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对话 丨刘益谦:龙美术馆十年,是认可也是责任
龙美术馆(西岸馆)外景
2022年,龙美术馆迎来开馆十周年。
秉持“美术馆服务公众群体”理念,是收藏家刘益谦和王薇夫妇创办美术馆的初衷。
这十年,是龙美术馆的“荣光时刻”:从2012年龙美术馆(浦东馆)正式开馆到2014年龙美术馆(西岸馆)运营,再到2016年龙美术馆(重庆馆)的开幕,“两城三馆”的独特模式使龙美术馆成为目前国内极具规模和收藏实力的私立美术馆,更使其在国际上拥有了一席之地。
这同时也意味着一种责任——“让更多的人享受艺术带来的快乐是龙美术馆创立之初就确定好的方向。”据龙美术馆创始人、收藏家刘益谦回忆,“当初决定命名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概念上感觉‘博物馆’多以传统艺术为代表,‘美术馆’则相对现代一些,所以最后确定了‘龙美术馆’。”
继9月“南张北齐——张大千齐白石书画艺术特展”揭开十周年庆典的序幕后,11月,龙美术馆还将举办“存在于世——龙美术馆十周年特展”、“多重景观——龙美术馆十周年特展”、“群星璀璨时——四王吴恽与四僧书画特展”三大重磅展览呈现古今中外的珍贵艺术品。
“群星璀璨时——四王吴恽与四僧书画特展”是十周年展览的重头戏,由刘益谦总策划,在艺&云杪文化创始人谢晓冬担任策展人,遴选清初十大家“四王吴恽”与“四僧”的作品共30余件(组),其中近一半的作品是首次面向公众展出。更为重要的是,这次展览试图让人们重新审视“四王吴恽”与“四僧”在清初百余年画坛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性与对后世非凡的启迪。
“四王吴恽和四僧,这些人是在中国传统绘画发展中真正起到传承的角色,把唐宋元绘画的体系、理路、格局比较系统地传承下来,甚至是自身的一种发扬,这对今天的绘画产生了很大影响。”刘益谦谈到。
美术馆一办就是十年,刘益谦对行业观察也非常敏锐:“我最近发现一个现象:有些美术院校里专业学绘画的学生不知道‘四王’是谁。”一向快人快语的他直言中国美育的隐忧:“传承,是中国美术教育面临的大问题。”
龙美术馆创始人、收藏家刘益谦
十年,弹指一挥间。站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不只是展览和美育,身为美术馆创始人之一的他又在想些什么?
开馆十年,初心未改
从第一天起就是这种心态,脚踏实地。
谢晓冬(以下简写为谢):今年是龙美术馆的十周年,回到十年前,你创立龙美术馆的初心是什么?
刘益谦(以下简写为刘):初心是做纯粹的美术馆,龙美术馆从第一天就是这种心态,脚踏实地。
2021年3月,龙美术馆(西岸馆)外大片樱花陆续绽放,如云似霞铺满枝头,上万公众前来赏花
过去十年,龙美术馆没有过多的商业化氛围,而是更多地实现美术馆的功能,尽可能地涉猎到每一个门类,实现传统文化与现当代、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如果从一开始就制定了宏大目标,龙美术馆不可能达到今天的认可与高度。
这要感谢我太太——王薇馆长,在这十年的运营过程中,她有时候是不计成本的。龙美术馆的十年,离不开她的执着和付出。
龙美术馆创办人王薇(左)和刘益谦(右)
谢:这十年,你觉得公众对艺术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刘:十年前,龙美术馆刚开馆的时候,多数是专业型的观众,单纯逛美术馆的人群较少。但是现在这两部分人群的占比发生了变化,享受艺术带来的快感的人占了大多数,而且还有很多年轻人进入美术馆参观。公众参与美术馆活动的热情与关注度的高涨,这在十年前无法想象,这种变化非常明显。
谢:在这个过程中,大众审美在慢慢提升。
刘:公众对美学的态度的转变,是一种社会现象,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变化。国家富裕强大、文化进步,这一基础之上,对于艺术的求知欲、欣赏水平与需求就会相应有所提升。
龙美术馆举办过很多场学术活动,观众包括专业院校的学生和老师以及艺术家,每个群体关注的角度不同——有些人是浅显地了解艺术家和艺术,但有些人就会从专业角度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未知的旅程,2016/2021,金属框架、红色线,摄影:shaunley© 德国波恩VG Bild-Kunst图片和盐田千春 2021年12月,龙美术馆(西岸馆),展览“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现场
2017年9月,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伦勃朗、维米尔、哈尔斯:荷兰黄金时代油画展”开幕讲座
美术馆需要公众群体。逛美术馆的过程是欣赏艺术、通过导览讲解来理解艺术的过程,热爱艺术的人对美的享受是能够体现出来的。
有时候我在美术馆里看到一些年轻人,偶尔会听到他们在聊画,虽然可能是错的,但却非常认真、投入,这点蛮有意思。有时候我也会过去聊聊,讲解一下,他们也很虚心地在倾听。
2016年3月,龙美术馆(西岸馆),展览“奥拉维尔·埃利亚松:无相万象”现场
谢:从公众参观的角度去看,龙美术馆每个月都会设置一个公众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
刘:每个月第一周的星期二是免费开放日,这能够兼顾到美术馆的功能,让更多的人欣赏艺术。事实上,门票是美术馆很少的一部分收入,对运营而言解决不了太多问题。
是认可,也是一种责任
这是我们的坚持,也是我内心的一点纠结。
谢:近期在龙美术馆的海报墙上,几乎把过去十年里做的近200场重要展览都集中展示出来了。怎么回看龙美术馆过去做的近200场重要展览?有哪些感受?
刘:这十年,王馆长做美术馆就像一团火,从开始到现在燃烧了十年。她没有一点点懈怠的意思。从50岁到现在60岁,美术馆再做十年,我们就70岁了。人生为什么要建立退休机制呢?到了70岁怎么都要退休的。
龙美术馆十周年海报墙一角
2022年1月,龙美术馆(重庆馆),展览“庞茂琨:副本2022”现场,摄影:Shaunley
龙美术馆做了十年,仍然没有一点懈怠。这是我们的坚持,也是我现在的一点纠结。人到了一定年龄以后,做决策的时候就可能会考虑很多方面的东西。
十年,龙美术馆已经国际上拥有了一席之地。这是艺术带给我的荣光时刻。但以我的角度来说,努力过了,成绩也有目共睹,为什么要坚持再做十年?又能从中获得什么?所以有很多人说,龙美术馆代表着中国艺术界的一种现象,会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美术馆的活动中去,希望我们能继续做下去。这是一种认可,也是一种责任。
2017年9月,龙美术馆(西岸馆),展览“安东尼·葛姆雷:静止中移动”现场,摄影:Oak Taylor Smith
谢:经营美术馆很辛苦,你常戏称自己是“馆长助理”,如何评价这个角色?
刘:“馆长助理”的角色最多是提建议,并没有决定权。11月13日起,龙美术馆举办集合中国近现代、当代及西方当代艺术的“多重景观——龙美术馆十周年特展”,这场展览也是我比较看重的。
2018年11月,龙美术馆(西岸馆),展览“路易丝·布尔乔亚:永恒的丝线”展览现场,©伊斯顿基金会/VAGA(ARS),摄影:Jiaxi & zhe
在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进程中,龙美术馆参与和弥补中国的博物馆、美术馆在系统性或相对完整地收藏西方艺术方面的不足。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展现东方人收藏西方艺术的审美与品位,也让西方人看到中国的美术馆也有收藏西方艺术。这是一种成就,也是一种光荣。
“詹妮弗·圭迪:满月”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摄影:shaunley
2021年9月,龙美术馆(西岸馆),展览“乔治·康多:图像殿堂”现场,摄影:JJYPHOTO、shaunley
谢:龙美术馆策划过很多大展,持续在做中国传统艺术展览工作,同时又以全球化的眼光去审视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的比较和交流,这种全球化的视野是怎样形成的?
刘:这个初衷不会改变。我个人和龙美术馆的愿景都是坚持收藏中国传统艺术、现当代艺术的同时,力所能及的去收藏一些西方艺术作品。这样才能实现美术馆的国际性,而不是区域性的。
出路与未来
中国讲的是传承,西方讲的是突破和推翻。
谢:在对于传统艺术的推动上,龙美术馆也一直不遗余力,最近龙美术馆与荣宝斋携手推出的“南张北齐——张大千齐白石书画艺术特展”反响热烈。你怎么看待传统中国画的话题。张大千去世也有几十年了,中国画还会出大师吗?
“南张北齐——张大千齐白石书画艺术特展”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2022,摄影:shaunley
刘:这个话题不能停留在艺术上。乾隆、嘉庆年以后,鲜有大画家、大文豪出现。所以我恰恰用这个问题来回答你,张大千过世不到50年,跟上百年的历史相比,才走过了一点点。
从中国近现代绘画来说,一个时代和民族在特定时期产生的一种融合和碰撞,才迸发出像齐白石、张大千这种完全可以跟古人放在历史长河中间比较的大家。
从事书画收藏的人都知道,从唐宋元明清一路过来,一千多年历史,能记住的有名画家可能不超过50个。所以50年在历史长河中是很短暂的。在中国近代史上同时期产生的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黄宾虹、潘天寿、徐悲鸿等等这样一个群体,后来什么时候再有,那就不知道了。
这次“南张北齐”展览,从专业角度看,齐白石是个职业画家,从逸笔上就没有人能做得到,这也让很多人提出一个问题:谁是齐白石的老师?张大千曾拜曾熙为师,但齐白石跟谁学的呢?为什么他能达到如此高度呢?这些都证明他本身具备的天赋和对生活细节的了解。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
2016年10月,龙美术馆(西岸馆),“敏行与迪哲——宋元书画私藏特展”现场展出宋徽宗赵佶作品
谢:画家不是教育出来的。
刘:在美术教育方面,我们与西方仍然存在明显差距。西方的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在概念上完全不一样:中国讲的是传承,西方艺术讲的是突破和推翻。
谢:同样的道理,你觉得中国当代艺术的出路在哪里?
刘:艺术潮流始终是在作品上的一种推翻:从最早的写实到后来的现代、抽象等等,这种推翻是没有逻辑的,不刻意的。但是现在更多的是在“人”上推翻:西方的艺术不只是白人能代表艺术最高峰,那就推翻,让黑人、女性来成为主流。相当于是用某些群体去实现推翻。
很多人认为,现在市场在热炒黑人艺术家和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但我觉得这不是炒,而是一个时代到了。这恰恰代表着一种推翻的潮流,一种方向性的问题。
2019年3月,龙美术馆(西岸馆),展览“喻红:娑婆之境”现场
谢:今年也是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30周年,讲讲龙美术馆与拍卖行业的渊源?
刘:中国艺术品拍卖走到今天30年了,我认为最大的成就是产生了很多热爱艺术、喜欢艺术的人。前段时间有一张照片很有感触:一个老头穿着很破的背心在看拍卖预展。这说明艺术不代表人群的高低,这是社会的一种共性。
如果没有拍卖行业的这种成就,就不会有今天的龙美术馆。这不是恭维,而是实实在在的一句话。龙美术馆的馆藏90%的藏品都是通过拍卖所获得的。
2015年11月,龙美术馆(西岸馆),展览“想象突围现实——龙美术馆藏亚洲艺术作品展”现场
中国拍卖业的未来,可能集艰辛与发展共存在一条道路上。拍卖行业从无到有30年,参与者越来越多,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在发展的进程中,艰辛像一座高山,越过去就好了。中国的拍卖企业想清楚怎么样做好自己,这很重要,也很难,因为有时候,做好自己恰恰是最难的。
谢:回望十年,对于当下的艺术生态,还有什么最后想说的?
刘:希望借龙美术馆十周年系列活动,祝福中国民营美术馆越来越多,越办越好。
龙美术馆十周年系列展览
▼
存在于世——龙美术馆十周年特展
策展人:伊沃娜·布拉兹维克
2022.11.13 - 2023.2.5
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一展厅、第二展厅、阶梯展厅
▼
多重景观——龙美术馆十周年特展
策展人:王薇
2022.11.13 - 2023.2.5
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三展厅、第六展厅
▼
群星璀璨时——四王吴恽与四僧书画特展
总策划:刘益谦
策展人:谢晓冬
2022.11.27 - 2023.2.28
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五展厅
-END-
图片信息来源丨龙美术馆
©️禁二改丨盗用
文字、编辑丨天宇
往期文章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