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起终审改判校园足球伤害案件宣判!

校园足球 2019-08-31



日前,首起终审改判了的一起校园足球伤害案件宣判:受伤学生、校方有责,对方同学无过错。

   

日前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一中院)获悉,该院近日终审改判了一起校园伤害案件。这起案件中,学生小于在校园体育课上参加足球比赛,从对方球员小汪身后扑上去抢球,导致自己倒地受伤,家长把学校、对方球员小汪起诉上了法庭。最终,上海一中院终审裁定,校方承担三分之一的责任,受伤同学自行承担该起意外伤害事故的其余责任后果,一起踢球的对方同学无过错,不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中学体育课上,两个班级在体育老师的安排下进行足球比赛,小汪在运球时,小于从小汪背后扑上去抢球,两人撞在一起,小于没站稳倒地受伤。事故发生后,小于被送到医院治疗,医院诊断为“右锁骨中段骨折”。事发时,小于和小汪均是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小于的父母认为由于学校监管不到位,小汪导致小于受伤,因此将学校、小汪及其父母告上法院,要求赔偿小于医药费、护理费、精神抚慰金等共计近16万元。


  一审法院认为,未成年人在学校上体育课时发生碰撞导致受伤,目前证据不能证明某一方存在过错,根据法律规定,认定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酌情认定小于、小汪、学校各承担三分之一责任,综合考量小于的合理损失,判决学校、小汪方各赔偿1万余元。


  小汪不服,上诉至上海一中院,并向二审法院提交了六名同学和体育老师的书面证词,证明小于上场踢球并非体育老师安排,是自己抢球倒地受伤,自己不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上海一中院认为,小汪提供的证据可以作为新证据采纳。本案发生在学校安排的体育课上,虽然小于系未经体育老师安排自己上场踢球,但体育老师未将其撤下场,应视为参与比赛的踢球队员之一。小于在踢球过程中为抢球撞到小汪而自己倒地受伤,该损害后果系小于自己的行为造成,对此小汪并无过错,不应承担侵权赔偿责任。没有证据证明体育老师曾对小于进行过赛前的安全教育,故学校存在管理、指导方面的疏忽,应承担相应责任。


  审判法官对该案释法时建议,学校安排未成年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应事先对学生进行比赛规则、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安全教育,以尽到管理、指导职责。此外,未成年学生参加足球、篮球等高对抗性体育运动,应该自我预知发生意外伤害的风险,尽量避免造成自身或他人身体伤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