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易90秒+60】“读经如敲钟”

孙福万 玩易斋 2024-02-08

孙教授 陪你学《周易》第 745天

昨天晚上在视频直播上偶然看到台湾的林安梧先生和四海孔子书院的冯哲兄在讨论《道德经》,林安梧先生说了一句话,“读经如敲钟”,觉得蛮有意思。

II 这句话当然化自《礼记·学记》中的那段著名的话:“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意思大致是说,善于对待学生提问的人,回答有针对性,像撞钟一样,用力小,钟声则小,用力大,钟声则大,回答就像钟声的回响那样从容,能够给提问者留有充分回味和消化的时间。但这是从教师的角度讲的,而“读经如敲钟”却是从经典和学习者的角度讲的。

III 到底什么是经典呢?一个民族的经典就是一个民族流传下来的,百读不厌、常读常新的文化典籍。黄裕生曾说:“这些经典的深度或高度通常就体现在它有很自洽的学理体系,哪怕看起来只是随意的对话或编排。只有读出这种自洽的学理体系,才意味着读懂了一部经典。”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它们时,必得“在语句与段落、段落与章节、章节与整个文本之间不断进行反复对照、求解、互证,也即‘解释学’所说的在部分与整体之间进行充分循环。”(黄裕生《阅读经典的三个境界》,原载孙福万《论语易解》P2,团结出版社2018年8月版)

IV 因此这些经典犹如我们的老师,也是“小叩小鸣,大叩大鸣”的。而且,如果我们把经典比喻为一口钟,那它们可都是大钟啊,你敲击的地方不同,不仅钟的声音大小有异,音色、音调肯定也会不同,而且你是否连续地敲,或者“一敲辄止”,那效果肯定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钟的回声是否美妙,是取决于敲钟者(学习者)的动机如何、力度大小、时间长短、时机如何等等诸多因素的。作为一个“敲钟者”,吾辈勉乎哉!



推荐链接:


【周易90秒集锦】第601-700 讲(文字+音频)


【周易90秒集锦】第501-600讲(文字+音频)


       【周易90秒集锦】第401-500讲(文字+音频)


       【周易90秒集锦】第301 - 400 讲(文字+音频)


       【周易90秒集锦】第201 - 300 讲(文字+音频)


       【周易90秒集锦】第101 - 200 讲(文字+音频


       【周易90秒集锦】第1 - 100讲(文字+音频)


      【周易90秒ⅹ2】遇刺身亡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为什么喜欢标榜自己“豹变”呢?


      【周易90秒+65】日本是个“好邻居”吗?

      【周易90秒+22】“震用伐鬼方”是怎么回事?

      【周易90秒+30】复卦与茶道




孫福萬(字抱一)

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

中国周易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实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论语易解》作者


(长按二维码,关注玩易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周易90秒+60】“读经如敲钟”

孙福万 玩易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