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易合参】魏了翁:“起傍梅花读周易,一窗明月四檐声”

孙福万 玩易斋 2021-10-07


魏了翁《十二月九日雪融夜起达旦》

 

远钟入枕雪初晴,

衾铁棱棱梦不成。

起傍梅花读周易,

一窗明月四檐声。

 

(原载《鹤山先生大全集》)

 

魏了翁(1178—1237),南宋学者,著名道学家。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庆元五年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谥文靖。《宋史》有传,云其“年数岁从诸兄入学,俨如成人。少长,英悟绝出,日诵千余言,过目不再览,乡里称为神童。年十五,著《韩愈论》,抑扬顿挫,有作者风”。了翁穷经学古,与真德秀齐名。有《鹤山全集》一百零九卷,内有长短句三卷。曾筑室白鹤山下,授徒讲学。


这首诗与同是南宋人的叶采的那首《暮春即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不是春天,而是寒冷的冬天;并且还不是白天,而是寒冷的冬夜。一场大雪刚刚停止,屋外就像晴天一般,远处的钟声遥遥地送入诗人的耳中。被子又冷又硬,就像无情的铁块,四角支棱着,丝毫不能抵御彻骨的严寒,反而成了严寒的帮凶。诗人难以入眠,索性披衣起床,伴着窗台上的寒梅,兴致勃勃地研读起《周易》来。此时明月高悬,月光穿窗而入,只听得四周房檐上一片轻脆的雪水融化的声音……



元人韦居安说:“后两句寄兴高远,人所传诵。”(《梅磵诗话》卷下)


今人周慧珍说:“这首诗与另一位宋代诗人叶采的《暮春即事》(“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同写研读《周易》的诗境,但魏诗显然更胜一筹,其后二句诗,白雪(虽然没有明点)、皓月、梅花,构成一个纯净、空明、幽雅的特定环境,诗人便在如此背景下,捧卷读着《周易》,意境何等高洁、何等清雅!真是不可多得的《月夜傍梅读易图》。”(《宋诗鉴赏辞典》第1236—1237页)



记得钱钟书在《宋诗选注》“刘子翚”部分,曾对道学家和诗的关系有过大段的讨论,其中还专门提到了魏了翁另外一首诗:《中秋有赋》。他说,道学家们往往“借讲道学的借口来吟诗,或者借吟诗的机会来讲道学”,比如“游玩的诗要根据《周礼》来肯定山水,赏月的诗要发挥《易经》来否定月亮(此句钱钟书自注即魏了翁《中秋有赋》一诗),看海棠的诗要分析主观嗜好和客观事物”云云。不可否认,魏了翁《中秋有赋》的确患有此病,但这首诗,是不是要好一些呢?看来无论对于哪种诗人,都不好存先入之见,还是针对具体作品具体分析为宜。




(长按二维码,关注玩易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