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十娘|遥想故国旧年美食
做公众号里的《纽约客》
戳蓝字一键关注 渡十娘
转发也是一种肯定
自1989年离开中国算起,我已连续有三十三年没在中国过春节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年年地叠加,已显出它深刻的无奈。时光流逝间,父亲离世,母亲离世,青春年少时代的朋友星散,回国过年的念想,随之淡去。
故国家乡在这样的背景里越退越远。每逢佳节,最常想念的,就剩下那些儿时年节里吃过的美食了。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文革年代,我在南陲之地的广西度过童年。那时日常食品严格按票证限量供应。就算手里有票证,为能买到豆腐,我常在大冬天的周末里,一大早就要和小伙伴一起冒着严寒,骑很远的车去排队抢购。其他热门的食品,当然就更难见到。所以一年里最重要的春节,便是人们最盼望的了。对馋了一年的小孩子说来,祈福迎新、盼大地春回的种种热闹,哪里比得上大吃几顿美食?跟着大人去采购年货,垂涎等在炉边的那种时日,隔了这么漫长的岁月,每每忆起,仍令人感动。
春节期间的商品供应与平日相比,真是丰富得太多了。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冷冻鱼虾海产,这时会成堆地出现在简陋破败的菜场里高低不平的水泥台面上,引来长长的人龙。腊味制品、豆腐制品、鸡鸭鱼肉蛋,这类鲜见的食物,也仿佛从天上掉下来一般地,突然出现在食品店里,连青菜品种都多了起来。长期缺吃少喝的百姓们,这时都纷纷揣上票券,起早摸黑地去排队采购。连我们小孩子,也被派去占位子。因为就算是票券在握,也不能保证都能买到你想要的东西的。所以节前的采购的忙乱,就是过节的序曲了。
广西大年肉粽
最有年味的食品,就是广西人那些每只重达三两斤的大肉粽了。这种粽子在广西之外的别的中国省分是没有的。我再次撞到它们,竟是在加州的越南人超市里。所谓一衣带水的关系,倒是在这吃食上有了明证。
如今只能买越南店的肉粽解馋
包这大粽用的粽叶,是一种生长在广西的特别植物,有点像芭蕉的叶子,但要小得多,但又比竹叶大很多,带着特别的清香。长时间熬煮后,叶子的香气浸入粽里,吃上去真是唇齿留香。粽心用的料,在当年的物质条件下那可就真是太奢侈了——褪皮的绿豆、用特殊配方腌过的五花肉、栗子仁、香菇,条件好的,还可放点香肠之类,层层扎好,那些粽子看上去就跟个小枕头那么大了。到了年前的夜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架上大铁锅,透夜熬煮粽子。有些家里人口多的,要用大水缸在露天地里生火通宵熬煮。年的味道,随着四散的粽香弥漫起来。
广西特产粽叶
那个时代,食品加工的方法也是非常传统的。包粽子用的绿豆,买来都是未脱皮的。我跟着母亲去有小石磨的邻人家里磨绿豆。有石磨的人家不多,所以也得排队,气氛真是热闹。主妇们边磨边聊。磨完绿豆,吹掉皮儿,再要放水里泡上一夜,包进粽里时,才能熬出豆蓉的口感。肉粽不仅是广西人家过年必食的食品,也是拜年时的礼物。从初一到十五,肉粽几乎就成了大家最常吃的应节早餐。
今年拿到万里而来的故乡粉利,现在是真空包装的豪华版了
炒了一盘粉利,吃的是儿时的记忆
年糕当然也是不可缺少的。也许是年糕的味道差别不大,自己做年糕的人家就要比做粽子的少得多,多半都是买现成的了。说起来,我如今最想念的年节食品,是一种叫「粉利」的米制品。那是用上好大米细磨成浆,搓搜成小圆柱状,蒸至八成熟,取出晾干而成。也许是工艺比较复杂的缘故,粉利是季节性食品,只有在数九寒天里才会出现。那时没有冰箱,凭票证购来的粉利,都是泡在水里保存着,吃用时从水里取出,或切丝切片,用肉、蒜苗、胡萝卜、青椒、香肠之类的一起炒了,吃到嘴里,口感柔韧,回味无穷。粉利还可做汤,它那独特的口感,是米粉和面条都无法取代的。
如今的中国人家的年夜饭
1982年春节的定量供应食品清单已比儿时见过的丰富多了
又到了过年的时节了。我这等去国太久太久的游子,每年此时,遥想一番当年半饥状态下一年一度的春节佳肴,谁说不是比真正坐上丰盛宴席的感觉,要好上十倍呢?
你是我的阅读者 我做你的渡十娘
2021,走好,不再见!
昨日更新:
热文链接:
热门栏目:
读完请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I 网络
整理 I 编辑 I 渡十娘
清单内容来自 I 陈茶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生活中
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渡·十·娘
DES
IGN
发现 I 家庭 I 乐趣
想每天与渡十娘亲密接触吗?
喜欢?粉她!
有话想说:
海外:dushiniang999@gmail.com
国内:dushiniang99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