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怎样让孩子爱看我想让他看的书?

楼夷 BetterRead
2024-09-02


选书最关键

每次在BetterRead发两娃书单,总有人来提问时如何选书找书的。因为此前多次发文介绍经验,也无法做个性化的推荐,所以我一般不回复留言。

但是我能理解,大家都很关注阅读这件事。昨天参加了闹闹的家长会,在班主任的邀请下给家长们分享了孩子在家是如何阅读的。今天也分享给大家。

谈起阅读,大家主要关心两件事。

一是如何选书,或者说选什么书?二是怎样才能让孩子看我想让他看的书?第二个问题估计更重要。因为家长买书,最怕的就是买回来孩子不读。

大家都重视阅读。但是阅读这件事,是一个从选书、买书到读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到底重视的是哪个环节?

据我观察,很多人的重视体现在买书这个环节。

有的人是不由分说激情下单,有的是想尽办法到处下载电子书和音频,还有的经常逛书店。

还有的人重视读书。主要体现在让孩子做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等等。

我个人的重点则放在选书上。因为开头走好了,后面就会非常顺畅。选错了书,买得再多也不一定会读,读得再努力也不一定有效。


为了解决问题而阅读

在过去几年,闹闹每年听读100多本书,其中90%都是我推荐的,10%是他自己找的。

我选书的经验是,要让孩子爱看自己选的书,就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孩子的喜好。然后把这两点对接在一起。能够对接的必然是我们想让孩子看的书,同时也必然是孩子想读的书。

第一步就是确定我们的目标,也就是说,我们要想清楚,为什么要让孩子阅读。

你可能会说,这件事还用想吗?

用。因为大部份人买书的时候很随意。比如哪天老师说了一嘴,或者在一个家长群里听到了相关的信息,又或者在逛书店时遇到合心意的封面,或者是哪个主播说了什么,于是立马激情下单。

激情下单很容易让人上头,但结果可能就是放在那里吃灰。所以选书还是要深思熟虑。

那么,为什么要让孩子阅读呢?我有三个理由。

一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这个不用多说。第二个是减轻家长负担。这个也很容易理解。如果孩子不哭不闹自己拿着本书在那里一看几十分钟,那多么省事?如果孩子不用报班自己读书就可以学习,那该多么省妈!

最重要的理由是,我希望孩子学会通过阅读来解决问题。

孩子在小学的时候,为了帮助孩子提高成绩或者能力,大家主要的招数是大力出奇迹——课外多花时间,给孩子报班或者自己辅导。

但是这一招到中学就很难用了。

因为初中生的时间比小学生要紧张得多,而且初中生在校时间也比小学要长。学校对学习抓得更紧,这也意味着家长能够发挥的空间是有限的。到了高中时间更紧张,孩子求助父母的可能性更小。

总之,从初中开始,孩子会逐渐脱离对父母和课外班的依赖;到了大学以及工作后,孩子会逐渐脱离对学校的依赖。

但是,那么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让他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人生中始终可以学到新的东西,应对新的挑战?

就是阅读。

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最有性价比的学习方式不是上课也不是父母辅导,而是阅读。

所以,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可以为中学、大学乃至进入职场和社会打下基础。

基于这个目标,阅读就不应该只是为了语文学习而进行的文学赏析,也不是单纯为了应试,而是为了帮助解决孩子当下和未来问题。

这个目标直接影响了我的书单。我的书单就不能只有文学经典名著,也不可能只有和学校科目相关的识字、数学、科普读物等等,而是会结合每一个阶段孩子遇到的生活、学习、身心发展等各种问题。

因为只有这样的书,才能成为孩子的工具。

那这样做有没有效果呢?据我对闹闹的观察,还是有效果的。有一次他和爸爸吵架,就回到了自己的桌子前,打开平板电脑搜索:

How to deal with a bad dad?

和父母冲突,是每一个孩子都可能遇到的挑战。对于这个挑战,闹闹既没有撒泼打滚,也没有找另一个家长来帮忙,而是试图在网上搜索解决方案。

不管是否成功,至少他有了用阅读来解决问题的意识。


提高时间利用率

当然,要让孩子愿意阅读以及习惯阅读,并不容易。首当其冲的障碍就是时间。

大家都知道中学时间紧张,但是很多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小学生的时间也是有限的。

以我家闹闹为例,我统计了孩子每周的课外文化课学习时间。他周中每天是2个小时,周末每天大概有5个小时,满打满算20个小时。

这20个小时,是全部的文化课时间。也就是说,它包括完成学校作业、上课外班、接送孩子上课外班或者在家自己做一些课外练习以及读书等。

20个小时里有这么多事,你能拿出多少要留给纯粹的阅读?

其实是不多的。

这种有限的时间,同样影响了我的选书策略——要么不选,要选了就尽量是孩子愿意读的。

另外我会特别重视一鱼两吃。

我会选择一本书针对多个科目的学习。闹闹的识字课本是《从小爱数学》,这样语文数学一起学了。还有一种是听书而不是读书,这样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总之就是要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关注孩子的三大需求

那么怎么样才能确保我选的书是孩子喜欢的呢?那就得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孩子喜欢什么。

孩子主要喜欢三件事。

一是幻想,就是有趣或者有意思的故事。

二是多媒体的内容。因为大脑不喜欢费力的思考,而多媒体可以让孩子通过多感官来输入内容,理解起来更轻松。这对于任何一个领域的启蒙读物尤其重要。

三是社交。也就是说,孩子希望读的东西,能够帮助他吸引同伴。

以小学生为例,他们最重要的社交时间就是课间10分钟。因为他们平时上课的时候都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回答老师的问题,互相之间的交流没有那么多。下了课都各自去上课外班了,也没有机会交流。

选书的时候,我会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这本书能不能帮他,在短短10分钟里一举成为班里的孩子王?

这样的内容,往往是脑筋急转弯这样的段子,笑话,特别有意思的漫画书、游戏、谜语等等,是孩子可以下课时和同学分享的。这种往往很受孩子欢迎。

我下面列举了部分闹闹听过或者看过的书,方便清楚地了解如何结合我的目标和孩子的喜好。

这是中文书:




这是英文书:




其中科目一列,就是我想实现的目标。一本书涉及的科目数量越多,就越符合我提高效率的想法。其中喜好一列,就是孩子的需求。一本书涉及的喜好越丰富,就越容易让孩子喜欢。载体则说明了书的内容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输入。载体越多,孩子理解起来就越轻松。

比如《米小圈漫画成语》,这套书符合我让孩子学习语文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孩子对于社交和多媒体的两种需求。

因为闹闹的好朋友懂的成语特别多,很让他羡慕。所以我鼓励他去学一些成语,可以和同学有更多的语言。他还可以用漫画来考考同学,看同学能不能猜出成语。

再看《可怕的数学》这套书,有很多的数学小游戏。孩子可以在课间和同学玩,所以也是一个社交利器。

Dog man 这套书,它满足的主要是孩子对于幻想的需求。同时,因为有大量的趣味漫画和短句,容易懂又令人发笑,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适合课后分享。 

还有Percy Jackson 系列,虽然已经是章节书了,但是这套书的故事极具吸引力,而且配有电影、音频,理解起来并不困难。而且这套书在小学高段和初中生里非常流行,所以也是社交工具。


从聊天和观察开始

那么这些书是如何选出来的呢?

我一般会先确定孩子的兴趣,主要是通过和孩子聊天或者观察孩子。

比如最近闹闹经常和他的好朋友一起回家。我发现,回家路上他的朋友总是会给他讲历史故事。于是我就拿出了家里的《林汉达上下五千年》。

如果家里没有相关的书呢?

比如今年闹闹加入了学校的足球队,我打算找点和足球相关的书。于是我就去知乎、豆瓣、小红书、百度、微信等平台搜索关键词:足球、孩子、书、推荐。

在浏览搜索到的信息时,我比较关注读者的个人体验。因为个性化的读书体验更为真实,也有关于书的各种剧透。

搜到书后,如果是字数比较多的中文书,我会去微信读书试读一下。如果是英文书,我会去喜马拉雅搜一下音频,让孩子试听。

如果搜到了我觉得不合适或者孩子不爱听,我就不用买了。如果在喜马拉雅上搜到了,孩子爱听,我也不用买了。这就既省时间又省钱。

喜马拉雅还会给听众推荐其他适合的书。这样以后孩子就可以自己选书。闹闹上个月听的Dragon Masters就是他在喜马拉雅上自己选的。

确认书不错,我就去网上平台购买。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不去图书馆?为什么不去书店?因为我要提高效率。当你已经很明确知道你想要什么的时候, 就不必去图书馆了。

这只是我的个人偏好,其实图书馆和书店也很重要。如果我们去这图书馆和书店,就不是为了选书,而是为了感染读书的氛围,保持孩子的读书兴趣。

为什么要保持?因为坚持阅读这件事并不容易。

阅读本身比较耗时,一时半会又出不了效果。所以一旦有短期任务目标比如考试等,阅读往往是第一个被放弃的课外活动。


坚持读书,重在父母的体验

那么,要如何坚持阅读这件事呢?

首先要安排一个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固定阅读活动。在我们家,一般周末会一起去家附近的咖啡馆读书,大概2个小时,一个上午就这么没了。

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和固定项目,是很容易培养习惯的。 

当然,每周阅读一次肯定是不够的。这种全家的活动比较有仪式感,让孩子意识到,我们对于阅读这件事是认真的。阅读不仅是学习的需要,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其次就是关注孩子的同伴。孩子的同伴玩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我们就读什么。什么能够吸引孩子的同伴,我们就读什么。哪里可以找到爱读书的同伴,我们就去哪里。

只要牢牢把握住同伴社交这个支点,就一定能撬动孩子的长期阅读兴趣。

第三个办法是长期记录。每个月,我都会把孩子读过的书放在地板上拍照留念。因为最近两年孩子听书量急剧增加,我就改成了做PPT。

长期记录可以让孩子有成就感,也有数据来分析孩子的读书趋势,为以后的选书做判断。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原则。具体来说,就是不逼迫孩子,不累着自己。 

不逼迫孩子,除了从孩子的喜好出发,在具体阅读方式上注重泛读而不是精读。

精读是一种相对复杂的学习。读的书可能会略微超出孩子的认知和理解范围,会伴随查字典、做思维导图、摘抄好词好句以及做阅读理解题目等学习方式。

泛读则强调大量阅读,难度适宜甚至低于孩子的阅读水平,主要关注孩子的趣味,让孩子在无意识之间就自然理解和学到。

相比之下,家庭阅读比较适合泛读。

不累着自己,就是在支持孩子阅读时按照自己觉得舒服的方式,而不是别人觉得应该的方式。

比如我很少带孩子去图书馆和书店买书或者参加什么读书分享活动;我也不怎么给孩子讲书,而是喜欢让孩子读了讲给我听;我也更愿意让孩子在喜马拉雅找书听书,而不是自己去到处下载音频。

这么做,主要是嫌麻烦。这样做不一定是对孩子最好的,但这样做肯定让我自己更轻松。

因为让孩子坚持一项活动,前提是父母要能够坚持。所以父母的体验才是关键的。

相关文章

BetterRead两娃月度书单 —— 2024/04

BetterRead两娃月度书单 2024/03

孩子怎样有效听书?

不逛书店不去图书馆,一年两娃听读400本,如何选书?

2022两娃书单

BetterRead 两娃书单2023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BetterRead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