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所师生出席AERA2019年会,与国际学者分享研究成果

学术分享的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2023-01-10

当地时间4月5-9日,以 "Leveraging Education Research in a Post-Truth Era: Multimodal Narratives to Democratize Evidence" 为主题的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2019年会在加拿大Metro Toronto Convention Centre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140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教育热点,交流学术果。课程所6位教师和3位博士生共计10篇论文(6篇一作,3篇二作,1篇三作)被年会录用,王涛、王哲两位副教授和博士生董泽华、吴方文应邀出席会议,围绕核心素养的本土化课程构建、多元文化与教育公平、教学材料的实验设计、STEM本土化推广以及学生学习动机等话题展开研究分享。

期间,王涛、王哲两位老师还参加了华东师大教育学部AERA接会,向与会嘉宾介绍课程所的工作重点、研究方向等。同时,作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评论英文刊(ECNU Review of Education, ROE)的助理主编,王涛老师受邀出席AERA Journal Talk,为到访的专家学者介绍ROE杂志的办刊宗旨、文章选题与未来计划。




年会现场剪影


△ 王涛 副教授


作者:王涛, Audrey Helen Osler, 崔允漷

题目:Cultivating Citizenship in Global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a Competence-based Curriculum for China

国际理解教育中的国民塑造:核心素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国际社会全球化大势与逆全球化风潮交错倾轧,王涛博士就国际理解素养及其课程构建做了分会场报告。这次报告关注的是素养背景下国际理解课程如何处理国家认同与全球视野之间的关系。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提出国际理解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为契机,王涛博士对国际理解素养做了进一步的内涵分析,探讨了国际理解素养的本土化课程建构,并通过实证研究对基于素养的国际理解课程设计开展了一些探索。在问答环节,不少现场听众表达了对中国情境下全球素养培养及其课程设计的强烈兴趣,两位学者还留下联系方式以建立初步合作关系。



作者:王涛

题目:Education and Social Integration of Muslim Migrant Children in China

中国穆斯林流动儿童的教育与社会融合


中国的高速城市化和城乡迁徙正在急速改变着中国社会的肌理,迁徙中的儿童及家庭也经历着复杂而多变的生活。王涛博士在圆桌会议中,报告了其对少数民族流动儿童文化认同的田野研究和理论探索。这项研究通过访谈、叙事、照片阐述等质性研究方法,阐释和分析了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的教育体验和社会融合状况,并据此讨论一些课程和教育的应对方式。在圆桌讨论环节,王涛博士还与来自美国、加拿大、阿联酋等国家的学者就各国流动儿童的教育和文化适应进行了深入探讨。



△ 王哲 副教授


者:Tao Hao, 王哲, Yuliya Ardasheva

题目:Investigating the Effects of Dual-Language Subtitles on EFL Vocabulary Learning and Listening of TED Talks


随着网络的普及,英语学习不再受限于课堂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看原声视频接触到纯正的英语。L1 字幕或L2 字幕如何影响外语学习的相关研究并不少见,但很少有研究关注双语字幕对外语学习的作用。

本研究以英语为第一外语的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四种字幕类型(无字幕,英语字幕,中文字幕,双语字幕)的学习效能。虽然测试结果显示四种字幕类型对学习效能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但通过前测和后测的比较,英语字幕和中文字幕组在词汇习得上的提高显著高于双语字幕组(效应量Cohen’s d分别为0.26 和0.15)。

本研究间接证实了对于中级水平的英语学习者,双语字幕会引起外部认知负荷(extraneous cognitive load)的增加,从而降低学习效果。



作者:Olusola Adesope, 王哲, Pengcheng Zhang

题目:Effects of Position on Learning with Emotional Pictures


基于Mayer的多媒体学习的认知负荷理论以及Moreno的认知-情感整合理论,本研究采用了2×2实验设计(自变量分别为图片的情感效价和位置)并比较了四种学习情境:

1. 学习前插入积极情绪图片;

2. 学习前插入负面情绪图片;

3. 学习中插入积极情绪图片;

4. 学习中插入负面情绪图片。

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其它学习情境,在学习内容之前插入可以唤起积极情绪的图片可以显著提高记忆和迁移水平;同时,学习前插入积极情绪图片组的认知负荷水平显著低于其他三组。

本研究揭示了图片的情感效价和位置均会对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负荷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学习结果。本研究在整合双重视角(认知和情感)来解释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研究方向上做出了一定的探索。



△ 博士生 董泽华


作者:董泽华, 张静

题目:An Exploratory Study of Chines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STEM: Scal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Across Time


本研究旨在从中国文化背景下修编小学生STEM态度问卷,评估其测量属性以及与合作态度的关系。

追踪研究结果表明学生STEM态度量表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一致性,适用于中国小学生。同时,结果显示在小学实施STEM项目能有效提升学生的STEM态度,女生的STEM态度表现优于男生,但性别差异不明显。此外,小学生的STEM态度水平与其合作态度密切相关。



△ 博士生 吴方文


作者:吴方文, 刘笛月, 杨向东, 姜怡

题目:Perceived Relationships at School in Predicting Adolescents’ Motivation and Educational Outcomes Across Different Age Groups


本研究以期望价值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建构一个多组别的结构方程模型来探讨学习动机在校内人际关系与教育成果之间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师生关系分别直接和间接(通过任务价值)预测幸福感和(通过自我效能感)学业成就,而同伴关系只能直接预测学生的幸福感,同时通过自我效能感预测学生的学业成绩。从具体的路径来看,在青少年早期,教师在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和教育成果方面比同伴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此外,不同年级在校内人际关系对幸福感和学业成就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课程所AERA2019年会录用论文






———— / END / ————





微信推文精彩回顾 


课程所10篇论文入选2019年AERA年会

附详细摘要


教育部教材局申继亮巡视员一行莅临课程所调研


最新官宣 | 课程系所新一届领导正式上任


崔允漷教授再谈学科核心素养

呼唤大单元设计



为课程·为学生·为未来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