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俊浩:民法的精神及其体系(经典力荐)

学术之路 2022-10-05
你好,重新认识一下!

来源:日知法律社

主讲人:张俊浩   整理者:孙筱

2005年4月20日星期三14:00—16:30 

——笔记内容正文——


在讨论讲座题目之前,首先要知道——



什 么 是 民 法 ?


民法是尊奉意思自治,调整私交往部分的,对受害人的直接的、可执行的财产上的救济制度。


人的智慧首要是分类的思维 


1.调整私交往部分



2. 对受害人的直接的,可执行的财产上的救济➜可强制执行的 ?


为何不是人身救济?➜《民通》134条中规定的如赔礼道歉等无法强制执行,就算法院强制在报纸等上以义务人方的名义进行赔礼道歉,究竟还是否是真正的“赔礼道歉”?



民法是调整以适应,即调适于“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的秩序➜其中也蕴涵有➜和谐社会中国私交往自古就有,但是否自古即存在民法?


有认为:自古就有私交往➜也有调整体系➜有民法


共  识:我国现在需从西方,尤其是德国输入,需要输入,正如向人借钱,没有才要借,故➜中国古代没有民法


若承认前两者命题为真的情况下,就可以推出,我国民法必然在某个时期被“丢掉”,然而,何时丢掉?并未有此史料记载。


➜中国古代有民法是一个证明不了的问题

➜中国古代没有民法

➜那么是什么在调整私交往呢?

➜中国古代的“三纲五常”,但是,“五·四”忽略了其中好的东西,比如,“纲”的积极意 义——表率,担保(保障)


中国古代以刑法调整私交往,为什么不以原权为救济手段而是救济权?


民法不是去规定如何去行为的,而是裁判规则➜对应救济权


我国起草《民法典》者,常想要写入如一般人格权等《德国民法典》不存在之权利,并以此为豪,这样其实是把《民法典》当成是写明记录权利的手段。


3.尊奉意思自治原则:

不要轻信一种说法,要驳倒,要驳论据,方法,也要讲良心。若暂不能不能驳倒,暂时相信。

法律原则是这样的法律规范:逻辑位阶最高,价值不可抵触,不具体适用的抽象规范。


➜何为意思自治原则?

尊奉当事人运用自己的知识,管理自己的事物,追求自己的幸福,社会方能公正。社会给予一个环境而已➜市场制度找市场,而不是找市长,厂长何为“意思”➜人理性形成的研究一个概念外延要划分清楚


何谓“理性”➜人通过进化而获得的心理能力:

A、能由已知➜未知(学习,推理)

B、知何为公正

C、逻辑上

  价值上(正义/非正义)


“意思自治”使人们很辛苦,但它公正。市场制度并非是像很多民法学者描述的一样,是个好的制度,但现在没有一个更不坏制度来代替它➜“意思自治”并非是一个美妙的制度,是赤裸的竞争。


许多人把《民通》第2条作为是民法的定义,对此质疑:

《民通》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质疑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限制是否合适?

先,作为法条来说,出于主权的考虑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定义的话,就要考虑其应否存在。我们在学习数学等的时候,为什么不说,根据中国数学的公式得出?难道德国的民法就不是调整平等主体间的法律关系?


质疑2:“平等主体”?是本身就平等,还是调整后才平等?

若是本身就平等,即在民法调整前就是平等的,那么是谁使其平等?宪法?为避免其使用,用“私交往”来代替“平等主体”。


质疑3:调整财产、人身关系➜自古以来就有私关系,且有秩序调整,那么古代就存在民法?

学习法律与使用法律不用作为司法人员,尤其是律师,要学习在说一句话的时候时刻使自己处于无懈可击的状态。才有可能成功。成功并不是当一个什么“部长、院长”,若能把最高院判决的案子再提起再审,才是最了不起的。这样的“长”总会有个人来当,但能对法学起到重大作用的人少之又少,这样才是真正的成功。

民 法 的 精 神 ?


只有人以及人制造的东西才有精神,民法是人么?不是! ➜民法没有精神


那么,就会有这样的问题——法是否是人制造的呢?


有人认为:“法是统治阶级制定和认可的”

制定➜说明之前没有➜与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矛盾(现有法律后有立法)

认可➜说明之前就有


因此,此定义矛盾


动物世界都有规范:

1、首先体现为产权➜侵犯一块属于其他狼群领地的狼,本身就会表现出“心虚”

2、没有如父女之间的繁殖行为

3、“救死扶伤”


它们的规定谁制定的呢?统治阶级?➜规范不是人制定的➜法律没有精神


法律是规范的一种,是衍化出来的,不是谁给强加的,是一个群体内部的互动、碰撞,形成了符合其内部运动的规则。民法是这样的规范,是互动、调适中产生的➜不该有精神,而应该是规则。

民 法 的 基 本 原 则


不讲精神而讲基本原则,原因如上。


《民通》3条、4条提出的原则有:平等、公平、等价有偿、自愿、诚实信用从各种版本的教材看:

魏振瀛:增加了公序良俗,禁止权利滥用

王利明:公序良俗,守法

江平:禁止滥用权利

......


张俊浩教授认为:称某规范为原则,应首先探讨——标准是什么?


1、对权利的态度:真实的,不可侵犯的。

难道其他法律部门不是么?➜其他法律不保护私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

民法的权利很多➜是权利法➜各种权利必然不是平起平坐的何为更重要?

➜财产权更重要,其中物权更重要,物权中的所有权最重要。否则,就是无产者,是奴隶。


张俊浩教授送给同学一句话:“价值的东西是无法由逻辑证明的。是文化,进化出来的,是认同,是选择。不要总试图去证明它”


民法原则有:


一、所有权神圣

以往“所有权绝对”的表述不准确。


二、意思自治(契约自由)

人类社会共同约束➜社会分工➜结果:

1、私的所有权。

2、知识分立

人们得来的知识分别存在于得来知识人的头脑中。知识不同于钱,钱可以集中,知识不可以

➜“意思自治”产生具有重大影响。没有加和的知识供我们利用,但又需要大量知识

➜人永远处在不可救药的无知当中 但要有需要

➜一个好的制度,不是要消灭知识分立,而是使人能利用他人知识,合作,达成双赢

➜市场,供应,需求

➜预测将来


“意思自治”提供了利用别人知识,满足需求的机会。


有认为,“契约的死亡”,因定型化契约的出现,但“契约自由”存在的条件(私的所有权,知识分立)没有改变,则结果不会改变。


三、过失责任原则

是关于权利救济的原则,是二次义务,是归责原则。

过失原则与契约自由原则有个共同的上位原则——理性原则。

契约自由是理性原则的正体,过失原则是理性原则的反体。

张俊浩教授认为,现存的“过失原则,无过失原则,公平原则”三个规则原则是矛盾的。

因同时并存的原则应有兼容性。

有“公平原则”是不是说“过失原则,无过失原则”都不公平?

“无过失”不应该是原则,而是例外。

逻辑要遵守规则,不能把原则和例外相混淆。


四、诚实信用原则

有人要把“宪政原则”加入民法原则中讲民法原则要不要也讲整个法律的原则?

宪法是组建政府,指导政府,苛以政府义务的➜有限政府

资产阶级宪法“社会契约”,是雇佣契约,一个雇佣契约要不要写明主人的权利?

➜设身处地地想

➜是不需要与仆人商量主人的权利的

但仆人的权利要写明,如,8小时工作日,食宿问题,能不能看电视等等。


宪法是人民雇政府

➜并非未写的权利就是不存在的

➜只要公民有权利,就要保障起实现


民法是不是要体现宪法的精神?就好比是男人是否要体现女人的精神?

民 法 的 体 系


多要素,相互关联所形成的结构体系➜系统

概念是感官感觉不到的,是用理性思考来把握的,“民法”与“文本的民法”是不同的,现在我们讨论的体系是“民法本身”的体系。每个人对其的反映是有差别的,但正常的人是依能力的强若而不同程度地逼近一个概念。


“民法”体系势必关系到权利。是对权利的划分:


首先,用权利的对象来划分:

1.人身权

2.财产权


具体分为对权利的内容、效率、边界、取得、行使、救济的规定  必然想到规范,然而 这只是变相地说抽象的东西。



支配:直接作用于它来适应我们的意志。支配者在支配物的身上体现了其存在、意志。


支配的两层理解:

1.保存,改造;

2.消费。


但,不能支配人身➜支配对象是独立于人身的对象(除劳动与人相关),是脱离人身的物质,能,劳动。人们能支配的只能是财产。


要讨论一个问题,先要定义它,否则就是瞎扯。



而物权的救济权是否有期间性,立法例不同。首先要对物权进行划分:


准物权的对象不是物,究竟是什么也不知道。


但还有别的划分标准,如继承权,股权等不是以对象能作出的划分。


企业法人的有限责任是个混蛋逻辑。

德国民法上的物权、债权、继承权、亲属编不是在一个标准上的划分。


建设教育强省!河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公布

青海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支持法学专业建设

河北省纪委原副书记马玉蝉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

一图读懂 | 2021年湖北高院工作报告来了

一图读懂 | 浙江高院2021年工作报告速览

涉孙小果案原监狱长被双开!

山东师范大学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招生简章

山东师范大学2022年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申请-考核制”实施方案

哈尔滨工程大学2022年秋季学期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344人!

扬州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直接攻博、申请考核、硕博连读),229人

山东师范大学2022年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天津大学2022年普通招考类学术型博士第一批材料初审合格公示名单

这3所大学,未入选新一轮“双一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2年港澳台硕士、博士招生简章

天津工业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180人

官宣:积极争取扩大博士生招生规模!

甘肃省教育厅: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这些高校获支持!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发布人事任免
《民主与法制》周刊记者招聘启事
居家隔离观察告知书
行程卡带星会影响出行吗?答案来了
关于人才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和促进就业,河南定下了这些目标!
“恶意返乡”言论引热议,河南郸城县回复最新返乡政策
沉痛悼念骨科主任牛学强,年仅41岁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全文发布

《法学》2022年第1期要目

第一届“五院杯”大赛之民法典思政剧本创作大赛公告

《犯罪研究》2021年总目录

《求索》2022年第1期法学论文要目

《交通运输法研究》征稿启事来啦!

第五届全国党内法治高端论坛暨党史党建党规学术一体化与纪检监察法学学科建设研讨会

河北省2021年度“十大法治人物、十大法治事件、十大法治成果”推选结果

青海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91人

广东海洋大学2022年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山西农业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86人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综合考核考生名单(二)

大连外国语大学2022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章程

中南民族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61人

青海民族大学与天津大学2022年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陕西:新增3个学科进入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规划

很遗憾,未能入选双一流!

202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关于做好2022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工作的通知

西南政法大学2022年招贤通道开通

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诚邀您的加盟!

网友建议这些高校合并!

刑拘!11人被问责


扫码加入,畅享优惠购物,还可以挣钱
CLSCI(中国法学核心科研评价来源期刊)新增2本期刊!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结果公示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2022年学术学位博士招考说明
西南政法大学2022年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简章
《东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条例》印发,值得借鉴学习!
你写的文献综述,充其量就是个“文献综抄”!
河南发出首份《家庭教育令》!"依法带娃"时代来了
2021年处分省部级干部36人,厅局级干部3024人,县处级干部2.5万人!

撤销46项部级法学课题!
痛惜!看不完案卷的好法官突然走了
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面向检察院选调员额法官,符合条件的员额检察官可报名
市政法委原书记:内心极度阴暗,拒不认错悔罪,性质极其严重
招贤纳士!欢迎加入上海政法学院!
沉痛悼念李洪泉律师,享年65岁!
沉痛悼念白油平律师,年仅57岁!
中央民族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80人

付费课程、精选小说、精选漫画、测评测算

赶快扫码一码获取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