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要顶住压力,不宜大幅扩容“双一流”高校阵容

学术之路 2021-09-18

作者:刘海峰,浙江大学科举学与考试研究中心主任,文科资深教授,全国“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文章有删节,原文刊载于《高等教育研究》2021年第1期

如果要问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最大的热点是什么,相信多数人的答案会选择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是否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不仅关乎许多高校和学科的身份与地位、利益与经费、招生与就业,关乎许多高校和学科的光荣与梦想、欣悦与失落、现在与未来,而且牵涉到众多学子和家庭的前途与命运、奋斗与收获、目标与追求。作为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顶层设计和宏图擘画,“双一流”建设不仅备受高教界的重视,而且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01

从重点高校到双一流


1947年9月,身为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指出,“中国专科以上学校有一百四十单位以上,大家都在吃稀饭,一千年也爬不上去”。同时他还提出,中国应学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倾全国之力,只办东京及京都两帝大,后来才添办其他几所帝国大学。中国应制定争取学术独立十年计划,“在十年之内,集中国家的最大力量,培植五个到十个成绩最好的大学,使他们尽力发展他们的研究工作,使他们成为一流的研究中心”。


此想法经记者采访公布以后引起轩然大波,其中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武汉大学校长周鲠生等深表赞同,南开大学教务长陈序经、中山大学前校长邹鲁、复旦大学校长张益、交通大学校长程孝刚等则提出不同意见。


1959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到1963年,国家分四批确定了68所全国重点大学。


1977年7月29日,刚复出不久的邓小平在听取方毅、刘西尧关于教育工作情况汇报时说:“要抓一批重点大学。重点大学既是办教育的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在此思想的指导下,1978年,国务院确定北大、清华等88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至1981年,全国共有99所重点大学,数量达到顶峰。


1995年11月,国家开始实施“211工程”,1999年,“985工程”正式启动。2017年9月,《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正式发布,原来的39所“985工程”高校全部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其中A类有36所,B类有3所,原来的“211工程”高校也全部进入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双一流”建设高校共有137所,“双一流”建设学科数量达465个,比原先大部分人预计的要多出许多。


对于“211工程”和“985工程”与“双一流”建设之间的关系,2019年11月28日,教育部在回应咨询时曾发布声明:已将“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为“双一流”建设。


相对于“211工程”和“985工程”,“双一流”建设还有一个重要创新是成立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也参与“双一流”建设相关事务的决策,而不仅仅由行政领导审批决定。以往在决定“211工程”或“985工程”入选学校名单的时候,各高校和地方、有关部委都竞相要求教育部能将某所学校纳入建设行列,教育部面临很大的压力。


专家委员会首先论证、确定“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认定标准,再根据这一标准遴选产生建议名单,并提出意见建议,由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审议确定建议名单。之后,入选学校制定建设方案,专家委员会对其进行审核并提出意见,根据专家委员的意见,三部委再最后确定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高校和学科,报国务院批准。

02

“双一流”遴选的几个问题


在“双一流”建设的首个周期,材料科学与工程入选27个,连同自定的3个,共30所高校有该学科;化学一级学科认定的有22个,加上自定的3个,合计也有25个之多;其他如生物学有16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有14个、数学有14个、生态学有11个、机械工程有10个学科入选。人文社会科学中,法学、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都是“5+1”,即5个认定的学科加1个自定的学科;哲学为5个;外国语言文学为“4+1”;中国史为4个;应用经济学为“3+3”;理论经济学、世界史、现代语言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都是3个,其他学科只有1-2个
可见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一流学科在数量上差异十分明显。在下一轮一流学科遴选时,需要对遴选标准加强研究,不断改进完善,使之更为全面,从而平衡不同学科尤其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巨大差距。此外,同一学科在数量上也不宜入选过多。
现在中国许多高校非常在意的还有ESI排名。21世纪以来,中国高校逐渐出现了ESI排名热潮,近年来甚至可以说出现了“ESI排名运动”,众多高校高度重视ESI排名,都热衷争取ESI排名学科能够多上几个。本质上是引文索引工具的ESI逐渐演变成衡量我国大学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唯ESI”正误导着大学办学。尽信榜则不如无榜,过于看重大学排名会造成许多问题,未来在确定一流学科遴选标准时,应充分考虑国际学科与ESI排名中的学科与中国学科的对应问题。
根据国家政策,2021年初“双一流”建设开始新一轮的建设周期。在此关键时期,许多高校都十分关切“双一流”建设将如何实行动态调整,多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类大学急切希望能升入A类,多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希望能升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类,许多非“双一流”建设高校热切希望能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还有一些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则非常担心会被挤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高利害的事情做增量容易,做减量困难。然而,“双一流”建设的目的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是非常崇高的目标,但能够冲击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高校和学科不可能太多。
因此,纳入“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和学科一定要实行总量控制,不能大幅扩容,否则就会忘掉“双一流”建设的初心,违背制度设计的本意。面对许多高校要求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的强大压力,主管部门和“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要在宏观上进行把控。
另外,一定要有部分高校和学科被调整出列,否则又会流于身份固化,违背能上能下的创新机制。但现在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动态调整,最大的难题是将部分高校和学科调整出“双一流”建设行列。
例如,根据第一期的遴选标准,有的学校的一个学科因为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而被认定为一流学科,该校也因此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但三年多来,该校没有再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如果按改进后的遴选标准还是无法达到要求,是否就将该校调整出列?
这类学校当初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时,广大师生和校友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才三年多的时间,如果又被调整出来,在该校师生和社会中将会引起很大的震动。
因此,“双一流”建设不实行动态调整不行,但为了避免大起大落造成过度的震荡,最好对此类学校设立过渡期,即类似于黄牌处理,如果再经过一个建设周期还是没有产出高水平成果或作出重大贡献,再亮出“红牌”调整出去,大家就会有思想准备,也比较容易接受。
经过一两个周期的统筹建设之后,如果非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原“211工程”高校建设成效不彰,也应该调整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99%的法律人看不懂的法学论文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投稿指南
厦门大学2021年南强青年学者云论坛
《马克思主义学刊》2021年第一辑征稿启事
如何做可视化文献综述?
论文写作如何避免抄袭与高查重?
学位论文常见问题分析

请大家简单微信识别这个二维码,微信登录,然后点击我也参加,签到领奖励即可帮我们助力,非常简单方便。

公务员压力最大的10个岗位排名发布!

事关贾平凹和其女贾浅浅,高校发《声明》了

这个90后姑娘,真牛!天问一号嫦娥五号都“听”她的

我在狱中给吴敬琏送《外国经济法典》——在吴敬琏91岁生日之夜感言

科学不应有性别!联合国新闻专访颜宁教授

多所高校通知:开学暂不返校,线上授课!

这个年你咋过?记者街采40人聊出20个春节计划

全国压岁钱地图出炉!这个地方的孩子超让人羡慕...

安徽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查询和复查申请等事项安排

最新通知: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延长1年

《福州日报·理论版》征稿启事

这些优秀的硕博研究生2020年加盟西南政法大学!
人社部发布法定节假日、婚丧假、年休假等标准 (附全文)

学术之路征文启事及说明(2021年版)

“我35岁当教授,42岁当院士…你们觉得我这个人聪明吗?”

西北政法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网上报名须知

熬了一夜,参加一个上百亿的项目,结果……
中国知网单篇被引次数最多的论文是如何炼成的
“一天已不足24小时”?!网友沸了
本科25万、硕士35万,博士50万房补!这个东部强市引才“真有钱”!
这位大学教授,拟获党中央、国务院表彰!
祝贺!4位院士当选2021年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提前预祝354天后的你:新年快乐!牛年过得如虎添翼!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