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战疫即战役
课程系所同仁憾不能驰援前线
愿以系列《战疫中的课程思考》
战疫护教
从我做起
勿忘课程教学的初心
今天,课程所崔允漷教授再次带来
《教了至少15年的“勤洗手”,为何......》。
特殊时期,
反思课程建设,将“学会健康生活”
作为公民的核心素养。
欢迎大家转发、提问和留言评论。
课程所愿抛砖引玉,汇聚大家的力量,
一起为学生、为国家、为未来努力!
教了至少15年的“勤洗手”,为何......
文/崔允漷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
真是木知木觉,读了那么多年书,长了那么大,我从来没有意识到勤洗手有如此重要!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告诉我们,切断“病从口入,毒从手走”的传播路径是决定战“疫”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而戴口罩与勤洗手就好比两大高地,上升到战略地位……
本着匹夫有责的态度,我扪心自问,我能做些什么?我虽不能像白衣战士那样冲锋陷阵,但我是否可以把相关的课程建设得更好点,为培养每一位中国公民的“战术”素养作点贡献呢?
“勤洗手”本是举手之劳,但事实上大部分人还是没做到——学校教了至少15年,结果还是没学会!“勤洗手”教育如此低效,确实让我们教育人自己打脸!有人说,那是因为高考不考,老师不教。其实不然,在正规教育期间,我们不是不教,而是一直在教,从幼儿园教到高中。
从幼儿园开始,老师一般会亲自示范来教小朋友如何正确地洗手。要是该教师专业一点,会用我国常用的“内外夹弓大立腕七步洗手法”,甚至拿最权威的世界卫生组织(WHO)英文版“洗手12图”来教。
可是老师往往教了却不评,没有跟进评价,洗手大法就只是教学材料或内容,成不了课程,至多算是日常的经验教育,学生不仅没有理解更不会形成行为习惯。
之后,小朋友带着这样的洗手经验进了小学,学校开设了与“勤洗手”有关的一系列正规课程,包括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劳动与技术、班会甚至还有校本课程等等。每门课的教师都会告诉学生要勤洗手,而且一直强调勤洗手有多重要。
然而,事实上,小学老师少有用示范的方式亲自动手教洗手的,小学生在幼儿园学来的洗手大法也早已遗忘,只是凭常识在洗手。
于是,小学生只记住“勤洗手” 这个词,也常常挂在嘴上说而已,没有获得正确的洗手技能与习惯。就这样进了中学,同学们发现中学只关注要考试的东西。
从目前来看,中考和高考都不大会考“勤洗手”,因此,中学里的老师和学生都看不上这个“重要但没用(因为不考)”的概念。即使有一些科目如体育与健康、生物学等的内容涉及“勤洗手”,但中学老师通常觉得事不关己,想当然地认为这些“小儿科”的事是幼儿园或小学老师教的,美其名曰把自己的精力献给更为重要的中考高考要考的内容。
于是乎,“勤洗手”在中学成了“虚无课程”(艾斯纳说过,千万不要以为不教的就是不重要的),中学生对“勤洗手”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前概念水平。
如此这般的15年教育,其结果是勤洗手的人数成反比递减:如以10人为例,大约有9成幼儿园小朋友能在老师或妈妈的督促下勤洗手;成了小学生,就只剩下6成;到了中学生及成人,只剩3成还在做。这问题究竟出在哪?出在我们提供的教育不够专业,问题出在:
目的目标没分清,学无进阶难上心;
教弗得法瞎教教,学而不评非课程。
据钟南山团队的最新报告(2020年),在此次1099个新冠病毒患者样本中,中位年龄是47.0岁(说明年龄大,会正确勤洗手的人少),其中女性占比41.9%(那男性占比58.1%,说明男性会正确勤洗手的比例更低)。
虽然我无法得出“勤洗手”对不患病的贡献率有多大,但反过来,没有养成勤洗手的习惯与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是可以推论的。希望如此惨痛的教训能为我们敲响警钟,希望每一个人能站在“防疫就是责任”的高度认识“勤洗手”的习惯。
作为课程学者,我们需要担当起检讨责任,重建“勤洗手”课程。首先,要将“学会健康生活”作为公民的核心素养,并据此设置有进阶的目标体系。
其次,要依据此目标进阶,分学段选择适当的内容,组织成学习单元。
再次,要倡导基于行为的、示范的直接教学,而不是基于概念的教学,更不能说说而已。
最后,要基于不同学段的目标开展表现性评价和档案袋评价,而不是纸笔考试,并将其结果列入不同学段的综合素质报告之中,推行持续而累积的、基于行为的必备品格评价。
本文动图出自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特此致谢!
课程所微信推文精彩回顾
系列文章(点击文字跳转)
01 崔允漷:从“几乎全民不会戴口罩”想到的……
02 刘良华:在家学习与在校学习的互动与边界
03 杨晓哲:技术不如你的设计和选择重要
04 朱伟强:停课不停学,学校课程实施怎么做?
为课程·为学生·为未来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