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幸存者偏差的陷阱
当代人普遍容易陷入焦虑,买房,买车,养老,子女教育,工作就业导致的各种压力让人喘不过气。但是陷入焦虑的因素真的是这些客观的压力还是背后有别的驱动因子,我觉得“幸存者偏差”思维模式可能是一种。
最近见的一位朋友就是,上次见他还是踌躇满志,刚拿了500万融资,开创自己在企业微信和私域流量运营方面的业务,手上客户也拿了好几个,但是几个月经营下来,出现了现金流的断层,客户迟迟做不大,私域运营的KPI压力又大,运营工作的考核以GMV 为主,(GMV即Gross Merchandise Volume,主要是指网站的成交金额),公司人员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他为了公司的生存问题开始焦虑。
这其实是现在创业的普遍现象。创业环境随着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竞争也在不断加剧,任何一个有利可图的赛道都会很拥挤,而且越来越快速地陷入拥挤状态。
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前几天遇到的另外一位同学,靠着早期的社交媒体和流量红利,靠做大号,做内容,在知识付费领域混的风生水起的行业意见领袖,几个月内快速从月薪1-2万变成副业10万+,再到现在的营收千万这么个成功案例。
如果我们看整个创业市场的现状,可以这么预判,在10个这样的创业者中,前面一种情况可能是9,后面一种情况是1,基本就是9:1的比例,而这个比例还会不断加大,两极分化严重,市场后入者可以获得的时代红利,资源优势,成长机会,上升通道将越来窄。
什么是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指的是当取得资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此资讯可能会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大部分人选择听到的或者被动听到的都是后面一个案例,如何如何成功,如何通过副业就可以轻松创收百万,年入百万不是梦,无数这样的宣传让更多的职场人投身于创业大潮中,真正进入到这个创业圈子才发现这个原本以为无数机会和可能性的赛道原来已经非常拥挤,希望也很渺茫。
大部分人会关注的也是这种万里挑一的成功案例,然后让自己陷入自己这么做,也可能会成功的陷阱,生活中,幸存者偏差无处不在,投资股票,自媒体创业,知识付费,看到别人成功了一头扎进去,只有少数人能保持头脑冷静,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幸存者偏差”现象,也是一种典型的穷人思维。
具体案例:比如子女教育
父:你看谁谁谁,靠着自己努力奋斗,没背景,没出身,创出一番天地,所以努力很重要,努力了就会成功
还有你看谁谁谁,家庭条件非常好,但是大学不学无术,最后没出息,所以家庭出身不重要。
结论:努力奋斗比什么都重要
事实上:寒门出贵子的可能性是1%,豪门出渣滓的可能性也是1%,父母的惯性思维,根据各自百分之一的例子得到以下结论:努力奋斗比背景出身更重要,以此来激励子女坚持不懈的奋斗,但是一到社会发现,并不是这样啊,不是所有努力的人都可以获得成功。努力作为唯一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只是必要条件而已,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幸存者偏差“是一种思维幻觉,产生的本质原因之一是认知的缺失。
对外界竞争环境缺乏客观和全面的判断,对自身实力和优缺点缺少自知之明,在行动之前缺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
“幸存者偏差”也是当代人容易感到焦虑的思维起因。
因为觉得自己可以做更多事情,参考成功者的案例,做出自己也可以的判断,设定了不切实际的目标,当发现目标无法实现时,于是陷入焦虑。
“幸存者偏差”现象产生的结果体现为决策质量较差。
仅仅依旧幸存者就做出判断是不科学的,因为缺乏足够大样本量的支撑,以及缺乏理性的对客观环境的分析,导致受到“幸存者偏差“的思维模式的影响,未经严密,审慎的逻辑分析就匆忙做出不理智的决定。
那如何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避免受到“幸存者偏差”的影响呢?
首先是必须对自身有非常清晰和客观的认知,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勇敢承认自己就是个普通人,你也不会特别受到上天的眷顾而变得特别幸运,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偶尔的成功也许是运气,而不是你真的实力就比别人强很多。优秀的人把成功归于运气,失败归于自身,而普通人把成功归于自己,失败归于运气差。
其次,比起关注别人的成功,不如多去听听身边人的一些失败案例,这个才是在现实生活中占大多数的情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关注别人的失败案例时寻找失败的原因,自己在失败案例中是否能吸取教训,避免踩同样的坑,是另一种形式的成功。
成功的生活不是由无数个成功的瞬间构成的,成功的生活是由一次次避免可以不犯的错误组成的。
眼见为实,但是“幸存者偏差”告诉我们另外一种思路,就是你眼睛看见的不代表是事情的真相,你看到的可能仅仅是真相的一小部分,甚至是和真相南辕北辙的。生活中警惕“幸存者偏差”陷阱,会让你认清现实,少走弯路。
推荐阅读
26 APR 2020
您的分享和转发是对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