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北航飞跃手册 | 博士申请案例:波士顿大学生物医学工程

2017-09-05 呼延楚翘 微言航语

32

北航飞跃手册


姓名

呼延楚翘

专业

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BME),组织与细胞工程方向

GPA

3.91(北航算法)

申请学院&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BME/BE),组织与细胞工程方向

标准化成绩

T 116(R 30, L 28, W 29, S 29 );G 337(V167 Q170),AW4.5

科研经历

U Mich 暑研;Columbia U暑研;Columbia U交换/科研一年(获得美国工程院院士推荐信)

录取学校

全奖博士:BU;Columbia U;CMU;Duke;UC Irvine

半奖硕士:UC Berkeley

硕士:UCSD;UW

最终去向

BU

距离申请季已经过去小半年,多数学校的结果也已出来。身边的人大多都在羡慕我有许多选择,我也觉得这份申请结果的答卷算对得起自己大学三年多的付出。站在当下往回看,我也会遗憾自己没有更早确定自己的目标,没有怀着饱满的激情和闯劲儿去抓住更多可能的机会。

和不远处的清北相比,北航同学们毕业后选择出国的比例一直不是很高。直到这两年,身边才逐渐有同学把出国作为毕业后的第一出路,也逐渐有同学从大学早期就开始进行准备。我仅仅是北航出国“大军”中的一员,所学专业也是北航相对小众的生物与医学工程。但我还是很愿意把这三年多从确定出国读博到申请的经历写下来,希望能用我的经验和不足为后面的学弟学妹提供一些参考。


Q&A

Q1:为什么出国?

由于我所感兴趣的专业国内和国外的发展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我从大一开始就产生了出国读书的想法。但要说真正确定自己出国读博士,并且想清楚自己出国的动机还是在大三快结束的时候。大三的时候我通过学院的交换项目到美国交换了一年,期间体验了那边的课程,并且进实验室参与科研。在这期间,我比较深刻地感受到在我所学的BME专业,国外的科研氛围更加纯粹,研究更加领先。更重要的,我在交换期间的实验室担任了一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员,而在不断尝试-失败-成功-再遇到问题的循环中,我逐渐认识到自己喜欢并且比较适合做研究。因此,大三下我下定决心申请出国读博,并且开始为博士申请进行准备。


在这个部分我想给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个建议。我个人认为想清楚自己是否要出国,为什么要出国,去哪里,读什么专业、什么学位,以及(初步)毕业之后想要做什么,是在出国申请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并不是说大家要在刚进入大学就非常确定毕业后要做什么。我在大学的前两年带着不确定不断探索、尝试、思考着自己未来的去向。这条tip主要是建议大家持续保持对自己未来的负责和憧憬,利用大学的前半部分多尝试多探索,争取尽早对自己大学毕业后的3到6年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勾勒。我身边的同学中,有像我一样热衷于在不同的实验室尝试科研的,有在尝试科研后发现不喜欢开始积极申请实习的,有想转专业花大量时间自学编程的。


申请真的是一个很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事情。学校审材料的时候能够通过你的ps、你大学期间做过的尝试和努力、你自学过的课程、做过的项目看出你是否具有motivation,是否找寻到自己的热忱所在并且持续地为之做出努力。这种motivation我觉得是很多博士老板很看重的。


Q2:中介还是DIY?

我的申请选择的是DIY。之所以我能够比较有底气地DIY是因为我在大三交换期间在哥伦比亚的两个实验室都实习过,而很幸运的,这两个老师的人都非常好。他们在选校、选择方向、申请注意事项、推荐信方面都给了我非常专业的支持。另外,我所在这两个实验室的博士生为我的ps修改、学校和实验室的选择方面提供了很多帮助。我和我的室友都在今年申请BME PhD,而她也在大三在密歇根大学交换过半年。由于我们都累积了一些专业内的资源,我们都选择了DIY申请,也都获得了自己满意的申请结果。


基于此,我强烈建议有意向出国读博的小伙伴们抓住学校/学院内国外科研实习的机会。对于没有科研实习类交换项目的小伙伴们,我也强烈建议你们利用北航老师和国外合作者的资源,甚至勇敢的直接跟国外的老师发邮件尝试申请暑期研究。虽然暑期研究的生活费用需要自己承担,但是,一,你可以通过实际经历进一步确定自己是否喜欢、适合出国读博,二,你可以建立起和国外的connection,不仅有可能拿到一封有分量的推荐信,而且如果运气好的话直接收获一个那个实验室的offer。而两个月的生活费将远远低于你的中介费。


Q3:申请Timeline?

14年-15年7月:断断续续学习G、T,获得还可以的保底成绩

16年8-9月:和哥伦比亚的老师交流,询问申请方面的建议,初步确定选校名单;

16年9-11月:用大量时间在官网上了解各个学校/实验室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学校课程,科研经费、优势方向、科研活跃度(在BME专业我很关注学校有没有医学院、医学院离BME的地理距离、和临床的合作是不是紧密),导师研究方向,导师发表文章质量,实验室氛围(通过发邮件给实验室的在读博士生);与此同时,每个学校锁定1-2个最感兴趣的老师开始发套磁邮件,询问老师来年是否有经费,近年进行的项目内容等等。

16年9-11月:刷G、T成绩。由于我的托福成绩过期了所以需要再考,而因为之前长达一年的交换,我直到这个时候才有时间把GRE成绩刷一刷。这两个月是我最崩溃的阶段,因为GT和申请挤在一起。所以我强烈建议小伙伴们在大一大二就把G成绩考出来,把T学好(有效期18个月,可以大三再考),好让大三的科研和大四的申请不那么让人崩溃。

16年11月-12月:文书写作,开学校证明和中英文成绩单,向教授要推荐信。文书方面强烈建议有资源的小伙伴们积极利用国外的朋友们,让native,最好是本专业的博士生帮你看看你的文书。

16年12-17年1月:填写十几个学校的网上申请系统和邮寄材料

17年1月-4月:参加部分学校的面试,收到offer/拒信

17年3月:参加收到offer学校的Open House活动,实地考察帮助做最终决定


Q4:选校选专业?

我的选校过程其实并不复杂。我在大三交换结束,临近回国之前找两个实验室的老板聊了比较长时间,由此确定了大概的选校范围,对于各个学校的强项/弱项以及实验室情况都有了大致的了解。我最终选定了5个彩票校,4个中等校,和4个保底校(因为DIY所以比较怕没学上)。方向上面,因为我在大学期间经历过4个实验室参与过细胞力学、再生医学、组织工程、纳米药物等多个方向的研究,所以对于自己比较喜欢/擅长的方向有了比较清晰地了解。在这个基础上,我结合各个学校/实验室的强项进行了选择。


最终申请结果证明,尤其对于PhD申请,彩票基本上是不会中的。而保底校基本上都中了,中等校要看和老板/实验室的match情况以及funding情况。对于BME方向,国际学生的PhD申请本来就不占优势。由于本土学生有机会拿到NSF等funding(涵盖博士五六年的学费生活费等),而国际学生在一两年后只能由老板的科研经费或者少数对国际学生开放申请的经费支持,所以一定要在申请之前调研好感兴趣实验室或者老板的funding情况,以及是否愿意接受国际学生。哥伦比亚的一个老板就直白地跟我说过他不会接国际学生,因为他不了解其他国家高等教育的情况。他并不了解中国的大学课程教学内容,也不了解打分方式,也不能够判断推荐信的可信度,所以他不会愿意承担这样的高风险。


对于大家都想去的彩票校,我强烈建议目标明确的去找那些学校的暑研机会(手动加粗)。那些老板的优质选择实在是太多了,想必也不会轻易接受一个自己没有深入了解过、还要花很多钱供养的学生。


Q5:怎样丰富自己的背景?

大二可以进课题组开始跟学院的老师做科研,学习科研方法和思路,了解领域内的研究进展。大三的话我们学院的同学们可以去科研实习交换项目丰富科研背景,没有此类机会的同学们可以选择与国外合作比较紧密的北航老师做科研,或者申请去你心仪的学校/实验室进行暑期科研。


文章发表方面,由于我所选择的细胞与组织工程方向发文章周期较长,基本上发文章与否需要看运气(是否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的课题)、mentor、自己的投入等。在我看来,我们方向的申请者大多没有文章发表,而审材料的老师也了解大多数这个方向的研究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出结果,所以并不十分看重publication。我身边也有很多同学没有publication申请到了很不错的PhD项目。


另外说一个和丰富背景不很相关的:我强烈建议想申请PhD的小伙伴从大一开始就行动起来~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和国外的老师建立联系~我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暑期研究起源于大一在北航举办的华人生物医学工程大会(我在会上当志愿者接待了一个教授,大三暑假就直接去他实验室搬砖了,他也给了我offer)。我的室友的offer起源于大四开始的一场学术报告。那场报告上我们学院邀请了一个纳米药物领域很有建树的教授来做讲座,我的室友大无畏的提了很多很有深度(fei chang wai hang)的问题,并且和这个教授一直保持着联系。最终她收到了这个学校的offer并且会在这个教授的实验室rotate。


Q6:怎样写文书?

各个学校对于文书撰写的要求略有不同,但通常PhD的文书会包括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短期career plan(在这个学校有意向跟哪些老师研究什么方面的课题,通常提到1~4个老师),自己的科研经历(以及自己的科研经历和自己兴趣的联系),长期career plan(学术界、工业界、start-up)。


另外,强烈建议大家去认识外国相似专业的博士小伙伴,最好是native,或者是在美国上博士的学长学姐。他们不仅会帮助你发现ps中诸多明显的错误,而且还会告诉你关于那个学校/实验室的第一手八卦,帮助你了解学校和lab的culture。


Q7:怎样要推荐信?

推荐信方面,我是向北航的指导老师要了一封推荐信,让她多提到一些我在课程方面的、学习能力方面的表现。而另外两份推荐信我是分别从哥大的两个老板那边要的,他们一个做组织工程、一个做纳米药物和干细胞重编程,和我主要申请的两个方向契合。外国的老板给我了一个list,里面包括很多问题(在实验室做了什么工作,学到了什么技能,career plan,团队合作经历,失败经历等等),我就事无巨细的回答了所有问题。通常只要在科研实习期间尽心尽力做了工作,表现出strong motivation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板都不会吝啬,在推荐信方面给予支持。


Q8:怎样和教授套磁?

套磁方面我真的觉得自己没什么好说的……说来惭愧,我所有套磁联系到的学校最终都没有给我PhD offer,而其他套磁信没有回复/没有套磁的学校反而收到了offer。我觉得原因一可能是我套磁之前查阅资料不够充分(没有很详实的了解某个老板是不是有经费,是不是愿意support国际学生),二可能是运气不好……我想说的是千万不要觉得套磁结果很positive就自信满满或者收不到回复就很伤心,我身边的很多同学也遇到了收到了口头offer然后反悔,或者前期套磁没有收到回复却收到教授的interview的。具体套磁技巧大家可以参考本手册中其他同学的经历。


Q9:怎样面试?

和其他专业不太一样,BME的面试通常不会涉及解题技巧之类的考察。从我收到的面试来看,决定面试你的学校/老师通常都已经80%决定要你了,而面试主要是了解一下你的沟通能力(同学们,托福口语真的要好好练好好学),之前做过的研究,目前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你的兴趣和老师的兴趣match的点,以及你是否具有motivation(很多老师真的很看重这点,比如我的面试中老师都会各种问你当时做项目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克服,以及对于项目的了解深入程度)等等。另外,老师还会开始推销自己的program/实验室,吸引你去选择他。


Q10:申请结果与选择?

首先科普一下,BME program决定录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committee-based(委员会决定)一种是lab-based(老板决定)。Committee-based的申请结果通常是由一个由一部分老师组成的委员会决定的,委员会会综合考虑学生的情况,并且会将筛选出的学生资料给学生感兴趣的教授看(通常是PS中提到的教授),参考和谐教授的意见。这种情况下收到的offer通常是第一年~第二年department支付学费生活费,第一年通常有一个rotation,学生在几个感兴趣的实验室轮转,最终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最终的实验室。轮转之后,学生的学费生活费通常是老板支付或者fellowship(比如American Heart Foundation有一个面向国际学生的fellowship)。而lab-based的情况是老板从第一年开始用科研经费支付学生的生活的费/学费,这种情况通常需要申请前期学生和老板有比较深入的交流和了解,双方都比较满意。这种情况的offer通常是暑期研究的实验室、北航老板密切的合作者、推荐信撰写者的好朋友。在这里再次强调connection的重要性。如果一个老板收到一个自己同事/自己信赖的人的推荐,那么他/所需要承担的风险将会大大降低。


说回到我自己,彩票校全军覆没直接导致了我的选择非常痛苦。因此,我借着一些学校open house的机会3月份跑去美国实地考察了一下实验室和学校。事实证明,实地考察还是比较必要的。之前我比较满意的duke因为实验室整体风格比较严肃紧张所以我决定放弃,而且在这期间我都对于各个学校/实验室的culture,如何毕业等有了详尽的了解。包括这个城市我是否喜欢,未来发展机会等,我都在这次旅行中得到了了解。


最后的最后,希望我的一些经历和建议可以帮助到想要申请出国,尤其是申请PhD的同学们。希望你们最终都能去自己喜欢的地方、和一群有趣的人一起完成一些厉害的事情。

作者 | 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

呼延楚翘

编辑 | Nan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