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3!南大Nature/Science 正刊+12!
2023年,南京大学在全球顶级科研期刊Nature/Science上以第一单位且(或)通讯作者单位发表论文数量达12篇,高水平论文发表连创新高,展现出卓越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这些成果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随小南一起,回顾这些令人瞩目的成果!
01
解决二维半导体应用于高性能集成电路的关键瓶颈之一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欣然教授、施毅教授带领国际合作团队,通过增强半金属与二维半导体界面的轨道杂化,将单层二维半导体MoS2的接触电阻降低至42Ω·μm,超越了以化学键结合的硅基晶体管接触电阻,并接近理论量子极限。该成果解决了二维半导体应用于高性能集成电路的关键瓶颈之一,发表于Nature期刊。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02
突破光学超构表面偏振复用容量极限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彭茹雯教授、王牧教授研究组联合美国东北大学刘咏民教授研究组,创新性地引入光学响应噪声调控,成功突破光学超构表面偏振复用的容量极限,为发展高容量光学显示、信息加密、数据存储提供新范式,研究论文发表于Science期刊。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03
在全球野火天气反馈机制上取得突破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丁爱军教授团队最新研究发现,作为全球重要自然灾害的野火不仅受气象条件影响,而且其所排放气溶胶的辐射效应也可改变气象要素,由此产生天气尺度的正反馈机制显著增强全球不同沿海地区的极端野火事件。该成果以Research Article形式发表于Science杂志,并被选为同期亮点成果。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04
否定镥-氢-氮化合物中的室温超导现象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闻海虎教授团队领衔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Absence of near-ambient superconductivity in LuH2±xNy(LuH2±xNy在近常压下无超导电性)的研究论文,否定了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研究团队提出的镥-氢-氮化合物中的室温超导现象。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05
在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谭海仁教授课题组团队在全钙钛矿叠层电池领域取得最新进展,经日本电气安全和环境技术实验室(JET)国际权威认证的转换效率高达28.0%,首次超越了传统晶硅电池,该结果被收录到最新一期Solar cell efficiency tables(Version 61)。相关研究成果All-perovskite tandem solar cells with 3D/3D bilayer perovskite heterojunction以快速预览形式在线发表于Nature主刊。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06
在LHAASO合作组关于最亮伽马射线暴的成果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中文简称拉索)对命名为GRB 221009A的伽马射线暴的最新观测研究成果在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题为极亮伽马射线暴221009A窄喷流的万亿电子伏特余辉(A tera-electronvolt afterglow from a narrow jet in an extremely bright gamma-ray burst 221009A)。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王祥玉教授为通讯作者,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在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07
在电子-空穴关联系统中激子拓扑序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08
回顾光声经典系统中的拓扑物理的最新进展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陈延峰教授团队的卢明辉教授课题组与西班牙马德里先进材料研究所的Johan Christensen教授课题组合作共同回顾了光声经典系统中拓扑物理的最新进展,并对该研究方向提供了开放性的展望。相关综述以A second wave of topological phenomena in photonics and acoustics为题发表于Nature期刊上。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09
质疑生物演化中突变率的适应性偏好工作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田大成教授/杨四海教授/王龙副教授团队对国际科研团队Monroe等人于2022年在Nature杂志发表的文章提出挑战,质疑生物演化中突变率的适应性偏好工作,相关工作以Matters arising文章的形式,在Nature上发表。田大成/杨四海/王龙团队与巴斯大学Laurence D. Hurst教授合作,一直致力于突变产生与保留规律的探索。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10
实现堆叠生长晶圆级二维超导范德华异质结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高力波教授课题组和南方科技大学林君浩副教授课题组紧密合作,在制备二维材料上取得重要成果,为二维材料在规模化功能器件方面的应用奠定了材料制备的基础。该工作以Stack growth of wafer-scale van der Waals super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s为题,在Nature期刊上在线发表。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11
揭示地球早期大陆地壳起源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葛荣峰教授、朱文斌教授、王孝磊教授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Simon Wilde教授合作,创建了锆石氧逸度-湿度计,并据此方法系统厘定了太古宙(25 – 40亿年前)花岗质岩石的岩浆氧逸度和水含量,发现其类似于现代岛弧岩浆,指示太古宙俯冲作用的存在。该成果以Earth’s early continental crust formed from wet and oxidizing arc magmas为题,在线发表于Nature期刊。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12
创制新光酶元件,引领光生物制造新方向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黄小强特聘研究员与梁勇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田长麟教授合作,开发了焦磷酸硫胺素(ThDP)依赖酶和光催化协同的双催化新体系,有望引领光生物制造新方向。该成果以A light-driven enzymatic enantioselective radical acylation为题,在线发表于Nature期刊。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精彩荐读
点击图片阅读:2024,南大,我想对你说——
来源:科技处 新闻中心
编辑:步欣洁
审校:宗 和
责编:李烨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