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本·肉身——李鹤雕塑作品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今日开展

艺术观潮 艺术观潮 2020-10-20


『纵观艺术之态  尽享艺术之美』


Throughout the State of Art  

Enjoy the Charm of Art 



原本·肉身——李鹤雕塑作品展

Original • Flesh

Li He Sculpture Works Exhibition


主办单位|Host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雕塑学会


承办单位|Co-organizer

清华美院学院美术馆 清华美院雕塑系


展览地点|Exhibition Venue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1、2、3、4号厅


展览时间|Exhibition Date

2018年9月12日-2018年9月26日



前言

 

原本·肉身


无限对于生命的公正是来时空空、去亦无踪,不着一饰,不沾微尘。无人可逃脱独自归去时将面对消逝的忐忑不宁,回想生命的满目疮痍,恐惧也罢免从容也休却,无分别的结局雷同,生命的果实是死亡,无奈撇下创造的奇迹、携去感悟的欢喜。一页诗、半阙词、几支歌、数段曲殇,泪沾满襟也就尽够啦!庆贺经纶才情,开辟鸿蒙,雕塑磅礴气势勇夺人心,纵横匹敌少有人与。

纤巧的竹谧,缜静慎密的心髓,紧窄的编制“肉身呼吸”,仅40厘米的竹编精致雕塑作品竞出自敦敏豪放且雕塑写实功力深厚的李鹤老师之手,没有材质的贵重炫耀,朴素叠影肉身呼吸叹为观止。

还记得他的雕塑作品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人生好似风前絮,欢也飘零悲也飘零,都作寒江点点萍,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人生过处唯存悔,知识增时只益疑。”当眼见得他的这件意外之作,心中唬的一惊!感触到王国维式的悲悯。

人生的领悟艺术的境界无外乎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情感的酣畅表达。古之艺术简有所成者无不经由此三重考量:“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

此伊人是艺术家气象万千的敏睿情愫,寻她千百度的他是艺术的真魂魄,阑珊之中的那人就是艺术的真境界、真性情、真如一。艺术的精进是生命体悟的自我超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许是缘起于这样的深切感悟,李鹤老师才创作出如此这般消弭而细节琐碎、柔若无骨、与世无争、投身尘土化为泥焚的肉身呼吸啊!绵软之间埋藏着竹丝针心密不透封,精灵的魂壳儿里面空空如也无心远逝。作品落定,托寓如水纯净出浊不染,难道修寂不似吗?

尘归尘,土归土,灵肉俱焚。放下执着烦恼心,全心坦然接纳悲欢离合的自由自在,悲悯正悟刹那得失。凡人有情有心创造艺术的躯壳,美承载魂魄,枯竭一世混浊去过不留痕的洒脱,编撰深悟坚毅果断前行,最终的狂喜是文化、是艺术、是人性的思辨抉择。生命绝寰!肉身塑朽!灵魂侘寂!吸的是红尘寓人心,呼的是灵魂幻不灭。静谧安详度过人生真是干净!艺术永生!


于沪世念



雕塑让身体说话,既说人物的话,也说自己的话。

——李鹤


著名青年雕塑家李鹤一直在观念具象雕塑领域探索与拓新,“原本·肉身——李鹤雕塑作品展”将集中展现其在2008-2018十年间创作的主要雕塑作品,包括原本、生存方式、头像、肖像、肉身系列作品共计90余件。

系列作品构成艺术家的独特语言,李鹤通过雕塑之“身”呈献自身观念,从而引导观者透过雕塑作品感受作者的创作情怀、感受我们所处的时代与社会变迁在作品中的渗透体现。



作品欣赏



《中国梦之四》

红砖水泥

高400cm

2013年


《冰雪相约》

不锈钢

55×11×63cm

2015年



原本系列



《原本·元素1》

青铜

70×20×70cm

2008年


《原本·元素2》(背面)

青铜、有机树脂

39×37×79cm

2008年


《原本·元素4》

青铜

73×22×90cm

2008年


《原本·悟》

青铜、木几

47.5×86×137cm

2009年


《原本·求是》

青铜

105×40×185cm

2009年



生存方式



《生存方式·高山流水》

青铜

54×35×36cm

2003年


《生存方式·清休》

青铜

87.5×57×150cm

2008年


《生存方式·旖旎》

青铜 

19×16×60cm

2011年


《生存方式·幽遐》

青铜

70×48×40cm

2011年


《生存方式·小样儿》

20×20×27cm

2015年


《生存方式·女尊》

青铜

18×35×28cm

2016年


《生存方式·忧》

青铜

10×15×30cm

2016年


《生存方式·栖鸟》

青铜

60×90cm

2018年



头像系列



《有一双蓝眼睛的中国人》(局部1)

青铜

32.8×19×50cm

2007年


《生存方式·清休》(局部3)

青铜

87.5×57×150cm

2008年


《国学四大导师·陈寅恪》

青铜

316×140×256cm

2011年


《国学四大导师·梁启超》

青铜

316×140×256cm

2011年


《国学四大导师·王国维》

青铜

316×140×256cm

2011年


《国学四大导师·赵元任》

青铜

316×140×256cm

2011年


《钱学森先生像》

青铜

高230cm

2011年

立于中国航天三院


《幽淡》

青铜

12×20×28cm

2011年


《幽矍》

青铜

13×17×23cm(不含底座)

2011年


《肖像No.21》

青铜

18×15×25cm

2016年


《肖像No.22》

青铜

18×15×25cm

2016年


《肖像No.23》

青铜

18×15×25cm

2016年


《肖像No.25》

青铜

30×27×37cm

2017年


《小平小道》(局部)

青铜

260×130×90cm

2017年

立于江西南昌小平小道纪念馆



肖像系列



《忽必烈与察必》

青铜

80×70×140cm

2012年


《五岳——毛泽东》

青铜

180×30×75cm

2014年


《朱镕基与劳安》

青铜

52×40×60cm

2014年

朱镕基收藏


《忽必烈》(局部)

青铜

140×130×300cm

2016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焦裕禄》

青铜

140×120×300cm

2017年

立于内蒙古包头全国劳模公园


《焦裕禄》(局部)


《全国劳模——赵占奎》

青铜

20×22×76cm

2017年

立于内蒙古包头全国劳模公园


《王国维》

青铜

330×330×300cm

2017年


《小平小道》

青铜

22×35×70cm

2017年

立于江西南昌小平小道纪念馆


《小平小道》

青铜

90×130×260cm

2017年

立于江西南昌小平小道纪念馆


《小平小道》(局部)


《张之洞》

青铜

19×22×55cm

2017年


《孟泰》

青铜

33×33×70cm

2018年



肉身系列



《肉身·呼吸》

锻铜

212×61×26cm

2016年


《肉身·呼吸——俯视》

锻铜

212×61×26cm

2016年


《肉身·呼吸》

黑色大理石

99×29×11.5cm

2016年


《肉身·呼吸》

青铜贴金

49×14×6cm

2016年


《肉身·呼吸》

不锈钢

49×14×6cm

2016年


《肉身·呼吸》

竹丝编织

49×14×6cm

2016年


《肉身·呼吸》

竹丝编织

49×14×6cm

2016年


《肉身·心》

汉白玉

98×24.5×18.3cm

2016年


《肉身·心》

青铜

52×14×10cm

2016年


《肉身·祈祷》

不锈钢

200×190×400cm

2016年


《肉身·祈祷》

不锈钢

200×190×400cm

2016年


《肉身·风脊》

铸铜

500×140×300cm

2016年

立于浙江义乌


《肉身·风脊》

不锈钢 

500×140×300cm

2016年

立于浙江义乌


《肉身·风脊》(侧面)


《肉身·寿》

220×200×500cm

2018年

立于韩国利川国际雕塑公园



展览一瞥













个人简介




李鹤

1972年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书记、副主任、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理事,

中国钱币学会币章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常务委员,

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雕塑院副院长,

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


教育背景

1991-1996年 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

1998-2001年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2015年至今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个展情况

2018年 “原本·肉身”李鹤雕塑作品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2012年 “微躯”李鹤作品展(D-SPACE画廊)北京。

2009年 “原本”李鹤作品展(YANG GALLARY)新加坡。

2008年 “原本”李鹤作品展(红风汇当代艺术中心-798艺术区) 北京。

2003年 “李鹤”素描作品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2001年 “人体雕塑与素描”个人作品展(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北京。


主要作品/学术展览情况

2018年

《张之洞》入选“不同——2018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大同);

《小平小道》入选“延伸的空间——2018东莞雕塑装置艺术节”(东莞);

《忽必烈》入选“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邀请展”(西安);

《孟泰》入选国家重大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北京);

《21工程》中国共产党党史陈列馆雕塑主题创作(北京);

参加韩国利川国际雕塑创作营,创作5 米《肉身·寿》大型户外公共雕塑作品,被永久收藏并获韩国利川“荣誉市民”称号(韩国利川);

《张之洞像》《生存方式·幽缦》受邀参加“致敬时代-雕塑作品邀请展”(北京);

《让雕塑走进人民群众中》参加“2018第四届中国青年雕塑艺术展——苏州·金鸡湖双年展”(苏州);

《静安王国维先生像》参加“独上高楼——王国维诞辰140周年纪念展”(北京);

《五岳》《蒹葭》等5件作品参加“铸时代篇章——中国青年雕塑家作品展”(北京);

《肉身·呼吸No.2》《冰雪相约》参加“意境·自然——天工开悟·当代公共艺术主题展”(北京);   

《肉身·风脊》《纪念碑No.2》参加“T20 膺·未来 2018全国重点美术院校学术论坛暨中国当代艺术名家邀请展”(上海);

《肉身·呼吸No.2》《生存方式·蒹葭》参加“袁运甫先生和他的学生们”绘画雕塑展(北京)。

2017年

《生存方式·幽渺》参加“绽放空间•中国当代艺术家邀请展”(日本东京);

参加“大连第二届作品邀请展”(大连);

作以《焦裕禄纪念像》为核心的全国劳模雕塑作品共21件,包头市“全国劳模雕塑公园”收藏(内蒙古);

《张之洞纪念座像》被武汉张之洞纪念馆收藏(湖北);

《小平小道》邓小平纪念像,被南昌“小平小道”纪念馆收藏(江西);

《国学大师——陈寅恪》参加“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北京);   

《朱镕基》《跪着的女人体》参加“澄怀观道——第三届台湾国际袖珍雕塑展”(中国台湾); 

参加“当代中国南北石雕艺术研究与交流展览”系列活动(北京);

《肉身·涅槃》参加 “2017天工开悟·当代公共艺术主题展”(北京);

《肉身·呼吸》参加“第九届韩·中现代雕刻交流展”(韩国首尔);

《朱镕基》参加“近观——2017新加坡国际微型雕塑展”(新加坡)。

2016年

《忽必烈》参加“中华史诗美术大展”(北京);

《忽必烈》参加“全国艺术硕士美术指导教师优秀作品巡展”(北京);

《No.22》《No.24》参加“2016全国素描艺术大展”(北京);

参加“从洛桑到北京——第九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北京);

《五岳》参加第二届“朝阳艺象”美术作品展(北京);

《肉身·呼吸》参加“学院的纬度2——当代学院艺术研究展”(北京);

《肉身·呼吸》参加 “呼吸——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塑性”(南京);

《肉身·呼吸》参加“创造·梦想——学院本色教师展”(北京); 

《肉身·呼吸》参加“非遗进清华作品展”(北京)。

2015年

举办 “原•溯——陈辉、董书兵、李鹤三人雕塑展”(北京);                        

《肉身·呼吸》参加“中国当代雕塑家邀请展”(南京);

《风脊》参加“新丝路、新起点——首届“金乌之梦”国际户外雕塑邀请展”(义乌);

《王国维》参加2016首届“中国海宁百里钱塘国际雕塑大展”作品展(海宁);

《毛泽东·1948》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深圳) ;           

《国学四大导师》参加“大连首届雕塑邀请展”(大连);           

《女尊》参加“第二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金泽美术工艺大学教师作品展”(日本金泽);

《毛泽东·1948》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展”(大连);  

《忽必烈》参加“拙政雅集—清华大学雕塑名家作品邀请展”(苏州);   

《原本》参加“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冰雕作品展”(北京)。                     

2014年

参加“第四届中国长春世界雕塑大会”专题展览——中国写意雕塑展(长春);

参加“时代肖像艺术展”(北京);

参加“第12届全国美术提名获奖作品展”(北京)及“第12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太原);

参加“中国姿态国际雕塑大展”获中国公共艺术学术奖(济南);

参加“中网公开赛雕塑展”(北京);

参加“袁运甫暨清华美术学群作品邀请展”(北京);

参加“首届中国当代青年雕塑作品展”(长春);

参加“中韩现代雕塑展”(北京);

参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造型专业)教师作品展”(北京)。         

2013年

《四大导师》参加“首届‘春天杯’中国青年雕塑家邀请展(长春);

举办“亦凹亦凸·再具象——李鹤 张峰 蔡志松雕塑艺术展”(北京);

参加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忽必烈与元大都》创作(北京);

参加“中国当代金属艺术展”(南通);

《察必》参加“中国雕塑年鉴展”(北京);  

参加“第三届中国·芜湖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获金奖(芜湖);     

参加“中国雕塑学会20年优秀作品回顾展”(深圳)。

2012年

参加“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邀请展”(北京);

参加“第三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北京);

参加“雕塑当代——中国当代雕塑家作品展”(青岛);

参加“艺术·经典——中国国家画院美术作品展”(北京);

参加“ 国博百年——中国雕塑百年作品展”(北京); 

参加“中国雕塑实力22人展”(北京);

《1948西柏坡》参加“金鸡湖双年展——中国当代青年雕塑展”(苏州);

参加“国际壁画双年展”(大同)。

2011年

参加“中国姿态:第二届中国雕塑大展”(北京);

《飞龙在天》参加“互动·创新:2011国际金属艺术展”(北京);

参加“长春国际雕塑展”(长春);

参加“关东画派·中国画油画雕塑创作大展”(北京);

参加“东方既白·中国国家画院30周年院庆——中国国家画院雕塑作品展”(北京);

参加“第四届北方雕塑年度展”(沈阳);

参加“蓝色交响·中国南戴河国际雕塑展”(南戴河);

参加“2011中国雕塑年鉴展”(北京); 

参加“艺术清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造型艺术教师作品展”(北京);

《国学四大导师》参加“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水木清华·国际校园雕塑大展”(北京)。

2010 年

参加“雕塑多样性——户外雕塑邀请展”(天津);

参加“第二届中韩现代雕塑交流展”(北京);

参加“第三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蓝色畅想雕塑展”(青岛)。

2009年

参加“当代雕塑及装置艺术联展”(北京);

参加“岸·月亮河——首届学院雕塑展”(北京);

参加“流の艺术——当代艺术家联展”(北京);

参加“触·觉——从卢浮宫到世纪坛”(北京);

参加“雕塑百家联展”(北京);

参加“彩·墨·形——当代艺术家联展”(北京);

《原本·元素1》《原本·元素2》参加“中国动力——2009中国国际雕塑展”(北京);

参加“当代国际金属艺术作品展暨学术研讨”(北京);

参加“流动艺术——当代国际艺术联展”(北京)。

2008年

参加“第三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北京); 

参加“中日韩雕塑交流展”(北京);

参加“色彩与情感——国际当代雕塑家四人展”(北京);

参加“失重——当代艺术双城展”(南京);

参加“流动的艺术——雕塑家四人展”(北京);

参加“动静——中韩雕塑家邀请展”(北京);

参加“蝶变——中国当代雕塑家邀请展”(北京);

参加“中国第三届北方雕塑年度展”(沈阳);

参加“蓝色空间——主题雕塑邀请展”(北京);

参加“塑本求源——当代雕塑邀请展”(北京);

参加“香港艺术博览会”(中国香港);

参加“雕塑空间——全国美术院校雕塑家作品展”(北京)。

2006年

参加“郑州国际雕塑邀请展”(郑州);

参加“中国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获优秀奖和佳作奖(北京);

参加“鲁美相聚——雕塑邀请展”(北京);

设计创作锦州政府广场《启航》《拥抱海洋》城市雕塑(锦州);

参加“九色之音——中日交流展”(中国、日本)。

2005年

参加“生活·生命——艺术家作品展”(北京);

参加“传承与超越——首届现代手工艺学院展”(南京)。

2004年

参加“从洛桑到北京——第三届国际纤维艺术作品双年展”获铜奖(北京);

参加“第三届清华‘工美杯’教师作品展”获铜奖(北京);

参加“全国建筑装饰雕塑作品展”(北京);

参加“长春国际雕塑邀请展”(长春);

参加“国际素描巡回展”(北京)。

2003年

《城市的诞生》参加“中国长春国际雕塑大会雕塑作品艺术展”(长春)。

2002年

参加“中国造型艺术展”(埃及);

参加“青岛雕塑馆邀请展”(青岛)。

2001年

参加“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北京);

参加“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杭州)。

2000年

参加学院《中华世纪坛》大型浮雕的制作,完成邓小平同志全身像(北京)。

1999年

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九九回响”三十三人作品展(北京);

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青年教师作品系列展”(北京);

为纺织工业部、中国服装协会设计“新人奖”、“育人奖”、“金顶奖”、“文化奖”奖杯(北京);

参加“十月——北京青年雕塑家邀请展”(北京);

参加“基点——青年雕塑家8人展”(北京);

参加“中韩雕塑交流展”(沈阳);

参加“当代中国青年书画展” 获优秀奖(北京);

参加“澳门回归祖国”的雕塑设计任务;

参加“华北烈士陵园”烈士像制作(石家庄);

参加中央美术学院“抗日战争纪念馆”大型群雕制作(北京)。


公共艺术

纵向课题

2018 年《孟泰》国家重大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

2018年参与《21工程》中国共产党党史陈列馆雕塑主题创作。

2017年7月-2019年3月参加“当代中国南北石雕艺术研究与交流展览”系列活动。

2016年参与国家重大设计项目《共和国勋章》等任务。

2015年参加中华文明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忽必烈》。

横向课题

2018年河北河间市《九河之间》主题雕塑设计制作。

2017年河南洛阳体育中心《奥运牡丹》主题雕塑设计制作;

2017 年创作以《焦裕禄》纪念像为核心的全国劳模雕塑共21件。

2015年新疆大学校庆雕塑《中国梦》设计制作;

2015年青岛市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公共艺术方案设计;

2015年参与河北省河间市主城区雕塑专项规划设计项目。

2013年《红军万岁》与《哨口战士》主题雕塑设计。

2012年井冈山市茅坪广场《毛泽东与贺子珍》雕塑设计;

2012年八角楼广场主题雕塑设计。

2011年《钱学森先生胸像》整体设计制作合同;

2011年革命圣地西柏坡纪念碑五角星光环设计制作;

2011年西柏坡中国革命胜利纪念碑设计方案;

2011年西柏坡中国革命胜利纪念碑三大战役主体方案设计制作;

2008年新疆吐鲁番博物馆 浮雕工程。


作品获奖

2018年《肉身·寿》被韩国利川国际雕塑创作营永久收藏并获韩国利川“荣誉市民”称号(韩国利川)。

2016年《静安王国维先生像》获“潮起东方——首届中国海宁百里钱塘国际雕塑大展”优秀奖;

2016年《高山流水·日月同辉》获“中国首届币章艺术展”最佳纪念章奖;

2016年《肉身·呼吸》获“创造·理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学术作品展”优秀奖。

2015年中国金币总公司邀请设计制作《中国币章艺术》并获中国钱币协会币章专业委员会大铜章; 

2015年《冰雪相约》作为国礼由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赠送国际奥组委,并由国际奥组委永久收藏。

2014年青岛地铁3号线公共艺术创作设计方案获单项创作设计、整体创作设计优秀奖;

2014年《中国梦》获中国公共艺术学术奖;

2014年《国学四大导师》“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奖提名作品;

2014年《微躯》获“肖像进行时——中国当代城市生活肖像艺术展”荣誉作品奖。

2013年获“第三届中国·芜湖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金奖。

2010 年获“第三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蓝色畅想雕塑展”入围奖。

2006年获“中国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城市雕塑设计方案”优秀奖和佳作奖。

2004年《大眼睛》获“第三届清华‘工美杯’教师作品展”铜奖。

2002年《春天的狂想》获“中国造型艺术展”入选奖。

1999年获“当代中国青年书画展” 优秀奖;

1999 年《雕塑女头像、女人体》获“第二届清华大学研究生综合艺术展”优秀作品奖。


国际学术交流

2018年赴韩国利川参加“第二十一届国际雕塑创作营”。

2015年赴日本金泽参加“研·创·传”交流展。

2014年赴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参加“第六届中欧文化对话”。                             

2013年赴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美术学院教学并进行学术交流 。              

2011年赴墨西哥参加中国墨西哥文化艺术交流项目。

2010年赴美国进行当代艺术考察(麻省艺术学院、哈佛大学、耶鲁大学、MIT、大都会博物馆等)。

2007年赴美国麻省艺术学院进行文化艺术交流。

2005 年参加韩国幕山国际雕塑创作营。                          


作品收藏

2018年《肉身·寿》被韩国利川国际雕塑公园收藏;

2018年《五岳》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18年《国学四大导师》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收藏。

2017年《国学大师——陈寅恪》 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16年《国学四大导师》被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

2016年《忽必烈与元大都》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2015年《冰雪相约》被国际奥组委永久收藏;

2015年《蒙民伟像》 被清华大学收藏;

2015年《四大国学导师》被清华大学副校长张凤昌收藏。

2014年《朱镕基与劳安》被朱镕基收藏;

2014年《舞者》被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收藏;

2014年《国学四大导师》被长春世界雕塑公园收藏。

2013年《国学四大导师》被中国雕塑学会收藏。

2012年《国学四大导师》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2012年《革命圣地——西柏坡》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收藏;

2012年《原本:李鹤作品》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图书馆收藏;

2012年《1948·西柏坡》被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收藏。

2011年《国学四大导师·梁启超像》被位于美国纽约的清华大学美籍校友收藏;

2011年《国学四大导师》被清华大学收藏;

2011年《毛泽东·1948》被长春世界雕塑馆收藏。

2010 年《国学四大导师·陈寅恪像》《国学四大导师·王国维像》被国资委梁亚晨收藏;

2010年《国学四大导师·梁启超像》被清华校友基金会美籍华人唐仲英先生收藏。

2009年《生存方式·清休》被上海某集团收藏。

2008年《原本·元素1》由保利拍卖被私人收藏;

2008年《生存方式·高山流水》由保利拍卖被私人收藏;

2008年《原本·元素1》被中国香港NICOLAS GONTAND收藏;

2008年《生存方式·高山流水》《东方红·忠》角色3、《东方红·忠》角色6被惠普收藏。

2007年《东方红·忠》系列被法国巴黎CATIER GALLERY收藏。

2006年《躺着的女人体》《东方红·忠》No.10被私人收藏;

2006年《逡巡》被郑州市政府收藏。

2005年《精神的躯干》被韩国幕山美术馆收藏;

2005年《祈祷》被私人收藏。

2004年《背》《高山流水》《安徽的妞》《坐着的女人》被私人收藏。








更多精彩文章:



■ 盛况空前| 质朴的精神——陈坚水彩作品展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 花语 • 陈妍音花卉水墨小品展开幕

■ 江山如画——金志远、徐孅伉俪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开幕

■ 水色里的诗情画意|赵建国2018水彩写生作品

■ 银色的世界——栾建国水彩画作品

■ 心绪的延伸——秦士智水彩写生

■ 我与自然的对话——薛继斌水彩写生

■ 凝香·中国著名女水彩画家系列丛书——包蕾水彩画作品集

■ 凝香·中国著名女水彩画家系列丛书——王洁水彩画作品集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平台发表之图文,均经版权人授权同意方予以发布(个别转载文章已注明“图文来源:XXXX”或“本文转载自XXXX”)。为了尊重和保护版权人的权益,如需转载,敬请注明出处。另,本平台发布的内容,均出于为大家提供更广阔的艺术交流空间和扩大大众鉴赏的受众面之非商业性目的,如有不妥之处或涉及其他问题,敬请作者谅解并来电或留言联系,我们将酌情对相关内容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