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土情寄——潘建涛水彩、粉画作品欣赏

艺术观潮 艺术观潮 2020-10-20



简历


潘建涛,1981年12月生于云南富民,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粉画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云南省油画学会会员;陕西当代水彩粉画研究院理事;昆明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昆明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委员;昆明风景画学会会员;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会员;《美术报》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艺术在行动”推荐青年艺术家。云南省优秀艺术教师。昆明市教育局首批新闻发言人。昆明市青年联合会委员。主要从事水彩粉画、油画创作研究。

水彩、粉画、油画作品入选全国、省市各类重要美展和邀请展并获奖、收藏。2009年在云南省民族博物馆举办“心在高原”潘建涛油画展。受邀参加“全国百名画家画云南”大型采风展览系列活动等。作品专版发表于《中国水彩》《中国油画家》《中国水彩名家》《美术报》《画刊》《美术大观》《民族画报》《中国美术教育》《人民教育》《云南教育》《云南日报》《云南法制报》等各类杂志、报刊和“中国西部水彩”。入编《现代中国绘画》《当代艺术家状态系列》各类大型画册。出版《心在高原·潘建涛水彩画选集》《潘建涛油画》。“用色彩演绎生命”“五彩心灵画呈来”“凤凰涅槃”“画”“话画”等专题片电视台报道。作品获市政府特别收藏奖;多件作品被云南省文联、昆明市委、市博物馆、莞城美术馆和香港及国内外多家画廊、美术机构及私人收藏。



水彩作品


《捉影·雨后》56cm×76cm/2016年

《捉影系列·迷》56cm×76cm/2017年

《捉影系列·噶丹松赞林后》56cm×76cm/2017年

《捉影NO32·初春的筲箕凹》76cm×56cm/2017年

《捉影No.36·情人节》56cm×76cm/2017年

·  捉 影   

      画者已然把自己融入到了饱含强烈紫外线的云南炙热红土高原情寄,用最真实的内心和最淳朴的语言讲述着云南乡土风景的醉美;作品充满着激烈的运动感,给人仿佛乘着高速列车飞跃时利器般锋锐的紧张感,是笔触精神指向的灵性冲动,是孤独压抑后的歇斯底里,是相见恨晚加之彼此倾慕……让人目光缭乱却又止不住浮想联翩……


——绘事絮语


《曼妙云南·红土情》56cm×76cm/2015年

《云之南系列·路边儿》76cm×56cm/2015年

《圭山·初冬》78cm×108cm/2015年

《云之南·豆荚花开》56cm×76cm/2015年

《彩云南·炙热的筲箕凹No.2》56cm×76cm/2015年

《小水井·雪霁》56cm×76cm/2015年

《曼妙云南·自留地》56cm×76cm/2015年

《曼妙云南No.19·狼毒遗梦》56cm×76cm/2016年

《静谧香格里拉·晴日》56cm×76cm/2016年


红土情寄


去过云南的人,都说她美,一片净化人心灵的地方。每个人都有感动,而艺术家却这感动纪录下来。眼前的这位艺术家——潘建涛,云南青年艺术家,就在屡行这美的职责。把自己融入这红土高原, 用最真实的内心和最淳朴的语言讲述着云南乡土风情的倾慕。

潘建涛在不断走入自然中,也不断发展丰富自己的感觉,包括审美感觉。他走出去,就启动自己和画笔一起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新的绘画空间,前景将变成戏台,画的周围变成了包厢,人随之漂到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最后享受这个过程。

他眼前的自然,发自本能的接收,而他手间的笔是心灵从大自然那牵引出来的痕迹,在不断流动的时间里,挥散出映在心灵中的春天。云南的纯真会永远保留下去,而我们在时间的拨弄下,会逐渐产生疲惫,慢慢衰老,我们向往明天的美好,习惯储存感受过的美丽,那贪恋美的心灵驱使他身体在寻找,双手在纪录。

云南风景招人醉,阳光轻抚摸大地,绿树与蓝天交织,气氛唯美。她如此轻盈又如此梦幻,如此优雅又如此璀璨,不需要人类的改造,她生来完美,上天赋予她永恒的青春。

潘建涛描绘的这些普通不知名的植物反而令人觉得舒服,我们面对的是张绘画,自然自在的风景,不和任何象征产生联系,一切都不重要,除了作者和风景的那时那地的所见,我们与画此时此地的相视,画作之外的生活,都暂时抛向脑后。画面以奇为正,沧润相济。天空的无垠,似乎无法到达,当笔触通向那最远端,画家思想在弛骋,它放射太阳的力量,传递热和光以及新开始的能量,与水融合一体,黄和蓝产生绿,世界上所有的风景都诞生于其中, 颜料在画纸上轻轻擦触, 留下一些叶子的足迹,一条枝条一笔画出,群山隐于远处。 艺术家就是大自然的盟友。

云南的地理形势自北而下,高山峻岭,槎峨纵列,迤逦而南,渐下渐展,呈阶梯逐级下降,若丛高空俯视这片广袤的大地,就像一个巨大无垠的半圆台阶由西向东逐极下降,终年白雪皑皑,云遮雾障到四季如春,到青翠葱郁热浪滚滚。千百次的出行,也能从这片土地上找新鲜的气息和情感触动。只恨那时间匆匆,“不能渔樵耕读,春夏秋冬样样齐”,但潘建涛还是如夸父逐日一般弃而不舍地追逐大自然心情,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红土烧天,绿洒大地,尽可能表现出当时的意境,挥毫落低如烟云,试看笔从云中过,流金逝水凝山川,扑风捉影画中求。

光的改变让一切变得更易逝,画家在追逐更真实的自然, 而不仅仅是一个场景,也放大了我们与自然的接触面,但变幻中,人从未真正看到自然,而且永远也看不到,有时变成生命的痛苦之源,画家寻求那份感动,如果真的有感动的话,结果也不会在一瞬间显现,叛断一个人的局限不能看他开始时的成果。丛未 感到艺术之困难的人,永远不会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就像某个人孤注一掷要去做件事情,却以总是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陷入绝境,需要一些别的东西。潘建涛也一直在动摇,他看到了大自然的变换多端,也感受到人社会性的变化,于是画家变了,没有重复昨天的自己。

看着这一系列的画,常识会再次占据上风,观者必须在这里拉一下,那里推一把,把失的部分找回来,沿着更准确的线索呈现理想,恢复这模糊世界的秩序感,但发现问题时,我们的目光会更敏锐,会更关注于差异和失真,最终得出结论,没有什么符合目前正在生效的法则,细节不能和整体相提并论,而每个貌似可信的元素都不可避免地与另外某些东西冲突。

闪动的外表,可能会让我们产生怜惜,或是心生愤怒,这需看我们怎么评价造成的原因,是笨手笨脚的尝试,还是想要向我们挑衅,甚至会令我们开心,因为艺术家采取的行动,弥补了我们不能改变的某种现实的遗憾,他的做法就像一个梦,所有的变形在这个梦中都是合理合法的。目标是某种现实更为明显更容易理解。

模糊的世界缓和了这力量对于观者的效果,它令我们目眩,又在保护我们。人类的历史背后,藏着某种永恒感,限制我们在那些场景中对其中形象的行动,当把注意力放在这类绘画的叙事上,不会看到那明亮稳定的表面,那是障碍,也只是对某种事物的承诺,此时我们的目光不再碰撞任何边缘,永恒屈服于倾写颜色,但也消除了树,草 ,人的历史,他的画在引导我们在空虚中不再感到恐惧。

又回到了家,回到社会中,对自然的怀念起于刚离开大自然。一朵花每天在清晨绽开,这个过程无法察觉,却总能占据画家的注意力,让画家无法他心。幻想在翠绿枝树下的花应出半透明的阴影,这些变成了画家的发明。

花在人类行为学上从诞到成长到死亡,从喜庆到娴情到悲伤 ,都有着重要的 意义。花短短的生命也唤醒了我们漫长的一生。回到大自然中,我们才记起那些 花儿的“目的性”。它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却要依赖昆虫达到交配来持续生命,它放出香味,装饰鲜艳,更显一片春容太匆匆。加舍掐花微笑,领悟到知识的堆砌带来的智慧,不如观察大自然的绽放,一朵花带来的对生命的智慧得到的领悟。而潘建涛对花的不忍和爱,也转化成自身的言语与行为的节操,使他对生存环境有更多的对大自然的珍惜,更多对美的珍惜,有满足过的快乐。也在嘈杂中寻觅到那片宁静。

就在这周而复始的遇见与感动中,潘建涛千锤百炼,采一炼十,把自然生活提高到艺术的境地,尝试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打出那片更为精彩的人生。


文·颜 凤 

山西教育出版社美术编辑


《带上坡路的风景》56cm×76cm/2016年

《小水井·夏·雨后》39cm×54cm/2009年

《筲箕凹的红土老宅》39cm×54cm/2009年

《小水井系列---后山泥土别样红》56cm×76cm/2009年

《盛放》76cm×56cm/2009年

《激情》76cm×56cm/2009年

《雨润清池》76cm×56cm/2009年

《情感小水井·村边树林依恋村》76cm×56cm/2009年

《静待牧归的柏树No.6》78cm×106cm/2014年

《万溪冲深秋》56cm×76cm/2014年

《静谧香格里拉·明天多云转阴吗?》56cm×76cm/2014年

《糯黑系列·平淡的日子》56cm×76cm/2014年

《糯黑·晓风吹,晚风起》56cm×76cm/2014年

《彩云南·相见恨晚的日子》56cm×76cm/2014年

《云之南·暮》56cm×76cm/2014年

《云之南·欲雨》56cm×76cm/2014年

《云之南·恋》56cm×76cm/2014年

《云之南·被雨水冲洗过的山野》56cm×76cm/2014年

《The days of missing》56cm×76cm/2014年



更多精彩文章 ☟


■ 中国当代水彩系列研究展(黑龙江)杨昇作品

■ 中国当代水彩系列研究展(吉林)陆浩然作品

■ 中国当代水彩系列研究展(辽宁)董喜春作品

■ 中国当代水彩系列研究展(黑龙江)张宾雁作品

■ 中国当代水彩系列研究展(吉林)高涵作品

■ 中国当代水彩系列研究展(辽宁)李升权作品

■ 报名啦!我和草原有个约会

■ 新时代·新坐标 | 备战第13届全国美展水彩·色粉·油画北戴河创作班招生简章(13届)

■ 凝香·中国著名女水彩画家系列丛书——包蕾水彩画作品集

■ 凝香·中国著名女水彩画家系列丛书——王洁水彩画作品集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平台发表之图文,均经版权人授权同意方予以发布(个别转载文章已注明“图文来源:XXXX”或“本文转载自XXXX”)。为了尊重和保护版权人的权益,如需转载,敬请注明出处。另,本平台发布的内容,均出于为大家提供更广阔的艺术交流空间和扩大大众鉴赏的受众面之非商业性目的,如有不妥之处或涉及其他问题,敬请作者谅解并来电或留言联系,我们将酌情对相关内容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