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李伏明:从新著「王阳明与江西」说起
李伏明教授(左)在吉安阳明书院,来源于网络
我校人文学院历史系负责人李伏明教授长期致力于王阳明和江右王门研究,是我国知名的阳明学专家,出版发表过《心灵圣域》《江右王门学派研究》等著作,尤其是《江右王门学派研究》一书,洋洋四十余万言,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研究江右学派的名著。今年五月,李伏明教授又将有一部新著《王阳明与江西》问世。近日,记者在历史系办公室对李老师进行了专访,进一步了解他和王阳明的故事。
研究转向:从明清史到阳明学
问:作为全国知名阳明学家,您已经研究王阳明很多年了,当初是为何选择王阳明作为您的研究对象呢?
答:我本来是研究明清史,但1991年后我回到吉安,无法直接研究明清社会经济史,所以当时同事、领导建议我立足吉安,而“阳明一生精神俱在江右”,也主要在吉安。吉安历来被认为是文章节义之邦,阳明文化资源、图书典藏都非常丰富,这也给我提供了有利的研究条件。并且我从大学开始,就对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非常感兴趣,所以进入哲学思想史研究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件艰难的事情。这就是我将王阳明和江右王门学派作为我的研究对象的原因。
李教授受邀外出讲学交流
王阳明地位:历史上罕有其匹
问:如今不少人对王阳明并不太了解,您能对阳明学说做些介绍吗?
答:有两点要注意,第一个,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罕有其匹的,在立德、立言、立功三方面都取得非凡成就的一代宗师。第二,他主要有三个核心理论,其一是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要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意识来决定你的价值和地位;其二是知行合一,“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深入认识和体会,用心实践获得的知识才是真知;其三是致良知,由于外部世界的复杂性,人往往被外部世界所污染,所迷惑,所以人必须回归自己的本心,发挥良知良仁,而要致良知也就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在静处体悟,第二个是在事上磨练,要将人的能力、格局、成就通过自我行动中体现出来,简而言之就是要把人内心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但良知是一种至高、至善、至美的存在,而不是一种感觉。当然,对于王阳明来说,也是近来我们发现的重要一点就是他非常亲民,有着强烈自我担当和责任感,这也是他人格魅力的重要源泉。
学术精神:学者必须坐冷板凳
问:研究历史的人经常说要耐得住寂寞,坐十年冷板凳是很正常的。让您坚持研究下去的动力来源于哪呢?
答:作为一个对于自我有着明确追求的学者就必须要坐冷板凳,如果只是蹭热度、博眼球,那想当然是不会成功的。我的动力来源自己,来源理想,我始终认为我们做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对目标不断地追求。王阳明也曾说立志是人生最重要的一点,但人不需要立很多志,能够完完全全实现一个理想,就已经很不错了。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江右王门学派做到全国第一方阵。
问:您的新书《王阳明与江西》将在五月份出版,您为何想要出这本书呢?可以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内容吗?
答:首先这本书是我与江西师大的方志远教授共同合作的。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王阳明在江西的所作所为,江西对王阳明产生的影响以及王阳明的致良知说、知行合一说对江西产生的影响。我们之所以要写这本书,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江西对王阳明太重要了,他的立德、立言、立功均在江西,也可以说是江西成就了王阳明,而王阳明也极大地影响了江西。第二,江西甚至全国都没有一部著作能够合理系统地介绍王阳明与江西的关系。因此我们想借此能将王阳明与江西之间的渊源详细地写在这本书里,传播给更多人,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王阳明。
恪守良知:学术研究永不止步
问:研究历史一直是个任重而道远的历程,在今后的研究中,您有什么新的规划吗?
答:我想要继续努力,深入研究江右王门学派对我们江西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再者,我希望通过对王阳明的研究让自己对中国思想史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我是厦门大学本科毕业的,复旦大学硕士博士毕业的,我发表的任何一篇文章一定不是用来忽悠人的,并且所有的学术研究也必须对得起我的母校。经过这么严格的培养,如果不做出些成就,我觉得这对不起我的良知。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何谓“知行合一”?
往期精彩回顾
JGSU
专访由学生记者叶昌春、刘权锋、曾丽文、孙嘉琦完成,部分素材来源于江西发布微信平台。
编辑:李赣丰
责任编辑:郭伟清
总编辑:李裕福
井冈山大学党委宣传部新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