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书与人生系类读书感悟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问津学术圈 Author 学术天商
与诗为伴 畅想未来
熊培云老师的新书《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日前由新星出版社出版。我有幸又拜读熊老师的新作,读来诗意盎然,不禁为熊老师以诗抒情、以诗释理、以诗交友、以诗寄语所折服。读熊老师的书始于《重新发现社会》,带着疑惑、不解走进了其构建的思想世界,对社会、人生有了全新的认识。
诚如本书开篇所言“须知写诗和读诗乃生命之本能”,想必很多读者也给我一样有一个诗人之梦,只不过伴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个梦慢慢的淡忘了,可能偶尔会想起。熊老师也有这样的经历,他小时候也喜欢写诗,其中不乏佳作,到其在大学毕业时随着诗歌在社会上地位的日渐消沉而扔下了诗歌进城,一去不复返。只不过现在熊老师希望能够通过他的文字找到他的过去与未来,又重新捡起了诗歌。其实回想一下人生中的沉浮与得失,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一开始你非常喜欢一个事物,如醉如痴;后来随着时光的流逝、岁月的变迁慢慢的它淡出了你的视野,也许当时也还认为自己以后再也不会回到从前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自己又开始非常怀念那段时光,并且时刻准备着回到原先的生活状态。可以很多时候由于人去楼空,物是人非,我们并不能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也许只能在睡梦中短暂的重温一下罢了。慢慢的他又随着时光消沉在记忆的深处。
熊老师在本书的前言中引用了大量富有哲理的语句,摘抄下来分享给广大读者,并附上我的简单解读。“一个人不能只是保有才气,还要保有那些让他的人生充实且富有意义的热情和痛苦。”对于熊老师来说,诗歌就具有上述价值,那么什么是我们自己的呢?我想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选择,但是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人生应该自己的乐趣,应该找到一种抒发、记录自己生活的事物,对我来说也许还是文字与照片。“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诗歌是一个私人的作品,是作者所思所想的文字表述,我们不能苛求诗歌本身所具有的私人属性,同时诗歌也是一种自我塑造,是一种精神象征,那么诗歌也就具有了某种公共性,正确的理解诗歌的这两种属性对于理解诗歌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诗歌的价值之所在,魅力之所在。“如果你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天命和意义,剩下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你要改变世界,而是不要让世界改变你。”我认为这句话传递了一种对自我的追求,这在当今社会是至关重要的。在经历一个追求价值一元、集体大于个人的时代之后我们迎来了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时代的特色就在于每个人在不违背法律、不损害社会利益的前提下都有追逐自己权利、实现自我的权利,我们不能苛求每个人都具有奉献自我的精神。
诚如熊老师所言“我突然发现,其实诗歌从来没有离开这片土地,正如星星没有离开天空。”时代是在巨变,但是并不是没有给予现存事物存在、发展的空间,更多的时候是由于我们个人关注视角、关注重点的转移而导致我们对这些事物熟视无睹。仔细想来,我们经常抱怨之前的良好社会风俗正在离我们远去,但是真的是这些良好的风俗正在离我们远去,还是我们正在舍弃他们远去,也许这是一个不严自明的问题。诗歌是熊老师的选择,那么我们的选择又是什么呢?未来的我们想拥有什么去抒发传达我们的所思所想,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选择,其实我最想说的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保持内心的真实追求”。不管选择诗歌也罢,学术著作也罢,保持内心的那种纯洁将会是我人生的选择,正如现在很多人正在舍弃书本沉溺在网络信息的海洋中,但我愿时不时的与书籍约会,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独享人类的宝贵财富。每篇文章总要结束,只不过有的文章过于追求结论,过于在乎形式,在写作本文之前我也在纠结这些,但是写完这些我明白了自己的内心所想,是时候结束本文的写作了。
北京大学法学院2019年招聘启事
如何避开科研问题与假设的近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