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八一”建军节 | 程开甲院士:一生为国铸盾

南京大学 2022-08-12

八一建军节

人民军队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是保卫红色江山、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柱石,也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2022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建军95周年纪念日。在中华民族迈向复兴、人民军队阔步前行的伟大征程中,有一群灿若星辰的科技巨匠为人类进步、国家富强和军队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撑起不朽的民族脊梁,筑起共和国的钢铁长城。值此“八一”建军节之际,让我们再次走近“八一勋章”获得者——程开甲院士为国铸盾的峥嵘岁月,感悟先辈们的爱国情怀与科学精神。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世界对中国的喝彩声,是从这一声巨响开始的。


2017年7月28日,在人民军队迎来90岁生日之际,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至高荣誉“八一勋章”,颁授给为那声东方巨响呕心沥血功勋卓著的军人、杰出科学家、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程开甲。2018年11月17日,程开甲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这位被誉为“中国核司令”的老院士曾在自己的百岁生日之时说道:“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一句肺腑之言,一生为国铸盾,映照百年风云。



“从那一天起,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

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苦难岁月,程开甲边流亡边完成了大学学业。中华之大,竟然没有一个求知青年安放课桌的地方,多年以后回忆起往日的一幕幕,那份悲愤和苦楚,程开甲仍刻骨铭心。


1947 年,程开甲(左三)与国际学术会议代表进行交流


1946年,程开甲来到英国求学,尝尽了被人瞧不起的滋味。有一次去海滩游泳,几个中国留学生刚下水,英国人就立即上岸,还指着他们说:“有一群人把这里的水弄脏了。”


“看不到中华民族的出头之日,海外的华人心中都很闷、很苦。”他说。


1949年发生的一件事,让程开甲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即使已经过去60多年,程开甲仍然能够清晰记起当年的每一个细节。


“那是4月的一天晚上,我正在苏格兰出差,看电影新闻片时,看到关于‘紫石英’号事件的报道。看到中国人毅然向入侵的英国军舰开炮,并将其击伤,我第一次有‘出了口气’的感觉。看完电影走在大街上,腰杆也挺得直直的。中国过去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家,但现在开始变了。就是从那一天起,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


“紫石英”号事件,让程开甲开始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他给家人、同学写信,询问国内情况。先他回国的同学胡济民告诉他:“国家有希望了。”那一刻,程开甲决定回国

初心如磐 创新攻关

1950年,程开甲婉拒导师玻恩的挽留,放弃英国皇家化工研究所研究员的优厚待遇和研究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中国,开启了报效祖国的人生之旅。回国的行囊中,除了给夫人买的一件皮大衣外,全是固体物理、金属物理方面的书籍和资料。


1952年,程开甲来到南京大学工作,同年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当时,南京大学把他当作归国高级知识分子,给他定为二级教授。但他在填表时,执意不要二级,只肯领三级的薪金,他说:“国家还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我这份薪金够用了。”


1956年,程开甲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南京大学第一批入党的高级知识分子。程开甲用自己的一生兑现了在入党申请书上写下的誓言:“一辈子跟着党,个人一切交给党。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南京大学物理系决定开展金属物理研究,学校把初创任务交给程开甲和施士元。为了国家建设的需要,程开甲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研究方向由理论研究转入应用研究,率先在国内开展了系统的热力学内耗理论研究。


1958年,根据国家发展原子能事业的需要,程开甲又迅速与施士元组建起南京大学“核物理教研室”,开辟了一方新天地。他们自己动手,研制成功了一台双聚焦β谱仪,测得了元素的衰变曲线,这是南京大学第一台核物理实验仪器。不久,他们又完成南京大学第一台直线加速器,为南京大学核物理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1960年-1962年期间,程开甲仍担任着南京大学教授,为南京大学核物理专业的建立做了大量工作。此后,程开甲一直兼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培养出了多位优秀的博士、硕士研究生。


1960年8月,程开甲院士与核物理教研室全体党员在南大西南楼门口合影留念

(左数第五位为程开甲院士)


隐姓埋名 为国铸盾

1960年,来自上级的一纸命令,将程开甲调入中国核武器研制队伍。从此,“程开甲”这个名字走入国家的绝密档案。党需要他,他便去做,程开甲院士就这样义无反顾地投身我国原子弹研究工作。


1962年,正当程开甲在原子弹理论攻关上取得重大成绩之时,组织上又一次安排程开甲转入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核试验技术。程开甲自此进入人生旅途中的“罗布泊时间”,他把家搬到茫茫戈壁深处,在学术界销声匿迹二十多年。1962年11月,程开甲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换上一身戎装。


程开甲(左二)与科研人员探讨技术问题


在罗布泊,程开甲参与组织指挥了包括我国首次原子弹、首次氢弹、首次两弹结合试验和首次地下核试验在内的各种类型核试验30多次;20年中,他带领团队解决了包括核试验场地选址、方案制定、场区内外安全以及工程施工等方面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难题;20年中,他带领团队利用历次核试验积累的数据,对核爆炸现象、核爆炸规律、核武器效应与防护等,进行了深入理论研究,为建立中国特色的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作出了杰出贡献。


20世纪70年代末,程开甲在核试验基地研究所作报告


面对一次次组织安排、一次次调整研究领域,程开甲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回国后,我一次又一次地改变我的工作,一再从零开始创业,但我一直很愉快,因为这是祖国的需要。”


程开甲院士曾写下这样五句话:“科学技术研究,创新探索未知,坚忍不拔耕耘,勇于攀登高峰,无私奉献精神。


这五句话,既是他一生创新攻关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淡泊名利的自画像。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只是代表,功劳是大家的”

离开戈壁滩后的程开甲,一直保持着那个年代的生活方式,过着与书香为伴,简单、俭朴的生活。


晚年的程开甲在认真查阅科研资料


伟大的科学家是不求名利的。但真正为祖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


程开甲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四、五届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届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的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国家发明奖二等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1999年,他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4年,党中央、国务院为他颁发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7年,荣获“八一勋章”。2018年,荣获“改革先锋奖章”。2019年,荣获“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我只是代表,功劳是大家的。对于这些崇高的荣誉,程开甲有他自己的诠释:“功勋奖章是对‘两弹一星’精神的肯定,我们的成就是所有参加者,有名的、无名的英雄们在弯弯曲曲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去完成的。”


2002年,南京大学百年校庆,程开甲被授予“世纪校友学术成就金质奖章”,荣获“世纪杰出校友”称号。2014年,南京大学举行向程开甲院士学习系列活动,向这位杰出校友、著名物理学家致敬,号召南大教师学习程院士去浮躁、远名利的品德,在“立功、立德、立言”上有所作为,让“先生之风”青蓝相继、薪火相传。2015年,南京大学召开物理学科成立一百年庆祝大会,程开甲院士荣获“南京大学物理学科终身成就奖”


2017年9月20日,南京大学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在“八一勋章”获得者程开甲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因年事已高未能亲临现场,托女婿任万德将军转达了对南大的亲切问候:“面对国际国内的新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我们设计勾画了强国强军的崭新蓝图,引领我们走上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在此,我热切地期盼大家都能怀着忠诚报国的赤子之心,成为秉承‘创新、拼搏、奉献’精神的国家栋梁,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为国奉献 精神底色


“空投、平洞、竖井、朔风、野地、黄沙,戈壁寒暑成大器,于无声处起惊雷!一片赤诚、一生奉献,一切都和祖国紧紧相连。黄沙百战穿金甲,甲光向日金鳞开!”程开甲院士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科技战线工作者的精神。他曾说:“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素质就是奉献。只要国家需要,就要义无反顾。


在中华民族迈向复兴、人民军队阔步前行的伟大征程中,包括程开甲院士在内的无数科学家数十年如一日探索科学奥秘,为人类进步、国家富强和军队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在历史的天空中,这些以身许党报国的科技巨匠们灿若星辰,无怨无悔地燃烧自己,照亮世界。



“物理学家程开甲院士的精神底色”微视频

术业有专攻,精神无界限。作为国家和军队的宝贵财富,军队科技创新人才攀登的科技高峰也许普通人无法企及,但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对于奋进在强军征途上的每一名官兵、对于每一个青年学生具有普遍的示范意义和巨大的激励作用。


借此八一建军节之际,让我们向中国人民解放军致敬!向勇攀高峰的科技战线工作者致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李四光、程开甲等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努力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


面对新的征程、新的使命,作为担当时代大任的青年学生,我们将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汇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让忠诚奉献、为国铸盾的光荣传统薪火相传!



精彩荐读

点击图片阅读:

2022南大招生故事:因使命而相聚


点击图片阅读:

我校与丹阳市共建南京大学附属丹阳中学


点击图片阅读:

祝贺!我校周围、郝琦分别荣获江苏省“最美高校辅导员”和“最美大学生”



来源:中国军网、南京大学档案馆、南京大学官微往期推送

编辑:邱子涵 赵明昀

责编:佘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