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薛永年忆刘九庵,这是真正的笔记,也是最好的纪念

带你一起学收藏的 在艺App 2021-09-25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薛永年回忆了刘九庵先生书画鉴定之路以及对美术史研究的贡献。


6月13日,静心斋雅集举办的“纪念刘九庵先生文献展”在静心斋正式落幕


今年是刘九庵先生逝世22周年,但其治学精神与工作作风仍在默默影响着当今学界。尤其日前于静心斋开展的《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新书座谈会,众多学者在现场对刘九庵毕生的书画鉴定之路以及学术贡献进行了深刻的追忆和回顾,真实还原出刘九庵先生的成长与治学之路


在艺特此整理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薛永年的发言部分,以飨读者。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新书座谈会暨静心斋雅集“纪念刘九庵先生文献展”现场嘉宾合影



薛永年
-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我和刘先生的结缘说起来很有意思,开始知道刘九庵先生是我20岁左右在读大学的时候,通过王世襄先生知道的,是先知其名未见其人。



右起 萧平 刘九庵 王方宇 薛永年



1963年张珩先生去世,去世之后大约在1964年文物局要整理张珩先生遗著,收集整理关于书画鉴定之学的笔记、文章。这事交给王世襄先生来整理,启功先生校订。文物局就收集各处笔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的讲课笔记由金维诺主任布置我誊清上交。后来,我见到了王世襄先生,知道他整理依据的笔记中也有故宫博物院刘九庵先生的记录。在张珩的《怎样鉴定书画》发表和出版时,在记录者中就有刘先生和我的名字。



20世纪60年 广州  左起 张珩 谢稚柳 刘九庵



后来改革开放了,中央美院有外国学者需要陪着去故宫看画,还有一些学术讨论会,这个过程中和刘先生有一些接触。



鉴定途中的刘老



更后来接触稍微多一点就是国家文物局委托举办“馆校合作书画鉴定硕士研究生班”,学生都是博物馆界的年轻人,我主持工作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承担了这项工作,刘先生参加了教学工作,而且在指导论文的时候,我跟刘先生合作,以刘先生为主,指导曾君的《沈周晚年吴中山水图辨伪》和傅东光的《钱谷绘画鉴定初探》,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1996年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第一届书画鉴定专业研究生导师,出席毕业论文答辩



我讲三个问题:

第一,刘九庵先生书画鉴定独特的成才之路和他书画鉴定的过人之处。

第二,从张珩、杨仁恺和刘九庵先生三位先生三种书画鉴定笔记来比较,来看这部《笔记》出版的独特价值。

第三,刘九庵先生书画鉴定研究对美术史研究的贡献。


具体来说:第一,文革后参加古书画鉴定组的七位专家,谢辰生先生是领导,傅先生是年轻的,不算傅先生,其他几位情况都不一样。



左起启功 谢稚柳 刘九庵



左起傅熹年 徐邦达 刘九庵



启功先生出身于清室贵胄,又是史学权威陈垣的高足,40年代就是故宫博物院的专门委员了,他书画学者中的书画鉴定家


谢稚柳先生出生于名门,受教于晚清大儒钱名山,和张大千亦师亦友,他是从画家走出来的书画鉴定家


徐邦达出身于有经济殷实又有文化素养的家庭,书画鉴定从学于画家中的书画鉴藏家赵叔孺和吴湖帆,早就是比较专业的书画鉴定家了。


杨仁恺先生年轻的时候当过老师又当过出版人,抗战期间接触了很多南下学者,逐渐增加了书画鉴定的兴趣,后来到了北京跟古玩行业的人接触,也是从一般的文化人转成了书画鉴定家


刘九庵先生跟他们都不同,是出身于河北农村的寒门。是由古玩字画店的学徒起步的。刻苦学习,博采众长,没入故宫前就是行内的翘楚。后来由张珩先生的引荐来故宫工作。他自学能力极强,善于在实践中思考,在比较中鉴别,日积月累,集腋成裘,终于成长为不仅有高强鉴定能力,而且有理论讲方法特别对伪作及其规律有专门深入研究的书画鉴定家。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是他在故宫博物院几十年间从事书画鉴定工作和鉴定研究工作的记录,保存了极为丰富的书画和书画鉴定信息,体现了他几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反映了他治学的踏实认真和一步一个脚印第积跬步以成千里的毅力,和他从事书画鉴定研究的鉴考结合,由个别到一般地深入认识研究对象宝贵经验。对于今天网络时代的书画学人,习惯于用网络汇集图像与文献资料的碎片,脱离历史文化情境地推导出出结论的时习,是一个治学传统教育的难得教材。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书籍封面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内页



第二,从张珩、杨仁恺和刘九庵三种书画鉴定笔记的比较看这部笔记出版物的价值。


1.张珩一书 ,自己定名是《木雁传真》。1978年,我在文物出版社识从张夫人顾湄借阅过部分。1999年出版时的名字《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是启功先生取的。这部书其实不是笔记,而是一部书画著录,而且是过眼录性质的著录。不过不是张珩看东西的全部,是他有选择的著录,一共著录了自东晋到近代的书画2200多件,目的是把这些法书名画以文字记载和评点的形式公之于众,使“中国绘画史研究者得以为据”。


他在1960年的自序中指出,他这部书,不是随笔记录,是遍览国内所藏择其尤者的著录,既著录作品的情况,又表示自己的考订鉴别鉴定意见。不是出版者说的“本书系作者生前所作札记手稿”。这部书,没有完稿,但是著作,不是笔记。张珩自己也在序言的最后写诗说:“眼昏睡少知何用,夜夜灯创苦著书”。出版社的编辑工作不多,就是分成绘画书法两大编,按写作年代为序,虽是原件影印,但好像用复印本制版的,效果不太好。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是标点整理本,加了索引,配了部分图版。


2.杨仁恺一书,自题《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这部书仍然是著录性质的著作,是作者参与古代书画鉴定组工作的60本笔记的整理。作者出版这部笔记,也是为了公之于众,提供读者使用。不过,确定出版意图在杨仁恺生前整理编订在他去世之后。出版者成立了编辑委员会,由辽宁省博物馆和辽宁人民出版社成员组成,2015出版。整理工作在笔记的基础上有所加工。首先不是原件影印,而是用印刷体排版,此外①年代加上公元纪年。②部分著录配了图。③加了作者和作品索引。④把全书中见于《故宫佚目》的作品编了表。⑤把鉴定组意见不同的书画编了异议作品一览表。


3.刘九庵一书,编者称之为《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是故宫博物院课题组编写的。它是真正的笔记,名副其实的笔记,治学笔记为主,也有部分工作笔记,是作者生前没有打算公之于众的笔记。该笔记从1956年开始截止于1996年,共41年,(一般介绍说是截止于1997年,共42年)编入了笔记260多本及散页三份。编者和出版者以影印的方式,公布了原始材料,也就是第一手材料。


这第一手材料,有作品著录,有文献摘记,有听课笔记,有鉴考结合的研究心得,有大量个别问题的记载,有同类问题资料的汇集,有书画鉴定的要领和方法,有前人著作的拾遗补缺,有培养人才授课办班的记载,有出国交流对外国博物馆情况与人员的笔记,也有为国家征集作品的记录,涉及众多古代书画家,书画作品,收藏家及其概况,前人对某家某派评论,更有关于一些书画鉴真辩伪问题的初步研究成果。为了提供读者使用方便,课题组不避繁难琐碎,工作量极大,编辑难度也大,但他们从实际出发,找到了最好的最适于本书的体例与方法。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全套封面



全书按年代分了18卷,每卷若干册,每册都提炼出画龙点睛的标题,而且编出了本册笔记详尽的内容提示,对于重要的学术价值的影印件相关部分,做了印刷体的文字释读注在旁边。可以说做到了资料性和学术性的统一,便于检索与提示导读的统一,整理者既严谨细密,又力求提纲挈领,而且很有历史感,把笔记的整理纳入到原来的历史时空中,还对某些笔记的年份问题做了辨析与考证。把没有年可靠的笔记,按内容归类置于有年代笔记的后面。全书做了一本索引,叫索引卷,按卷次一一编列每册的内容提示,使用起来非常方方便。


张珩的笔记,杨仁恺的笔记,包括徐邦达的过眼录,都是比较完整的研究成果,而刘九庵的这套笔记,是研究的过程,体现了他扎扎实实的治学态度,那种积学以致远的毅力,体现了他在干中学,边干边学,在实践中思考,在比较中鉴别的的治学精神,也体现了他严肃认真不鄙繁琐的敬业精神,比如第13卷,第185册就有个表格,叫《书画作品署干支和年岁款记》,是把用干支纪年同时记载了年岁的作品做了个表,记了姓名、擅长、干支与年岁,年号纪年与公元纪年。为此下了很大的功夫。所以说,这部书不是绣成的花 ,而是刺绣的穿针走线。


故宫博物院包括刘先生的嫡孙刘凯把这套有海量信息,丰富资源和治学经验的笔记整理出来,体现了学术为公的精神,不是“鸳鸯绣出与人看,不把金针度与人”,而是金针度人。对于培养书画鉴定人才,对于美术史研究,对于提升书画收藏者的修养,对于弘扬中华文化都将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内页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内页



三,刘九庵的书画鉴定研究对美术史研究的贡献。

西方著名的美术史家帕诺夫斯基说:“鉴定家是简洁的美术史家,美术史家是多嘴的鉴定家”。虽然他说的有些夸张,并不准确,但也有合理因素,就是美术史的研究,必须以年代确定的真迹为基础。现在有人扩大了研究范围,研究伪作,但也要以年代鉴定为基础。


20世纪中国的美术史家,都非常重视考古,也非常重视书画鉴定,认为没有牢固的书画鉴定奠立的基础,就等于把书画史的大厦建在沙漠上。所以从1962年我攻读中央美院本科的时候,系主任金维诺先生就请张珩、徐邦达来讲书画鉴定,不是专门培养鉴定家,但是要熟悉书画鉴定的成果、争论、学理和方法,以便在此坚固的基础上营建书画史的大厦,而不是造空中楼阁。


由于机缘关系,我个人接触刘先生比另外几位前辈鉴定家少,过去也没有可能看到他的内容丰富的笔记。对他的了解,主要来自他发表的文章和编写的年表,最近因为看了部分他的笔记。觉得他的书画鉴定研究,对于开拓美术史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



宋代收藏家简介笔记全页




古代书画过眼录



一是关注二三流的小名头冷名头的书画家,为书画史研究的拓展开了新生。以往在学校教美术史的学者,大多讲授通史或断代史,关注的是一流书画家,大名头的书画家,可是学生毕业后一旦接触公私收藏,就会面对一无所知的二三流的书画家,实际上一流书画家与二三流书画家在历史环境中是密不可分的,要深入认识美术发展未知的线索脉络,就必须做二三流书画家的研究。刘九庵对这类书画家的鉴定研究成果,从基础上帮助了美术史学者。他对大书画家周边亲属或传人中二三流书画家所谓小名头的研究,比如对伪作祝允明的吴应卯、文葆光,伪作王宠的金用等人的揭示,从书画鉴定而言,是深化了作伪的研究,对书画史研究而言,则丰富了对书画流派的认知。


二是他通过书画作品题跋用印参以文献的研究,扩大了我们对官私鉴藏史的了解。他在研究天津博物馆吴应卯伪祝允明的《草书诗卷》时 ,特别关注一个小名头的收藏家项源,(项芝房):他通过《茂林远岫》等作品,研究宋代的收藏家向水(向若冰):他在《鲁王朱檀墓出土画卷的几个问题》对“典礼稽察司半印”的研究,在《笔记》第6卷63册中的贾似道“封字印考”,都属于书画鉴藏史上的问题,对美术史研究也有启示意义,如果不满足于只研究创作,而兼顾作品的鉴赏流传,就应该在美术史的研究中开拓一个鉴藏史的研究领域。而做鉴藏史的研究,光靠书不行,一定要从流传作品入手,刘先生开了头,听说现在古书画研究所已经更进一步开展起来了。


三是他对吴门画家别号图的研究,与当时美术史学界从书画功能角度切入一个新方向不谋而合。在1990年南戴河举行的“吴门画派研讨会”上,刘九庵发表了《吴门画家之别号图举例》,虽然有一节是‘别号图中的伪作举例’,但整体上是篇美术史文章,指出了“别号图”是明代吴门绘画一个突出现象,与明代吴门绘画的兴起发展衰落相师相始终的,而且他还在论文中做了明代吴门绘画别号图的简目。在《笔记》第43卷181册一开头就是“吴门四家以号为图作品记”。他的这一研究,是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范围内中国美术史研究开始关注意义与功能相一致的。(我的旅游图,石守谦的送别图,都在这一时期提出的明代绘画的问题,1992年中央美院故宫博物院与美国伯克莱加州大学分校斯坦佛大学合作举办的明清会画透析特展与研讨会,也是试图突出意义与功能的研究。)所以说这篇文章是刘九庵对美术史研究的直接贡献。


四是以书画鉴考成果有效推进了书画年表学的发展。年代学的问题是美术史学也是书画鉴定学的基础问题。刘九庵的《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做的很周详,是对此前郭味蕖《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的疏误的纠正和内容的补充。做史的研究,编年是必须的,通过编年,才能把人物、事件、著作,放到历史时空中去认识。所以书画家年表是美术史学界和书画鉴定界必备的编年体的工具书。


张珩指出“鉴定不是搞美术史,主要是从实物出发,从时代风格方面分清艺术作品的真与伪,好与坏,不高艺术分析,不是研究技法如何,但也不是与美术史毫无关系,必须有史的概念。”这史的概念,落实下来就是年表、年谱、作品系年。郭味蕖是我们学校的老师,给我们上过课,我们也到他家里去访问过,所以知道他的年表是在黄宾虹指导下编写的,更知道他的年表按年代编入书画家的生卒、简历、书画作品与书画著述。他依据的材料,主要、是历代史籍、碑传集、墓志、年谱、年表、书画史、书画著录、诗文集、书画册,部分日文书籍。基本是采集文献,从书到书,虽用了书画册,但使用所见原作极少,有些出处注明作品在故宫博物院,很可能是郭在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任研究员是所见,更没有一一鉴别真伪。


刘九庵的传世作品年表的编写,是在郭表的基础上正误和增补,给学习研究中国美术史的学人在检索画家生卒、创作、著作方面上以极大的便利。刘九庵编在表中的书画作品,得到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八年巡回全国各地的特有条件,以自己目鉴为真迹又有年代的作品入编,(宋元作品至少有精美的印刷品才能入编),而且根据有年代与年岁的书画作品,推算出160余人的生年,补入此表。



“纪念刘九庵先生文献展”展览现场



“纪念刘九庵先生文献展”展览现场



这两日翻阅他的笔记,发现在几年内,大量的内容是关于年表的,比如《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核实记 、《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部分草稿,《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编纂记录,《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元代补遗,《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新增作者记,《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生卒年核实记录、《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作品纪年考订,《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所列书画家人名仅见某年中进士而无作品者,《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作家生年记,《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纪年误定记。他的《年表》中增加人名与作品、《年表》中的问题,《年表》明代勘误记,《年表》中名与字原误今已改正,不一而足。那种严肃求真的治学精神令人感佩。


不仅在年表中体现了极强的历史意识,对作品的题款的研究,刘九庵也做的非常细,比如李鱓的落款,他指出正雍时代写“墨磨人”。从乾隆十二年开始不在写鱼字旁的“鱓”,而写角字旁的“觯”了。这对于做画家个案时给没有署年代作品的编年是非常有益的。我研究李鱓之后,通过系统收集系年作品图片并且编写李复堂年表才获得了与刘九庵同样的认知。


他对数万通明清书札的整理与研究,为立体地认识真实的书画家与书画史已经必将起到极大的作用。


在他工作的那个年代,不像现在那么容易收集图片,全靠随看随记,而且由于工作的对象不是一两个书画家,是可能随时面对大大小小的书画家,一个一个的积累、梳理、实在是了不起。在他的笔记里有很多篇幅是研究祝枝山的外孙吴应卯伪作祝枝山的问题。最早是1962年天津历博的鉴定看到吴的《草书诗卷》,后来是1987年鉴定组去又看了一次,后来不断记录有关,材料和自己的看法。可见他写《祝允明草书自诗与伪作辨析》,是多年的积累,思索的成果。


今年是刘九庵先生去世22周年,举办这个“纪念刘九庵先生文献展”和《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座谈会活动,是对刘先生最好的纪念,也体现了故宫博物院领导、课题组成员、故宫出版社,为继承发扬老一辈专家治学精神与工作作风,而在研究整理已故老专家笔记并总结其治学从业经验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努力。谢谢各位。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

(全十九册)

故宫博物院 编

故宫出版社 出版


购书咨询电话:13581996254

点击进入购买



-END-
图片来源丨静心斋
©️归艺术机构,禁二改丨盗用

编辑|啊己




往期文章回顾

在艺·对话丨荣荣,与映里用爱进行摄影的二十年

传奇命运再续,17年后,盂克双鼎“两兄弟”重聚上博

李雪松 x 李移舟 x 谢晓冬:一场令人瞩目的春拍佳绩背后都有哪些故事?

刘钢x乔志兵x谢晓冬x吴可佳:后疫情时代,私人美术馆与艺术收藏走向何处?





回到顶部点击 [在艺App] 关注我们
了解每日全球艺术市场动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