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鸺鹠、小䴙䴘、鸲姫鹟……这些你不认识的名字,藏在南大鸟类“词典”里!

南京大学 2024-01-13


白头鹎、灰喜鹊、黑水鸡

豆雁、红隼、斑头鸺鹠

……

你知道吗?美丽的南大校园

不仅是宝藏“果园”(点击回顾往期)

 还是一座生机勃勃的“百鸟园”

百余种鸟类在这里栖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跟随小南的脚步

探秘万物灵动的校园

一起来感受

 NJU飞羽精灵的无限魅力吧!





校园中有代表性的鸟儿

你都认识吗?


羽之精灵,自在晴空

它们有的是校园的“常客

入选南大观鸟爱好者所整理的

“2023年校园十大常见鸟类”

有的以奇特的外形、习性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有的以美好丰富的寓意

为人所喜爱

就让我们一同认识下它们吧!


1.白头鹎




雀形目鹎科



南大校园最常见的小鸟。又叫“白头翁”,体型比麻雀稍大,眼后及头顶为白色,身体主色调为橄榄绿。喜欢站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在校园散步时常能遇到它们。




2.灰喜鹊




雀形目鸦科



灰喜鹊也是校园中的常见鸟类。它们是戴着黑色头套、身着灰蓝色披风的美丽小鸟。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喜欢成群结队地活动,会相互帮助,一起抚养后代。它们是非常聪明的小鸟,也是生科院鸟类研究的对象之一。




3.喜鹊




雀形目鸦科



寓意很美好的校园常见鸟类。为黑白配色,在阳光下,背上的羽毛会呈现金属蓝的光泽。喜鹊已经很好地适应了校园生活,有时会在草坪间散步,有时会停在院楼楼顶,气质非常稳重。




4.红嘴蓝鹊




雀形目鸦科



非常有仙气且性格有些霸道的校园常见鸟,是神话中“青鸾”的原型,主要在后山活动。体型较灰喜鹊大,喜欢三五成群地出没。红色的嘴巴,蓝色的翅膀,长长的尾羽,外形非常有特色。






5.乌鸫




雀形目鸫科



又叫“百舌鸟”,善于模仿其他鸟鸣,南大的乌鸫有时也会模仿电动车警报声。嘴巴和眼圈为黄色,其他部位为黑色,在全校园都可见到。






6.黑脸噪鹛




雀形目噪鹛科



戴黑色眼罩的小鸟,身上其他地方灰灰的,像个“小煤球”。喜欢群居,且十分喧闹,在林间总是未见其鸟先闻其声,叫声近似“giao giao giao”。






7.山斑鸠




鸽形目鸠鸽科



昵称为“咕咕”,校园常见鸟类之一。形态像鸽子,适应城市生活,不太惧怕人类。颈部有黑白条纹,翅膀羽毛花纹呈鳞片状,尾羽白色区域连续。我们在校园中经常能看到咕咕在地上一边散步,一边进食。






8.珠颈斑鸠




鸽形目鸠鸽科



校园中另一种常见“咕咕”,以做窝潦草、眼神单纯且清澈而闻名。两种咕咕之间有一定差别,珠颈斑鸠颈部有点状图案,像有白色小珠子作点缀,尾羽白色区域不连续。可以在校园散步时,仔细观察两种咕咕的差异。






9.八哥




雀形目椋鸟科



气质神秘的校园常见鸟。站立时通体黑色,前额有一撮“呆毛”。在天空中飞翔时双翅下各有一块白斑。喜欢成群活动,时常停在树梢或建筑物顶上。可以在生科院楼顶、东门停车场附近区域见到八哥。





10.黑水鸡




鹤形目秧鸡科



南大最常见的水鸟。成年黑水鸡整体为黑色,两胁及尾部有白色羽毛,喙为红色,嘴尖端为黄色。主要生活在茂密的水草丛中,喜欢捞小鱼及水草,有时也会上岸觅食。可以在校园主要水体,如藜照湖、梦川、菜根潭、香雪海找到它们。







11.小䴙䴘




䴙䴘目䴙䴘科



非常会潜水的小鸟。不过受到足活动范围的限制,它们很难在陆地上行走。如果你在梦川岸边发现一个小小的身影钻进水里,再从另外一个地方浮出来,那多半就是小䴙䴘啦。它有些胆小,在校园中总是单独活动。我们可以在藜照湖、梦川、菜根潭、香雪海找到它们。







12.夜鹭




鹈形目鹭科



气质沉稳的水鸟,喜欢在水边的树枝上发呆。头顶及身体后侧为黑色,是很配合大家观察的水鸟,经常观鸟的同学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华田园企鹅”。在校园主要水体附近散步时,可以偶遇夜鹭哦~





13.普通翠鸟




佛法僧目翠鸟科



昵称为“小翠”。非常灵动的水中精灵,背部羽色亮丽且带有蓝绿金属光泽,腹部为红褐色。动作敏捷,善于捕鱼。翠鸟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有时会造访南大。一年四季,我们都可以在图书馆、梦川偶遇“小翠”。





14.红头长尾山雀




雀形目长尾山雀科



非常可爱的林间精灵,只有一个拇指大小,需要用望远镜才能看清它的细节。脑袋为栗红色,有黑色眼纹,喜欢成群在枝头跳来跳去,时常会和银喉长尾山雀、黄腰柳莺等体型相似的小鸟一起活动。





15.棕背伯劳




雀形目伯劳科



戴黑色眼罩的小“猛禽”,喜欢把猎物挂在树枝上,串成串串方便食用。头顶至上背部为灰色,下背部配色为橙棕色与棕褐色,腹部为白色。很有领地意识,喜欢站在开阔地带,在藜照湖、新传院、后山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16.斑头鸺鹠




鸮形目鸱鸮科



白天也会活动的小型猫头鹰,已经在南大仙林校区定居啦。是体型较小的猛禽,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如果你和它对视,它会警觉地看着你,然后悄无声息地飞走。可能在大气山、三组团附近和它偶遇。





17.红隼




隼形目隼科



时常在新传院和后山出没的小型猛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雌鸟从头至尾呈棕红色,雄鸟头部为蓝灰色,背部与双翅呈砖红色。它们以大型昆虫、鸟(如斑鸠)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珠颈斑鸠的好朋友”。





18.星头啄木鸟




鴷形目啄木鸟科



校园中最常见的啄木鸟。体型比成人手掌小一点,背部为黑白配色,腹部为棕黄色。擅长在树干上灵巧地上下左右移动。如果你在教学楼或后山附近,听到有节奏的敲击树干的声音,那很有可能就是啄木鸟们啦。





19.暗绿绣眼鸟




雀形目绣眼鸟科



灵动可爱的白眼圈小鸟,脑袋、背部和双翅是黄绿色的。叫声啾啾可爱,喜食花蜜昆虫。个头与长尾山雀接近,需要用望远镜观察。它们会在夏季来到校园中,可以在行政南楼、大气山、天文山的树顶找到暗绿绣眼鸟们。





20.豆雁




雁形目鸭科



在秋季迁徙季,有时能看到“一”字形或“人”字形的雁阵飞过南大上空,豆雁是其中最常见的雁。黑黑的双翅,灰白的肚子,橙红的脚掌,是仰望它们时能观察到的主要特征。雁在传统文化中有吉祥、忠贞、自由、理想等美好寓意,可以在迁徙季仰望天空,邂逅这群来自远方的朋友们呀!






生态和谐

巍巍学府也是万物乐园


山体、绿地、水体,都是南大仙林校区校园内重要的生态资源与天然绿肺。尊重原有的山系水系,注重维持原生态,是南大献给自然万物的一份礼物。山青水绿的自然景观与红砖灰墙的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和谐共生,彼此交融。


南大仙林校区依山而建,草木丰盛,更是鸟儿们的栖息佳境。仙林校区的生态环境可分为五类,其一是教学楼与教学楼、教学楼与生活区之间的绿化林地,其二是后山这样一个小型山林,其三是像梦川这样的生活水道,其四是东门草坪附近,其五是四组团北边建筑附近,因降雨积水自然更替,类似于一个小型湿地。在这种生境下,我们较易看到山地林鸟,辅有一些常见水鸟。因校园依山,还能在迁徙期观察到部分猛禽。


滑动查看南大仙林观鸟地之山林

滑动查看南大仙林观鸟地之河流池塘

南大仙林观鸟地之绿化林地


据南大观鸟爱好者统计,目前南大仙林、鼓楼、浦口三个校区观测到的鸟类共计有130余种,其中仙林校区共记录130种。


百廿学府,亦是万物栖息的乐园。书卷气伴着泥土香,百鸟啾啁和鸣着木铎声与读书声,更显人文关怀。据统计,2023年校园内最常见的十种鸟为白头鹎、灰喜鹊、喜鹊、山斑鸠、乌鸫、珠颈斑鸠、黑水鸡、黑脸噪鹛、红嘴蓝鹊、八哥。在这一年内,校园内一共记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种,分别为鸿雁、白额雁、黑翅鸢、凤头蜂鹰、林雕、凤头鹰、赤腹鹰、日本松雀鹰、松雀鹰、雀鹰、苍鹰、黑鸢、普通鵟、红隼、红脚隼、燕隼、斑头鸺鹠、画眉、红喉歌鸲,其中斑头鸺鹠在校园内还有繁殖记录。




观鸟爱好者

人与自然的奇妙联结


“你们看,那里有一只黑水鸡,那块本来有芦苇,黑水鸡经常在这里活动……”在杜厦图书馆前的桥上,历史学院的郭同学很快就发现了图书馆前桥下不远处的黑水鸡;菜根潭的水里,同学们又发现了小䴙䴘,“小䴙䴘很擅长‘潜水’,过一会你会发现它从另一边出现。”陈同学介绍。学生宿舍6幢附近,生命科学学院的黄同学用手里的相机捕捉到了山斑鸠的镜头,“你看它的羽毛像是鳞片。”


当下,“观鸟”这一“小众爱好”逐渐在社会上“走红”,南大也有这样一群热爱观鸟的人,他们共享着平静专注、热爱探索、心怀自然的精神底色,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校园而努力。爱好观鸟的同学们来自不同学院,因为兴趣爱好集结在了一起,组建了“后山观鸟小群”。除了结伴观鸟外,他们还致力于科普传播,采用妙趣横生的形式记录观鸟日常,组织导赏活动,希望吸引更多人加入观鸟、观察自然的行列,认识和保护身边的环境。



同学们制作的南京大学鸟种图鉴


为什么会爱上观鸟?黄同学说,看到小鸟可爱的样子,内心就会变得非常平静、安逸,这也是一种放松。观鸟同样让韩同学从科研的压力中放松下来,在她看来,观鸟与做科研很相似,是一个不断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生命科学学院的何同学在观鸟中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找到了归属感,“看到飞翔在天空中的小生命,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从电脑中看见到自己捕捉这些美丽、奇妙的画面,是一个很棒的过程。”


郭同学说,观鸟对自己思维方式有一定影响和改变,史学不仅是与文献打交道,观鸟过程更加遵循博物学传统,将自己带入田野,培养实地调查意识。余同学则希望,可以将所热爱、感兴趣的事情与未来的研究方向结合在一起,让观鸟不仅作为爱好,更多是作为未来科研、多样性保护工作上的推力。


同学们制作的每月自然观察记录

《后山月报》


随着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了观鸟的队伍,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余,为不期而遇的小生灵驻足,产生了人与自然的动人羁绊,在一期一会中感受伟大的生命奇迹。


在观鸟的过程中同学们还保护了仙林东门口雉鸡卵,将受伤的小鸟送去红山动物园救助,监测候鸟在秋季的迁徙活动……


一座校园,也是一座具有生物保护意义的宝贵数据库。由南大人的观测凝聚而成的有意义的监测数据,相信将有助于更大范围鸟类多样性的调查和保护工作。心系与己共生长的自然万物,关注鸟类和其他动物,南大人以实际行动保护着生态环境。


四时轮转,鸟儿们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息藏养。南雍生境,缓缓展开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在这个冬天的校园,每一只你所见到的鸟儿,都带来大自然的讯息与致意。




时至新年 露凝成霜

越冬精灵正翩跹向南

“南”是鸟儿迁徙的方向

也是我们与自然相遇的坐标

忙完考试,不妨舒展身心

一起相伴去观鸟

感受独属南大人的灵动生趣吧!


精彩荐读

点击图片阅读:

点赞!NJU荣誉榜(冬季号)出炉!


点击图片阅读:

回望2023!南大Nature/Science 正刊+12!


点击图片阅读:

2024,南大,我想对你说——




来源:后山观鸟小群 南京大学自然协会 

新闻中心 现代快报 瞭   望

文字: 郭  涵 梁罗茜 于  露 等

摄影:林  澈 林  槐 陈志恒 吕行果 

陈德丹 赵佩鈜 黄千里 林  渊

编辑:张富杨

审校:宗   和

责编:李烨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鸺鹠、小䴙䴘、鸲姫鹟……这些你不认识的名字,藏在南大鸟类“词典”里!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