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I科研║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重要成果——《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程表的调查报告》发布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小学课程实施过程监测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经过为期两年的研究,项目组正式发布了《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程表的调查报告》。
△ 崔允漷
博士生导师/教授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
本报告同时还获得教育部教材局和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的资助,特此致谢!
报告以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省级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和学生周课程表为抓手,从学校课程“开齐、上足、教好”三个方面对全国中小学一至九年级各门科目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为构建中小学课程实施过程监测机制、完善国家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了重要经验。
为保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项目组未借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力量采集学生课程表,而是创新调研模式,利用多种渠道直接邀请学生一对一地获取数据。
为此,项目组专门开发了1个网络调研平台,以省级区域为单位组建了31个数据采集小组,召集157位大学生志愿者形成调研团队,最终收集到近15万张学生课程表,覆盖约7000所学校,2.5万个班级。
基于以上调研数据,报告主要分四个部分呈现:
四个部分
1.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程表调查概述
2.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程表调查结果
3.政策建议
4.专题报告
报告客观反映了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省级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与学生课程表之间的差距,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部分省一级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突破了国家课程方案的规定。
📃 全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在31个省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开齐”情况比较理想,绝大部分的国家课程得到了落实。然而,也存在着未开课和改课名的情况。
📃 一至九年级课程在“上足”方面总体情况良好,超过四分之三的班级符合课程方案的科目、课时规定,但仍有五分之一的班级存在超课时问题。
📃 在十三门国家课程中,“音乐”和“美术”课程“上足”情况最好,“道德与法治”类课程缺课时最严重,“物理”超课时最严重。
📃 学生课程满意度总体水平良好,但是东部地区学生课程满意度高于中西部学生,全国一二年级的学生、外国语或者国际学校学生课程满意度最高,学校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学生课程满意度越高,成绩越好学生课程满意度越高。
针对上述问题,报告建议:
📃 加强对省一级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的督导,确保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在省一级的有效落实;
📃 实施省(直辖市、自治区)县(市、区)两级义务教育“课程长制”,创新国家课程方案监管的机制;
📃 建立全国联网的课程表监测平台,动态评估学生课程满意度。
本报告是在中小学课程实施过程研究领域内对可持续监测机制建设及其成果转化的一次先行探索,有助于为教育政策制定者提供实证依据,长期来看对促进教育过程公平、提高教育过程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未来,项目组将在这一课题上继续深入研究。
另外,本报告还派生出了系列相关研究成果:
📃 建立了1个成果宣传网站
http://hdsfdx1.dolearning.site/home(点击阅读原文跳转)
📃 聚焦于如何督导省级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保障道德与法治类课程等各门科目落实、改善班级规模状况、管理课前活动等问题撰写了22份专题报告和咨询报告。这些报告分别提交给中共中央办公厅、教育部、上海市教委、浙江省教育厅等;其中有2份报告获得国家领导人的批示,1份报告获得上海市主管领导批示,3份报告被中共中央办公厅采纳,10份报告被上海市教委和浙江省教育厅采纳。
📃 课题组通过对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教育发展研究》等期刊发表和投稿学术论文12篇。
ICI讲座预告║开讲者论坛之国际课堂分析实验室
年度第1讲即将开始
ICI讲座预告║课程所献礼华东师大建校69周年
校庆学术报告会(10月15日场)
为课程·为学生·为未来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