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速汇金测试特朗普 蚂蚁金服或有三重障碍
【一度金融】Gary Li/美国报道
骨子里有些瞧不起中国金融行业的美国,不得不对引领中国支付行业的蚂蚁金服另眼相待。这是蚂蚁金服打造的支付宝可以在亚欧国家快速渗透的重要原因之一。
已经改变中国人支付习惯的支付宝,希望为中国庞大的海外游客提供便捷支付,这是受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欢迎的举动。
从亚洲的日韩,到欧洲的荷比卢国家等,蚂蚁金服所到之处都颇受商家欢迎。但这一次在美国,蚂蚁金服并不仅仅是与商家合作这么简单的事情,而是将收购美国第二大汇款、汇票公司速汇金(MoneyGram)。
毫无疑问,我们希望这是一桩最终能成功的并购案。这不仅意味着中国支付行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更意味着中国商业模式的成功。
不过,由于美国本土针对蚂蚁金服有着不同的声音,因此我们更希望发现本次并购案可能存在的问题。因为美国的监管非常严格,再加上特朗普的上台对中国来说增添了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我们试图发现并厘清这些问题,希望支付宝在美国成功而且少走弯路,这是我们一直关注支付宝在海外市场表现的初衷。
我们希望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中国支付行业走向全球,但我们更要看清不同国家文化、理念、游戏规则的冲突。如果只是一味唱赞歌,这对中国企业其实是不利的。
美国舆论认为并购测试特朗普
尚处于谈判阶段的蚂蚁金服收购美国第二大汇款、汇票公司速汇金(MoneyGram)一案已经受到美国主流媒体的关注。
《纽约时报》在一月末的一篇报道评论文章中称“蚂蚁金服并购速汇金的交易将测试特朗普对中国投资的立场”。《纽约时报》通篇采取一种中立的立场,既没有为这桩交易叫好,也没有唱衰这宗交易。但这种中立性的立场其实正反映了这桩交易的本质——一桩“棘手”并充满变数的并购。
在2014年阿里巴巴准备在美国上市的时候,支付宝已经从阿里巴巴里分拆出来。这显然是一个极为精明的战略分拆。摇身变为蚂蚁金服的支付宝如今已是估价超过600亿美元的巨无霸(不亚于另一个百度——638亿美元)。
蚂蚁金服的雄心也显然不止步于其4.5亿多支付宝用户在中国的市场。中国每年高达一亿多人次的跨境游是蚂蚁金服正在开拓的新市场,而中国游客似乎也很青睐在跨境游的时候用支付宝进行人民币支付。支付宝近来在日韩和欧洲市场(尤其是各大机场)的渗入正表明了这一商业趋势。
美国市场诚然是蚂蚁金服更感兴趣的市场。虽然目前中国游客到访美国的数量每年不足300万人次,但到访美国的中国游客购买力很强——人均在美消费达7200美元。这个单体市场本身就涉及到200多亿美元的年交易额,并且中国游客赴美的数量还在不断上升。
如果说蚂蚁金服不偏安于支付宝用户在中国进行的移动和网络支付,抢占支付宝用户在海外的消费支付渠道顺理成章成了蚂蚁金服扩张的领域。这或许也是蚂蚁金服更容易获利的领域之一——在免除了汇率差的前提下,中国的消费者可能更愿意被支付宝扣除消费交易费。但支付宝的这步棋在美国或走得不是想像中的顺畅,因为美国的政策有重重障碍。
并购速汇金的一重障碍——商家不接受电子支付手段
由于美国市场并不青睐移动和网络支付,信用卡支付仍是美国消费的主流。这个支付现状使得支付宝并不能自然地在美国扩张,甚至不能支持中国游客在美国的消费支付。蚂蚁金服也没有理由砸钱给美国的商家(机场商店、酒店、乃至购物中心和奥特莱斯)让他们接受来自中国游客的人民币支付。
因为就连PayPal、苹果支付这些美国的移动和网络支付工具都无法改变美国当下的主流支付手段。
作为美国乃至全球第二大的汇款、汇票公司(第一大是Western Union——西联汇款),速汇金在全球200多个国家有近35万个代理机构。这个成立于1940年的公司目前的市值是6.76亿美元。
据速汇金2016年的公司年报,其2015年的总收入是14.347亿美元。如果按照速汇金抽取平均2.5%的汇款作为手续费的话(汇款到不同国家汇率不同),速汇金2015年在全球搬运了近575亿美元的现金。这是全球第一大汇款公司西联汇款1500亿美元的三分之一,而西联汇款的体量是速汇金的十多倍——98亿美元。
蚂蚁金服是要买一个传统的汇款公司吗?还是想把速汇金电子化,让速汇金账号用户可以往不同的速汇金用户电汇不同国家的货币?这个技术更新是支付宝中国模式在海外的自然复制和延伸。但这个自然的、逻辑的延伸模式正是这桩并购的第一重障碍:被蚂蚁金服“收购了”的速汇金自然可以电子化和移动化,但从支付手段上来说这是一个无用的延伸,因为极少有美国商家会接受“速汇金电子支付”。要推广在美国的支付工具,蚂蚁金服首先要说服的是美国商家,否则可能会受阻。
并购速汇金的二重障碍——消费者难改传统汇款方式
速汇金是一个传统的国际汇款公司。速汇金和西联汇款这两大公司也只有在美国才可以运营和壮大。汇款的三大目的地(拉美、中国和东南亚以及非洲)清晰地表明了速汇金是美国的移民群体(拉丁裔、亚裔、非洲裔)向他们移民来源地汇款的工具。在美国这个移民国家,某些移民群体汇向他们移民来源地的资金甚至是当地GDP最重要的一部分。
美国的国内汇款是很少使用速汇金和西联汇款的——支票转账、网银转账(大通、花旗等各大银行的免费网上转账)以及新兴的电子账户转账(PayPal,Venmo)是美国人相互之间的主流汇款和转账工具。
由于速汇金做的是美国移民尤其是第一代移民的生意,它既不是美国银行业、也不是美国电子支付业的主流。在这个背景下,蚂蚁金服意在并购,实质上是一个为美国移民群体服务的汇款公司。速汇金现有的用户群是没有兴趣拥有速汇金移动账户的,他们已经习惯了几十年来用美元现金汇款并且让收款人收到汇兑好了的当地货币。
同时,速汇金也很难通过电子化吸引美国已经习惯其他汇款方式的国内汇款用户。基于这个商业本质的不同,蚂蚁金服真的准备好了收购速汇金,然后把它从低端的国际汇款打造成高端的国际金融吗?
退一步说,即使速汇金用户转变了汇款习惯,可以使用支付宝,但美国市场会不会有可能以涉及金融安全为由对其进行限制,这都存在着很多变数。某些方面美国就是一个强势国家,他们自己可以接受这种方式,一旦运营主体变了,他们就会有种种说辞或借口,这是蚂蚁金服除了要改变消费者以外,更要堤防的。
并购速汇金的三重障碍——警察美国政府“高压”监管
由于美国移民(尤其是无身份移民)通常会把他们收入的大部分汇到自己的移民来源国,美国的国际汇款公司是美国司法部、国家税务局、乃至移民局的重点监管对象。更重要的是,由于小额汇款不需要严格的身份登记,速汇金和西联汇款也被用于向恐怖组织汇款的工具。这也使得这些汇款公司受到美国反恐部门的关注。
就在2017年一月,美国第一大汇款公司西联汇款答应支付美国政府5.86亿美元的巨额罚金,以作为对其在反洗钱、反诈骗方面不力作为的惩罚。虽然西联汇款每年用高达2亿美元做合规审计,美国政府仍指控其对代理机构的职员监管不力。
速汇金目前并没有受到美国联邦政府的指控,但它在2012年主动承认自己在反洗钱和电汇诈骗方面的不作为并雇佣了一个监督官,定期向美国司法部做长达五年的公司合规情况汇报。
当速汇金等汇款公司是美国企业的时候,其被联邦政府审查的压力已经很大。一旦移手成为外国公司,尤其是被美国目前头号竞争国中国的公司收购后,速汇金会面临更强的政府监管。
去年11月纽约州对中国农业银行纽约分行的反洗钱指控使得农业银行被罚以2.15亿美元的巨额罚金。同时在纽约运营的建设银行也收到美国监管部门的警告。这两个最近的例子表明了中国的金融机构在美国被监管的巨大压力。而蚂蚁收购的虽然不是银行,但它比银行部门受到更多机构的监管。
蚂蚁金服也许认为他们将收购的是一个金融业务覆盖全美和全球的公司。但在美国人眼里,速汇金更像是一个给底层移民群体服务的公司。它的确在全球有广泛的覆盖,但它绝不是美国人钟爱的品牌。
新兴富裕起来的中国人也许觉得汇款几千和几万美元是小数目,但美国人是很少在熟人之间进行大额转账的。大额的公司转账受到美国国家税务局的直接监管。美国的《银行保密法》规定单日累积超过一万美元现金的交易都必须向政府机构尤其是国家税务局(IRS)汇报。
在这个意义上,美国的普通民众受到的金融管制是甚于中国民众的。速汇金和西联汇款也因为帮助中国移民蚂蚁搬家式的向中国汇款而频频踩美国的法律红线,进而受到政府部门的警告。
如果蚂蚁金服收购了速汇金,或会有更多的中国人和中国移民通过速汇金进行汇款。而一旦蚂蚁金服按照中国的商业规范惯性式的放松对汇款的合规审计,速汇金和速汇金的客户都会被美国监管部门扣上“洗钱”的罪名进行调查。
更重要的是,这些不合规的交易很容易被美国联邦政府扣上更严重的罪名——危害国家安全。这也是《纽约时报》为什么觉得速汇金并购案是对特朗普政府的一个测试。在多大意义上速汇金被蚂蚁金服收购会被美国的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评定为危害美国的国家安全极具不确定性。
但笔者认为,速汇金本身是美国金融业边缘地带的“问题”公司,Cfius和特朗普很可能非常乐意让马云接手这个棘手的汇款公司。这样做甚至可以让特朗普政府释放出“欢迎”外国投资尤其是中国投资的姿态并在未来可能的对华贸易谈判中占据主动。毕竟,特朗普在和马云的会面中曾称赞马云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但这种“欢迎”和“正面”的姿态正是蚂蚁金服(包括更多想要在美国并购的中国企业)需要警惕和注意的。收购速汇金的障碍并不在于收购行为本身,也不是蚂蚁金服不具备这样的实力,而是美国多重因素可能对收购案有重大影响。
成功避开上述三重障碍,我们希望蚂蚁金服收购成功,这不仅仅是中国支付行业的成功,更是中国树立国际支付行业话语权的例证。
本文来源:一度金融(微信ID:yidujinrong) 。蓝科技(www.lankeji.com)文章可见微信公众号(chinalankeji)、新浪微博/博客(@中国蓝科技)百度百家、今日头条、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界面、钛媒体、一点资讯、麦媒、UC头条等十多家知名平台。商务合作、投稿邮箱:403546203@qq.com。
蓝科技www.lankeji.com成立于2014年12月,是由原《中国经营报》副总编张曙光及一批资深财经媒体人共同发起设立的。
我们的顾问团队来源于德国、美国、比利时、南非、法国、印度等高校教授及IT企业资深人士和专业机构。
我们致力于发现中国科技企业的商业价值、关注科技企业背后的管理模式、营销模式以及中国科技企业全球化的路径。
长按二维码 即刻关注
发现科技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