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千古文章未尽才” 致敬国学大师程千帆先生

南京大学 2023-11-0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江苏文脉 Author 现代快报




朱自清赞其学:

“剖析入微,心细如发”

钱锺书赞其人:

“潜德有光,伉俪之敦”


他是中国著名文学史家

教育家、国学大师程千帆





10月15日,程千帆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会在南京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程千帆的学生及家人会聚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共同纪念这位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前辈先贤。



开幕式上,《程千帆全集》发布,750万文字绵延厚积的力量,蕴含程千帆治学气象的博大深邃,可见东南学术精神的弘扬传承。


纪念会当日,还举办了三场学术论坛,以学术讨论的形式致敬程千帆先生,致敬当下的中国传统学术研究。





“不服”精神

让程门弟子不躺平,永远要努力”



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莫砺锋是程千帆先生培养的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这次《程千帆全集》由莫砺锋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在开幕式上,他说,自己在编纂《程千帆全集》时,心中涌起明末诗人夏完淳的一句诗:千古文章未尽才。“程千帆先生应该取得更大的成就,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莫砺锋说,尽管程千帆先生有20年身处逆境,但没有就此消极,是什么支撑他一直坚持、奋斗下去?秘诀是“不服”。程千帆先生不服命运对他的安排,不服被剥夺工作的权利,他要尽量地挽回,尽量地多做贡献。他说,“正因为‘不服’,先生才有了这套全集。我们程门弟子都要汲取‘不服’的精神。我觉得‘不服’精神,实际上是支撑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风风雨雨走过来最核心最坚毅的一种精神。”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莫砺锋说,程千帆先生是一位人师。“老师除了教做学问,更多的是教怎么做人。”莫砺锋现场背诵了程千帆先生的遗嘱: “千帆晚年讲学南大,甚慰平生。虽略有著述,微不足道,但所精心培养学生数人,极为优秀,乃国家之宝贵财富。望在我身后,仍能恪守敬业、乐群、勤奋、谦虚之教,不坠宗风。


莫砺锋

莫砺锋坦言,当时自己看到遗嘱感动不已,大为震撼。“让我倍感震撼倍感压力的是老师遗嘱中说,‘精心培养学生数人,极为优秀’,我想自己可能也包括在其中。但我当时觉得自己不优秀,40多岁、中等资质、起步又晚,在学术研究上可能难成大器。看到老师的遗嘱,我觉得这不光是他对我们这些弟子的评价,更是一种期望。我觉得有一种强大的动力在推动,不能这么消极下去。”


“我今年已经74岁,一直还在努力工作,不敢松懈。”莫砺锋说,其实也是老师的遗嘱给了自己强大的压力,也是强大的动力。他说,“记得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我也是这样。所以一定要继续努力。”莫砺锋表示,希望程门弟子们从遗嘱中汲取人生的力量,绝不能躺平,永远要努力,永远对得起程先生的责任意识。


程千帆的女儿程丽则也来参加了纪念会。她说,父亲在南京大学20年培养出了一批极其优秀的学生,相信父亲的在天之灵一定无比欣慰无比骄傲。


问学之道:

从以往的材料中发现激活

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



开幕式上,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董晓回忆了自己和程千帆先生的两次见面。程千帆的三位弟子,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张伯伟、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三夕、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程章灿,分别以《与先师程千帆同思考——读<詹詹录>》《中国的脊梁——读<桑榆忆往>札记》《讽味音旨,纸上相逢——读<闲堂书简>》为题做了演讲。他们以程千帆亲传弟子的视角,回忆了老师的为人和治学。开幕式主旨演讲环节由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徐兴无主持。



董晓表示,自己曾经见过程千帆先生几回,印象深刻的是其中的两次。“一次是在我10岁那年,1979年春节前夕,父亲带我参加中文系的团拜会。在赛珍珠故居的小楼里,见到了谈笑风生的程先生。那时先生已年过65岁了,意气风发、精神矍铄,充满了活力……”“另一次是2000年初春的下午,当时我是中文系的一名博士后。我从系里出来,偶然看见程先生拄着拐杖,与夫人陶老师在文科楼和逸夫馆之间花坛的边沿上休憩。那时程先生已退休十多年。先生不认识我,所以没敢上前打招呼,只是偷偷看上几眼。先生虽然动作迟缓,但目光淡定而安详,默默地看着眼前走过三三两两的青年学生,虽沉默无语,但安然的目光和表情已然显示了先生暮年时的坦然。那时距离先生离世仅有不到3个月了。今天再回头去想,先生那安然的神态,足以表明先生晚年的心境。”


董晓说,每一次纪念程千帆先生,其实都是探讨总结他的工作对于后人的启迪。该如何为学术的发展做出真正贡献?而程千帆先生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一个学者,应该永葆学术的热情,一个学者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术的传承与发展中,无私地培养下一代,一个学者应当永远保有开放的学术目光,继承学术传统,又不限于传统,永远保持着对当下世界的敏锐感知与批判。在这些方面,程千帆先生堪称楷模。


张伯伟说,程千帆虽然离开这个世界已经23年,但就像学术史上许多不朽的人物一样,他至今还活着。


《詹詹录》系程千帆1981年整理的20则治学和人生的片言小语,这个题目出自《庄子·齐物论》的“小言詹詹”,原为自谦饶舌或多余的话。张伯伟借用阿兰·布鲁姆的话表达他读《詹詹录》的体悟:“我们从中‘看到了一种心灵的力量,一种生命的和谐与坚毅,一种罕见的人性品质的混合,这一切构成了道德德行与智慧德行的和谐表达’。”


就古典文学的研究目的而言,张伯伟回忆,程千帆曾在不同场合告诫后辈学者,不要为了古人而古人,而是要总结古人的经验,使之有助于当代文学的发展,从以往的材料中发现激活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


《桑榆忆往》一书由程千帆著、张伯伟编,全书以程千帆先生晚年回忆录为主干,分为“劳生志略” “音旨偶闻” “书绅杂录” “友朋评议”四个部分。张三夕在读这部书时,特别注意到程千帆对儒家文化的深厚感情:“先生在《致周勃》的一封信中曾说:‘我始终是个儒家,也信马克思主义,但儒家是本体。我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切的根本,人活着就得做一点对人类有益处的事。’”


张三夕说,程千帆对儒家文化的深厚感情以及由此锻炼出来的坚强品格和贡献意识,引发他自己的一些深入思考,“不管儒家思想在历史上遭受过多少‘捧杀’,但它始终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主要精神支柱。更深一层的东西是,它维系着中华民族在多灾多难中绝不沉沦。”

对近年来所谓的“内卷”和“躺平”思想,张三夕表示,自己虽然能够理解,但在价值观和态度上明确表示反对,“我不仅不允许自己‘内卷’和‘躺平’,还明确告诉我的弟子们,他们也不能‘内卷’和‘躺平’。”


程章灿表示,在新版《程千帆全集》中,最引人注目的可能是首次整理出版的《闲堂日记》,其次是再次增订新版的《闲堂书简》。“‘书疏尺牍,千里面目。’《闲堂书简》中的每一通书信,都可以说是程先生与收信人之间的一次‘纸上相逢’。回想起来,我的人生与程先生的结缘,也开始于这样的一次‘纸上相逢’,《闲堂日记》恰好为这次‘纸上相逢’作了见证。”


程章灿回忆,41年前的1982年11月,他决定报考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唐宋文学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程先生是导师梯队负责人。那一年中文系研究生考试突然新增“语言文学基础”一门,范围模糊不清,程章灿在忐忑不安中给程先生写了一封信,询问相关事宜。于是,1982年11月23日的《闲堂日记》有了这么一句话:“北大学生程章灿函询考研究生事。”


程章灿说,《闲堂书简》的初版、增订版与再增订版的出版,恰逢程千帆诞辰90周年、100周年和110周年,这标志着《闲堂书简》出版与纪念程千帆学术史里程碑意义,“相隔十年后,就是程先生诞辰120周年,相信到那个时候,会有第三次再增订版出版,那将是对程先生120周年很好的纪念。”


在主旨演讲环节,还有来自台湾新竹清华大学中文系所的朱晓海教授以“从《文选》收录的某些作品及其善《注》试窥萧、李对后进士子学习《文选》的一些提醒”为题,做了学术发言。



“把南大‘两古‘

重新带回一个时代的高点”



“45年前,程先生应匡老之请回到母校,南大中文的天空再次开启璀璨的星门。”开幕式上,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陈云松致辞表示,程千帆先生学术源流、高峰和归宿在南大中文,是程千帆先生把南大中文的“两古”(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重新带入了一个时代的高点。


陈云松说,“学问经纶之深,辞采情感之美,道德意志之闳,人格性情之约,是为程千帆先生的‘深美闳约’”。“我们纪念程千帆先生,应从他的治学精神入手,从他的育人精神用力,从他的开拓坚韧与宽厚精神着眼。程先生重新续写和定义了今日的南大文学院,得以让在座诸位有共同的、心目中的学术北斗和修习的方向。我们应该在以程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名家大师开创的百廿基业之上声气相求、勠力同心,践行新的使命、力求新的贡献。”


最后,陈云松引用程千帆先生“甲申九月钞顺德蕲春两黄先生咏怀诗注成偶效其体九首”组诗中的句,来鼓励大家时不我待、坐言起行:“岁月何飘飘,往来逐冬夏。今吾非故我,绿鬓天不借。”



《程千帆全集》:

见证东南学术精神的弘扬传承



新近出版的《程千帆全集》共4辑,全12册,由莫砺锋主编。第一辑收录了程千帆及其弟子徐有富所著《校雠广义》、程千帆著《史通笺注》《文论十笺》《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等经典著作。《校雠广义》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强调研究成果的思想性、科学性、学术性和创造性的统一,是代表同一时期同一领域内研究的高水平著作。该书被誉为“校雠学重建的奠基之作”。《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是程千帆的学术代表作。该书全面考察唐代行卷之风的由来、具体内容以及对唐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第二辑收录程千帆的三部文学史著作:《两宋文学史》《元代文学史》和《程氏汉语文学通史》。《两宋文学史》是程千帆、 吴新雷对宋代文学史的研究著作,是宋代文学研究的丰硕成果,史料全面严谨,理论精审,体现了八十年代研究新潮中的硕果。《元代文学史》内容包括元朝社会历史和文化特征、元曲繁盛与前后期风格变异的原因、散曲之渊源和体制、杂剧和戏文诸家之特色及形成之缘由等等,亦论及元代诗文、话本和文言小说,既具文学史之系统性与完整性,又重点突出。《程氏汉语文学通史》是程千帆和程章灿合作的一部中国文学通史,从先秦的诗三百篇讲到晚清的翻译文学,注重文体形式,贯通古今。


第三辑为《程千帆全集》的第6-8册,第6册收录《古诗考索》《被开拓的诗世界》《杜诗镜铨批钞》《读宋诗随笔》,主要是程千帆在诗歌研究方面的著作,有论文、劄记、随笔等,代表了他在古典诗歌研究上的成就;第7册为《古诗今选》,乃程千帆、沈祖棻合作选注的通代古典诗歌选本,勾勒出从西汉到南宋古诗的整体发展脉络。第8册收录《闲堂诗文合抄》《闲堂文薮》《桑榆忆往》,内容包括程千帆个人的诗文词创作、杂著、回忆录等。


第四辑收录了程千帆《闲堂书简》《闲堂日记》《古诗讲录》《治学小言》《外编》以及《学术年表》。程千帆生前教学著述之余,也常以书信形式和朋友、学生谈古论今。这些流传在海内外的书信,经其夫人和弟子的努力,汇成一集,为《闲堂书简》。《闲堂日记》据程千帆手书日记整理。《古诗讲录》是据程千帆给南京大学本科生、研究生授课的课堂笔记整理而成。《治学小言》《外编》亦是程千帆重要代表作品和文章、诗作。


人物简介



程千帆(1913—2000),原名逢会,改名会昌,字伯昊,四十以后,别号闲堂。千帆是其曾用过的许多笔名之一,后来就通用此名。著名的文史学家,兼事诗文创作,在校雠学、历史学、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批评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著成就。代表作有《校雠广义》《史通笺记》《文论十笺》《程氏汉语文学通史》《两宋文学史》《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闲堂文薮》《古诗考索》《被开拓的诗世界》等。

点击图片阅读:

回国投身科教事业!他是勇闯大数据征程的“学者创客”


点击图片阅读:

追光探日!“羲和号”两周年精彩观测合辑


点击图片阅读:

小南“秋收季”!速览科技领域新成果


来源:江苏文脉 现代快报 文学院

文字:白   雁 胡玉梅

摄影:佘治骏 王   曦 李大磊

编辑:宋经纬 郑姜欣 刘淑君

审校:宗   和

责编:李烨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