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明明都是“社会人”,偏要立志当“高士”

带你一起学收藏的 在艺App 2021-09-25


9月1日-10月31日,“林下风雅——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二期)”展览在故宫文华殿举办,分“避世高逸”与“晏居幽兴”两单元,以76件兼具艺术性和历史价值的珍贵画作,展现了不同历史背景下,高士们的隐逸生活与精神内涵。



林下风雅——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展览现场


其中第一单元“避世高逸”中,描绘了高士们隐逸状态下的言行风度,而在第二单元“晏居幽兴”中,文人们建园幽居,通过著书立说、文会雅集、调琴吟月、莳花品茗、鉴古赏画等活动,怡悦性情。


在观展看画的过程中,不免得思考,何为“高士”,这些画家笔下的“高士”们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实现高隐的生活?


“真隐”太难了

并非人人都能做到


魏晋时期,一些士人在分崩离析的社会中,不再想着在官场上争名夺利,而是选择了洁身自好,退隐世外,这群人从此就被冠以“高士”的美名。西晋人皇甫谧还专门写了一本《高士传》,来给书中的高士立了个入选“标准”——“身不屈于王公,名不耗于始终”。


说白了当时的“高士”就是不当官,不趋附权贵的一批士人,因此早期的“高士”绝对是与世隔绝的隐逸之人!这其中就包括了“商山四皓”这个典故出自《汉书》及《史记》。秦末的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人称“四皓”。他们为避秦代暴政,隐居在商山(今陕西商县东南)。汉高祖曾召他们入朝,但皆不应命。



明 戴进 商山四皓图轴 局部 绢本 194×103cm 故宫博物院藏


可是,这个“标准”真的太过严苛了,能做到的高士简直少之又少,就连司马迁《史记》中颂誉过的不食周禄而饿馁致死的伯夷、叔齐都没能列于此。


此次展出李唐 《采薇图》卷中,伯夷叔齐二人在林泉间席地交谈,旁边还放置了篮筐、锄头。他们身穿粗衣草鞋,面容清癯却目光坚毅。人物面部形象生动,线条柔和,设色清淡,衣纹则简劲顿挫,灵动概括。


请横屏观看

南宋 李唐 采薇卷 局部 绢本 27.2×90.5cm 

故宫博物院藏



树石则用笔粗率苍劲,墨汁淋漓,风格雄健刚硬,衬托出人物桀骜不屈的个性,图上石壁间有画家自题“河阳李唐画伯夷叔齐”。



南宋 李唐 采薇卷 局部 绢本 27.2×90.5cm 故宫博物院藏

其实魏晋之间的高士,虽然做不到“真隐”,但他们更加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高隐。



唐 陆曜 六逸图卷(边韶昼眠) 纸本 27.8×246.4cm 故宫博物院藏


展览中的《六逸图》卷是一幅无款作品,传为唐人陆曜所作。画家通过描绘六位赤裸上身状态下的高士,以及他们任性荒诞的言行,借此表现了魏晋风流之士的高逸生活态度。


睡觉的边韶,滤酒的陶渊明,卧吹竹笛的马融,借鞋穿的阮孚,卖药的韩康,醉酒的毕卓,这些高士为人们进行了完美的“隐逸示范”。


其中,作为老师的边韶是个不折不扣的胖子,因此总是一副不拘小节、懒洋洋的样子。有一次边老师有一次边韶老师“昼日假卧”,被自己的学生看到了,并私下里悄悄作诗嘲笑老师说:“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


而此事被边老师听到了,便当面还学生诗一首:“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还质问道:“师而可嘲,出何典记?”



唐 陆曜 六逸图卷 纸本 27.8×246.4cm 故宫博物院藏


作为东汉的经学大师马融(季长),也爱“躺平”,他擅长演奏琴,喜欢吹笛子,性情放达率真,曾经坐在高堂上,挂着绛纱帐,前面教授学生,后面排列着女乐,从不在乎不拘儒士的礼节。



唐 陆曜 六逸图卷(马季长吹笛) 纸本 27.8×246.4cm 故宫博物院藏


此外,《六逸图》中出现了大诗人陶渊明的形象。爱好饮酒的陶潜,用头巾滤酒,滤后又照旧戴上,其洒脱的个性,悠然的生活态度,不知道成为了多少后世文人心中追求的理想状态。仔细看看画中陶渊明脚旁的纸张上作的是哪首诗?



唐 陆曜 六逸图卷(陶潜葛巾滤酒) 纸本 27.8×246.4cm 故宫博物院藏


“六逸”之外,还有“七贤”。存世最早的“七贤”形象(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当属南京西善桥出土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而《竹林拨阮图页》中的主人公正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阮咸。


图中浅设色画老梅丛篁掩映,阮咸在弹奏的间歇手持乐器,与两位挚友围坐于兽皮上,饮酒、吟诗为乐,旁有童子侍奉。



宋人 竹林拨阮图页 绢本 22.7×24.5cm 故宫博物院藏


魏晋之后,文人士大夫的队伍不断壮大,隐逸文化日渐盛行,各种各样的高士也就开始出现了。


但这其中的大多数人都无法摆脱“学而优则仕”的目标,作为一个“社会人”,他们所追求的是通过与“隐”有关的活动和方式来获得精神上的相对自由,毕竟没有一个人能真正脱离开“社会”这个属性,说到底大家都是“社会人”。


那么这些古代“社会人”为了成为自己理想中的“高士”,究竟做过哪些努力?又通过何种方式来实现“隐”、“逸”呢?也许高士们的“林下风雅”之事需要我们在画中慢慢品读。


高官文士也爱办雅集


白居易的《中隐》诗中就有:“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因此,香山居士就是那批怀抱有“中隐”理想的退休官员的典型代表。


据了解,隋唐以来文人士夫通过考试制度进人政府部门担任职务,这些官员在年老退休后,政府或致仕官员个人往往根据个人情况,在中央或者地方把这群退休官员就地安置,时间一长这群致士之人就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群体,而这一情况的发生就首先是源于以白居易为代表的“九老会”。


值得一提的是,在参与九老会的“退休老干部”中,年龄最大的136岁,最小的也有74岁,平均91岁。以平均91岁的高龄聚会确实古今稀有,以致于到会者也非常自豪:“此席不须铺锦帐,斯筵堪作画图看”,“除却一山五天竺,人间此会且应元”,好一幅致仕生活的“老人图”。


请横屏观看

宋人  会昌九老图卷 绢本 28.2×245.5cm 

故宫博物院藏



此次展出的《会昌九老图》(又称《香山九老图》)描绘的就是会昌五年(845),白居易与其他八位致仕官员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私家园林中抚琴,对弈,观画的场景。



抚琴

对弈

观画


当然这种聚会不仅限于“退休老干部”之间,当然还有在职官员。早在唐代开元时期(713—741),大诗人王昌龄在江宁(今江苏南京)当县丞的时候,就曾邀请岑参兄弟,刘窅(音咬)虚等一众文人好友在他建造的“琉璃堂”中聚会,进行赋诗作文等活动,画中的四位文士围绕松树思索诗句,有倚壘石持笔觅句者,有靠松干构思者,有两人并坐展卷推敲改诗者,情态各异。



五代 周文矩  琉璃堂人物图卷 绢本 37.4×58.5cm 故宫博物院藏


左:鉴赏跋 “韩滉文苑图,丁亥御札",下押“天下一人”  右:画中人物细节描写


此卷并无作者款印,因本幅左上角宋徽宗题“韩滉文苑图”五字,一直被传为唐韩滉所作的《文苑图》。


与此同时在美国大都会美术馆有一件传为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此画水平较差,应为后世模本。经专家对比研究认为故宫所藏的《文苑图》应该为周氏《琉璃堂人物图》的残本真迹。作所缺前半段可以从大都会本中看到:画的四人围坐议论,其中有一位僧人,还有侍奉的童仆,因此从全卷场面可领略当时王昌龄与好友们宴集的盛况。


此外,画作中人物衣纹线条颤动曲折,是五代周文矩所创的“战笔描”的极佳体现,树石勾染细致,富层次和立面感,人物情态尤富神采,个性各异,堪称五代人物画中的精品之作。



传周文矩  琉璃堂人物图卷 绢本 31.4×128.4c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唐代这种文人之间的“雅集传统”到了宋代越发兴盛,尤其是“西园雅集”的故事:传说北宋英宗时期(1064—1067),驸马爷王诜邀请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李公麟、晁补之、张耒、秦观等十六位著名的政治家、文人、艺术家在开封的西园进行雅集活动。


后来经过学者研究发现所谓的“西园雅集”在历史上根本未曾发生过,但是和“西园雅集”有关的图像却在后世不断流传。这次展出的宋人《南唐文会图页》,过去被认为描绘的是南唐后主李煜文会的故事,实则描绘的是“西园雅集”当中的一个场景:带着东坡巾身穿道服提笔书写的情节



宋人 南唐文会图页 绢本 30.4×29.6cm 故宫博物院藏


而当《西园雅集图》中的东坡捉笔书写的场景到了陈洪绶、华嵒的笔下又是另一幅模样。


此画中陈洪绶没有画完,只画到了“孤松盘郁”处就去世了。后来画卷接下来的大约五分之四的部分是由华嵒在陈氏整体布局的基础上完成的。而陈洪绶虽然满腹经纶,画技高超,但他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文人雅士,跟别说成为一位“高士”了。


在这幅画创作的时候清军己经攻入南方,他的生活也开始不安定起来,也许陈氏开始创作《西园雅集图》,正是他对于这种文人雅士高导生活的向往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下:清 陈洪绶 华嵒 西园雅集图卷(局部) 绢本 41.6×431.5cm 故宫博物院藏


手握皇权也想做个“高道”


宋代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高峰,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文人气息。


到了宋徽宗时期,在统治者的大力推崇下,文化发展到达了顶峰。他虽然集万权于一身,但骨子里他还是个不折不扣的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绝,依然有着成为“长生不老的高士”的理想。



宋 听琴图 赵佶(传) 绢本 147.2×51.3cm 故宫博物院藏


《听琴图》上共有四人,其中正中的抚琴者黄冠缁服,一副道士的装扮,身旁两位官员衬托出了此人地位的尊贵,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道君皇帝”——宋徽宗赵佶。



宋 听琴图-局部 赵佶(传) 绢本 147.2×51.3cm 故宫博物院藏


徽宗左侧一人头戴纱帽身穿红袍低头侧坐,一手支着石墩,一手持膝。由此一人戴着纱帽身穿绿袍,作拱手仰望之态,此人旁边还站立着一名童子,双手交叉抱胸,注视着抚琴的徽宗。


有学者认为此画中穿红衣的人可能就是权相蔡京,但并无定论。无论如何,既然作为皇帝的“陪衬,此二人一定不是泛泛听众,要知道在宋代的典制之中,三品以上的官员穿紫衣,五品以上穿朱衣,七品以上穿绿衣,因此,此二人定为朝中重臣。



宋 听琴图-局部 赵佶(传) 绢本 147.2×51.3cm 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的右上方是赵佶用瘦金体书写的“听琴图”三个字。画面的正上方有蔡京的宠臣蔡京题诗:“吟微调商灶下桐,松间疑有入松风。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左下角有徽宗“天下一人”的花押,铃“御书”朱文印。



宋 听琴图-局部 赵佶(传) 绢本 147.2×51.3cm 故宫博物院藏



在此画中徽宗作“抚琴之态”,而古琴自古以来就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魏晋时期,古琴逐渐成为他们追求精神愉悦和情绪释放的工具。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古琴都是古代文人士大夫们人生不可或缺的精神伴侣,文人们常常携古琴往返于山林,借以抒发胸中情感、修身养性。


隋唐以来,琴被标榜为“大雅之音”,琴可以抒发胸中之气,陶冶情操,颐养性情。到了宋朝,古琴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洞天清禄集》中就说:“道人弹琴,琴不清亦清”。


掌握着世俗权力的徽宗皇帝,以道士的身份出现在画中,似乎是想借助弹琴这一活动来摆脱物欲对个体的控制,从而达到内心归于宁静、祥和。


此外徽宗背后松树的苍遒有力,枝叶直达天空,尤为突出。松树被称为是百木之长,能经受住寒冷而经久不衰,是长生不老的象征。


道教神话里,道士要想到得道成仙,便将松叶和松根服下,希望以此能够长生不老。此外,道教将树作为通天地的唯一通道,是成仙的必经之路。因此,这棵树在画面中也许就暗含了徽宗想要长生不老的道家意愿。


除了《听琴图》以外,宋徽宗还在《文会图》的绘制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而作为文会主体的文人本就是高士和隐逸的象征。



宋 文会图 赵佶(传) 绢本 184.4×123.9cm 台北故宫藏

宋 文会图-局部 赵佶(传) 绢本 184.4×123.9cm 台北故宫藏


《听琴图》完成于重和年间或稍早,此时徽宗四十岁,已经作了二十余年“太平天子”。


权相蔡京深知皇帝嗜艺享乐的秉性,和同僚编造出一条条及时行乐的路径,让他的主人走上了不归路。数年后,金人南下,徽宗不得不面对一个真实而又残酷的局面,即便罢免蔡京和禅让皇位给儿子钦宗,也已无法挽救亡国之灾。


徽宗在寒冷的异国他乡度过了八年余生,这漫长的岁月里,《听琴图》的景象一定反复徘徊在他的记忆之宫。


巨贵富商也要装点“门面”


元末明初的苏州昆山有一处玉山雅集,在乱世中熠熠生辉,令众多本地及避乱流寓此地的文人精英趋之若鹜。


玉山雅集的发起及组织者名顾瑛,其家富巨资,购买了大量古代法书名画和鼎彝珍玩。四十岁后,他既不为官也不再经营家业,悉数交予儿子,自己则筑造了玉山草堂,延请各路文人雅士燕集唱酬无虚日。


此次展出的王概《玉山观画图》描绘的正是这个盛事。画中高士皆作古装,巾带潇洒,面目清秀而稍带明末绣像之变形风格。其笔墨则有明中晚期“吴门画派”余韵,线描纤柔,略嫌甜熟,设色明净轻淡,与背景树石的雄健笔墨形成反差。



王概 玉山观画图 绢本167×55.8cm 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以来,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文人和富裕阶层好古之风盛行。人们热衷园居,追求宋人精致优雅的生活品味,吟咏诗赋、鉴藏书画古玩以及品茶、品香等活动成为高雅聚会必不可少的内容。


尤其是此时商人队伍不断扩大,他们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散发出强烈的诉求,在文化上,便表现为崇拜、跟从其时最具文化先进性的文人趣味。


此时的“高士”不再是文人的专属,富有的商人们也开始学着文人士大夫们进行一些列高雅活动。而仇英《竹院品古图页》正是在此背景之下创作的,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品古、鉴古风气的追从。



明 仇英 人物故事图-竹院品古图 绢本41.4×33.8cm 故宫博物院藏


由此观之,在不同的时代不同身份的人,对于“高士”、“隐逸”的诠释或者实现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但但若从传统文人精神的内核去探寻,就不难发现,无论是“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人物画,还是“聊以写胸中逸气”的山水画,其崇尚心灵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内涵千百年来并无实质性的改变,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文人精神中最可宝贵,也最具魅力之处。



林下风雅——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二期)

2021年9月1日至10月31日

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书画馆



向上滑动展品清单

第一单元

避世高逸


任颐《洗耳图》轴 清

石涛《人物故事图》卷 清

李唐《采薇图》卷 南宋

沈颢《怀古人物图》册(10选2) 明

戴进《商山四皓图》轴 明未

任颐《富春高隐图》轴 清

陆曜(传)《六逸图》卷 唐末宋初摹

张翀《聘庞图》轴 明

李公麟(传)《竹林七贤图》卷

宋人《竹林拨阮图》页 宋

赵孟頫(传)《渊明故事图》卷 明

谢彬《诸升竹林七贤图》轴 明

费丹旭《孙登长啸图》轴 清

费丹旭《郭文举故事图》轴 清

王仲玉《陶渊明像》轴 明

张风《渊明嗅菊图》轴 明

李士达《虎溪三笑图》扇页 明

沈宗骞《归去来辞图》册 清

华喦《李谧秋林读书图》清

沈颢《怀古人物图》册 明

崔子忠《李白藏云图》轴 明

仇英《松林六逸图》页 明

仇英《高山流水图》页(实为卢仝烹图)明

宋人(旧传刘松年)《卢仝烹茶图》卷 宋

丁云鹏《玉川煮茶》轴 明

朱英《陈陶故事图》轴 清

杜堇《邵雍像》轴 明

萧晨《林逋探梅图》轴 清

郝敬《隐居图》轴 明


第二单元

晏居幽兴


王振鹏《伯牙鼓琴图》卷 元

禹之鼎《右军题扇图》轴 清  

黄宸《曲水流觞图》卷 明

文征明《兰亭修褉图》卷 明

杜堇《古贤诗意图》卷 明

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卷 五代

吴焯《春夜宴桃李园图》轴 清

宋人《会昌九老图》卷 南宋

彭舜卿《香山九老图》轴 明

王树榖《人物故事图》册(12选4) 清

明人《西园雅集图》通景屏(10选5) 明

陈洪绶、华喦《西园雅集》卷 明

宋人《南唐文会》页(实为西园雅集图)

杜堇《东坡题竹图》轴 明

赵佶《听琴图》轴 宋

任薰《人物故事屏之敦頣爱莲图》清

李公麟(传)《龙眠山庄图》卷 明

宋人《竹磵焚香图》页 南宋

王概《玉山观画》轴 清

吴伟《歌舞图》轴 明

仇英《竹院品古图》页 明

张灵《秋林高士图》轴 明

陈洪绶《观画图》轴 明  

弘历丶董邦达《唐宋人梅花诗意图》卷 清


-END-
图片信息来源丨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禁二改丨盗用

文字丨Mura
编辑丨桃子




#欢迎加入我们


新媒体编辑、视频号运营、直播&视频剪辑虚位以待

联系及简历投递:

hr@zai-art.com/13581996254(微信同号)

更多详情:在艺招聘丨寻找热爱艺术写作、创意视频的你



往期文章回顾


她生产“活”的表情包,现实和艺术谁更荒诞?
1596年,董其昌的“双城记”
三大画廊强强联手成立新公司,超级模式将颠覆艺术市场?
闫博:归隐山林八年,只想做好这一件事


回到顶部点击 [在艺App] 关注我们
了解每日全球艺术市场动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