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字化转型四步曲,手把手教你如何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

朱晶裕 Jade大话数字营销 2023-06-30

“去年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

也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随着今年年初持续至今的世界范围内疫情的爆发,这个说法显得格外真实和残酷。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疫情之下变得越来越无力,成千上万的小企业因为现金流的断裂已经或者即将倒闭。


大企业抗风险能力强,拥有良好文化的企业将员工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此基础上强调维持业务的连续性,最后是抓住疫情之下的新机遇,驱动变革。


我觉得,在今年面对疫情困顿的特殊节点,对这个新机遇最好的实现方式是“加速数字化转型“。




前几天大家看到一个传遍朋友圈的笑话,是谁驱动了数字化转型?

A.CEO

C.CMO

B.COO

D.COVID-19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D

显而易见,疫情之下,除了加速数字化文化的建设,增加员工数字化技能的培训,加强数字化营销的投入外,想要延续业务的联系,别无他法。也就是说,“数字化转型”将是“新常态, A New Normal”。


问题来了,数字化转型是个大话题,如何落实,如何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工作?


第一步:

对现有业务模式进行完整诊断


诊断部分又可以分几个模块:


1.客户和业务情况

先问业务负责人几个问题:目标客户的选择上,针对to B 还是to C 业务?To B业务又分大客户业务,还是中小客户业务,你所处的业务单元以哪种模式为主?业务部门的产品或者服务差异化定位如何?产品和服务的输出渠道以传统为主还是数字化为主?



同时,针对不同业务模式和客户,对目前的数字化能力及现状做全面剖析,例如是否已提供客户无缝连接的端对端数字化的用户体验?通过数字化方式触达终端客户的效率以及敏捷性如何?数字化举措是否具备规模化更好服务客户的能力?


2.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

数字化转型也涉及内部组织架构,工作方式的变革和转型。


大企业通常职责交叉,汇报线混乱,分工不明确,内耗情况严重,层级制的汇报体系对数字化转型对敏捷性的要求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自我思考

数字化人力资源是否能够满足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的要求?不同数字化领域的专员在合作模式上是否健全?有没有产生重叠和内耗?市场,销售,供应链,技术服务,IT部门的成员在项目协同上沟通效率如何,KPI的定义是否协同?成员是否有被充分激励,朝着同一个KPI协同工作方向和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组织架构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构建高敏捷度的组织架构,鼓励创新,倡导创业者精神,将机会主义,阶段性数字项目导向的策略向常态化并管理有序的整合数字业务部门构建进化,通过试点,学习,反馈,数据赋能决策,调整战略,按照这个过程不断循环,不断优化,而完成这一数字化转型的完整过程可能需要3-5年的时间。


3.技术和数据

技术和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底层能力,所有的创意,内容,思路的实施最终都会由数字化系统的部署来完成。



需要反思的问题是:

目前的数字化举措是否由数字技术部门领导,业务部门和一线客户的参与是否足够?

不同事业部在数字化转型的举措上能否通过自身业务情况进行定制?

所有的数字化部署是否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

数据赋能决策的数据分析和洞察,数据可视化实现机制是否形成清晰的策略和有效的数据管理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数字化转型官在技术和数据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确保数字化工具和系统部署能够如期交付,传递最佳客户体验,规范数据管理方式,内化数字化核心能力。


第二步:

定义优化方向和改进空间,

制定数字化转型的原则,

贯穿始终


这是关键性承上启下的一步。针对以上问题的彻底诊断,全面发掘数字化转型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机遇。



1.      以客户为中心,优化用户体验,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能力

2.      促进业务增长

3.      提升盈利机会

4.      数字化赋能的规模效应




第三步:

发展试点项目,最小可行性产品


什么是最小可行性产品?


“最小可行性产品”

(MVP 全称 Minimum Viable Product)


这个词虽然诞生已久,但不同的人对其的理解不尽相同,也算是目前科技领域中最被误用的术语之一。它经常会被等同于一个“原型”,一个demo,甚至是一个项目的第一版输出品。但其实这是不全面的。



构建“最小可行性产品” 指的是:你有了一个很棒的想法,你需要开始构建一个产品,更准确的说,是构建一系列产品功能,使其能以最小的成本和风险去实现你的产品目标。



如何构建“最小可行性产品?”


你需要像用户一样思考

你需要像企业家那样思考

你需要明确优先级,确定中心


  • 像用户一样思考很好理解,明确用户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产品思维就是用户思维。


  • 像企业家那样思考也很好理解,因为这是全新的一种想法,思路,从无到有产品的开发需要创新思维。



第三个是最难的,最小可行性产品的开发不是说你有了个小的实施想法,你直接行动,把产品做出来就好了,正好相反,在开发最小可行性产品前,你首先有长达3-5年的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集思广益,发展出各种实现的可能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去做减法,根据短期目标分任务优先级,最后在最小成本风险范围内将最重要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开发出来。


最后:

设计评估项目影响和结果的方式


如何衡量产品成功与否?采取的方式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


自下而上的,主要收集客户对于产品的反馈,使用情况,用科学的方式衡量用户满意度



同时,必须设定数据科学评估体系,监测流量转化情况,用户互动情况,产品对实际的业务产生了什么实质性的影响,是销量增长了,还是客户转化效率提升了,复购率提高了等等可以被量化的指标必须清楚定义。



各大企业所处的数字化转型阶段不一,但是几乎所有人都形成的共识是,疫情倒逼数字化转型,这个被老生常谈的话题也再次因为疫情而被持续催化,升温,加速,从nice to have演变成Must Have,因此对数字化产业人才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也给予整个数字化产业生态下各方力量共生发展的机会,所谓疫情困难时期带来的“新机遇“ ”新常态 “新气象”。


推荐阅读

11 May 2020


您的分享转发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