅市场吸取了过多的“养分”,那么在现在的地产形势下,城市更新应该会很快走上正轨,地产商都要像欧美那样逐渐转变为地产“运营商”,而不是“销售商”,这也是政府希望的事情。

 

△原建筑外立面

△改造后建筑外立面


Base服务式公寓(北京工体店)©锋界设计



【青年建筑】:我们听说做了很多城市更新项目,有什么感受吗?


方华:其实就这近5、6年,我数了一下,我差不多做了70多个改造项目(现在叫城市更新),建成的有四五十个,但你看我并不出名,因为我做的项目比较平民化,没有售楼部,没有美术馆,没有文化中心,我做的项目全部都是投入运营的大众项目,甲方都很扣也很贪婪,项目花钱要最少,租金回报实打实的要翻翻等等,因此我做城市更新设计不得不从资本和运营需求入手,然后使劲的去发掘消费者的需求,我只有做出颜值和功能让消费者感动、成本让甲方感动的设计,才能让项目顺利落地。我们的大多数项目我都是从外做到内,建筑、室内、景观、灯光、方案到施工配合一把抓,我有时候很羡慕只做外表皮的城更项目,那种项目制约会少很多,拍照也更好看。

 

△原建筑外立面

△改造后建筑外立面

杨浦景域江湾90©锋界设计



【青年建筑】:最近你们改造的静安九百商场成为了上海的一个网红建筑,能介绍一下这个项目吗?


方华:我其实并不希望这个项目是“网红”,因为大多数网红建筑的生命周期都比较短,而我们这个项目非常特殊,它不能是一个昙花一现的建筑。我们做的这个项目前身是上海的百乐商场,它和上海百乐门是一个整体。我们查到它开业是在1939年的2月10日,距今已经80多年了,基本上它见证了上海的整个近现代发展。


做这个项目,从技术上说我们其实有很多的方法,但在这样的历史和区位背景下,每一个决定都需考虑更多的维度,这也给建筑师比较大的压力。另外,我们这个设计也是一个中外合作项目,我们和意大利米兰理工的Ghigos(基果斯)工作室进行合作,因为意大利的罗马、米兰等都是极具历史背景的城市,他们有很多更新设计的理念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我们两边在疫情情况下,全部通过网上沟通来做项目,这带来很多不便。总体来说,这个项目背后的故事可能比它展现的样子更加有趣。


上海九百商场改造后©锋界设计



【青年建筑】:静安九百商场背后有什么设计故事吗?


方华:我们拿到这个项目一开始是非常兴奋的,你想上海的“心脏”区位,加上海派文化发源地,我们一开始是希望倾尽洪荒之力来做的,但越研究项目,我们越发的觉得要控制我们的那种“表现欲”。


这个项目的区位不用讲,大家都知道很核心,但我看了很多相关资料,发现项目所在的愚园路路口很有意思,静安寺是南宋就迁到了现在的地方,一直就是中国佛教的胜地,而它斜对面的百乐门,则从开业之时就是西方在中国的窗口,这个一中一西,一佛一俗,在这个街口争斗了快百年,我很难想象当年百乐门的灯红酒绿是怎么和寺庙共存的,所有和百乐门相关的影视剧好像都刻意回避了这个场景。我们在设计新的百乐商场时,我就想我们是继续和佛斗下去,还是寻求一种和谐;




第二个有趣的事情是,现在所有的商场都是围绕主力的年轻客群展开的,基本不会去考虑中老年人,因为我们认为他们的消费力有限。九百商场很有意思,它有着非常多的粉丝,这些人从小就在这里消费,现在也到了不惑知天命的年纪。我们在设计时一直在想除了引入新的年轻客群,如何把既有客群维持甚至扩大的问题,中老年客户也有他们的消费观,而且他们很忠实,为什么我们不为更忠实的客户去做考量。


那么既要和谐,还要考虑中老年客群的感情,建筑立面就不可能是那种很炫的做法,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客观因素,这个项目的改造预算很低,也不能支持太异形的设计当然,我们在一开始时,也饱含激情的做了很多炫酷的方案,但后来都不是甲方给毙掉的,我们自己就主动放弃了,虽然很不舍。

 

△将挑檐符号化,引入项目设计语言体系之中©锋界设计



【青年建筑】:设计师怎么做好城市更新项目?


方华:首先要讨论一下城市更新项目怎么算成功,好看是不是就成功了?当然不好看肯定是不成功的;甲方对方案满意是不是就成功了?其实如果是市场化运作的更新项目,评判标准很简单,就是看运营结果,人气旺不旺?收益涨了多少?或者物业价值提升了多少?我们其实做设计,应该从运营中来,到运营中去。


但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我们设计和结果是脱节的,设计师负责凹造型,只要甲方老板满意付费,这个造型是什么结果,我们是不关心的。时间长了,很多设计师会活在自己的成功里面,最近的梦想改造家有很多讨论,我觉得其实和设计师水平无关,只是设计师和消费者脱节的问题。这样的改造项目我其实看了非常多,甚至一开始我也做了不少,我们总觉得自己的审美是凌驾于大众之上的,我们设计什么他们就应该follow,否则就是他们low。


那么这些年我自己也投资一些项目以后,我开始尊重消费者的意愿,当然这种尊重不是媚俗的跟风(像搞家装一样),我会花时间研究一下消费者的想法,做出适当的设计,现在我做改造项目,我都会非常关注功能、经营需求、耐久,当然还有最重要的造价,这可能和我做的项目都比较“穷”有关吧。


静安九百商场©锋界设计


说回我们最近改造的九百商场,我们就说几个数据,这个商场改造以前出租率不到50%,租金7元左右(天/平米),在那个区位很多年了也没提升上去,我们改造完开业的时候,开业率100%,租金提升了三倍多,这个账就很好算了,从经营结果来看,至少现在是非常成功的案例。

 

静安九百商场©锋界设计

静安九百商场©锋界设计



【青年建筑】:说到经营,听说你有自己的跨界经营,这个对你的设计有什么影响吗?


方华:说个很自黑的事情,我在上海做设计公司16年,其实做了不少项目,像大宁商业广场,国内的几个超高层地标等,但在业界相对被人所知道的,却是因为我跨界做的餐厅,很尴尬。这个餐厅是2014年建筑师跨界风潮的时候做的,后来最多的时候有5家,其中的一两家还挺小网红。疫情后活下来的有2个,前前后后亏了有500万吧,但现在在世的两个餐厅是赚钱的,而且这个品牌也在上海立足了,很多设计圈的朋友都喜欢在那边相聚。


那么这个餐厅经营其实对我设计有很大的改变,前面说过,我以前做建筑还是很注重形式主义的,后来做餐厅和餐厅设计,我发现我的顾客哪里知道你是谁,是哪儿毕业的建筑师,他们不鸟你,你的设计自己随便觉得怎么好看,氛围不喜欢,坐的不舒服,他们就会不消费,他们是长脚的甲方,不对路拔腿就走,这时候我才真的沉下心来琢磨现在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的喜好,我当时突然想“以前这十几年都干嘛去了,我们居然对真正使用者都没关心过”,我们以前做一个项目,如果卖的不好经常都会说“消费者太low了,看不懂我们的设计”,那是因为设计费又不是消费者给的,反正我们把甲方伺候满意了。但现在不同了,一个建筑师直接面对消费者,你的设计直接让大众来评分,其实我第一家店开业时,我是非常紧张的,就像潮水退去,是不是裸泳就看结果了。而且这个结果关系到实打实的自己真金白银,我觉得这种感受很真实,也重新启发了我的设计思路。当然,也有很多朋友跨界就是爱好,烧烧钱,那就另当别论了。我是把这个餐厅当生意做的,自己也很当回事儿。

另外一个感触是,我自己做很多的商业建筑设计,以前设计都希望建筑干净点,广告、标识越有设计感越好,后来自己做了餐厅,作为商家来说,发现商场的店招没有,标识也好隐晦啊,那不行啊,生意很受影响,我就去和开发商管设计的人反映,我记得那是一个小女孩,她给我说你不懂设计,我就很凌乱,突然觉得这句话很“熟悉”。


怎么说呢,跨界以后我觉得对设计反而有了一个全新的评判角度,这些年我一直尝试着用生意角度,消费者角度,去进入设计。


静安九百商场©锋界设计

静安九百商场©锋界设计


【青年建筑】:这种经营思维在城市更新的项目上有用吗?


方华:不仅有用,而且我觉得经营思维是做活城市更新的唯一路径。在九百商场的更新上,大家可以看见现在人气好了太多,其实仅仅是立面的更新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在上海做的好看的商业比比皆是,就那个项目附近就是嘉里中心、芮欧百货,仅仅从颜值入手也是性价比不高的做法。


我们在做设计时,就在思考如果我是商家,为什么选择这里?我觉得就是缺乏一个经营的“支点”。我在现场踏勘时,因为我是外地人,就对静安寺的宝塔很稀罕,不停给它拍照,我突然发现,静安寺附近基本没有一个可以坐下看看宝塔的地方,因为那边商铺贵嘛,所有的商铺都巴不得贴到人行道上来,结果商铺面积是大了,但路上太压迫,没人走了,商铺在,商家走了。


我们当时就提出,在商业的一层以退为进,把一部分空间让出来,做一个城市阳台,商铺退回去了,面积小了一点,但城市阳台把人聚起来了。九百集团是国企,但很幸运他们有眼光,坚决同意了这个Idea,同时决定一层就招咖啡、西餐等可以坐下来的商家,后来招商时,这里一层的商铺竞价租到30块(天/平米),而且100%抢完,明年开春时,你可以来看,这里的商家生意一定好的不行,你想,这里是上海唯一可以边喝咖啡边欣赏静安宝塔的地方,外地的游客会疯狂打卡,所有的商家都看见了这一商机才会接受那样的价格。另外,城市规划及相关部门也对我们的这个设计非常赞许,对于城市空间来说,解决了建筑压迫感过强的问题。后面,我们内部给这个城市阳台取名叫静安阳台,就是这样一个“支点”,让整个项目活化了,我觉得我的商家角度还是帮助很大。

 

静安九百商场©锋界设计



【青年建筑】:现在的地产寒冬之下,城市更新是不是一个突破口?


方华:说实话城市更新不能解决现在的地产问题,现在地产公司动辄几千万开发量,几千亿的销售额,而一个更新项目不光不能卖,开发量几千不过数万,关键是每个项目都是不可复制的,前置条件差异很大,很难铺开了去搞;从设计公司角度来说,更新项目定制化要求太高,总设计费太低,要靠城市更新维系几百上千人很难。简单来说,传统地产项目是杀猪,城市更新项目是吃螃蟹甚至是吃螺蛳,要靠吃螺蛳吃饱甚至长胖,怕是牙都磕掉完。但反过来,城市更新项目很多,也会不断,如果设计师抱着有趣和实现价值去做,是可以长远做下去的。


从业界发展来说,我其实也发现官方也好,国际设计圈也好,也是在推城市更新和平民建筑师的,你看2017年的多西,去年的安妮及让菲利普,都是做一些低造价建筑的,这和2015年以前很不一样了。


但说句比较难听的话,现在我们国内的大部分设计师很难做好城市更新,两个方面问题:


1、有一部分,设计功底是很好的,但他们不懂人间疾苦,也和(年轻)消费者脱节,如果做一些非运营项目,比如做个外立面更新,不涉及内外经营的还好,一旦涉及到运营项目,就很难抓住重点,造价也好,商家需求也好都比较难把握;


2、另外一部分,在设计的工厂化流线待的太久,缺乏项目的生意头脑,做设计还是依赖任务书的,这样也做不好。


杨浦景域江湾90©锋界设计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城市更新项目看似简单,但其实需要设计师换个思维去思考。

建筑师要食人间烟火,才知怎么做好大众建筑。


采访视频剪辑:


资讯 | 专访 | 游学 | 招聘 | 文创

魏一鸣,Archlady,Julia,雪亮,饭困,慧琪,郑利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