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渡十娘|巴黎:美神与疫魔对峙 --- 阴影下的舞蹈

渡十娘all 渡十娘 2020-11-13

做公众号里的《纽约客》

戳蓝字一键关注 渡十娘

转发也是一种肯定


文字|绿骑士

编辑|渡十娘 



作者简介:绿骑士,原名陈重馨。广东省台山人,香港出生,毕业于香港大学。后赴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及于罗浮学院修读美术史。1977年起居于法国。曾于欧亚美加举行个展或群展。著有散文、小说集:《绿骑士之歌》、《棉衣》、《壶底咖啡店》、《深山薄雪草》、《石梦》、《哑筝之醒》,《花都调色板》、《神秘旅程》。诗画集:《悠扬四季》。儿童故事三本。法文诗画集五册。近年致力于诗与画的配合创作。


綠騎士,旅居巴黎的香港作家,詩人,也是畫家


法国的疫情在晚春时曾经舒缓过一阵子,但根本从未停止过,夏天已卷土重来,更是越发凌厉。

 

美在城中

不可思议的,巴黎竟因此而出落得更风姿绰约。初夏至初秋,走在城中的时候,像走在花园中,使人心身愉悦。原来因为政府容许餐馆咖啡店扩充室外营业,露天餐座眨眼间如奇葩争放,稍为有些空位的小广场都摆满餐桌,甚至在横街窄巷的小馆子也将三几张枱加在行人道上,有些更获准占用一两个泊车位置。都纷纷加以装饰,多数用植物围绕,难怪增添了花开遍地草木欣欣的市容,更常配以缤纷的太阳伞,像花树,远远便向人招手。满街色彩,密挤围坐的人欢谈热闹。如果不知疫魔就在附近狞笑,确是人间美景。

 

 


一夜之间,忽然秋雨寒风,扫掉了热闹。太阳伞在乌云下寂寞地立着,桌椅都堆叠一旁。

 

但冷风停止不了人们对社交接触的强烈需求。尤其是年轻人,生命在呼唤,对酒当歌,不尽情毋宁死。不能在室外,便在室内吧。你有你触目惊心,我有我痛快淋漓,今朝有酒今朝醉。虽有距离等安全措施,但兴起时便忘了危机,真担心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美在小巷

人们在疫情阴霾下努力追寻生活情味。

 

虽然无数大型聚会被取消了,但有些仍照样举行,如深入人心的环法单车大赛和全国博物馆与堡垒都免费开放的文化遗产日等等。

 

这两个周末我们附近两区都先后举办「艺术家开门日」,许多艺术家打开工作室供人参观,也有文化中心和咖啡室等商店提供展出场地,或是助阵宣传挂出广告,如这间花店。

 

 

路上都是三三两两的游人,也有一家老幼的,拿着节目表,悠闲地大街小巷摸索去。往往都是规模很小的工作室,富强烈的个人特性。常有意外惊喜,例如一条小街的一间破落屋子,推门进去眼前一亮,别有洞天,陈列满主人的心血。有些地方极细,更明显是用大床单遮盖起日常生活家具如杯碟柜等,尽量让作品有明朗的展出背景。一段段都是美的追寻。当然也希望卖出一些工作成果。与市面上的正式画廊很不同。

 

我们只去参观了几处。其中有位朋友画水彩,也是竖琴老师,安排了一节短短的现代舞,舞蹈员都穿着深蓝暗绿调子的衣服,在横巷中露天表演。这天特别冷,寒风中幽幽琴声在胡同中萦绕。每半小时便表演一次,也吸引了一些行人驻足。朋友已是祖母级年纪了,这些活动完全无利可淘,就单是一股对美的执着。



 美在皱纹间

回想隔离期间,无数撕裂人心的悲痛事。其中也有些美丽回忆,如人们无私的互助,露台上的歌声,以及各种具体的关怀行动。最记得那对老人家:老太太住进了安老院,老先生本来每天都来看她。但因为禁止探访,他便每日来坐在她窗下,她在轮椅上从露台跟他对望。二十一世纪的楼台会,老罗密欧与朱丽叶,皱纹间都是美的涟漪。不是两个家族的对峙,是美神与疫魔的对峙。

 

美在活动名画中

在那段特别时期,人们纷纷寻求各种苦中作乐的方式,其中兴起了很热门的一项活动:模仿名画。

 

世界名画,竟然活生生地走进屋中来了。在法国成为了一个很受欢迎的节目。人们选择一张名画作模型,用手头上的物件,把自己和家人变为画里真真,成了张活动的名画,拍照留念。一时在脸书上热传,以致国立现代美术馆举行比赛。


其中最多被模仿的有蒙娜莉萨的微笑、梵高割耳后的自画像、马勒在浴缸中被刺杀、马格烈特的苹果脸人等等……有些效果使人叫绝。困在家中,受诸多限制,必须有创意。



例如我的长女一家,三个小姊弟和爸爸权充古代人物,模仿特拉图著名的「钻石A骗子」。幼女则把黄色头巾裹在那对小姊妺头上,代替长长金发,成了活生生的雷诺「少女钢琴图」。一家人动脑筋在屋里到处寻找尽量相似的服饰和道具。浓厚的日常生活气息,与遥远在美术馆中受供奉的名画相连起来。


有位朋友提议以意大利画家布特浩的「祼体胖妇梳洗图」作模型,真是上佳选择。一来不必麻烦找服饰,二来人们在室内蜗居,纷纷发胖,具写实喻意。

 

香港一位朋友说:「这是很‘高眉’(high brow)的玩意。」但其实并不「高眉」,更是分毫不费。参与者通常是普罗大众、办公室职员、教师等,多是生活朴素的。可能因为在法国,人们自幼便对绘画艺术耳濡目染,不多不少都沁进了生活中。而且很多人都有些孩子气,平日化妆聚餐十分普遍,笔者参加了许多次。不分老少都兴致勃勃地发挥幻想,将自已扮成一个离开平常轨道的角色。

 

走进名画中,只不过是基于同一意念。就是利用简单的元素,把美带进生活中。

 

笼罩在痛苦与忧虑的阴霾下,各种舒解方式中,这项活动让大家分享了一堂微型美术课,亦替生活带来了一些意外的色彩。说不定有一天,一家子回忆起这段困居日子时,就会浮起分工合作「扮画」过程中满满的惊喜。快乐有时会以平凡的奇异姿态到来。

 

美在书页中

活动减少了,读书时间多了一些。卡谬在大战初愈时发表的「瘟疫」,又再成为畅销书。他的笔下是北非奥朗城的一次鼠疫,其实封城暗喻被德国纳粹占领下的法国,病疫就是侵略者的暴政。


 

自从有人类以来便有流行疾病,亦有很多文学作品。在古希腊时代如荷马等都曾以此为题。不少都是借疫情批评社会制度。较近代「鲁宾逊漂流记」作者狄夫,在十八世纪时写的「一年瘟疫记」,被奉为经典。还有以「法兰基思坦医生」著名的玛莉雪莱的「最后一个人」和爱伦坡的短篇「红死病的面具」等,都占特别地位。杰克伦敦的「猩红疫」是重量级杰作,而他的「无可比拟的侵略」,内容是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连手向中国发动一场生化战,以制止中国人口的迅速膨胀,并保䕶西方国家在亚洲的殖民地。今天听起来不免使人敏感,其实当时政治背景不同,只是借一个科幻故事攻击社会结构。

 

加西亚马盖斯的「霍乱下的爱情」,写一份缠绵终生的热恋。他直言很受疫祸吸引,觉得灾难有时可以激发极端的感情。「医生发现恋爱与霍乱的征兆都是一样:脤膊微弱、呼吸困难,恐怖流汗。」「一百年的孤寂中」的失眠传染病更是十分诡异。

 

美在童心大熊

解禁后食肆都要实施隔离。十三区一间咖啡座上出现了个有趣的景色。巨熊占了一些位置,叫人不能互相接近。其实它们在二零一八年深秋便在十三区到处出现:路旁、商店里、墙头、窗沿、柱顶、斑马线的路中岛上⋯⋯地铁罢工时围着进口的栏栅,挺起一排胖屁股⋯⋯后来因为疫情,更负起隔离的责任。原来是一位中年书店老板菲利普,觉得人们常常苦着口脸,便自资买了五十只一米四高的大熊,在区内到处安放。不为什么,只为了逗人开心一笑。也有这么充满童真的「熊叔叔」。


 

阴影下美神舞蹈

一点点一滴滴,都是美之神在人间的漫舞。第二潮疫浪滔天而来,比半年前更凶险。微不可见的病菌推翻了全世界。许多生活方式都会与以前不同了。在法国传统深远的吻面礼蓦地被打落冷宫。不过虽然蒙着脸,仍遮不了眼睛的笑传递温暖情意。

 

许多女士们都说:「会有好一段时日是这样,不如用心作防疫打扮。」于是纷纷在面罩上做文章,要与性格、衣服、头巾、手提袋等相配。


虽是浅薄的外表美,但反映了积极心态,从日常生活细节中寻找力量,都是美神的大小舞步。

 

日月山川大自然美,人手辉煌成就美,但最美的是当人在经历极端考验时,会激发出宽厚与友爱精神。

 

美神当然不是疫魔的对手,但坚持在人间舞蹈。疫魔可夺去生命,能将苦难横扫天下。但美之神不让它把人间色彩都吞掉,更不会跪在它的阴影下,就算提心吊胆也要以美丽的生活姿态舞蹈下去。疫,纵使长久也会有完结的一天;美,是永恒的。


绿骑士其他作品:

巴金在童话城

陈学昭,一生在骇浪中翻滚

福州梦,姊弟情 --- 卡米儿与保罗的故事


 

锁定渡十娘,回复“花木兰”获得最新高清电影



你是我的阅读者 我做你的渡十娘


做公众号里的《纽约客》,我们是认真的!— 写在《渡十娘》破万之际


昨日更新:

客厅热文:

热门文章:


十娘专栏:


其他:


读完请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I 网络

整理 I 编辑 I 渡十娘

清单内容来自 I 绿骑士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生活中

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十·娘

DES



IGN


发现 I 家庭 I 乐趣


想每天与渡十娘亲密接触吗?

喜欢?粉她!

有话想说:

海外:dushiniang999@gmail.com

国内:dushiniang999@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