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音乐搭建文明互鉴之桥!南大民乐团赴非巡演

建文明互鉴桥梁的 南京大学 2024-05-02

近日,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中文联盟合作举办了以“中文:架起文明互鉴桥梁”为主题的“国际中文日”系列活动。以此为契机,南京大学民族乐团应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内罗毕大学、肯雅塔大学,埃及开罗大学、苏伊士运河大学邀情,于2024年4月17日至4月30日赴肯尼亚和埃及两国巡演。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4月18至19日,南京大学民族乐团赴内罗毕大学和联合国内罗毕办事处演出,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搭设文化展台,让来宾体验到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本次活动被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此次演出的选曲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演出的代表曲目音乐形象鲜明、文化符号突出,用艺术的独特魅力展示了中国多民族多地域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节目形式丰富多样,采用合奏、齐奏以及重奏等多种音乐形式,竹笛、笙、柳琴、唢呐、古筝、扬琴等乐器的特色得到了充分表现。在互动上,注重创新性的青年交流,在特色曲目中采用中外合演。乐曲编配结合巡演国特色,以中国传统乐器编配当地名作名曲,以期充分引发当地民众的共鸣,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的互相理解和交流。



所选曲目涉及中国各地风格和不同文化内涵,兼具传统曲目和现当代作品。乐曲《喜庆》根据江南民间音乐改编,充分展示了江南人民节日喜庆的热烈场面,具有浓郁的江南风格和时代特点;《茉莉花》描绘了江苏地区清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氛围,它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作之一;《丝路驼铃》具有浓郁的西域风情,以清新别致的旋律、热情奔放的节奏,描绘了古丝绸之路上骆驼商队行进和休憩的情形,表达“一带一路”倡议的文明互通互鉴的精神;《春到湘江》具有鲜明的中国花鼓音乐特色,时而跌宕激情,时而流畅如歌,清新美妙的旋律,表现了湘江两岸生机勃发的自然风光和人民对家乡未来的美好憧憬;《阿细欢歌》展现了彝族人民满怀信心与豪情,打赢脱贫攻坚战,阔步迈向民族团结、乡村振兴新征程的新愿景;《春到沂河》具有山东特色,通过柳琴这一弹拨类高音乐器,描绘了沂河两岸的美丽风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凤阳花鼓》根据安徽民歌改编而成,旋律欢快热烈,风趣幽默,具有独特的乡土气息;《百鸟朝凤》百鸟和鸣,凤凰翱翔。唢呐一声响,天下音绕梁。唢呐名曲《百鸟朝凤》以热情欢快的旋律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寓意着幸福生活的美好意境;《花好月圆》极富北方韵味,表现了人们在花丛月下轻歌曼舞、尽情欢乐的场面。



在展示音乐文化的同时,乐团也努力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红楼梦》被认为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而上世纪八十年代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包括其配乐,至今仍被视为经典。《红楼梦主题曲》曲调委婉柔美,空灵悲愁,如泣如诉,高潮部分悲情哀怨,感人至深,尾声回归宁静空灵,诠释了一种唯美和超凡脱俗的意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民乐团还根据演出地不同,选择了当地风格的特色音乐。《美丽的非洲》写于作曲家出访非洲之时。有感于非洲壮丽的自然风光,作者运用非洲民间音乐的节奏和音乐语汇,将扬琴独奏与非洲鼓拍击结合,描写了非洲的美丽风情及人们热烈奔放、载歌载舞的生动场景;《Jambo Bwana》是肯尼亚的斯瓦西里语民谣,意为“你好,先生”。整首歌曲洋溢着喜悦,表达了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的欢迎与问候,亦展现了东非地区人们热情好客、宴饮舞蹈的场景;《Longa Farafaza》是一种舞曲,以轻快活泼的二拍子为典型特征;Farafaza意为G小调。该作品由20世纪埃及著名音乐家、作曲家Riyadh AI Sunbati作曲,是埃及音乐中的经典之作,旋律独特,节奏鲜明。










正值习近平主席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演讲10周年,本次巡演是以音乐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非文明友好交流互动的生动实践。音乐,这种无形的艺术,跨越了国界与语言,连接中非两片沃土。


据悉,4月27日、28日,南大民乐团还将赴埃及中国大学及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进行巡演。期待南大民族乐团继续在非洲大陆奏响南大之音,奏响青年之音,奏响中华之音!




精彩荐读

点击图片阅读:

读懂中国 共鉴振兴!南大15国留学生走进云南双柏


点击图片阅读:

沉浸在量子世界中探秘!《人民日报》专访报道我校杜灵杰教授


点击图片阅读:

在南大,你可以这样爱地球


来源:南大青年

图片:南京大学民族乐团 新华社 人民网

文字:艺术团管理办公室

编辑:徐艺嘉 朱恬怡‍‍‍

审校:宗   和

责编:王   俊 李烨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