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华东政法大学环境刑法学科团队建设成绩斐然
自2020年7月我校引进国内环境刑法学研究领军人物焦艳鹏教授以来,在学校党政领导、学校党委人才办、人事处、刑事法学院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环境刑法学科团队人才队伍建设、学术建设等取得显著进展,已经成为国内环境刑法学研究的高地,并成为我校在法学研究细分领域占领国内制高点、引领相关领域国内研究并积极参与国际学术竞争的亮丽名片。一、紧紧抓住“人才资源是干事创业的第一要素”的牛鼻子,引进一批高素质人才,使我校成为全国环境刑法乃至优秀青年法学人才的密集高地。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法学细分领域人才团队建设工作。自以学科领军人才引进焦艳鹏教授后,学校充分发挥领军人才在辨才、识才方面的优势,积极促进以才引才,在焦艳鹏教授、学校人才工作条线同志以及刑事法学院党政领导的共同努力下,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先后从海内外著名高校南京大学、山东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全职引进高水平学术人才7名,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5名,博士后出站人员2名。上述引进的高素质学术团队在引入我校工作之前已有数人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及SSCI一区等权威与顶尖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数十篇以上,其中焦艳鹏教授、但伟教授均发表过引用数量超过100次以上的高被引论文。上述人员在加盟我校前已累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青年项目等各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十项,具有丰富的科学研究经验。尤其难能可贵是,由前述成员构成的环境刑法学科团队各成员之间的学术方向彼此有机联系、互联互通,有利于进行深度学术协同与创新。其中,焦艳鹏教授作为国内环境刑法学研究的领军人物,长期以来以鲜明的学术标签,在生态法益理论、环境犯罪治理领域具有系列创新成果,是国内环境刑法学界唯一登顶《中国社会科学》刊物的学者,在刑法学界、环境法学界、法学理论界具有较大影响;侯艳芳教授对环境刑法学诸多细分领域进行过精细研究,是国内环境刑法学研究的前沿学者;陈伟教授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两种法学类权威刊物上独立发表4篇高水平论文,具备对环境刑法学乃至刑法哲学开展深入研究的基础;徐光华教授出生于1981年,34岁即担任正高级职称,三次获得省级社科奖、两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具备对环境刑法学、经济刑法学进行持续跟进研究的能力;但伟教授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工作期间承担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中国法学》发表过学术论文,与联合国相关组织、欧美主流刑法学者具有长期学术交往,具备在环境刑法学及相关领域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杨继文博士在博士学习以及博士后工作期间,在环境刑事司法领域具有长期关注与系列作品,是国内环境刑事司法领域的优秀青年学者;周芊妤博士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师从日本著名刑法学者北川佳世子教授,在环境刑法问题亦有长期关注与相关作品。二、努力践行“有组织科研”,在高水平论文发表、高层次项目立项、高质量社会服务方面产出了一批精品,成为我校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天空“闪亮的星”。1.以华东政法大学为署名单位,在《法学研究》等权威与重要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近十篇,所发表的研究成果精细度高、谱系性好,显示出较为良好的学术创新与创造能力。2022年9月,环境刑法团队成员陈伟教授在《法学研究》独立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成为华政刑事法学院成立两年以来首位登顶该学术刊物的学者。2022年以来,团队成员杨继文博士在英文SSCI二区刊物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研究成果;团队成员侯艳芳教授在《法学论坛》、《政法论丛》独立发表学术论文;团队成员徐光华教授在《政治与法律》独立发表学术论文;团队负责人焦艳鹏教授在《东方法学》、《法学评论》、《法制与社会发展》等重要刊物独立发表学术论文。2022年12月,杨继文博士参与完成的学术著作获省级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团队成员密集发表系列高水平成果,显示出团队成员已具备成熟稳健的创作风格以及连续创作、持续创作的学术能力。2.转入及新增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在研项目层次、数量及项目之间的匹配度呈良好状态,项目研究对成果形成的拉动力进一步提升。2022年以来,环境刑法团队转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项(首席专家焦艳鹏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项(项目负责人焦艳鹏教授)、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一项(项目负责人陈伟教授),新增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项(项目负责人侯艳芳教授),新增司法部项目两项(项目负责人徐光华教授、杨继文博士)、中国法学会项目一项(项目负责人侯艳芳教授)。团队成员目前在研各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四项,其它省部级项目若干,累计科研经费近200万元。前述项目多数集中于环境刑法与刑事司法领域,项目主题彼此互联互通,对成果的谱系化形成具有较好支撑。3.积极参与最高人民法院等国家司法机关的立法咨询,持续提供高质量“华政方案”,资政报告获多项省部级领导批示,服务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2022年7月与12月,华政环境刑法团队两次接受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邀请,分别就两件环境资源类刑事司法解释的修订工作征求团队专家意见。团队负责人焦艳鹏教授及时组织侯艳芳教授、陈伟教授、徐光华教授、但伟教授、杨继文博士等通过学术研讨等方式形成了详细的专家论证意见并直报最高人民法院。本年度,由焦艳鹏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组先后向多地提供资政报告,相关报告获江苏省、上海市两位省部级领导批示,有力促进了地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2022年11月,焦艳鹏教授与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院长孙万怀教授访问杭州,就在浙设立环境犯罪溯源治理基地与浙江省人民检察院达成协议,目前该基地已选址落地嘉兴市人民检察院并已进入正式筹建阶段。三、内培外联,在学术交流、服务社会、打造品牌上积极为华政发声,为我校在全国法学大家庭中的魅力形象再添新彩。1.成功举办第二届“全国环境刑法与刑事司法高级研讨会”,华政在全国环境刑法与刑事司法研究领域的高地地位得到进一步确认与巩固。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生态环境部等的大力支持下,2022年9月,华政环境刑法团队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全国环境刑法与刑事司法高级研讨会”。来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生态环境部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等国内三十多家单位的代表与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部均派员以提前准备书面稿方式郑重参会,进一步提升了本会议的政策形成与释放功能。国内从事环境刑事与刑事司法研究的主要学者均参加了此次盛会。学界普遍认为,该重要学术会议落地华政并持续性分年度举办,进一步明确了华政环境刑法学与刑事司法学研究在全国的高地地位,使我校刑事法学科的学科特色更加鲜明,有力促进了我校法学一流学科建设。2.启动“中国环境刑法与刑事司法名家讲坛”系列讲座,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团队成员的学术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22年10月,由华政环境刑法团队主办的“中国环境刑法与刑事司法名家讲坛”系列讲座正式启动。该系列讲座已举办三期,分别由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周加海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佀化强教授、武汉大学秦天宝教授担任主讲人,国内法学界知名学者刘仁文教授、郑少华教授、孙万怀教授等数十人先后担任与谈人。该系列讲座累计吸引听众2000余人次,有力增进了华政环境刑法学科的学术影响。2022年9月,华政环境刑法团队访问武汉大学刑法学科与环境法学科,并联合举办环境刑法小型学术研讨会,取得了良好的学术传播效果。本年度,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累计达30余场次。焦艳鹏教授、陈伟教授等分别为扬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江苏大学、河海大学、江苏警官学院等举办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会。本年度,焦艳鹏教授作为评审专家,参加了国家社科基金系列项目、司法部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奖等重要行业内评审与评价活动。3.积极进行法治宣传,努力承担社会公益,为上海市及学校属地积极提供公共服务,与上海市及属地相关机构的互动得到进一步拓展。2022年,华政环境刑法团队积极进行法治宣传,努力承担社会公益,在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本年度11月,焦艳鹏教授受聘担任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检察院首届听证员。同月,焦艳鹏教授为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班子成员进行法治讲座。本年度,焦艳鹏教授为上海市松江区第一中学300多名高中生进行“坚持总体国家安全、铸牢当代中学生爱国魂魄”的公益讲座。本年度团队成员侯艳芳教授、杨继文博士在《人民法院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分别发表法治类文章,焦艳鹏教授多次接受《法治日报》等媒体的法治话题采访。团队成员侯艳芳教授为山东省法院系统、山东省金融系统进行了法治专题授课。陈伟教授、徐光华教授、但伟教授等也积极参加法治宣传与社会公益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四、加强政治引领,充分发挥党建功能,以党务带业务,创新团队建设模式,努力打造“黄大年式”学术团队。2022年10月16日,环境刑法团队成员线上线下集中收听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2022年至今,团队成员累计召开或参加学校、学院及相关机构组织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与宣讲活动30余场次,提交学习报告、总结报告等各类文本数十份。华政环境刑法团队在建设中高度重视党建与政治引领,以党务带业务,努力打造“黄大年式”学术团队,成员思想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均得到明显提高。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环境刑法团队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工作,实现了各项工作的平稳运行。2022年度团队成员累计完成各类授课任务800余课时。但伟教授主讲的全英文《刑法学》课程受到留学生普遍欢迎。在上半年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中,焦艳鹏教授、杨继文博士长期住校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受到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表扬。杨继文博士等还积极参加学校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的核酸采样志愿者工作,陈伟教授在学校人力资源最为短缺阶段积极参加学校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务工作,其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奉献精神等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肯定。
这所著名大学今年共有博士毕业生7000余人!多所高校博士招生考试中!
华东师范大学2023年“支援西部高校”、“支援部省合建高校”、“援疆师资”、“师范教育协同提质”专项博士研究生招生公告
兰州大学2023年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录取实施细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3年招收海外一流高校优秀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通告
北京大学法学院2023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成绩(大陆考生)
西北政法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方案
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关于2023年新增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申请材料的公示
关于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联授博士学位项目招募通知
武汉大学2023年“援疆博士师资”“对口支援部省合建”专项计划候选人名单公示
中山大学法学院2023年港澳台研究生(含硕博)招生录取工作安排
艰难申博!地方高校,如何突围?致谢!
(2023)京行终287号
教育部同意!这所高校,拆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方案及名单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2023年博士招生复试工作安排
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2023年博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2023 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录取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