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图书导读】国粹经典·翰墨留香 |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书籍推荐(二)

国粹经典·翰墨留香

为进一步探索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国学经典之路,推动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国粹经典·翰墨留香”——广东省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知识大赛于4月23日-5月23日举办。
活动为线上答题竞赛,题库范围为国家图书馆编纂、出版发行的《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中的《周易》《吕氏春秋》《孙子兵法》《楚辞》四本典籍。在活动期间,我们将推出四本典籍介绍。本期推出《吕氏春秋》和《孙子兵法》,助力读者更好地阅读这两本经典作品。

《 吕氏春秋》

馆藏索书号:B229.22/20191


又名《吕览》,先秦杂家学派的代表作。为秦相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儒士集体编撰而成, 此书的内容体例则体现了吕不韦的政治意图。《汉书·艺文志》杂家类著录26篇,《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均著录20卷。


《吕氏春秋》的作者


吕不韦,秦国丞相。他反对独尊法家,广收天下儒士,有家僮万人,宾客三千,“兼儒墨,合名法”,编成了《吕氏春秋》一书。


一说成书于秦始皇八年 (前239),《序意》篇云:“维秦八年,岁在涒滩”可证。一说系吕不韦迁蜀时所作。司马迁有“不韦迁蜀,世传《吕览》”之说。


现有所能见到的最早版本是元至正嘉兴路儒学刊本,明刻本主要有李瀚本、许宗鲁本、张登云本、姜璧本、宋邦乂本、刘如宠本、汪一鸾本等。


《吕氏春秋》的内容


在政治思想方面,它主张德治为主、赏罚为辅的方针,吸收了儒家和法家的思想。在君臣关系问题上,它主张君无为而臣有为,君主要做到治其身反诸己,要自知自责、任贤使能、正名审分,吸收了道家、法家和儒家的思想。在自然观上,它把世界具有统一本原的思想与《管子》“精气”说相结合,提出了“太一”是产生天地、阴阳、万物的本原,把道家的唯心主义改造成唯物主义。


在认识论方面,它强调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的重要性,提出了考察人的八观六验方法,吸收了荀子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某些因素和宋尹学派的“别宥”思想。在历史观方面,它吸收了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和“五德转移”说。在教育、音乐方面,它吸收儒家学说。在养生方面,它吸收了道家学说。它还吸收了墨家“节用”“薄葬”的思想,但在战争问题上,它又批判了墨家“非攻”“偃兵”的学说,吸收了兵家的某些思想。


《吕氏春秋》书中吸取了儒墨的人本倾向和先秦重人事反巫术的思想因素,对有神论进行了多方面的批判。在生死观方面,书中明确提出人的生死受自然的必然性所支配,“始生人者天也”(《大乐》),人“凡生于天地之间,其必有死,所不免也”(《节丧》),排除了对生死问题的神秘主义解释。对于当时流行的种种方术迷信,也多持批判、否定态度。认为“祸福人或召之也”,否认天命鬼神能支配人世的吉凶祸福,表现出鲜明的无神论倾向。《吕氏春秋》一书对“天”的解释不一,有以天为主宰之神的思想,但同时也有以天为天时的看法,所谓“审天者,察列星而知四时”,这里的天当指自然之天,系对“天”的无神论理解。


《吕氏春秋》的意义


《吕氏春秋》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书。它在战国末期产生,博采各家学说,从汉代以来一直被称为“杂家”。它以老庄哲学为其理论基础,重视并主张孔、墨的仁义之术,采纳兵、法、阴阳各家学说,汇编而成为一部学术巨著。它除了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在哲学史和思想史上有着重要价值外,还保存了许多先秦的史料及科学文化方面如医学等的珍贵资料;对音乐起源、原始音乐的记叙也非常丰富;记载了天文历法方面的经验和知识;保存了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资料;还蕴含着丰富的战争思想和历史理论。


司马迁给予《吕氏春秋》很高评价,称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在《报任安书》中,甚至把它与《周易》《春秋》《国语》《离骚》等并论;后汉高诱为之作注,称赞它“大出诸子之右”。此后,人们认为此书杂揉各家,不成一家之言,研究极少。郭沫若著《吕不韦和秦王政批判》,为是书研究廓清了路径。建国后哲学史界、思想史界重视了这部书的研究。


《吕氏春秋》的发展 


为《吕氏春秋》最早作注的是汉代高诱,对《吕氏春秋》校勘成就最大的为清代毕沅。现代许维遹的《吕氏春秋集释》、蒋维乔等人的《吕氏春秋汇校》和陈奇猷的《吕氏春秋校释》等,都是阅读研究《吕氏春秋》的重要参考书。此书分十二纪、八览、六论,共160篇,约二十多万字,这与《史记》载八览在前、十二纪在最后的次序不同,疑是后人改定。


《吕氏春秋》是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它记载的许多史实和传说,保存了许多先秦思想家的宝贵资料;它记载的有关天文、历数、音律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总结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及阐述的至理名言,至今对人们仍有启发教育意义。


《孙子兵法》

馆藏索书号:E892.25/20206


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是世界公认的现存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


全书分为上中下3卷13篇,分别是计卷上: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卷中: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卷下: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共7200余字。


《孙子兵法》的作者


孙武,中国古代大军事学家。春秋末期吴国将军。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博兴北)人。


孙武被誉为“兵学鼻祖”,受到后世推崇,并不在于他的武功,而是因为他著有《孙子兵法》一书。其原本已不可见,现存最早的是银雀山汉简本,据专家推断,抄写年代当在秦至汉初文景时期。保存最完整的是《魏武帝注孙子》《武经七书·孙子》《十一家注孙子》三种宋代本子。此外,还有日本藏《古文孙子》和明清时代各种注本。


《孙子兵法》的内容


对于战争的地位和作用,《孙子》开宗明义地指出:“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下同)对战争须持慎重态度。因此,要有充分的战争准备,有备无患,有备者胜。书中着重论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提出要对战争“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五事”为:“道”“天”“地”“将”“法”,指战争中政治、客观条件、将领才德和军事制度法令等影响胜负的基本因素。“计”有7个方面(即“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从这7个方面,对敌我双方的优劣条件进行估计和比较,就能在战前判断谁胜谁负。《孙子》将“道”列为“五事”“七计”之首,指出:“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又说:“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道”,指政治。把政治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因素,这是 《孙子》 的重要贡献。


关于战略战术,《孙子》揭示了正确指导战争的规律:“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这已成为一句科学的名言。在此基础上,《孙子》强调“庙算”“先计而后战”,主张 “全胜”“不战而屈人之兵,要求速胜”“兵贵速,不贵久”。为此,必须在充分准备的条件下,掌握战争胜利的主动权。要“避实而击虚”,集中兵力,打敌要害而又虚弱之处。同时又要能出奇制胜,“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还应该 “示形”惑敌,使敌人暴露弱点、陷于被动;讲究“我专而敌分”,造成“以十攻其一”,“以众击寡”的有利态势;根据敌情来决定取胜的方针,“因敌而制胜”;“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其战略战术的精神实质,就是从实际出发,从敌我双方主客观条件对比及变化中,决定取胜的方略和办法。这样,“奇正之变”又是“不可胜穷”的。另外,《孙子》主张野外机动作战,对于固守壁垒之敌,应“攻其所必救”,调动其至野外歼灭之,这些也反映了春秋末年战争的若干特点。


在军队建设方面,《孙子》很强调将帅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将者,国之辅也”,把具备“五德”,即“智、信、仁、勇、严”五个条件的将帅,看作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事”之一,把“将孰有能”列为“七计”之中。它要求将帅有“知己知彼”“知天知地”的广博知识;有“知诸侯之谋”的政治头脑;有“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的责任心;有能“示形”“任势”“能料敌制胜”“通于九变”,善于用间,“因粮于敌”等等卓越的指挥艺术和军事才能。对士卒,则应“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又要“视卒如爱子”,即恩威兼施、刑赏并用,使士卒拼死作战。《孙子》还提出对俘虏应“卒而善养之”,即将其改编,扩大部队战斗力。


此外,《孙子》对如何针对地形确定作战方式,如何运用火攻,如何在作战时保障后勤供应等具体问题都有较详细的论述。《孙子》全篇都体现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因而对战争的论述是比较全面的,它指出了军事斗争,不仅是兵力的竞争,也是敌我双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综合的斗争,既从总体上加以把握,又初步分析了其间的主次相互关系。它反对战争观上的“天命观”,注重人事,又重视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动性的相结合。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上兵伐谋”,力求以智谋胜敌,而不是恃力逞强,这实际上是《孙子》 的中心思想。


《孙子兵法》的意义


历代军事家对《孙子兵法》都推崇备至,尊为兵经之首。韩非在《五蠹》中说:“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战国军事名著《吴子》《孙膑兵法》《尉缭子》等都引用发挥了《孙子》的若干军事思想。三国著名军事家曹操称赞《孙子兵法》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并对孙子作了注释。唐太宗李世民同其名将李靖问对兵法时,十分赞赏《孙子兵法》,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司马迁说:“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明朝茅元仪在《武备志》中说:“前孙子者,孙子不能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


国外对《孙子兵法》的评述也很多。日本人评论孙子“闳廓深远”“诡谲奥深,穷幽极渺”;甚至还说:“孔夫子者,儒圣也;孙夫子者,兵圣也。……后世儒者不能外于孔夫子而他求,兵家不得背于孙夫子而别进矣。是以文武并立,而天地之道始全焉。可谓二圣人功,极大极盛矣!”美国约翰·柯林斯在《大战略》一书中写到:“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苏联米里施坦因·斯洛博琴科在《论资产阶级军事科学》中说:“最早、最优秀的是孙子的著作。……孙子的著作对亚洲各国各个历史时期军事科学的发展都有巨大影响。”此外,文学家评《孙子兵法》是“与其说是兵学的书,不如说是文学的书”,是“不朽不灭的大艺术品”。政治家评《孙子兵法》是“政治秘诀”“外交教科书”。哲学家评《孙子兵法》是“人生哲学”的大辞典。企业家评《孙子兵法》是企业管理的教材,企业竞争的指南。
《孙子兵法》问世之后,受到中外学界甚为广泛和极为高度的重视,被誉为“兵学鼻祖”,他在军事学上的杰出贡献将永远彪炳于史册。
现在,对《孙子》的研究,已远远超出了释词训义的圈子,从军事、哲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文学、音韵学、情报学、预测学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研究,展开学术争鸣,甚至用来指导企业经营、体育竞技。

 相关阅读推荐 

【图书导读】国粹经典·翰墨留香 |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书籍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