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郑州大学法学院成功举办2017首届中原刑事论坛

2017-07-12 学术之路

2017年7月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企业家犯罪预防中心、郑州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主办,北京市京师(郑州)律师事务所承办的2017首届中原刑事论坛在郑州大学法学院模拟法庭召开。此次论坛特邀赵秉志、樊崇义两位刑事法律学界的泰斗,同时汇聚了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郑州大学等多位教授,以及司法实务部门的各位专家学者共赴盛宴。与会人员围绕“非法证据排除”、“企业家刑事风险防控”、“认罪认罚制度”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上午9时许,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邢莹致欢迎词。他首先对参加此次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简要地介绍了郑州大学以及法学院的基本情况,盛赞此次合作是学院派和实务界的成功合作典范,并预祝此次论坛圆满成功。

随后,由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赵秉志教授,以《于欢防卫过当案的罪与罚》为题,向大家解说了轰动一时的“于欢案”是怎么由一审时的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无期徒刑,至二审以防卫过当判处五年有期徒刑来结案,向大家讲述了其中过程的角逐与演变。他以于欢案总结了以下三点反思:(1)法院二审应贯彻全面审理的原则;(2)正确把握正当防卫制度的法律规定,并鼓励正当防卫;(3)应重视社会关切的案件的正当程序和司法公开。赵教授特别谈到,这起热点案件的审判真正成为了全社会所共享的法治公开课,值得我们大家去进一步深入思考。接着,由北京师范大学博导、中国企业家犯罪预防中心主任张远煌教授,做了一次解读《2016年企业家刑事风险报告》的主题演讲,向大家分析了国企与民企在所犯的罪目、年龄段等条件下的差异,并指出目前经济犯罪的比重在日益增长,且企业家刑事风险高发,这就要求大家要审视和检讨相关法律制度设置的合理性与公正性,并积极推动企业家的刑事风险防控。

下午,由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博导樊崇义教授,以《非法证据排除问题》为主题向大家阐述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演进、对非法证据排除的认识、定位和现状等问题,其中对涉及“疲劳审讯”、“指供、诱供、骗供”等焦点问题向大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樊老总结指出,“虽然非法证据排除现在各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但是希望当下的律师朋友们能够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地做好此项工作。”随后,由两位来自郑州大学法学院的马松建教授和刘德法教授从“认罪认罚制度”出发,讲述了关于该制度现行的法律规定,以及自其推行近一年来所存在的问题。之后,由十余名与会的实务界专家代表分成两组,进行圆桌论坛,以“认罪认罚制度”为切入点,共同探讨了此项制度在推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该如何完善才能实现此项制度实施的目的。

下午六点半,2017首届中原刑事论坛顺利落下帷幕。本次论坛结合社会热点案件,特邀国内刑事法律学术泰斗、实务专家展开讨论,致力于打造目前中原地区刑事司法界规模最大、全国性、综合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活动平台。

期间,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院士还抽空接见了赵秉志教授、樊崇义教授等北京客人一行,双方进行了愉快友好的交谈,就双方进一步开展相关的学术交流合作事宜达成了一致的共识。(文:王彩虹;图:孙豪;审核:曹明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