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谈谈存储即服务(STaaS)解决方案具有什么优势?

Hardy 架构师技术联盟 2022-07-03

      数据是客户宝贵的财富,但传统数据存储盒子和数据管理却是十分复杂的,我们跟很多客户交流时,客户普遍认为在业务发放和设备管理中,经常会面临下面问题。


  • 1、利用率低、管理复杂:在传统数据中心,存储设备种类多、管理复杂;业务与存储系统之间难以匹配,通常只能以超配来确保存储满足业务应用的需求,导致资源利用率低。

  • 2、数据系统杂乱、难以云化:传统数据系统缺乏对存储进行服务等级定义和衡量,所以很难实现存储云化供给。 传统数据中心业务和数据之间复杂的关联和组网都是紧耦合的,而云化则屏蔽了这些复杂性,所以业务上云的可行性和风险也很大。

  • 3、缺乏弹性伸缩:云时代的业务变化快、讲究个弹字,节假日需求暴增就希望业务能动态变化到更高的服务等级上,业务低估时,要求规模和服务等级都有所收敛。另外,传统存储的业务上线时间一般是几天到几周,难以跟上业务上线步伐。

  • 4、架构封闭、不开放:传统存储大多采用封闭架构,自己玩自己,北向对接云平台的能力还可以,但南向管理异构设备的能力明显不足,同时缺乏对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管理。


      数据存储系统面临的这些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数据价值的最大化效应。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主流存储厂商都纷纷推出了存储即服务(STaaS)解决方案,目的在于实现存储云化使能数据价值释放数据管理投入聚焦业务提升


      目前主流的存储即服务产品,包括NetApp OnCommand Insight (OCI)和 Oncommand Workflow Automation(WFA),EMC ViPR和ViPR SRM,Huawei DJeSight等。这三款产品在功能和架构上比较相似。


      下面以NetApp OCI和WFA为例来说明其组件主要能力。WFA实现存储服务等级定义SLA/SLO标准化存储服务目录存储服务自动发放,而OCI则对发放的存储服务进行衡量监控报表预测和优化



      那么,相比传统存储和资源发放模式,存储即服务解决方案给客户能带来什么价值,给客户在存储资源使用习惯上带来哪些改进和可演进性呢?下面,作者基于自己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理解。


1、  服务化:通过服务的形式使用存储资源


1) 从使用存储盒子到使用可以度量的存储服务


      解读:在传统存储盒子中,数据无法共享且无法度量,一般分给用户的只是卷或文件,最多增加一些保护特性;往往会遇到如:容量超配、性能不足和无法预测等问题,一般采用尽量而为的思想来实现资源最大化分配,不但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分配后的效果如何很难得到反馈。


      而存储即服务解决方案通过存储服务化的理念,从性能、容量、数据保护、可靠性、安全性等维度设计SLA,让用户基于多个维度选择来匹配业务的存储需求,通过对SLA资源进行全面的监控、告警来衡量存储服务,并在服务等级出现瓶颈时,可以优化、动态变更SLA级别来及时调整业务对存储资源的变化。实现存储服务的标准化定义、衡量和优化。


2) 存储服务定义和服务申请灵活分离,管理员更专注存储服务定义和监控


      解读:传统存储系统中,设备的管理和存储资源的发放都是由系统管理员完成,系统管理员不但要关注存储RAID、Pool和LUN如何创建,还要关注应用有哪些,把哪些存储分配挂载给对应的应用。当企业业务和存储系统复杂庞大时,存储资源很难充分利用或匹配多样的业务。


      存储即服务方案实现了服务定义和服务申请灵活分离,首先,管理员把企业内所涉及的应用进行SLA标准化定义、通过不同Tier匹配到不同存储Pool,然后,再由知道业务和存储服务租户去申请存储资源,实现存储资源和应用的精细化匹配。管理员只对系统进行运维、度量和监控。

 

2、  存储云化:虚拟存储资源池,按照服务等级,以使用水电的方式使用存储资源


1) 存储服务等级(SLA)差异能力更加符合云服务使用习惯,也是数据上云的第一步


      解读:存储云化是在云计算商业模式下发展起来的,云化就要求云服务具备按等级衡量、收费、即插即用的基本能力,存储云化是实现数据上云的第一步,只有存储实现了服务等级,才能合理地实现云服务等级匹配,用户可以基于现有存储SLA级别匹配公有云存储SLA级别,购买公有云存储服务,方便未来实现数据云上云下备份、迁移和流动。


2) 租户(用户)按需、按量、按时间和SLA申请存储资源,不必关心存储服务位置和设备形态


      解读:租户只需一个账号,存储资源通过租户自己发放,租户只关心自己业务对存储资源SLA等级的要求(租户最懂自己业务对存储资源需求),不必关系存储资源物理位置。简化租户资源申请流程,做到存储资源即插即用。


3、 自动化:资源的创建、编排、发放和运维自动化完成,提高存储服务效率。


1) 根据服务等级(SLA)创建和标准化要求,自动过滤不匹配的存储设备,简化服务标准化过程


      解读:不同存储接入系统、根据不同存储能力进行Tag标记后,创建SLA标准化时,可以自动过滤不满足要求的存储设备和存储Pool,简化存储存储标准化过程。


2) 预设存储服务目录,自动化缩减存储服务创建和发放步奏


      解读:传统存储在资源创建、发放时,针对每个业务都需要从RAID、磁盘、Pool等手工创建,过程繁琐且容易出错,STaaS把存储服务级别标准化、创建、发放过程都实现自动化,只需按照向导输入关键几个参数即可完成资源创建。提供服务目录,租户只需输入容量和服务级别(SLA)即可完成服务发放。


3) 自动实现服务等级(SLA)检测衡量,资源监控和告警,实现统一运维和服务优化


      解读:传统存储只能实现LUN、文件系统资源监控,无法给出服务优化能力和趋势预测,服务级别是否达标根本无法衡量。STaaS通过自动监控实现服务级别(SLA)衡量,并通过自动监控、预测和告警数据来实现对服务的优化、动态变更。


      谈完作者个人对存储即服务理解后,下面把存储即服务(STaaS)的要点和优势再归纳总结一下。


  • 1、存储池化、消除资源孤岛,简化不同存储管理

  • 2、抽象和分类应用服务等级要求,基于存储性能、时延、数据保护能力、安全性和负载均衡等能力匹配应用服务等级,把存储资源更精细化匹配到应用。

  • 3、基于服务等级SLA、卷、文件共享等逻辑资源和物理资源进行监控、告警,基于容量、性能预测和分析,实现存储服务优化和服务级别变更。

  • 4、实现服务标准化、服务目录化、自动化发放,提供定制服务化模板、简化存储服务资源发放。

  • 5、实现混合云和数据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数据流动,让数据根据冷热度自动保存在合适的位置。

  • 6、生态集成。集成vCenter虚拟化vCloud(vRO)OpenStcak云平台,或集成ITSMITOM系统,把增强的存储服务能力(如双活、复制等)集成到第三方云平台,实现计算、网络、存储等资源统一发放。WFA能够和VMware vRealize Automation、VMware vCloud Automation Center、思科的UCS Director(支持VMWare、Hyper-V、Redhat KVM等虚拟化)和微软的System Center Orchestrator 等平台集成,统一实现存储服务编排和自动化运维。


      关于云化,一般包括存储、计算、网络和安全等系统的云化,谈起私有云平台,目前主要分为VMware云、OpenStack为首的开源云(Openstack衍生出来的云平台)和其他第三方云(如CloudStack、Redhat CloudForm等)。存储的服务化最终是为计算服务化服务的,所以,存储即服务解决方案的对接、南、北向开放能力对客户来讲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你对存储即服务(STaaS)解决方案已经产生好感,就请持续关,作者会不定期分析解析各大厂商的存储即服务方案;如果你还想回顾下传统存储知识和知识点详解,那就点击原文链接获取相关文档。


温馨提示:
请搜索“ICT_Architect”“扫一扫”下面二维码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专注做一个有情怀的技术分享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