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沉痛悼念​我国著名刑法学家、法学教育家王作富教授

学术之路 2023-03-25

惊悉,我国著名刑法学家、法学教育家,广受敬仰和爱戴的王作富先生,于昨日(2022年12月15日)下午因罹患急性肺炎不幸逝世,享年94岁

王作富先生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法学家,是新中国刑法学科奠基人之一。先生生前是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刑法和外国刑法。

王作富教授

1928年12月26日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1949年考入前中国政法大学三部学习,1950年3月,中国政法大学与华北大学合并为中国人民大学,王先生成为法律本科第一期学员,并于同年冬天转入法律系研究生班学习,专攻刑法学。1952年2月,因教学工作需要,王先生未及毕业即被提前调入刑法教研室任助教,在苏联第一位来华的刑法专家贝斯特洛娃的指导下,边学习边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刑法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荣休教授,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专职顾问,同时兼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顾问、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法学会理事和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咨询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律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咨询监督员,北京市海淀区、东城区、西城区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理事、《法制日报》法学专家顾问团成员,安徽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国家检察官学院、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兼职教授、湖南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名誉教授等。王先生以其坚实深厚的学术功底、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深刻透彻的分析论证,在刑法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2017年,其撰写的个人学术专著、主编或者参加编写专业书籍达6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个人著述共计350余万字。其中,王先生参加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则讲义》,1955年最高人民法院大量印刷发至全国各级法院参考,宣告了新中国刑法学的创立,成为新中国刑法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王先生1982年主持编写的《刑法各论》一书,是我国刑法颁行后的第一本全面系统论述刑法分则问题并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的有代表性的刑法教科书。该书初版曾于1985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再版后曾于1988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1984年,王先生为司法干部编写的40余万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概论》以其论证的深刻性、对实践问题的针对性、严密的逻辑性和语言的通俗性,受到了司法干部的热烈欢迎;1988年,王先生的个人专著《中国刑法研究》正式出版。这部53万字的学术专著,是王先生多年研究刑法的心血结晶。该书以中国刑法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刑法基本原则、犯罪概念、犯罪构成、正当防卫、刑罚制度等刑法重大问题以及各种具体犯罪的认定和处罚,不仅内容丰富详尽,而且紧密结合司法实际,运用典型案例,在阐释立法精神的同时,对司法实践中的各种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对于争议较大的问题,书中既有不同观点的介绍及评析,又有王先生个人的独到见解。该书1991年被评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同时被中国高级检察官培训中心列为每期学员的必读书籍,成为司法人员办案参考的重要文献。1988年2月,王先生与高铭暄教授共同主编的56万字的《新中国刑法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出版。该书不仅对刑法学领域的几十个基本的、重要的专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而且首开中国刑法专题研究之先河,并于1991年获全国光明杯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1989年,王先生专门为电大学员编写的《刑法分则要义》出版,被列为全国电大学员的基本教材;1993年,王先生主编的《经济活动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一书,由于针对性强、实用性突出,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出版社两次印刷达3万册,仍供不应求。1993年底该书被法制日报、经济日报等11家新闻单位评为1993年最畅销的十大经济类读物。1999年,由王先生主持编写的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刑法学》面世;2001年,其主编的大型刑法专著《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二卷本正式出版。这部176万余字的学术专著,在借鉴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案例分析问题,在注重阐述和深化刑法分则有关基本理论的同时,特别强调研究问题的针对性和研究内容的实务性及其可操作性,受到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的广泛好评,有力地推动了刑法典修订后的刑法分则问题研究,为司法实务部门办案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纪念新刑法典颁行20周年座谈会暨庆贺高铭暄教授、王作富教授90华诞座谈会在北京举行王作富教授学术成就与学术思想
王作富先生千古!
沉痛哀悼!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厉恩重因病去世,享年46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