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育人!南大这样做…..
11月2日,《中国青年报》发布了题为《“绿色通道”助青年加速成长》的报道,讲述了南京大学2022届法学院本科毕业生、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潘雨欣的成长故事。潘雨欣出生于当时的国家级贫困县,如今作为支教团成员的她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山区的孩子增加一种可能”。近年来,南京大学通过“绿色通道”、勤工助学等制度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子提供保障、支持与关怀,而一代代南大学子也秉持“吾道在国”的精神,积极回馈社会。
2000年出生的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潘雨欣,与专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设的“绿色通道”制度同龄。她的求学之路,一直受益于这条“绿色通道”。
REC
00:00:00:00
潘雨欣2022年南京大学本科毕业照
“贫穷”在这个农村女孩的成长中留下过深刻的印记。曾是留守儿童的她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当时的国家级贫困县——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的一个村庄生活,在景宁县城卖菜的父母每月回村看她一次。
2006年,潘雨欣上小学。这所普通村小只有几十个学生,两栋二层小楼是全部校舍,其中一栋还是危房。而她的求学之路,伴随的是不断完善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这一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首次明确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2012年,潘雨欣到县城读初中。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这条“绿色通道”不断“扩容”,来自国家、学校、社会的各方力量,为像潘雨欣一样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打造一条越来越宽的大道——这10年,国家建立实施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新设立中职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启动高校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出台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兵役国家资助办法、直招士官国家资助政策等,填补了资助领域的多项空白;这10年,国家陆续对各学段17项国家学生资助政策进行26次调整和完善,确保资助政策和资金投入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向民族地区倾斜、向特殊困难群体倾斜。
据统计,10年来,全国累计资助学生近13亿人次,年资助人次从2012年的近1.2亿,增加到2021年的1.5亿,年资助金额2600多亿元。
尽管如此,在县城读初中时,这个开朗的女孩还是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低谷。那时,潘雨欣才知道,原来跑步要穿专门的运动鞋。有的同学还会讲究衣服、鞋子的品牌。
读小学时,她独自坐大巴车来县城找父母,还会和他们一起守着菜摊,吆喝着卖菜。但她大了,不好意思再吆喝卖菜,也曾为父母租住的那间狭小的地下室感到自卑。
她以全县前30名的成绩升入县城初中,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潘雨欣走在县城里,一路走,一路哭。她考了全县100多名,在班里排名倒数。班主任惊讶的样子,她到现在还记着。
潘雨欣想起班里有几个家庭情况和她差不多的同学,人家的成绩全都比她好。从此,潘雨欣受到了激励,开始埋头学习。
初中升高中,她以全校前20名的成绩获得1.5万元奖学金。2018年,机会之门再次向高三考生潘雨欣敞开。她听说了高校专项计划,多所重点高校定向招收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潘雨欣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小村庄走到县城,又走到全国著名高等学府南京大学。
学费、生活费的压力和考入南大的喜悦相伴出现。好在随录取通知书一起寄来的,还有一张供贫困学生填写的申请表。潘雨欣填好表、拍照发到辅导员邮箱,等到开学时,“绿色通道”将为她打开——她可以缓交学费、申请助学金、申请勤工助学岗位、领取生活用品。
这条“绿色通道”为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铺平了通往大学之路。潘雨欣趁暑假打了两个月工,攒下8000元,给自己买了台电脑,还剩下些钱。父母又找亲戚凑了凑,足以用来交学费。说到这儿,潘雨欣笑了笑:“既然钱还够,我们就不占用国家资源了。”
然而,一入学的惊喜让潘雨欣喜出望外——她申请到国家助学金等3笔助学金,共计1万元。她还申请了勤工助学岗位,每月有880元的酬金。
在她考入大学的2018年,设立30多年的勤工助学制度又有新变化:酬金标准由每小时不低于8元提高至不低于12元。南京大学的酬金标准更高,每小时22元。
不过,失落感又一次追随幸运而来。参加一个学生组织的面试失败后,这名大一新生走在大学校园里,充满了挫败感。她知道自己的高考分数不如其他同学,“感觉自己综合素质差很多,脑子也没别的同学灵活”。
因为太过自卑,大一那年,她一个社团都没参加。但收获了这么多的潘雨欣又迫切地希望回馈社会。整个大一,她“疯狂地做志愿服务”,几乎每个周末都不缺席。
在南京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刚留校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马思其,见到了这个衣着朴素的新学生助理。那时潘雨欣刚拥有自己的电脑,还不太会操作办公软件,马思其耐心地从头教她。学校举办大型活动,她也带着潘雨欣一起参加、学习。马思其鼓励她参加一个社团,多结交些新朋友。潘雨欣打算锻炼身体,就加入了龙舟队。
每周3次的龙舟训练让潘雨欣忙碌起来,这名新晋鼓手负责每分钟敲45下大鼓。潘雨欣坐在船头,队员们绕湖慢划热身时,她便和队友聊天,一起大笑。
潘雨欣在龙舟队参加中华龙舟大赛
从此以后,潘雨欣的大学生活开始展现出丰富的层次,她的付出也渐渐迎来收获。潘雨欣算了一下,大学4年,她一共得到6万元奖助学金和各类补助。
今年夏天,潘雨欣从南京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作为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她来到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一所乡镇中学支教,成为初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她班里的孩子胆怯、内向,也没有太多理想和目标。但大家莫名信任她,愿意和她分享自己的秘密,倾吐藏在心里的苦恼,好奇地打听大学生活。
看到坐在这所乡镇中学教室里的学生,潘雨欣仿佛看到10年前的自己。眼下,她的任务是鼓励班里的学生好好学习,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潘雨欣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山区的孩子增加一种可能”。
潘雨欣在乡镇中学进行支教活动
(点击图片,了解南大学生资助政策细则)希望每一个需要扶持的梦想都能在南大这片广阔的天空中流光飞舞
扶摇直上,鹏程万里!
精彩荐读
点击图片阅读:
倒计时50天!考研er必胜券,你值得拥有
点击图片阅读:
一席话、一封信、一幅画……亮出你心中的二十大
点击图片阅读:
征集!这是一封秋日来信
来源:中国青年报、南大学工
编辑:徐一楠 李佳轩
审校:宗和
责编:佘静 李烨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