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安市文物稽查隊編《西安新獲墓誌集萃》出版(附:葛承雍/序)

西安市文物稽查隊 中古史研究資訊 2021-07-15

作者: 西安市文物稽查隊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出版年: 2016-2

頁數: 338

定價: 690.00

裝幀: 精裝

ISBN:9787501044771

 

內容簡介:《西安新獲墓誌集萃》收錄了西安地區新出土墓誌百餘方,多為首次公佈的金石資料,且包含有《唐隱太子李世民》、《李世民妃鄭氏》、《唐紀王李言揚》、《唐沔王李恂》《唐夔王李滋》等高規格的李唐王室墓誌。《西安新獲墓誌集萃》內容包括墓誌的圖版、說明文字、錄文三個部分,以圖文對照的形式,圖版部分為讀者提供清晰、直觀的墓誌原貌情況;說明文字部分詳細敘述墓誌的年代、形制、尺寸、撰刻人等基本資訊;錄文部分則為讀者和研究人員提供便利的研究資料。三者結合,全方位滿足了學術研究人員、金石收藏愛好者和普通讀者等不同閱讀群體的閱讀需求。

 

西安新獲墓誌重新啟動歷史記憶

——《西安新獲墓誌集萃》序

 

葛承雍

 

墓誌是反映一個朝代人們現實生活的“文化身份證”,也是中國古代最有“歷史基因”的特色文化之一。全國出土隋唐墓誌最多的地方是西安及周邊地區,據不完全統計,已知的就有上萬方不止,尤其是一些隋唐重要人物墓誌的陸續出現,令人驚異,感歎不已。從南北朝到隋唐時期,各方人物入居長安,形成氣象萬千的人文景象,現在雖然地上的文物遺留極少,但地下文物卻琳琅滿目、不斷出新。可以說地面上的廢墟凝固了傷痛、塵封了記憶,墓葬中的墓誌碑刻卻引來了海內外很高的關注度,甚至帶來了學界的轟動與爭議。

 

 

長期以來,我們始終認為墓誌是“體裁淵雅、記載簡明”的一種石刻史書,可以補史之缺,參史之錯,詳史之略,續史之無,甚至顛覆了一些傳統的看法。雖然墓誌也有一些揚善隱惡、誇大吹噓的陋習弊端,但許多內容也是足資參考的歷史文獻,並有採擇之處。由於墓誌是生不立傳、死後入志的產物,有些內容記載值得考查,可謂文物無言、歷史有聲。

我曾多次說過“三個啟動”:讓墓誌啟動文獻,讓爭鳴啟動學術,讓考證啟動歷史。其中第一個就是新出墓誌的重要“啟動”作用。墓誌披露的一些史實,就是一場“記憶”對抗“遺忘”的博弈,讓那些被遮蔽的東西漸漸浮出水面。

在歷史系課堂上,我曾指出我們要坦然面對歷史的傷痕,超越史書的記載,就要發掘新的史料,而墓誌作為原始文獻就是最好的解讀資料之一。人的研究是一個複雜的歷史認識過程,墓誌啞然無聲不會說話,但讓它說話就是歷史研究者的責任。

在考古系講座上,我又指出:墓誌是死的歷史,但可以轉化為重生的活歷史,要使古代歷史人物重生再現,就需要恢復客觀全面、豐富細膩的歷史,從而使人物獲得重生的可能。死亡是一個人最後的必然歸宿,是肉體的消失,但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人生的覆命歸真和精神的昇華。重生也就是給予從墓葬暗室中走出的人物以新的認識,通過極其細微的文字追蹤,讓歷史重生,看到他們的人生軌跡。

在博物館論壇上,我說過墓誌最基本的任務就是保存記憶和傳承記憶,通過記憶的傳遞形成歷史意識,進而認識歷史,做出歷史判定。墓誌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古人真實地記錄歷史,分擔過往的痛苦,走向人的世界。墓誌與博物館血脈相連,相得益彰。

在文學院與古典文獻博士生座談時,我更是疾呼,碑刻墓誌是文獻專題的有力支撐,是文學記憶的文字,是生命之印痕,是追思的線索,是長眠的陪伴。墓誌碑刻是當時人留給後人的文字,是古今之間的一種對話,是寫給人類的遺囑,有著“父道”、“母教”點睛之妙的正統家訓。

我對墓誌抱有這麼高的熱情與興趣,並不是簡單的“鍥而不捨”或“固執己見”,而是因為墓誌使我們“思接千載,意通萬里”,追憶著古人對親情的守護,沉醉在一次一次意藴深厚的文化旅途中。每一次到各地考古庫房或是博物館碑刻墓誌展覽時,都會使我們默然佇立心裡慢慢默讀著一行行文字,提煉出有價值的資訊進行靈魂之語,從而推進歷史研究與考古共識。

 

 

2012年春天,在西安市文物局黃偉副局長帶引下,我曾兩次到西安市文物稽查隊的庫房院落中考察,不論是刻有棋子方格小楷書的墓誌,還是志、蓋之四側刻紋飾浮雕的四方石板,它們一方方靜躺在地上等待人們複查,既有身世淒迷,也有悲情教化,凝結著歲月的焠礪。當我們聽到已經打響反盜掘、防流失保衛戰時,當即表示再也不能讓這種任意盜賣現象屢屢發生。

墓誌銘作為逝者濃縮的一份份個人歷史檔案,從持家、德行、學向一直到技藝、政績、功業等,均可以補家族史、地方誌乃至國史的不足。有人說墓誌銘是人生的休止符,其實辨認文字、解讀內容遠遠不會休止,更能激發人們以此切入尋找證據的探索願望,也更激發我們確立課題出版此書、嘉惠學林的決心。

經過張全民研究員等人三年多時間的斟酌再三、爬梳攻關,以及許多人員墓石刻字拓印、文字識別整理、核對審校商榷,現在終於將這部厚厚的墓誌圖版、文字整理的書稿擺在我們面前,我仔細閱後感到有幾個特點非常突出:

第一,從歷史記憶角度看,墓誌是一部可以不斷讀出新故事的“史書”。

墓誌是一部可以不斷讀出新故事的“史書”,作為可以記入歷史檔案的寶藏,其記憶的價值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因為它不僅記載著主人跌宕起伏的生平事蹟,也記錄著社會生活、時代道德的刻度。唐貞觀二年(628)的李建成墓誌、貞觀六年(632)的李元亨墓誌、唐會昌元年(841)紀王李言揚墓誌、會昌四年(844)沔王李恂墓誌、唐咸通四年(863)夔王李滋墓誌等等皇室成員墓誌,都如展開的新史書。李建成墓誌“大唐故息王墓誌之銘”寥寥幾個字似乎掩蓋著與李世民兄弟殘殺的血腥,使人們再次體悟到墓誌碑刻類的文物是植入靈魂的記憶。

第二,從人性重生的角度看,墓誌是壓縮了人生的風景線。

當歷史變成文字之後,當事者的一生記錄,就鐫刻成為石頭上歷史的生動,同時也為後來者的審視提供可能,無論真實與虛偽都是一種歷史。歷史的細節常常讓你更加理解歷史的脈絡和輪廓,很多已經進入歷史的人物,隨著墓誌的出土,又從歷史記憶裡面走了出來。唐儀鳳三年(678)禰軍墓誌,上元元年(674)泉府君夫人高提昔墓誌,都是當時朝鮮半島上諸國往來於中國的真實記錄,特別是“日本”兩字的出現,不僅引起了中、日、韓三國學者的廣泛關注,也再度勾起日本國號究竟何年確立的爭議。而唐永徽元年(650)韓相國墓誌、萬歲通天二年(697)馮夫人墓誌均記述他們終於寺院的佛教信仰,展開了佛教對當時社會影響的畫卷。

第三,從文物證史的角度看,墓誌包含許多隱喻性的資訊。

墓誌將口述傳說變為書面文本,傳遞的是祖先的歷史記憶。墓誌是另一種歷史記憶的工具,它本身就是一部家族史,是家族成員的集體記憶。不斷疊加、粘附講述者的記憶,成了一種後世研究的歷史文本,有些甚至是第一手的史料。上元三年(676)鄭觀音墓誌記述了她作為李建成嬪妃被軟禁在皇宮的一生,李建成被殺後鄭觀音又活了48年,或許是李世民有意讓其寡嫂留存人間,或許是故意做給人看,以示慈悲。

這次彙集墓誌中有不少夫妻合葬墓的“鴛鴦志”,不僅見證著高門大族婚姻中的門閥餘音,亦見證著“生當同衾,死亦同穴”夫妻的永遠恩愛。

當然,回到本書則要從嚴峻的文物保護角度看,盜墓賊在尋找搜集墓誌中,敏感地嗅到了商機。他們一次次瘋狂盜取墓中冰冷的石頭刻書,甚至偽造冒充石刻拓片,騙取更多的金錢利潤。西安市文物稽查隊既承擔著國家追繳盜賣走私文物的職能,又具有類似義大利文物警員的作用,2009年被評為“首屆中國文化遺產安全十大衛士”的楊宏剛隊長及其隊員不畏艱險,不懼恐嚇,為守護文化遺產領地和保護祖國遺產實物,查詢線索,四處偵破,循跡追繳無價之寶。被偷來盜去的150多方墓誌每件都有一段輾轉易手、驚心動魄的故事,聽後令人唏噓不已。

我想起世界各地均經歷過的文化浩劫,從古老的埃及方尖碑到兩河流域石刻碑銘,從古希臘石刻到羅馬碑記,有多少國寶都曾遭到不法分子和犯罪集團的瘋狂掠奪盜賣,圍繞著這類國寶的爭奪從未停止過。據悉,最近“伊斯蘭國”盜賣的古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時期的一個楔形文字泥缸,在紐約以60.5萬美元價格被神秘買家取走。在伊拉克等國家,這類盜賣走私珍貴文物無疑是對人類文明的犯罪。

 

 

我們對墓誌銘的釋讀始終懷有一種敬畏感,文藝復興後歐洲的墓誌銘更有了哲理與藝術的結合,許多墓誌銘上鐫刻的文字成為世界範圍流傳的思想結晶。在西方,用墓誌碑刻懷念逝去的人物,就是凝成對於每一個平凡生命真誠而且最為莊重的悼念,告訴大家人的生命和尊嚴,要高於所有的政治,也要高於所有的衝突和對立。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千年前直到百年前的墓誌石碑,重新啟動了我們對歷史的記憶。

墓誌是重要的歷史文獻,用墓誌記錄歷史,用墓誌反思歷史,這是一種重要的歷史觀,是用高貴的生命在追問如何“以人為本”。無論他生前身份高低貴賤,無論他生前的種族胡蕃混雜,都是在中華大地上活躍過的活體。“勿神化”、“勿狹隘化”,這種歷史觀啟發後人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看到一種社會凝聚的力量,呼喚人們心底的愛心和信仰。具體的名字和鮮活的生命,我們面對時不可能無動於衷,冷若冰霜。追蹤墓誌,公佈墓誌,解讀墓誌,就是生命對生命的拷問,就是用古典文明說服當代人,這是社會價值、社會制度、良善道德、智慧思維等核心原則的較量。

墓誌不是廉價的古董,而是有著人生印痕的載體。

夜深人靜的時候,打開這本新獲墓誌圖書,是一個又一個古人的名字,既有漠北移民鮮卑拓跋氏,又有世家大族崔盧李鄭、韋杜薛楊,但每一個名字背後,均是一個完整的世界。而真正的歷史,是由一個一個完整的世界構成的。對一個國家來說,這只是一份花名冊,但對一個家庭來說,這一個名字就意味著全部。在一個社會兵荒馬亂遭遇危機時候,遇難者的名字就是這場危機的最好見證人。古代社會需要構成的就是這些具體的人,冰冷的墓誌上留下了那個時代所特有的斑斕記憶。

我翻開書中寫滿文字拓片的折頁,反復摩挲著書上的刻字,似乎告訴後人我們沒有忘記每一個歷史人物,更不會放棄對他們的追念,正像晚唐墓誌蓋上鐫刻的挽歌:“篆石記文清,悲風落淚盈”;“欲知斷腸處,明月照墳頭”。真實的墓誌往往也是精彩的,讀它能讓人盪氣迴腸,垂淚歎息;也讓人掩卷沉思,莞爾一笑,因為它記錄了人的命運。

曾有人警告我讀墓誌讀多了容易變成讀“死書”,我因此常常提醒自己不要誤入“死書”之中,然而這種“死書”字行之間仍不時會讓我們有天下興亡的憂愁,會有暴君肆虐下的膽戰心驚,會有社會慘烈、餓死人寰的恐懼,會有王孫貴胄生死離別的挽歌……所以我也勸一些人讀墓誌這類史書久了,不妨換位,聽聽歌,看看景,喝點心靈雞湯放鬆自己,增添點生活情趣。但是墓誌是有著時間的力量,雖然遙遠但不陌生,起碼它教我們以鋒利之筆寫忠厚之文,以鈍拙之筆撰尖利之章。

最後要提及的是,《西安新獲墓誌集萃》是全國第一部由文物稽查隊追繳墓誌彙編的石刻文獻圖書。這本書申報國家古籍整理經費後並未獲得資助,使我們頗感驚訝,愈發說明新出墓誌作為第一手史料亟待學術界更多的關注,因為千年以來的墓誌是重新出土的物證,它不僅再度喚醒人們的記憶,啟動我們研究的歷史,而且它是自傲的世界級石刻古文獻典藏,留下了珍貴的無盡思索。

 

 

 

凡例

概述

 

元儒墓誌北周明帝二年(558

拓跋濟墓誌北周保定二年(562

李稚華墓誌志蓋北周保定四年(564

薛貴珎墓誌隋開皇十二年(592

王德墓誌隋仁壽四年(604

元誠墓誌隋大業九年(613

謝善富墓誌隋大業十一年(615

索府君墓誌志蓋隋(581618

張嬪墓誌唐武德四年(621

一○李建成墓誌唐貞觀二年(628

一一李元亨墓誌唐貞觀六年(632

一二尹暢墓誌唐永徽五年(654

一三韓相國墓誌唐永徽六年(655

一四元夫人墓誌唐永徽六年(655

一五戎瑚墓誌唐顯慶三年(658

一六獨孤瑛墓誌唐顯慶四年(659

一七董興墓誌唐麟德元年(664

一八房德墓誌唐麟德二年(665

一九鄭師墓誌唐麟德二年(665

二○武傅墓誌唐乾封元年(666

二一辛陟墓誌唐總章三年(670

二二程襲墓誌唐總章三年(670

二三高提昔墓誌唐上元元年(674

二四郝璉墓誌唐上元二年(675

二五鄭觀音墓誌唐上元三年(676

二六史融墓誌唐上元三年(676

二七程達墓誌唐上元三年(676

二八禰軍墓誌唐儀鳳三年(678

二九郭威墓誌唐儀鳳三年(678

三○伍穎墓誌唐調露元年(679

三一宋滿墓誌唐垂拱三年(687

三二常政墓誌唐永昌元年(689

三三李德墓誌武周天授二年(691

三四李禮墓誌武周天授二年(691

三五竇孝慈夫人豆盧氏墓誌武周天授二年(691

三六王九言墓誌武周天授二年(691

三七李正因墓誌武周天授三年(692

三八鄒鸞叻墓誌武周長壽三年(694

三九馮頤墓誌武周萬歲通天二年(697

四○牛廟墓誌武周長安三年(703

四一亡尼墓誌武周時期(690705

四二關君墓誌志蓋武周時期(690705

四三韓陰墓誌唐神龍二年(706

四四李器墓誌唐開元二年(714

四五劉惠墓誌唐開元三年(715

四六竇府君夫人顏氏墓誌唐開元五年(717

四七皇甫恂墓誌唐開元十五年(727

四八郭仁表墓誌唐開元十五年(727

四九王文亮墓誌唐開元十七年(729

五○張貞墓誌唐開元十八年(7s0

五一陳婉墓誌唐開元二十三年(7S5

五二杜埏墓誌唐開元二十六年(738

五三韋咸夫人劉氏墓誌唐天寶三載(744

五四牛智墓誌唐天寶四載(745

五五王府君墓誌唐天寶四載(745

五六源府君夫人盧氏墓誌唐天寶八載(749

五七李福墓誌唐天寶九載(750

五八杜昌墓誌唐天寶九載(750

五九秦奉珪墓誌唐天寶九載(750

六○朝議郎夫人墓誌唐天實十二載(75s

六一姚承砠墓誌唐至德二載(757

六二李仲珪墓誌唐大曆七年(772

六三劉阿四暨夫人張氏墓誌唐大曆七年(772

六四李元琮墓誌唐大曆十一年(776

六五郭乾暨夫人田氏墓誌唐大曆十五年(780

六六裴嬰夫人崔氏墓誌唐建中四年(783

六七劉府君夫人徐氏墓誌唐貞元元年(785

六八暢庭說墓誌唐貞元六年(790

六九衛休晤墓誌唐貞元十二年(796

七○孫希進暨夫人史氏墓誌唐貞元十八年(802

七一邊府君暨夫人王氏墓誌唐貞元十九年(803

七二宋洞陽墓誌唐永貞元年(805

七三路景秀墓誌唐元和四年(809

七四崔顋夫人鄭氏墓誌唐元和六年(811

七五崔顋墓誌唐元和十二年(817

七六韋楚相夫人崔氏墓誌唐元和十三年(818

七七張回墓誌唐元和十五年(820

七八李奴墓誌唐長慶元年(821

七九韋楚相墓誌唐長慶三年(82S

八○潘式興夫人張氏墓誌唐長慶四年(824

八一韋師素夫人盧氏墓誌唐寶曆元年(825

八二嚴厚本夫人薛氏墓誌唐大和四年(830

八三薛芳墓誌唐大和年間(8278S5

八四韋孝思墓誌唐開成四年(839

八五楊診墓誌唐會昌元年(841

八六李言揚墓誌唐會昌元年(841

八七李恂墓誌唐會昌四年(844

八八嚴厚本墓誌唐會昌四年(844

八九崔府君墓誌唐大中二年(848

九○韋楚望墓誌唐大中五年(851

九一邢宗本夫人韓氏墓誌唐大中八年(854

九二蕭府君夫人韋氏墓誌唐大中十三年(859

九三司馬璋墓誌唐大中十四年(860

九四賈芬暨夫人李氏墓誌唐咸通三年(862

九五崔孟墓誌唐咸通四年(863

九六李滋墓誌唐咸通四年(863

九七李季平墓誌唐咸通六年(865

九八曹周仁墓誌唐咸通七年(866

九九胡十三娘墓誌唐咸通十年(869

一○○崔小夔墓誌唐咸通十二年(871

一○一靳鄘墓誌唐咸通十二年(871

一○二景進夫人姚氏墓誌唐乾符五年(878

一○三雍晏墓誌唐光啟二年(886

一○四李綽墓誌唐文德元年(888

一○五李夫人墓誌志蓋唐(618907

一○六仵府君墓誌志蓋唐(618907

一○七劉夫人墓誌志蓋唐(618907

一○八張府君墓誌志蓋唐(618907

一○九府君墓誌志蓋唐(618907

一一○崔夫人墓誌志蓋唐(618907

一一一曹府君墓誌志蓋唐(618907

一一二楊夫人墓誌志蓋唐(618907

一一三張君墓誌志蓋唐(618907

一一四張君墓誌志蓋唐(618907

一一五王君墓誌志蓋唐(618907

一一六朱君墓誌志蓋唐(618907

一一七陽府君墓誌志蓋唐(618907

一一八秦君墓誌志蓋唐(618907

一一九團花四神十二生肖紋墓誌志蓋唐(618907

一二○聯珠四神紋墓誌志蓋唐(618907

一二一崔氏敬遣塔記志蓋唐(618907

一二二“青虛冥冥”五方五精鎮墓石唐(618907

一二三“其靈冥冥”五方五精鎮墓石唐(618907

一二四杜光義墓誌後晉天福二年(9S7

一二五賈言墓誌北宋開寶五年(972

一二六李府君墓誌北宋嘉佑六年(1061

一二七王揚庭夫人梁氏墓誌北宋治平元年(1064

一二八吳天祐墓誌元大德十年(1S06

一二九盧彬墓誌明天順六年(1462

一三○楊械墓誌明成化八年(1472

一三一朱公銘墓誌明成化十一年(1475

一三二朱公鍍墓誌明成化十六年(1480

一三三朱公鍍夫人樊氏墓誌志蓋明成化十六年(1480)以後

一三四李遠暨夫人周氏墓誌明(1523)以後

一三五蕭鼎暨夫人劉氏墓誌明嘉靖四年(1525

一三六田大經夫人朱氏墓誌明嘉靖七年(1528

一三七朱秉柃夫人田氏墓誌明嘉靖十二年(15S3

一三八禦戎碑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

一三九封朱旭格誥命明正德十三年(1518

一四○朱旭格暨夫人張氏墓誌明嘉靖四十年(1561

一四一田大經墓誌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

一四二李選暨夫人郭氏墓誌明嘉靖四十二年(1565

一四三桑述先暨夫人劉氏墓誌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

一四四李時暨夫人劉氏墓誌明隆慶五年(1571

一四五孟官墓誌明萬曆十一年(1585

一四六王來賓暨夫人李氏墓誌明萬曆二十一年(159S

一四七于公夫人屈氏墓誌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

一四八米氏新塋堪輿志清咸豐八年(1858

一四九胡公夫人段氏墓誌清同治十三年(1874

一五○汪國勳墓誌清光緒十九年(1893

一五一劉公暨夫人龐氏、魏氏、陳氏墓誌志蓋清(16441911

一五二笠僧樓碑民國十六年(1927

 

後記

 

(附註:目錄為購書網站掃描生成,或有錯字,以原書為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