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嘿嘿:搞校队、拼成绩、校园足球或误入歧途!
搞比赛,就是要出成绩,那出成绩就肯定要搞校队。搞校园足球抓尖子、抓校队、搞比赛、要成绩,这是一种很功利的做法,普及足球就应该取消校队建制。
说起张路,央视球迷肯定很熟悉。人称张嘿嘿,闻嘿知其人便是他了。
现在的张路不在解说席上嘿嘿了,如今张路致力于校园足球建设,他把自己的理念带进了校园,建起了自己构想的校园足球世界。
张指导的思路是从兴趣开始,普及足球没有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是普及不了的。让孩子参与到足球活动中,孩子才会产生兴趣,因此他提出在这个时期取消校队建制。
你没听错,为了普及和孩子们的兴趣,张璐认为要取消小学的校队。这是为什么?
没有兴趣,没有资源是目前中国足球在普及阶段最大的问题。张路回忆曾经国安招募青训竞只有300人报名其中200人甚至对足球一无所知,可见足球在孩子中的普及度之低。网友们喜欢说穷人家的孩子有天赋没机会,但更多时候穷人家的孩子甚至不知足球为何物。只是电影桥段俗套给了大多数人穷=神童,穷人家孩子天赋一定比富家子弟牛逼的错觉。
张路认为:我不折腾校队了,我要让孩子想踢球的都能踢上球。不管你技术好不好都可以尽情的踢,这样参与度高了,就普及了。
✪ 从不办校队发现的校园足球队弊病
校内班际正式足球比赛观众数量随年龄增长减少。
足球场野球玩家多但不热闹。
校际足球联赛几乎没有观众。
各级校园足球联赛现场观众稀少、观赛渠道少且质量差、没有稳定的网络平台供于宣传、新闻报道缺乏吸引力、没有录像、没有集锦。
校园足球联赛新闻评论区冷清、缺乏活力。
参与足球并不一定必须要踢,因为踢的体验并不是对每个参与者都很友好。相反,踢不好可以选择看,大多数情况下在我国的校园内校队比赛几乎是——无人问津。不同于日本校园队伍能够在本校获得非常高的人气,在各项赛事有着几乎与职业队对等的应援团。我国校园队伍大多数与普通学生氛围是脱轨的。比赛现场没有观众,比赛结束拿到名次在例会上公布一下荣誉。缺乏宣传缺乏融入与学生疏远的校队在普及方面难有作用,张指导一刀切掉也是非常无奈的选择。
✪ 与其埋头选人,不如拉近距离
校园足球联赛关注度低,归根结底还是输在氛围与兴趣。试问连自家孩子的球赛都不到场看的家长如何指望他们去关注学校队伍?恶性循环之后剩下的就是足球队圈地自萌,自娱自乐。但是老一辈人思维已因为多年来的经验成了定势,无论如何努力都只能带来有限的改观。相比之下校园足球最直接的接触群体才是事半功倍的对象,学生是校园联赛最大的观众群体。提高他们的参与感就能直接提高校园足球的关注度。校园足球只是找到了感兴趣的学生,但到了选材时一大部分人就会失去参与感。没有选入精英层面的人在之后的校园足球活动中参与度逐渐降低最后不感兴趣。有不少学生提及足球大都回忆起童年参与看球踢球的时光,但其中大多数人又表示因为踢得不好或其他原因与足球渐行渐远。这是现在大多数校园足球忽视的问题——我们照顾了踢球踢得好的人,遗忘了这一部分人。
校园足球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只看到了选材,出材。因此在早年所有的校园足球和青少年足球工程都奉此为金科玉律。一切都只想着选出人才,踢出成绩。但作为一项普及工程在里面灌输“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概念非常不合适。学校通过各类大会宣布我校评为校园足球特色校时有多少学生会因此感到与有荣焉?感到因这其中有自己的一份力量而自豪呢?特色校没有实际的特色始终也只是挂衔虚名而已。足球文化的构成不只是场上奔跑场下替补席端坐的几十人,应该还有身后看台的人山人海和振臂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