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生毕业前要不要发表论文
前几天院学位委员会召集相关人员,讨论了学术型硕士毕业前是否要正式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的议题。
会上,大家的意见不一致。有的老师提议,要发就发SCI,要不就不做要求。最后,只好采取了举手表决的方式,最终以5:4的微弱优势的赞成票,通过了要求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申请专利1件)作为学术型硕士毕业的基本要求的规定(导师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的情况也算有效成果)。
当然,会议上我是投了赞成票的一员。这就意味着被废止了5年的“硕士生毕业前要求发表论文”的规定,将可能从2016级入学的学术型硕士开始重新启用。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一、发表学术论文的好处
对于学术型硕士,不管毕业后是否从事真正的学术研究,但这一基本要求或多或少存在以下必然的好处:
1) 熟悉学术论文撰写的基本规范,包括摘要、关键词、研究背景概括、国内外现状的评述、参考文献的规范。
2) 熟悉文档编辑工作,包括公式、图的绘制、表格规范等文档撰写的规范性。
3) 提升科研总结能力,可以让学生从自身从事的科研工作中,凝练学术思想,成文发表。或在同行专家的多次评阅修改意见中,不断完善论文,启发科研思路。
4) 学术论文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理论性。因此,写论文可以提升学生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创新工作的驱动、研究工作的深入以及基础理论的强化和钻研等。
5) 有了这样的硬性规定,学生为了达到毕业要求,至少会有一点点的压力,可以督促学生稍稍多花点时间用于科研和学术研究。
二、可能带来的负面问题
1) 硕士研究生科研工作时间短(仅研二1年时间),难以发表真正高水平的论文,从而滋生为了毕业而弄虚作假的现象。
2) 现在不少学术期刊或会议承办机构的商业模式,导致大量毫无价值的“垃圾”论文,从而浪费资源,产生不必要的出版费用。
三、一些可行的措施
为了防止一些负面问题的出现,可以采取以下相应措施,如:
1) 导师认真负责,严把质量关。导师作为共同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出现问题,导师负直接责任;
2) 未挂导师名的私自发文,不作为毕业认定的成果(这点可能会引起一些"误解")。然而,实质上就是让导师真正负起责任,堵住问题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