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厉害了,硚口非遗∣方寸囊匣,尽现匠人巧思

从这里看硚口 硚口发布
2024-10-24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三十二》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珠宝商人。有一天他为了让珠宝畅销,特地造了许多精美的小盒子装珍珠。这些盒子用名贵的木料制成,看上去闪闪发亮,是非常精致美观的工艺品。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珍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爱不释手,于是出高价买下。但是郑国人打开盒子,却把里面的珍珠拿出来还给了楚国商人,美美地走了。

“买椟还珠”的典故说明,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用制作精美的木匣来包装贵重物品的行为就已经出现了。到了宋代,随着纺织品及造纸技术的蓬勃发展,纸匣应运而生。因以草纸板为匣坯,外部裱糊色泽华丽、质地坚柔的宋锦,内部用棉花制作成充实柔软的内囊,这类纸匣逐渐被称为“囊匣”。

囊匣制作技艺是为各类器皿、文物、古玩、字画单独设计制作安全美观的工艺锦盒,是一种传统手工技艺。经过一千多年传承与不断改良,囊匣不仅能为收藏品提供防潮防蛀的屋里保护,其美观的外形还与精致典雅的收藏品相互映衬,因而现代囊匣已经成为博物馆、古玩商铺和个人收藏爱好者的不二之选。

由于时间的变迁和客观条件的变化,从事该项制作工作的人在全国已难觅身影。而在武汉,有一位家传三代制作囊匣的高人,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等的囊匣就出自他的手,他叫扈啸。据了解,扈啸的祖父曾为中国第一部《宪法》制作书函盒,曾受邀前往故宫博物院工作。1958年,扈家父子在机缘巧合之下来到湖北省博物馆专事文物囊匣制作,扈啸高中毕业后随父母在省博做囊匣,一做就是三十余年。父亲去世后,现在能做囊匣的,湖北省就扈啸一人。

扈氏传统手工艺制作的文物囊匣有古色古香、书香味浓的特点,在设计时既注重整体安全又力求色彩搭配的协调。他根据不同年代、文化背景、文物质地制作与其文化品位相适宜的囊匣,使文物品质和囊匣外观完美结合,达到装饰装潢的效果。

2008年,囊匣制作技艺,被列入武汉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1年6月被列入湖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2年扈啸被湖北省文化厅命名为“囊匣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择一事,以终老。在湖北省博物馆的小小工作间里,扈啸做出了上万件量身定制的古锦囊匣。从郧县人头骨、越王勾践剑,到彩漆木雕鸳鸯形盒等,湖北省博物馆的诸多珍贵藏品都珍藏在扈啸精心巧制的一方方囊匣内,它们辗转全国各地,向世人们展示来自楚国故地的千年风华。

来源:硚口发布 区文化馆

出品:中共硚口区委宣传部  硚口区融媒体中心

传播硚口好声音

讲述硚口好故事



【你好,硚口】畅享冰雪世界



【送票福利】一秒入坑,火爆上海的音乐剧《灯塔》来武汉了



相约硚图,快乐暑你|这份“书香”暑期指南请查收!



退桶还路,街道“颜值”再刷新!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硚口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