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话题丨打开古书画到底需不需要戴手套?

带你一起学收藏的 在艺App 2021-09-25



近日,在艺App视频号推送的一则“国画的正确打开方式”引起热议,有趣的是,议论焦点不是画卷该如何打开,而是打开画卷的人该不该戴手套。


“不戴手套,差评!”

“不戴手套,不戴口罩。徒手摸画,又喷唾沫…”

“直接手指指摸摸的。”


不知道口罩和手套是什么时侯、什么样的条件下出现的,好像悄无声息的就为广大公众接受了。那么,打开古籍或者书画,到底需不需要戴手套?



“国画的正确打开方式”配图


当代版本目录学家沈津曾写过一篇《看书要戴手套和口罩》对戴手套阅读古籍文献提出质疑,文中记述了沈津五十年来仅有的几次被戴手套和口罩的经历。


其中在澳门某图书馆看善本的经历最为仔细,“馆方是怕我等过一会汗水溢出污染了善本,也怕我等说话间不小心将唾沫星子喷射四方,所以要风口禁汗。”



沈津《看书要戴手套和口罩》配图


这一说法是否真的切实有效呢?


就目前的事实来看,国内外大多图书馆、博物馆都没有特别放置口罩及塑胶手套的盒子,也没有见到戴着口罩手套编目或工作的工作人员。


像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普林斯敦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以及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等省市一级的公共馆都是不用佩戴手套和口罩的。



“国画的正确打开方式”配图

“国画的正确打开方式”配图


目前戴手套的说法,主要是隔绝手汗。


科学研究表明,对于大部分人来讲,人体出汗感觉程度最高的有背部、腋窝、胸口、头皮层,其中手部不属于最易出汗的部分,尤其是翻阅书画的手指部分。


当然人也会有个体差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方广锠《再论阅览古籍不应该戴手套》一文中提到,“对于容易出汗的先生,随时注意自己手上是否有汗,随有随擦。”


戴手套,除了隔绝手汗,还有保持书画善本接触面的干净。阅览前洗手,这都不是难题戴上手套之后,一系列弊端却不容忽视。



方广锠《再论阅览古籍不应该戴手套》配图


一、戴上手套之后,手指的灵活度会降低翻阅古籍善本的时候,戴着手套不容易分开书页,会更容易在无意间撕裂内页纸张。


二、戴手套影响触觉,进而影响判断,容易二度伤害纸张。人手的皮肤最为敏感。古籍一上手,在残破处展开、收起时,不用经过大脑,手下自有尺度。尤其对于一些残破较甚的古籍,此时更需要敏感而细腻的手感来把握分寸。而戴上手套之后,皮肤的感觉就会变得迟钝,很难准确做出分离勾牵残纸的细微动作,极有可能会对古籍造成二度伤害。



“国画的正确打开方式”配图

“国画的正确打开方式”配图


三、无论是棉布手套还是乳胶手套,可能都会影响古书画。对于棉布手套来说,画面中的彩色颜料可能会渗透进布纤维中,如果长久翻阅,就会对古画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


四、对鉴定者而言,必须触摸古书画的原件纸张,观察其形态,把握其手感,感受纸张的厚薄、坚韧程度,才能得出准确的鉴定结果。比如,同属于唐代前期的正规抄经,纸的外观相同,亦皆染潢,帘纹也相同,但是,是否经过砑光工序、是否上蜡,这就需要依靠手的触摸才能判断。


爱护古籍书画的出发点没错,但也不是说保护手段越繁琐越好。就戴手套这件事,你认为需不需要呢?



-END-
图片信息来源丨在艺App视频号、涉及文章
©️禁二改丨盗用

文字、编辑丨啊己



#欢迎加入我们


新媒体编辑、视频号运营、直播&视频剪辑虚位以待

联系及简历投递:

hr@zai-art.com/13581996254(微信同号)

更多详情:在艺招聘丨寻找热爱艺术写作、创意视频的你



往期文章回顾



她生产“活”的表情包,现实和艺术谁更荒诞?
1596年,董其昌的“双城记”
三大画廊强强联手成立新公司,超级模式将颠覆艺术市场?
闫博:归隐山林八年,只想做好这一件事


回到顶部点击 [在艺App] 关注我们
了解每日全球艺术市场动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