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情旅店》推荐:笑的时候大家都笑了,哭的时候大家都哭了

2016-09-10 风之我神 整理 戏剧侠


这是我继
《精彩》推荐:在剧场中,应当如何寻找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之后,第二次看完演出连夜写推荐了。


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真正的好戏,值得连夜推荐给大家。


尤其是这种北京市场上很难见到/做到的戏,看完的都明白这个戏独特之处,反正整体效果是:笑的时候大家都笑了,哭的时候大家都哭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先放一下大家的感受和评价吧~(来自各自的朋友圈,已经分别申请并被允许引用)


先看看大象体操的评价:

还有Enzyme的评价:

还有阿醋的评价:

还有Dr.Ray的评价:



不过这么好的戏,却只演两场……而且这个戏太不容易,应该不会重演了。


所以,今天下午14:30的最后一场,强烈推荐~


学生票60,提前咨询13521620167,应该可以现场买到。成人票100/150/200,可以在阅读原文的链接购买,也可以在http://piao.damai.cn/108697.html选座购买,还可以浦发信用卡100-30的活动。在朝阳九剧场,座位先到先得哟~


接下来我发一下今晚我的感受,以及三个相关的视频。昨天本来已经发了一个介绍:两岸三地,四个剧团,联合制作了一个戏(附台湾版介紹),这次补充上台湾的完整剧评(有两篇比较学术,建议看过戏之后再看)。



首先我来说一下,之前宣传的文字和剧照,完全反映不出来这个剧的真实面貌。这个剧真实的情况比如有:


1.整体来说,大家看完后都很惊奇,因为这个剧确实比北京常见的戏要好看许多,包括风格、剧情、表演、舞美、灯光等。而且风格非常少见,虽然说三个小时,但是其实是看了四个剧,而且大家看的很入神,没有觉得时间很长。相反不同风格的穿插,带来不同情绪的感受,还有很多惊喜,每时每刻都在期待接下来是什么,演员也都很赞!


2.除去很有意思的开场,第一个是香港导演陈恒辉的《三生三世》,就像他剧目宣传所说:

特殊的实验风格横扫香港小剧场奖项的他,这回继续大胆开挖自己的内在潜能,三段以自由与母亲为线索串成的奇幻故事,将分采不同的创作形式:“第一段形体多一点,第二段比较pop、流行,第三段则偏向Harold Pinter(哈罗德·品特)。”不像去年来台的作品《十方一念》那么寡言,这回要把中文、广东话和英文通通用得尽兴。和演员们共同编作则是向来的习惯,“好像是煮火锅一样,我给他们汤底,然后他们把不同的材料加进去。”

这种比较先锋一些的风格和内容,和去年《十方一念》有所类似,也有观众喜欢这种的。


陳恆輝「三生三世」以母親與自由貫穿故事。(創作社提供)


3.接下来是穿插三段讲述的上海导演王子川《废土旅店》,艾玛,自编自导自演,脑洞大开,惊艳全场,新奇又感动,惊喜不断。

在他脑子中目前搭了一半的旅店中,有个在废土世界中开设旅店的奇怪老板,还有一个来自未来世界时光旅行者,还有一只鸟(神雕侠侣里的那种)它是第一个在我脑袋里冒出来的形象,王子川并想在他们之间暗埋某种“通道”,引燃某些爆炸性的结果。

王子川这次又是实力圈粉(尤其很多女粉丝),10月的《枕头人》和11月的《开放夫妻》也有他的表演,明年可能还有他自编自导自演的《非常悬疑》,非常赞,敬请关注!


王子川自編自導自演「廢土旅店」,將時空背景拉到大滅絕後的世界,半人半雞的角色設定耐人尋味。(創作社提供)


4.然后是台湾导演杨景翔的《蜜月》,十分感慨,全场最具气氛的泪点,很多人都在暗自抹泪……还有肢体和独白的结合,也非常好。

一对相爱的恋人关在旅店的小房间里,没有其它事情可以分心,既有一种“连动线都像是拉过走位般”的亲密感,又存在着丁点小事就可以引爆冲突、莫名其妙的戏剧张力。外面的世界大事小事飞驰而过,好像都跟他们没有太大的关系。


楊景翔「蜜月」描述一段似有隱憂的愛情關係。(創作社提供)


5.然后是穿插进行的台湾导演李铭宸的《客房服务》,讲了旅店服务生几个有趣的的故事,笑点特别多,特别多。最后结尾大家一起唱歌的气氛也非常好~剧场因此成为特殊之所在。

不过《客房服务》其中一个容易忽略的点是:那个女服务生说她在演出和排练之外的时候,都在旅店做服务生。这也是很多热爱舞台的演员,真实的情况所在吧……因为做戏不赚钱嘛,所以不论国内国外,很多演员和剧组人员,都要靠其他工作或兼职,来补贴自己做戏。真的很不容易呀。


曾歆雁演出「房務人員」,有相當精采的獨角戲。(創作社提供)


6.为什么北京很难做出这种戏呢?我觉得一是专业程度可能还是有差距,二是花不了这么长的时间和精力来做一个剧,三是没钱没资源。看宣传可以知道,这个剧是台湾文化部跨域合创计画 、广艺基金会委託创作的,赞助方是台北市文化局、广达电脑、香港艺术发展局,三年筹划,两年联系,一年讨论,团队总人数60多人,反观我们花大价钱做的剧,很多都比较呵呵(另外不得不说,这个剧换个剧场观演效果会更好)。




相关视频:


《四情旅店》合创全记录: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3265t3a0o&width=500&height=375&auto=0


四位导演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32370mxhy&width=500&height=375&auto=0

四位导演城市自拍: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326zls3tt&width=500&height=375&auto=0



台湾评论:



平行宇宙是否真能有交点?《四情旅店》

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p=21197


演出:创作社(杨景翔、李铭辰、陈恒辉、王子川)

时间:2016/08/27 14:30

地点:台北市水源剧场


文 白斐岚(专案评论人)


在《四情旅店》尾声,一名弹吉他的男子(刘曜瑄饰 )出场,似乎是要以手中拨弄的和弦为此剧作结。在此之前,旅馆的角色人物来来去去,吉他手只在中场休息的短暂时刻,默默隐身于舞台门后,同样弹奏著或许并没有太多人注意的曲调和弦。然而此刻,他就在台上,在三个小时的漫长旅程后成为全场焦点,和观众介绍著吉他编曲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四大和弦C、Am、Dm、G,以及这组和弦如何以各种变形延展,发展成一首又一首别有姿态的经典歌曲。于是,四个片段的演员纷纷上前,以各自熟悉的语言不断地延续了这四个和弦。


对我来说,这一幕K歌大乱斗正是这齣号召了台中港四位导演(陈恒辉、李铭辰、王子川、杨景翔)合作的《四情旅店》之缩影。当然,在四与四的呼应之外,《四情旅店》并未贪图便宜地跟随众多前人脚步,平均切出四等分,再安置著起承转合的顺序架构,反而如(吉他男子尚未提及)进阶版音乐曲式般,从四和弦延伸开展,偶尔穿插交错,前进后退,或是在意想不到的大跳后忽而回归原点。只是,却也恰如台上随意拼凑之曲调,每首乐句从头开始,唱完四句后倏然中止,放弃先前的发展与堆叠,再从下一个起点开始。众声之间看似热闹华丽,实则陷入动弹不得的境地。过程偶有令人享受不已的惊喜片段,曲终末了却是要人摸不著头绪。


平心而论,《四情旅店》无论在形式、内容、手法,都处处展现了不愿受拘束的野心。这正是此剧难能可贵之处:不但突破了命题作文的保守格局,还将其翻转为更深刻的创作主题。旅人们来自不同的过去,却交会在此时此刻的时空裡,而这本是剧本小说最易发挥的题材之一。四位导演却皆不甘安身于狭义的「旅店」裡,分别带入诗与文学、宗教与资本主义间「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一间旅店」之禅意(陈恒辉),一人分饰多角、以身体与空间的关系呈现旅馆内神秘通道管线的独角戏(李铭辰),以人类灭亡后的科幻未来为场景、却又有著浓厚末世寓意的奇幻星球旅店(王子川),以最私密、最与世隔绝的情侣关系回应外在世界局势的蜜月旅行(杨景翔)。「旅店」在这四位导演的呈现中,并非一实际建物,而成了似家非家的矛盾状态,在飘泊中有安定,在安定中却又蠢蠢欲动著。


儘管如前段所述,《四情旅店》在结构上不免有种一再铺陈开展或是一再收尾作结的停滞感,在某些时刻却也突显了剧情的时间层次。正因为四段演出各自毫无关联,彼此穿插,轮番上场时,反让观众像是闯入了数个平行时空的神祕交会点。实际上,又因著现实时间的推移,延伸了台上散落的时空布局,让几段小品有了更宏大的格局。但稍嫌可惜的是,在这多重时空同步进行的舞台上,其搭建的实景旅店却成了突兀的存在。除了王子川导演的阿尔特斯人故事,确实地使用了包括窗台、床、房间的舞台空间外,其他几齣戏与这醒目背景一点关系都没有,只把它当作个隔开前景后景、安排演员动线的巨大装置。然而,这间带著点欧风的褪色旅店,本身却又充满著写实且具体的细节,虽是扎扎实实耸立在我们面前,却也就这麽落入了阿尔特斯的时空象限中,在其他的世界被视而不见。


将这四位导演作品串在一起的,除了旅行/旅店的状态、空间外,最醒目的其实是其声音运用。在此,我将声音约略归类为演员的声音处理与剧中音乐选择。以前者为例,《四情旅店》呈现了丰富的人声可能性,且巧妙扣紧著各自主题,如陈恒辉段落中的诗意朗诵与英粤夹杂的语言习惯,李铭辰安排单一演员多重角色的声音诠释,王子川为阿尔特斯人世界塑造了充满科幻感的合成器(且顺便模糊了性别的界线),又或者是杨景翔刻意在流畅舞蹈身体为叙事的情节中,以演员(崔台镐)与预录台词(蔡悄玲)来自两个时空、看似交集却无交集的对话,突显回忆与现实、两人亲密关系与外在世界局势的拉锯。只是在如此吃重的声音要求下,有时不免也显出演员彼此间的落差,在倚赖单一演员独撑大局的几段独角戏更感明显。


相较之下,《四情旅店》的剧场音乐儘管同样丰富多元,却落入了陈恒辉剧情中所谓「符码太多」(此为引用角色台词)的混乱窘境。从莫札特协奏曲到资本主义靡靡之音,又或者是阿尔特斯人吸了毒气就会发疯所伴随的魔幻旋律,每个音乐背后都乘载著完整且庞大的讯息。这些讯息的确推动著剧情,成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可也正因为此,几段鲜明且结构独立的音乐,在各自命定的时刻强势降临,之前没有预示,之后也没有回音,更无法彼此呼应,自然在听觉上显得杂乱无比,有时甚至连音质都未调到平均。连带地,让这数个大相迳庭的平行宇宙,又少了一次交会的可能。


既然这篇评论以四大和弦起头,不如也以四大和弦作结──毕竟《四情旅店》就是以此收尾的。在音乐的世界裡,看似创意无限,却也有公式可循。照著公式走,自然最是安全。然而那些推动形式前进的,都是一次又一次跨越公式的大胆冒险。《四情旅店》若是像我们熟悉的多位导演多段式电影般,分作上下半场共四段演出,或许会少掉许多责难与批评(其中几个作品更有发展成完整剧作之规模)。但,这世界终究不缺安全牌。


众声喧哗后的单音交错《四情旅店》

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p=21215

演出:创作社(杨景翔、李铭辰、陈恒辉、王子川)

时间:2016/09/02 19:30

地点:台北市水源剧场


文 刘纯良(专案评论人)


促使我看《四情旅店》的最大动因,是售票文案中说《四情旅店》是「四位编导 一个命题 四段叙事 一齣戏」(原文无标点符号)。使用相同的舞台做不同的戏在台湾已有前例,例如2003年在诚品戏剧节的「一个舞台,四齣戏」,由世纪当代舞团、莎妹、台湾渥克、外表坊在同一个舞台空间进行演出。【1】相对于「一个舞台,四齣戏」由团队各自发展、明确分割片段,《四情旅店》的野心显然更大。演出人数最多三人,共享舞台设计(林仕伦)与灯光设计(黄诺行),都有统整视觉的企图。至于声音与服装,则跟随四个编导与叙事行走,保持创作者的自由度。在这限制与自由中,如何成就「一齣戏」?是观众与製作方的共同课题。


《四情旅店》的四个作品在身体质地、叙事内容上都风格相异,虽然能看到类似的元素,例如大量使用身体、舞蹈、录音与声响,但那看起来更近似创作的方法的共通,而非统整作品的身体(质地)、能量、或叙事衔接。与其说是作品之中有相连接的空间,我认为《四情旅店》正如那没有标点符号的文案,不是逗号(明确的分隔)、也不是顿号(同义、并置、接续、积累),而是製造不同作品间的空格。序曲让四个作品的演员同时在场上,转到〈三生三世〉,接续到〈废土旅店〉,以〈客房服务〉进入中场休息,再回到〈废土旅店〉,进入〈蜜月〉,回到〈客房服务〉,最后以客房服务员谈论四大和弦,接引众作品表演者出来以四大和弦交替唱歌作为结束。【2】每个转换都由同一位客房服务员弹吉他转场,转换时都有其他作品的演员负责;这些换场都是空隙(格),藉由演出者的重新现身,以及身著客房服务制服的技术人员,黏著了作品之间的不可交融处。【3】


舞台由黑幕分隔,黑幕以外亦有黑色薄纱,只有薄纱时,后侧正中央透出一张双人床,许多时候这张床都没派上用场,有派上用场时也不一定有明确的用途或意义(隐喻、譬喻或任何象徵)。前侧舞台依据作品交错使用桌椅、推车(换场与〈客房服务〉皆有使用)、电话(只有〈客房服务〉使用)、浴缸、脚踏车(只有〈废土旅店〉使用)、花盆(只有〈废土旅店〉使用),开场的〈三生三世〉与下半场的〈蜜月〉都完整说完故事,〈废土旅店〉与〈客房服务〉交错于上下半场。


作品的〈序曲〉可能是我最喜欢的片段,包括演出提醒事项由王子川进行,提醒大家要上厕所已经来不及了,曾歆雁身著客房服务员制服,沉默演出登机后空服员的安全指示,大量的换场与流动,整体的空间感非常灵活,田懿葳的身体能量饱满,阮炜楹躺在浴缸裡被抬出来又抬进去、脚踏车灯在黑暗中闪烁,不同的声音片段与画面并存,製造了多音交杂的繁複感。唯一的可惜与失落,或许是田懿葳在序曲中拿枪干掉崔台镐,最后演出中却没有死亡(虽然,当成是个独立事件也没问题)。


序曲的交杂让人感到期待,可惜的是,《四情旅店》的多音共存也就只发生在那一刻。除了〈客房服务〉,其他作品不打散处理、独自成立似乎也还行。〈客房服务〉脱离《四情旅店》会是什麽样子,相对于其他作品,比较难想像,但相对的,〈客房服务〉似乎可以夹在任何相关命题的间隙。这个作品製造了《四情旅店》另一个鬆动的契机与空间,从曾歆雁一人分饰两角的超现实狂想,到进入半真半假的自我陈述,她的演出赋予了换场新的意义。而刘曜瑄饰演的房务人员,在换场间弹著吉他,到最后对四大和弦的陈述,像是隐喻也像是直白地对应著四个作品与一齣戏之间的关系,四大和弦的「起承转合」,尤其是结尾的「合」,特别让人感到鬆一口气。


这可能也跟身为观众坐到快要晚上十一点了有关系,当最后大家开始唱歌时,我一边笑一边流眼泪,好像是全世界都鬆了一口气,至少我觉得水源剧场裡的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气,而那鬆动带来了眼泪(上一次有这种感觉,是在海笔子的《七日而浑吨死》)。与此同时,我心中产生许多怀疑,其中最大的怀疑是,这样和谐的结尾,究竟所为何来?这又带回了〈客房服务〉这个作品,从虚构的故事进入表演者自己的故事,是否也意味著其他表演者也变成了自己?这种和解,是一齣戏的必要,还是这个共同製作的必要?是演出/上演和解,还是演出团队透过演出和解?当然两者没有绝对互斥,也没有必然关系。一齣戏的「和解」,往往都在结局,这也意味相对可预期的结果。如果个别作品大多完整,是否尝试去创造更大的流动感甚至断裂,会比安全地把故事说完更有意思?

假如真要以「起承转合」这四大和弦当成「一齣戏」,那我想,或许是看不到那序曲暗示的多音繁複,带给我些微的失落。「序曲」是演出前半个月所有团队到位才产生的,这并非不合逻辑的创作过程,书是成稿了才有前言,论文写到结尾才开始改序章。然而,重要的是,这篇序章暗示了什麽,说明了什麽,而序章展开后的过程,促使我回头检视这暗示的真实性。在节目单中,四个作品使用了书名号而非双书名号,说明了将四个团队的作品同置一处的意念(虽然,其中并不一定有共生死存亡)。而在现场,序曲众声喧哗的气息,〈废土旅店〉与〈客房服务〉的交错出现,说明了技术与叙事上时空交错的企图,如果真的硬是要逼迫自己脑补叙事,我也可以说服自己〈三生三世〉裡的女作家,写出来的故事就是杨景翔的〈蜜月〉。然而,我并不觉得统整的叙事是这个製作企图成就的「一齣戏」,以换场的流动与序曲来说,用不同的作品创造出空间与能量,说服观众这空间与能量的层次与多义,可能更接近《四情旅店》对「一齣戏」的期望。

演出全部结束后,再回想序曲,很像是看到特定电视频道的「本季预告」,所有影集剪成一分钟预告,虽然剧情各自独立,但凑在一起看,却觉得好像是「一回事」。《四情旅店》的序曲就给我那样的吸引力,但后面发生的事情,也真的很像在同个电视频道看著不同的影集,那个「一」,比较偏向「一个电视频道」,而非「一个节目、不同集数」。如果延续这「一个频道」的比喻,让观众觉得还在同一个频道上,维持著一定的能量,其实已是一种成就。


可惜的是序章的潜力,在众声喧哗的开始后,慢慢变成单音交错;串联与拆解之间,能量虽然还在,流动却少了很多。或许这牵涉到创作者花多少时间磨合与共处,牵涉彼此对于「一」的想像。观者的「一」、创作者的「一」、表演者的「一」,都不一样。究竟《四情旅店》能不能被称为「一齣戏」?四个和弦弹来弹去,到底是为了甚麽起承转合?在这製作中,似乎是完全跳跃思考的〈客房服务〉,帮助了其他起承转合相对完整的作品,成就为一齣戏。〈蜜月〉的演员崔台镐在节目单中期待的「主观破坏」,总觉得似乎还少了那麽一点。或许《四情旅店》可以更加推进的,正是这种创作者与观者的自我破坏。可惜的是,那种快感,在这次的製作中,可能只是初嚐滋味。


注释

1、关于「一个舞台,四齣戏」,于善禄有一篇有趣的评论,最后讨论企划概念与艺术节的关系,在《四情旅店》或者艺术节相关的操作中,还是有一些可以互相对照之处。http://www.sancf.org.tw/SANCF/forum_detail.php?typeid=15&typesubid=2&fid=21

2、这个顺序并不代表就是全部的换场,而是记忆中「有印象」的换场,忠于身体与记忆的印象,主要是为了捕捉当下的感受,如有遗漏,尚请见谅。

3、节目单中,李玉玲的合创纪实〈我房间中有你,你房中间有我〉也形容李铭辰的〈客房服务〉是为了串连以发挥「黏著剂」功能,这个动词的使用与我观看的感受完全一样,四个作品的结合更像是「黏著」而非其他,不管是交融、连结、对话或任何其他动态。


直覺式心得:[四情旅店] 

http://frecklehawk21.blogspot.tw/2016/08/825.html

 

  今年创作社作品第三弹!从饭店服务生仅靠简单道具和逼真肢体动作(饭店服务等)作表演开场,再接以一连串根本还搞不清楚状况、像剧情快闪预报的现代舞开始,我就已经深深被这齣戏吸引了。那光影转换流动的方式,演员律动的节奏,黑暗中若隐若现、之后将牵连剧情的浓雾效果,都让人既不安又兴奋。虽然已有预感它会很诡异,很难懂,甚至像任何实验性质的戏剧一样没想让人懂,可是我知道,我一定会很喜欢这部。


  果然。


  广告语是这样打的:「一个旅店(命题),结合两岸三地四导演的共同创作」,其实这样拼贴连缀的串戏手法应该不罕见,而我认为这齣火花碰撞得算是相当成功。每个导演风格鲜明(李铭辰和杨景翔尤其好认wwwww),以旅馆为框架并跳脱框架,幕与幕间的转换看似跳接却又滑顺;故事与故事似乎各不相干但又隐隐相连。以香港导演怪谭式小说开场(雨伞,灯笼,蝴蝶,少年,母亲,毁灭,轮迴),用古雅又抑扬激切的粤语(实在是很有特色的语言!)在旅店裡展开一场我执的「寻根」追求;而当旅店成为废土,又从废土成为旅店后,仅存的合成人与合成人后后后后代,是要在此地自毁还是相伴?究竟谁是「七七(我听起来是这个发音?)」谁是老板?悖论的谜题,是不是一切交给席梦思,一切交给床与梦境就完结了?


  接著,关于相伴——是身体和身体在一起说了算,还是记忆和记忆的稠黏说了算?接下来杨景翔导演带来的〈蜜月〉,大概是全齣中最符合叙述逻辑和看得懂的片段了,虽然搭上两位演员的肢体动作是如此狂野和令人不安,但却在不安中显出无比的美感来,一点也不会让人觉得不对劲,至少我非常自然地接受那样演出的方式。


  至于段落之间看起来像天外飞来一笔的饭店服务与旅店客人的顶楼冒险(笑),紧紧扣著「旅店」命题——世界如此之大,旅客来自四面八方,旅店故事各式各样,不论喜怒哀乐,旅店通通包容含藏它。


  最后再来个有象徵意味的四和弦教学(C-AM-DM-G及其五七九减之变奏XD)、轮流吉他伴唱、随机换穿戏服舞动的结尾,真的非常逗趣啊。


  噢,特别说一下,因为刚好看得是首演场,所以有吃有喝又有闻(四位导演分别和四种香氛结合,但老实说这行销我不太懂XDDDDDDD),真的满幸运的。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P.S.从今年春节开始更新,陆续做了一些,还请指教~


点击下面链接,即可查看阅读量排行榜

No.1 《看看濮存昕是怎么吐槽国内剧院的》

No.2《2016赖声川《如梦之梦》、《暗恋桃花源》、《宝岛一村》等全国巡演时间表》

No.3 《《蒋公的面子》低价票信息》

No.4 《你见过最强的戏剧和电影爱好者,有多强?(live爱好者同参考)》

No.5 【福利】北京&上海:50元,韩国原版音乐剧《洗衣服》

No.6 《精彩》推荐:在剧场中,应当如何寻找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

No.7 《去人艺看戏,应该吃什么?》

No.8 《打字员》:98岁回望人生,是一种什么感觉?

No.9【招人】新京报:寻找最强实习生!戏剧演出方向~》

No.10《《我可怜的马拉特》:什么是英雄之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