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六年实测20个教育App, 哪些真正靠谱?

楼夷 BetterRead 2022-11-14


双减后,不少爸爸妈妈转向教育类App,似乎手指点点,就可以轻松代替老师。

 

真的吗?

 

我是教育类网站和app重度使用者。过去的六年里,我总共用过20个学习网站和App。不过,其中一半已经停用,另一半时不时用一下,只有一个是长期持续高频使用的。

 

今天我就复盘一下,什么样的工具能够真正帮到孩子和家长,什么样的工具能够长久地用下去,以及如何才能用好。

 

以下是我用过的所有App清单。

 

 

序号

工具

学龄段

科目

1

嘟嘟数学

幼儿园到小学

数学

2

Prodigy

小学

数学

3

可汗

小学到大学

数学

4

Noredink

小学到中学

英语

5

Razkid

小学到中学

英语

6

Achieve3000

小学到大学

英语

7

Vocabulary.com

小学到大学

英语

8

Grammarly

小学到大学

英语

9

剑桥在线词典

小学到大学

英语

10

Brainpop

小学到中学

科普

11

古诗文网

小学到大学

中文

12

2Kids

幼儿园到小学

中文

13

现代汉语词典

小学到大学

中文

14

Starfall

幼儿园到小学

综合

15

可汗幼儿版

幼儿园到小学

综合

16

Exact Path

小学到中学

综合

17

IXL

小学到中学

综合

18

喜马拉雅

小学到大学

综合

19

Bilibili

小学到大学

综合

20

得到/少年得到

小学到大学

综合

 


启蒙阶段都喜欢,为什么小学阶段开始弃用?


先说我弃用的App吧,其实这和孩子的学龄段以及我的需求有关。


首先是启蒙类App和网站——拼音识字类的2Kids、英语启蒙类的starfall、数学类的嘟嘟数学以及综合类的可汗学院幼儿版。

 

在启蒙阶段,我最在意的是孩子的喜好,而不是知识和技能。这三款App都属于界面友好、有趣易用、孩子爱玩的,我很满意。到了小学阶段,它们就功成身退了。

 

到了小学阶段,我的要求就高了——既要有效果,又要容易用,还要吸引孩子主动学。总之,趣味性往后放一点,关键是有效,最好不用家长操心。


为此,我选择了不少自适应学习工具。这类App包括Noredink,IXL,可汗学院(Khan Academy),Exact Path等等。自适应学习工具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推送难度相匹配的教学内容和练习题,这是人们理想中的个性化和精准教学。

 

我当时想得很美,希望用一个app轻松解决孩子在某个学科的所有问题。每次听说有什么App,就特别兴奋地去尝试。然而,大部分App都逐步停用了。

 


自适应App为什么没有说得那么好?

 

这些App最初试用的时候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但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这样那样不适合自己的地方。


有的是功能不够理想。

 

Prodigy,是一个包裹着角色扮演和冒险类游戏外衣的数学网站。孩子们通过解题获得魔法武器,参与游戏对战。但是一则题目非常基础,二则没有教学,三则只要不会就会快速给出提示。这样就难以真正锻炼孩子的解题能力。

 

Noredink是一个提供语法自适应练习的网站,题型丰富,文字原汁原味,不仅提供了语法概念的解释,还有针对多个国外考试的题库。

 

但是对中国学生,尤其是公立学校的学生不适用。


语法实际上跟交规差不多。你在国内开车开习惯了,去国外一定会先关注国内外的区别。同理,中国学生学英语语法,不仅要懂语法规则本身,更要理解中英文语法的差异。年级越高,母语越强势,越需要理解中英文差异。光靠Noredink很难做到。


另外,Noredinkde的国外考试语法题库,和国内考试的关注点不同,对于国内备考针对性不强。所以这个App更适合打算出国的学生。

 

第二种则是功能太过强大,甚至有些恐怖。这就是知名的自适应练习网站IXL。IXL提供英语、数学、科学、社会等科目从幼儿园到中学阶段的练、测、评。其题型之丰富,题量之大,堪称学习网站之首。

 

IXL最牛的一点也是最可怕的一点是,如果你一道题做错了,他会重复出多道类似的题让你做,直到你做对所有的题才确认你掌握了这个知识点。绝对是要你触及灵魂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家老大以前做题比较粗心,本应该20分钟完成的一组题,足足做了一个半小时。那组题她是哭着做完的。

 

我后来发现,题目做错主要是因为孩子打草稿不写步骤,或者步骤写得非常潦草。这样折腾了几次了,孩子就养成了做题认真打草稿的好习惯。但是这样“全部清零”的设计对孩子压力太大,每次用他们都特别不情愿,所以就慢慢放弃了。

 

以上这两款App,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完整的教、学、练、测、评的闭环。这样完整的闭环,是教学效果的基础,也是家长全面放手的前提。如果没有呢,我们就不得不去寻找其他的工具或者资料来完成这个闭环。

 

那么,如果一个App包括了教学闭环所需的功能,而且功能都不错,家长就可以放手了吗?

 

不一定。

 

最明显的例子是Exact Path。它提供了K12数学、英语的自适应录播课,教学设计严谨,教学动画活泼有趣,同时还有阶段性测试和报告。这一套组合拳,给人的感觉既周全又轻松。

 

去年夏天,在我家老二闹闹上学前,我就尝试让他用Exact Path自学。因为教学视频特别有趣,孩子学得也很开心很顺利。三个月后,我惊讶地从测试报告得知,他大部分知识和技能已经达到了美国小学三年级阶段,有的领域甚至到了四年级,蓝思指数也嗖嗖地上升。

 

我欣慰之余,担心这个速度会不会太快,就去测试了一下。这才发现,要么他掌握得不扎实,要么就一问三不知。

 

那是Exact Path的报告错误了吗?我相信就在做题的那个时候,闹闹的确是做对了。但是学习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会有起起落落。知名的艾宾斯基遗忘曲线,就说明了人类的记忆会随着时间变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教材也好,课堂的教学也好,往往会重复出现之前教过的内容,并且按照繁简、深浅、难易程度逐步扩展和递进。

 

但是,大部分自适应工具的设计更像是直线推进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说,在教材的内容排列中,后面不会辗转重复已讲过的内容,而是直接跳转到下一级的知识点。所以,阶段性的报告也显示出孩子如火箭般上升的趋势。这不仅仅是Exact Path的问题,其他知名的学习网站如可汗学院、Achieve3000等,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情况——咋看上去孩子进步很大,拿别的卷子一测不是那么回事。

 

这样一来,学习就很难扎实,效果评估也不准确。


那么,如何解决呢?机器不可靠,还得靠人呀。


这是复盘教育类App使用后我最大的发现——由于小朋友的自律和自学能力不强,教学要有效果,就不能完全依赖App,而是需要线上app和线下督学相结合。

 

这样的督学就不是简单地读一下App给的阶段性报告,而是深入到孩子具体的做题行为,比如调整孩子的学习顺序,或回看之前的错题,去了解孩子的问题以及如何纠错。


自定义学习路径和练习回顾这两个功能,不少App都是提供的。但是Exact Path没有。我估计他的思路是:怎么教随我,信不信随你。所以我就停用了。

 

那么,如果拥有教学闭环的所有功能,同时提供更多的学习自由度和家长账号,是不是就完美了呢?

 

还是不一定。


比如有两个大名鼎鼎的工具,就被我家孩子弃用了。一个是Razkid,另一个是Achieve 3000,都是知名的分级阅读App。这两个工具既有系统的多媒体读物和题库,又有完善的激励机制和报告,广受欢迎。尤其是Razkid,市面上还出现了纸质的所谓“祖国版”,大大方便了家长督学。

 

那么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因为有家里有很多纸书可以代替线上分级阅读。


一旦孩子可以自主阅读了,就自然会寻找最符合他们口味的书。比如《神奇树屋》、《老鼠记者》等系列章节书,以及《Reading Explorer》、《Science Explorer》等教材,从文笔和趣味性来看,都不逊于两个网站,甚至更好。看到两个小朋友每天放学后扑向书架而不是电脑,我也乐见其成。保护视力嘛。

 


小学高年级,从督学到自学

 

好了,简单归纳一下我停用App的三个原因。第一类是过了启蒙阶段;第二是功能不够全或者不够适合我们,或者比不过线下教辅;第三是无法自定义学习路径或者做回顾错题,自主权不够。


其实这些App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很有特色,但是不符合我当时的要求—— 能够让自己完全放手,同时可以带来明显效果。但事实表明,这个要求本身是不合理的。只有线上和线下结合,使用工具和家长督学配合,才会带来真正的效果。


所以大家在试用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产品,更要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

 

现在就来说说,留下的那一半。

 

最近这两年的关键词就是“双减”和“疫情”。课外班少了,孩子的时间多了,家长要付出的也更多了。也因此,我选择的App都既适合孩子自学,也方便家长督学。

 

第一类是工具类,比如现代汉语词典、剑桥在线词典、古诗文网、Vocabulary.com和Grammarly。这些工具的优点就是在自己的领域里相对专业、权威,同时也很容易用。

 

第二类是平台类,比如喜马拉雅、得到和少年得到,有丰富的课程可供选择。

 

第三类才是学科类的教学app,即可汗学院和Brainpop。这两个App都是相关学科领域的知名工具。孩子可以自学,也可以在家长的辅导下使用。而且兼学英语,一举两得。尤其是可汗学院,是目前我家唯一长期日常使用的学习网站。

 

总的来说,这三类app有共同的特点:适用的年龄跨度大,内容很丰富或者专业,并且给予用户很大的自主权。可以说既适合自学,也适用于家长辅导。

 


最重要的还是自学、自驱和自律

 

积累了六年的经验,说说自己的心得吧。

 

首先,在选用App的时候最好小步尝试,不要一下子用好几个App。你需要时间去了解自己真实的需求,了解自己和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偏好,以及了解产品。

 

其次,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要取得扎实的效果,就无法完全依赖App,还是需要线下家长或者老师的督促和辅导。


其实,国外的线上学习工具,在设计思路上也体现了其教育理念——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决定学什么,怎么学。家长更多的是陪伴,只需要阶段性了解进展即可。

 

这和大部分国内家庭教育场景还是不太一样。我说“大部分”,是因为我相信肯定有自己用App完全不靠家长就能搞定学习的孩子。只不过这是“别人家的孩子”,目前还是我奋斗的目标。


所以,第三点就尤其关键: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自驱力和自律。具体来说,就是逐步培养孩子自己规划、选择和科学使用学习资源。

 

不管是否情愿,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自学时代。我们不能决定去什么线下培训班,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在家上网课还是去学校上课,更不是K12全科全能的专家。我们能做的,是教会孩子充分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围绕自己的需要去规划和学习。


App只是资源的一部分。其他还包括社区、学校、家庭、老师、同学、书籍、媒体等等。我期待未来,我的孩子能够有明确的目标和想法,依靠但不被任何一方牵着鼻子走。


如果能够做到这三点,我们虽然不能像起初幻想的那样立马轻松,但可以放心地逐渐放手。


以下相关文章,是我过去写的系列学习工具,可能也算是大型打脸现场吧。


相关文章


识字启蒙,就靠一个app两本书

疫情学习不下滑,我家两娃用这六款App

寻觅了四年,我找到这六款真正能激励孩子持续自主学习的App

一个很好用的单词学习网站

一个好用的英语字典网站

物质奖励怎么用?

什么样的游戏才有助于学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