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富學著譯目錄(1986. 6~2018.1)
楊富學著譯目錄
(1986. 6~2018.1)
一、專著、譯著
1.《沙州回鶻及其文獻》(楊富學、牛汝極),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1995年6月,25萬字
①蘇北海:《〈沙州回鶻及其文獻〉評介》,《敦煌研究》1995年第3期,第200~203
②薛宗正:《回鶻史研究新進展——評楊富學、牛汝極〈沙州回鶻及其文獻〉》,《新疆社會科學情報》1996年第6期,第15~17頁
2.《西域敦煌宗教論稿》,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25萬字
3.《回鶻之佛教》,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8月,28萬字
①黃心川:《〈回鶻之佛教〉序》,《佛學研究》第6期,1996年,第312~314頁
②余欣:《充實而光輝——讀楊富學〈回鶻之佛教〉》,《敦煌研究》1999年第1期,第177~185頁
③黃夏年:《〈回鶻之佛教〉讀後》,《中國佛學》(臺北)1999年第1期,第319~334頁
④張迎勝:《精美的西域文化之窗》,《寧夏日報》1999年6年4日⑧
⑤杜斗城:《楊富學著〈回鶻之佛教〉》,《歷史研究》1999年第4期,第187~188頁
⑥黃夏年:《集海內外之功 走中國人新路——楊富學著〈回鶻之佛教〉讀後》,《甘肅民族研究》2000年第2期,第112~113,107頁
⑦劉汾:《西域佛教研究再結新葩——評〈回鶻之佛教〉》,《固原師專學報》2000年第5期,第109~110頁
4.《敦煌漢文吐蕃史料輯校》第1輯(楊富學、李吉和),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23萬字
①王堯:《〈敦煌漢文吐蕃史料輯校〉序》,《甘肅民族研究》1999年第2期,第104~108頁;《賢者新宴》第2輯,中國藏學出版社,1991年12月,198~202頁
②陳海濤:《評〈敦煌漢文吐蕃史料輯校〉第一輯》,《中國藏學》2000年第4期,第91~95頁
5.《西域敦煌回鶻文獻語言研究》(鄧浩、楊富學),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1999年第1版,2002年6月第2版,35萬字
①陳宗振:《〈西域敦煌回鶻文獻語言研究〉序》,《甘肅民族研究》2000年第1期,第114~115頁
②哈力甫·巴拉提·艾立克:《古代回鶻語研究的新成果》,《巴音郭楞日報》(維吾爾文版)2000年8月23日④。
6.《莊浪石窟》(程曉鐘、楊富學),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1999年,2003年8月第2版,12萬字
①樊錦詩:《〈莊浪石窟〉序》,《敦煌學輯刊》1999年第2期,第4~5頁
②金維諾:《〈莊浪石窟〉序言》,《隴右文博》2000年第1期,第14、19頁
③李永平:《〈莊浪石窟〉評介》,《敦煌研究》2001年第3期,第182~184頁
7.《中國北方民族歷史文化論稿》,31. 4萬字,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381p.
①舩田善之:《新出史料〈述善集〉绍介——新刊の关联书三册》,《史滴》第24期,2002年12月,第146~149页
8.《元代西夏遺民文獻〈述善集〉校注》(焦進文、楊富學),31萬字,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357p.
①鄭國穆:《〈元代西夏遺民文獻述善集校注〉簡評》,《隴右文博》2002年第1期,第82~85頁
②舩田善之:《新出史料〈述善集〉绍介——新刊の关联书三册》,《史滴》第24期,2002年12月,第141~146页
③劉再聰:《覓寶于“尋常百姓家故紙堆中”——評〈元代西夏遺民文獻述善集校注〉》,《甘肅民族研究》2005年第3-4期,第123~126頁
④李吉和:《〈元代西夏遺民文獻述善集校注〉述評》,《西夏學》第1輯,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86~188頁
9.《回鶻文獻與回鶻文化》,46萬字,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9月,580p.
①李樹輝:《〈回鶻文獻與回鶻文化〉評介》,《敦煌學輯刊》2004年第1期,第164~168頁
②王記錄:《回鶻:神秘文字與獨特文化——讀〈回鶻文獻與回鶻文化〉》,《中國圖書評論》2004年第5期,第8~10頁
③王紅梅:《博學明辨發覆求真——楊富學著〈回鶻文獻與回鶻文化〉》,《普門學報》第21期,2004年5月,第365~372頁
④齊陳駿:《回鶻文化與西部文化——楊富學著〈回鶻文獻與回鶻文化〉代序》,《甘肅民族研究》2004年第2期,第99~102頁
⑤王大方:《一部高水準的回鶻文化史研究著作——楊富學先生〈回鶻文獻與回鶻文化〉一書評介》,《新疆文物》2004年第2期,第99~101頁
⑥王繼平:《一部以新取勝的學術新饌——讀楊富學〈回鶻文獻與回鶻文化〉》,《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第47~49頁
⑦周尚兵:《聚合與波散之間:感受回鶻文化——讀楊富學先生〈回鶻文獻與回鶻文化〉》,《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第29~32頁
10.《敦煌佛教與禪宗研究論集》(王書慶、楊富學),25. 6萬字,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2006年7月,366p.
11.《印度宗教文化與回鶻民間文學》,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9月,421p.
①郎櫻:《〈印度宗教文化與回鶻民間文學〉序》,《敦煌學輯刊》2005年第2期,第260~263頁
②王邦維:《〈印度宗教文化與回鶻民間文學〉序》,《東方文學研究通訊》2005年第2期,第56~57頁
③杜斗城、趙天英:《篳路藍縷,發覆創新——楊富學著〈印度宗教文化與回鶻民間文學〉評介》,《敦煌學輯刊》2008年第4期,第172~176頁
④李小榮:《回鶻佛教文學研究的開創之作——讀楊富學著〈印度宗教文化與回鶻民間文學〉》,《吐魯番學研究》2010年第2期,第123~126頁
12.《佛教與回鶻社會》(茨默著,桂林、楊富學譯),22. 6萬字,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4月,228p.
①田夫:《可以攻玉的譯作——讀〈佛教與回鶻社會〉一書》,《中國文物報》2007年11月7日
13.《甘肅通史·隋唐五代卷》(尹偉先、楊富學、魏明孔著),48. 5萬字,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540p.
①劉再聰、張小虎:《“有成例者易循”——讀〈甘肅通史·隋唐五代卷〉》,《西夏研究》2011年第1期,第123~125頁
14.《西夏與周邊關係研究》(楊富學、陳愛峰著),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12年8月
①史金波:《〈西夏與周邊關係研究〉序》,《西夏研究》2011年第2期,第82~84頁
②《西夏與周邊關係研究〉簡介》,《西夏研究》2012年第1期,封2
③王東:《滿園春色獨枝俏——讀楊富學、陳愛峰〈西夏與周邊關係研究〉》,馬明達、紀宗安主編《暨南史學》第8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499~507頁
④常嵐、於光建:《一部傳統課題上的探微之作——〈西夏與周邊關係研究〉評介》,《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13年第6期,第160~162頁
⑤許偉偉:《敦煌學視角下的西夏與周邊民族關係研究——評〈西夏與周邊關係研究〉》,《西夏研究》2014年第3期,第121~123頁
15.《回鶻學譯文集》,甘肅民族出版社,2012年8月
16.《中國北方民族歷史文化論稿》(增訂本),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12年8月
17.《甘州回鶻史》(朱悅梅、楊富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7月,278千字,241p(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專案)
①趙旭國:《回鶻研究新碩果——評朱悅梅、楊富學著〈甘州回鶻史〉》,《吐魯番學研究》2014年第2期,第145~151頁
②安玉軍:《復原的歷史與千年的回音——讀〈甘州回鶻史〉》,《河西學院學報》2015年第6期,第38~43頁
18.《回鶻與敦煌》,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13年11月,38.5萬字
①張海娟:《敦煌學、回鶻學、裕固學新饌——楊富學著〈回鶻與敦煌〉評介》,《河西學院學報》2015年第3期,第19~23頁
19.《吐魯番宗教史》(楊富學、陳愛峰著),新疆科技出版社,2013年11月
20.《西域敦煌宗教論稿續編》(敦煌與絲綢之路學術文叢),甘肅教育出版社,2015年4月,473p,480千字
21.《回鶻學譯文集新編》(敦煌與絲綢之路學術文叢,楊富學編著),甘肅教育出版社,2015年,381p,400千字
22.《元代畏兀兒歷史文化與文獻研究》(敦煌與絲綢之路學術文叢,王紅梅、楊富學著),甘肅教育出版社,2015年4月,270p,278千字
23. 《回鶻摩尼教研究》(敦煌研究院學術文庫),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8月,379p,43.1萬字
24. 《從蒙古豳王到裕固族大頭目》(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書系),楊富學、張海娟著,甘肅文化出版社,2017年11月,435p,42.1萬字
25.《敦煌民族史探幽》(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書系),楊富學著,甘肅文化出版社,2017年11月,330p,30萬字
26. 《元代畏兀兒宗教文化研究》(王紅梅、楊富學、黎春林著),科學出版社,2017年11月,186p,23萬字
27. 《回鶻文佛教文獻研究》(西北民族文獻與文化研究叢書),楊富學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369p,40萬字
28. 《絲路五道全史》,楊富學主編,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100萬字,1056p
29.《絲綢之路上的拜火教與摩尼教》,楊富學、陳愛峰,中華書局,2018年
30. 《柏林藏摩尼教藝術品圖錄》([美]古樂慈著,楊富學、張海娟譯),上海書畫出版社,2018年
二、主編、參編
1.主編《中國敦煌學百年文庫·民族卷》(1~4卷,楊富學、楊銘合編),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1999年
2.主編《絲綢之路民族古文字與文化學術討論會文集》(上下冊,鄭炳林、樊錦詩、楊富學合編),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年7月,70. 3萬字
3.主編《敦煌佛教與禪宗學術討論會文集》(鄭炳林、樊錦詩、楊富學合編),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年7月,52. 5萬字
4.參編《述善集研究論集》(何廣博主編),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26. 8萬字
5.參編《吐魯番文書總目》(日本收藏卷,陳國燦、劉安志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
6.參編《吐魯番文書總目》(歐美收藏卷,榮新江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154. 7萬字
7.《中國敦煌學論著目錄索引》(樊錦詩、李國、楊富學編),甘肅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176.6萬字
8.參編《中國佛教通史》第十卷第六章、第7章,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11月(本人承擔6萬字)
9.參編《遼宋西夏金代通史》第三卷《社會經濟卷》第21章第7-8節、第六卷《周邊民族與政權卷》第1-7章,人民出版社,2011年(本人承擔20萬字)
10.主編《中國北方古代少數民族歷史文化叢書》(10種11冊),甘肅民族出版社,2012年8月
11.主編《中國西北宗教文獻》(54冊),甘肅民族出版社,2012年10月
12.主編《敦煌文化與唐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族出版社,2014年9月,739p,75萬字
13.主編《敦煌與絲綢之路學術文叢》(12冊),甘肅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2015年5月
14.主編《絲綢之路民族古文獻與文化研究——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理事會暨民族文獻論壇文集》(敦煌與絲綢之路學術文叢),甘肅教育出版社,2015年5月
15. 主持、主編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書系》第1輯,包含書籍5種,2017年11月出版。
16. 主持、主編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書系》第2輯,包含書籍12種,預計2018年出版。
三、論文
1.《關於陳誠及其西行的幾個問題》,《新疆歷史研究》1986年第1期,第21~25頁
2.《陳誠史料的新發現》(楊富學、曾采堂),《新疆歷史研究》1987年第1期,第31~37頁
3.《牟羽可汗與摩尼教》(楊富學、牛汝極),《敦煌學輯刊》1987年第2期,第86~93頁
4.《維吾爾族的薩滿教及其演變》,《伊犁師範學院學報》1988年第1期,第35~39、34頁
5.《陳誠及其著述》,《江西方志》1988年第1期,第57~59頁
6.《維吾爾族曆法初探》,《新疆大學學報》1988年第2期,第63~68頁(收入王繼光主編《中國西部民族文化研究·2003年卷》,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1月,第646~656頁)
7.《唐代愛國名將張巡略論》,《南都學壇》1988年第4期,第111~116頁
8.《元代畏兀兒稅役考略》,《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第2期,第120~126頁
9.《元代回鶻文獻——農奴免賦請願書研究》,《新疆文物》1988年第4期,第69~77頁
10.《末蠻小考》,《龜茲風物》1989年第1期,第27~28頁
11.《回鶻文書中所見元代畏兀兒租佃契約關係研究》,《西北民族研究》1989年第2期,第161~172頁
12.《古代新疆實物貨幣——粗棉布》,《中國錢幣》1989年第3期,第14~17頁
13.《宋元時代維吾爾族景教略論》,《新疆大學學報》1989年第3期,第32~39頁
14.《兩件回鶻文敕令譯釋》,《新疆文物》1989年第4期,第87~93頁
15.《西域對岑參的影響》,《伊犁師範學院學報》1989年第4期,第13~15頁
16.《岩畫中的繫尾習俗》,《新疆藝術》1989年第5期,第45~47、44頁
17.元代別失八里主要歷史人物表,《北庭文史》第5輯,1989年,第89~99頁(收入《昌吉文史資料選集》第15輯,1991年,第176~186頁)
18.吐魯番出土回鶻文借貸文書概論,《敦煌研究》1990年第1期,第77~84頁(收入王繼光主編《中國西部民族文化研究·2003年卷》,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1月,第263~275頁)
19.海內外見刊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總目,《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研究通訊》1990年第1期,第9~23頁
20.敦煌研究院藏回鶻文木活字,《敦煌研究》1990年第2期,第34~37頁
21.巴黎藏敦煌本回鶻文摩尼教徒懺悔文譯釋,《敦煌學》(臺北)第16期,1990年9月,第41~45頁(收入楊曾文、杜斗城主編《中國敦煌學百年文庫·宗教卷》3,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1999年,第463~466頁)
22.高昌回鶻王國的西部疆域問題,《甘肅民族研究》1990年第3~4期,第69~78、41頁(收入朱雷主編《唐代的歷史與社會》,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4月,第568~579頁)
23.從一份摩尼文文獻談高昌回鶻的幾個問題(楊富學、牛汝極),《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90年第4期,第46~52、31頁
24.蒙元時代高昌回鶻土地制度初探,《吐魯番學研究專集》,烏魯木齊,1990年12月,第279~318頁
25.陳誠西使與中西關係,《西部學壇》1991年第1期,第60~62頁
26.敦煌研究院珍藏的一頁回鶻文殘卷(楊富學、牛汝極),《敦煌研究》1991年第2期,第33~36頁(收入敦煌研究院編《敦煌研究文集·敦煌研究院藏敦煌文獻研究篇》,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0年9月,第465~470頁)
27.吉木薩爾文管所收藏的一枚回鶻文錢幣,《中國錢幣》1991年第3期,第11~15、26頁
28.吐魯番出土回鶻文木杵銘文初釋,《甘肅民族研究》1991年第4期,第76~85頁(收入楊進智主編《裕固族研究論文集》,蘭州大學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29~148頁)
29.安西榆林窟25窟前室東壁回鶻文題記譯釋(楊富學、牛汝極),《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18~127頁
30.回鶻文書所見高昌回鶻王國的紙鈔與鑄幣,《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2年第1期,第8~14頁
31.一份珍貴的回鶻文寺院經濟文書,《西北民族研究》1992年第1期,第59~65(吾買爾譯載《吐魯番學研究》(維吾爾文)2006年第1期,第38~44頁)
32.柏孜克里克石窟第20窟的供養圖與榜題(楊富學、趙崇民),《新疆藝術》1992年第6期,第51~56頁
33.回鶻文摩尼教寺院文書釋文的幾處商榷(楊富學、牛汝極),《西北史地》1992年第4期,第40~46頁
34.敦煌回鶻文化遺產述要,《中國文物報》1993. 5. 30 ③
35.鹿野苑今昔,《今日印度》1993年第3期(總11),第44~48頁;《南海》(臺北)第180期,1998年,第18~23頁
36.五件回鶻文摩尼教文獻考釋(牛汝極、楊富學),《新疆大學學報》1993年第4期,第109~115頁
37.瀕臨滅絕的安達曼人,《南亞研究》1993年第4期,第72~79頁
38.德國新刊佈的幾件回鶻文租佃契約,《文史》第39輯,1994年3月,第276~285頁
39.敦煌出土回鶻語諺語,《社科縱橫》1994年第4期,第52~54頁(收入鄭阿財、顏廷亮、伏俊連主編《中國敦煌學百年文庫·文學卷》5,第476~482頁)
40.On the Sha-chou Uighur Kingdom, Central Asiatic Journal (Wiesbaden), 38-1, 1994, 80~107
41.敦煌本回鶻文《阿爛彌王本生故事》寫卷譯釋,《西北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第89~101頁
42.敦煌出土早期回鶻語世俗文獻(牛汝極、楊富學),《敦煌研究》1994年第4期,第7~40頁
43.論所謂的“喀什本梵文《法華經》寫卷”,《中華佛學學報》(臺北)第7期,1994年7月,第273~95頁
44.古代突厥文《台斯碑》譯釋,《語言與翻譯》1994年第4期,第22~28頁
45.九~十二世紀的沙州回鶻文化,《敦煌學輯刊》1994年第2期,第90~100頁(收入楊富學、楊銘主編《中國敦煌學百年文庫·民族卷》4,第175~188頁;贊丹卓尕主編《裕固族研究論文續集》(上冊),蘭州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第392~410頁)
46.南印度出土中國古幣匯說,《甘肅金融》1994年增刊,第45~50頁;《中國錢幣》1995年第1期,第17~19頁
47.佉盧文書所見鄯善國之貨幣——兼論與回鶻貨幣之關係,《敦煌學輯刊》1995年第2期,第87~93頁
48.西域敦煌文獻所見回鶻之佛經翻譯,《敦煌研究》1995年第4期,第1~36頁
49.陳誠邊塞詩論稿,《蘭州學刊》1995年第5期,第58~61頁
50.Two New Uighur Coins, East and West (Rome), 45-1, 1995, 375~380
51.沙州回鶻及其政權組織——沙州回鶻研究之一,《1990年敦煌學國際研討會文集·史地語文編》,瀋陽:遼寧美術出版社,1995年7月,第175~200頁(收入楊富學、楊銘主編《中國敦煌學百年文庫·民族卷》4,第14~29頁;贊丹卓尕主編《裕固族研究論文續集》(上冊),蘭州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第445~469頁)
52.黑龍江與“龍”無關,《黑龍江日報》1996年8月13日⑦
53.陳誠《與安南辨明丘溫地界書》箋釋,《江西社會科學》1996年第4期,第46~49頁
54.敦煌回鶻文書法藝術(牛汝極、楊富學),《敦煌吐魯番學研究論集》,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6年6月,第517~531頁(收入林葆堯、關友惠主編《中國敦煌學百年文庫·藝術卷》3,第83~93頁)
55.吐魯番本回鶻文《雜病醫療百方》譯釋(鄧浩、楊富學),《段文傑敦煌研究五十年紀念文集》,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6年8月,第357~373頁
56.佛教在回鶻中的傳播,《慶祝潘石禪先生九秩華誕敦煌學特刊》,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4月,第325~351頁
57.佛教與回鶻文學,《周紹良先生欣開九秩慶壽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3月,第397~404頁
58.吐魯番出土回鶻文《七星經》回向文研究——兼論回鶻佛教之功德思想(楊富學、鄧浩),《敦煌研究》1997年第1期,第158~172頁
59.古代柯爾克孜人的宗教信仰,《西北民族研究》1997年第1期,第130~137頁
60.也談Sarïγ Baš的名與義,《敦煌學輯刊》1997年第1期,第115~119頁(收入贊丹卓尕主編《裕固族研究論文續集》(上冊),蘭州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第253~261頁)
61.明代陸路絲綢之路及其貿易,《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7年第2期,第10~18頁
62.西域敦煌回鶻文獻語言的語音與詞彙(鄧浩、楊富學),《甘肅民族研究》1997年第3期,第44~55頁
63.河西回鶻之佛教(杜斗城、楊富學),《世界宗教研究》1997年第3期,第31~34頁(收入楊曾文、杜斗城主編《中國敦煌學百年文庫·宗教卷》1,第455~459頁)
64.敦煌與吐蕃、回鶻、蒙古學研究,《海峽兩岸藏學蒙古學維吾爾學論文集》(《西北民族學院學報》1997年專輯2),第38~46頁(收入楊富學、楊銘主編《中國敦煌學百年文庫·民族卷》4,第369~376頁、王繼光主編《中國西部民族文化研究·2003年卷》,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1月,第253~262頁)
65.敦煌本突厥文Ïrq書跋,《北京圖書館館刊》1997年第4期,第104~105頁
66.回鶻文獻所見蒙古“合罕”稱號之使用範圍,《內蒙古社會科學》1997年第5期,第44~46頁
67.晚唐五代金銀在敦煌的使用與流通(鄭炳林、楊富學),《甘肅金融》1997年第8期,第45~48,54頁(收入陳國燦、陸慶夫主編《中國敦煌學百年文庫·歷史卷》2,第580~586頁)
68.論回鶻文獻語言的內部差異(鄧浩、楊富學),《敦煌研究》1997年第3期,第161~170頁(收入贊丹卓尕主編《裕固族研究論文續集》(上冊),蘭州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第296~312頁)
69.敦煌西域出土回鶻文文獻所載qunbu與漢文文獻所見官布研究(鄭炳林、楊富學),《敦煌學輯刊》1997年第2期,第19~27頁(收入鄭炳林主編《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續編》,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381~394頁)
70.西域敦煌回鶻文獻語言詞法研究(鄧浩、楊富學),《敦煌研究》1998年第1期,第136~154頁
71.論西域敦煌回鶻文獻語言的句法(鄧浩、楊富學),《甘肅民族研究》1998年第1期,第32~37頁
72.榆林窟回鶻文題記譯釋(哈密頓、楊富學、牛汝極),《敦煌研究》1998年第2期,第39~54頁
73.敦煌寫本《天台五義分門圖》校錄研究(楊富學、王書慶),《東南文化》1998年第增刊1,第142~146頁
74.《法華經》胡漢諸本的傳譯,《敦煌吐魯番研究》第3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9月,第23~44頁
75.回鶻佛教對北方諸民族的影響,《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1998年第3期《北方民族文化專輯》,第82~86、64頁(收入牛森主編《草原文化研究資料選編》第3輯,呼和浩特: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第416~421頁)
76.論遼朝的西疆經略,《社會科學輯刊》1998年第4期,第107~111頁
77.宋元時代維吾爾族農奴制度的形成與發展,《中國維吾爾歷史文化研究論叢》創刊號,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7月,第94~106頁
78.西域敦煌回鶻文獻語言中的動詞及其用法(鄧浩、楊富學),《敦煌研究》1998年第4期,第107~119頁
79.回鶻摩尼詩狼鷹崇拜小箋,《慶祝劉義棠教授七秩華誕暨榮退特刊》(《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報》第23期),臺北,1998年12月,第55~78頁(收入《西域敦煌宗教論稿》,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1998年,第56~63頁)
80.回鶻“日月光金”錢考釋,《西域研究》1998年第1期,第59~61頁
81.也說“使君”,《敦煌學輯刊》1998年第2期,第147頁
82.從二十八宿看唐宋時代吐魯番之文化雜糅,《西域研究》1998年第4期,第59~62頁
83.西域敦煌回鶻文獻語言條件式形式的演變(鄧浩、楊富學),《甘肅民族研究》1999年第1期,第101~106頁
84.遼鎏金雙龍銀冠之佛學旨趣——兼論遼與敦煌之歷史文化關係(楊富學、杜斗城),《北方文物》1999年第2期,第21~25頁(收入漆俠、王天順主編《宋史研究論文集》,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第472~482頁)
85.唐玄奘的理想(杜斗城、楊富學),《宗教學研究》1999年第4期,第51~61頁(收入黃心川主編《玄奘研究——第二屆銅川玄奘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40~163頁)
86.莊浪石窟的開創及其歷史文化背景(楊富學、程曉鐘),《中國佛學》(臺北)3:1,2000年,第241~248頁
87.回鶻彌勒信仰考,《中華佛學學報》(臺北)第13期(上),2000年5月,第21~32頁
88.莊浪石窟的歷史分期(程曉鐘、楊富學),《隴右文博》2000年第1期,第15~19頁
89.敦煌文獻對中國佛教史研究的貢獻,《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2期,第142~147頁
90.“黑龍江”名出阿勒泰語考,《語言與翻譯》2000年第3期,第52~54頁
91.漢傳佛教對回鶻的影響(高士榮、楊富學),《民族研究》2000年第5期,第71~76頁
92.唐代長安與敦煌佛教文化之關係(楊富學、王書慶),韓金科主編《’98法門寺唐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74~181頁
93.明代的莊浪石窟及其藝術價值(楊富學、程曉鐘),《佛學研究》第9期,2000年9月,第291~294頁
94.敦煌吐魯番文獻所見吐蕃回鶻文化關係,《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第18~24頁(收入李忱主編《甘肅民族研究論叢》,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第424~442頁)
95.《祖遺契券志》——元代西夏遺民整理家藏契券檔案的記錄,《檔案》2000年第6期,第37~38頁
96.Uighur Wooden Movable-Types from Dunhuang and Related Problems,段文傑、茂木雅博主編《敦煌學與中國史研究論集——紀念孫修身先生逝世一周年》,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第346~350頁
97.從敦煌文獻看道信禪法(楊富學、王書慶),段文傑、茂木雅博主編《敦煌學與中國史研究論集——紀念孫修身先生逝世一周年》,甘肅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第413~417頁
98.元代哈剌魯人伯顏宗道新史料,《新疆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第91~96頁(收入何廣播主編《述善集研究論集》,甘肅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第56~68頁)
99.元代哈剌魯人伯顏宗道事文輯,《文獻》2001年第2期,第76~88頁
100.元代西夏遺民文獻《唐兀公碑》校釋,《甘肅民族研究》2001年第1期,第56~67頁
101.元政府護持學校檔案兩件——元代西夏遺民興學檔案之一,《檔案》2001年第2期,第43~45頁
102.從出土文獻看《法華經》在新疆、敦煌的傳譯,《鳩摩羅什與中國民族文化——紀念鳩摩羅什誕辰165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01年2月,第113~127頁
103.敦煌本《歷代法寶記·弘忍傳》考論,《華林》創刊號,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4月,第177~182頁
104.回鶻文《法華經》及其價值,黃心川主編《光山淨居寺與天台宗研究》,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7月,第98~105頁(再版:河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5月,第121~130頁)
105.胡靈太后與北魏晚期佛教(楊富學、朱悅梅),《少林文化研究論文集》,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8月,第86~91頁
106.河南濮陽新發現的元末西夏遺民鄉約(楊富學、焦進文),《寧夏社會科學》2001年第5期,第79~82頁(收入何廣播主編《述善集研究論集》,甘肅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第42~55頁)
107.龍:聯結中華諸族與中印文化關係的紐帶,《中國北方民族歷史文化論稿》,甘肅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98~109頁(收入牛森主編《草原文化研究資料選編》第2輯,呼和浩特: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第598~605頁)
108.甘肅省博物館藏道教《十戒經傳授盟文》(楊富學、李永平),《宗教學研究》2001年第1期,第97~100,111頁
109.契丹媵婚制考略(楊富學、孟凡雲),《黑龍江民族叢刊》2001年第4期,第94~98頁
110.蒙古統治與元代畏兀兒社會,《中國北方民族歷史文化論稿》,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第38~53頁
111.南詔大理大黑天崇拜及其影響,《華林》第2卷,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1月,第231~236頁
112.契丹族源傳說借自回鶻論,《歷史研究》2002年第2期,第150~153頁(維吾爾文版載《新疆地方誌》2004年第1期,第30~40頁,烏買爾江·努日譯)(《宋遼金元史》2002年第3期,第46~50頁)
113.回鶻文《玄奘傳》及其相關問題,《敦煌佛教與藝術研究論文集》,蘭州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第108~115頁
114.回鶻佛教與周邊民族的關係論考,《覺群·學術論文集》第2期,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11月,第418~430頁
115.藏傳佛教對回鶻的影響,《法源——中國佛學院學報》總第20期,2002年3月,第247~252頁
116.敦煌回鶻文佛教文獻及其價值,《戒幢佛學》第2卷,長沙:嶽麓書社,2002年12月,第111~119頁
117.嵩山與律學高僧(杜斗城、楊富學),釋永信主編《少林寺與中國律宗》(少林學研究叢書),鄭州:少林書局,2003年,第1~8頁(收入《少林學論文選》(少林學研究叢書),少林書局,2006年,第66~75頁)
118.從出土文獻看漢語對回鶻語的影響,《姜亮夫、蔣禮鴻、郭在貽先生紀念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第395~400頁
119.居庸關回鶻文功德記uday考,《民族語文》2003年第2期,第62~64頁
120.《述善集》與元代西夏遺民研究,《寧夏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第67~68、86頁
121.突厥佛教雜考,《中華佛學學報》(臺北)第16期,2003年7月,第401~415頁
122.回鶻文源流考辨,《西域研究》2003年第3期,第70~77頁
123.波斯遺民李珣及其詞風考析(高人雄、楊富學),《寧夏社會科學》2003年第5期,第106~112頁
124.洛陽出土的幾通唐代安定胡氏墓誌(楊富學、杜斗城),《文獻》2003年第3期,第54~61頁;《中國中古史研究》(臺北)第2期,2003年4月,第143~153頁
125.東山法門及其對敦煌禪修的影響(楊富學、王書慶),吳言生主編《中國禪學》第2卷,中華書局,2003年5月,第67~76頁
126.諸夏龍崇拜及其對印度的影響,《東方研究》2002-2003年卷,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3年,第75~88
127.敦煌吐魯番文獻所見回鶻之彌勒信仰,《2000年敦煌學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紀念敦煌藏經洞發現暨敦煌學百年》(歷史文化卷下),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3年9月,第74~86頁
128.回鶻祆教小考,《吐魯番學研究》2003年第1期,第130~133頁(收入《吐魯番學新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第870~873頁)
129.回鶻道教雜考,《吐魯番學研究》2003年第2期,第131~135頁(收入《吐魯番學新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770~774頁;再收《新疆通史》編撰委員會編《新疆歷史研究論文選編·宗教卷》,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77~182頁);《中國道教》2004年第4期,第14~16頁
130.回鶻與禪宗,《曹溪禪研究》第3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0月,第213~218頁
131.西域回鶻佛教的文化遺產——回鶻文《慈恩傳》,《西域記風塵(印度到中國)》(臺北《經典雜誌》編)臺北:經典雜誌社出版,2003年9月,第508~511頁
132.論回鶻文化對契丹的影響,李兵主編《遼金史研究》,北京:中國文化出版社,2003年,第46~67頁
133.論回鶻文化對西夏的影響,姜錫東、李華瑞主編《宋史研究論叢》第5輯,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第279~294頁
134.回鶻文《吉祥輪律曼陀羅》前十頁譯釋(王紅梅、楊富學),《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第4期,第150~159頁
135.黃教在衛拉特中的傳播與影響述論,《法源——中國佛學院學報》總第21期,2003年,第215~236頁
136.從《彌勒會見記》到貫雲石——古代回鶻戲劇史上的一個側面(楊富學、高人雄),《甘肅民族研究》2004年第1期,第75~80頁(收入《中國維吾爾歷史文化研究論叢》第4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4月,第205~216頁)
137.元代內地畏兀兒僧徒佛事活動輯考,《普門學報》第19期,2004年1月,第161~183頁
138.敦煌回鶻文化遺產及其重要價值,《新疆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第82~86頁
139.古代回鶻詩歌的藝術成就,《南都學壇》2004年第1期,第80~84頁
140.回鶻文《五卷書》殘卷譯釋——兼論《五卷書》在回鶻中的傳播與影響(楊富學、桂林),《吐魯番學研究》2004年第1期,第76~94頁(收入《吐魯番學新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第135~153頁)
141.印度佛本生故事在回鶻中的傳譯與影響,《新疆文物》2004年第2期,第34~45頁(又載《戒幢佛學》第3卷,長沙:嶽麓書社,2005年1月,第474~488頁)
142.回鶻文《荀居士抄金剛經靈驗記》研究,《吐魯番學研究》2004年第2期,第56~61頁
143.高昌回鶻醫學稽考,《敦煌學輯刊》2004年第2期,第127~137頁(收入《中國維吾爾歷史文化研究論叢》第4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4月,第276~293頁)
144.回鶻宗教文學稽考,《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第116~123頁
145.回鶻宗教史上的薩滿巫術,《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第3期,第123~132頁(收入鍾進文、巴戰龍主編《中國裕固族研究》第一輯,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37~148頁)
146.古代回鶻民間文學雜述,《民族文學研究》2004年第4期,第24~28頁
147.敦煌吐魯番文獻所見回鶻古代曆法(周銀霞、楊富學),《敦煌研究》2004年第6期,第62~66頁
148.回鶻僧與《西夏文大藏經》的翻譯,《敦煌吐魯番研究》第7卷,中華書局,2004年1月,第338~344頁
149.居庸關回鶻文功德記所見uday即五臺山考,《文殊智慧之光——五臺山佛教文化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7月,第350~357頁
150.論多種文字在古代維吾爾族中的行用,《民族史研究》第5輯,民族出版社,2004年4月,第288~315頁
151.回鶻文化影響契丹的點點滴滴,《宋史研究論文集》第10輯,蘭州大學出版社,2004年6月,第412~423頁
152.回鶻五臺山信仰與文殊崇拜考,《麥積山石窟藝術文化論文集》下冊,蘭州大學出版社,2004年6月,第441~447頁
153.浚縣大伾山六字真言題刻研究,浚縣文物旅遊局編《大伾文化》(一),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3月,第171~193頁(收入李四龍、周學農主編《哲學、宗教與人文》,商務印書館,2004年12月,第627~637頁)
154.漢傳佛教影響回鶻三證,《覺群·學術論文集》第3期,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7月,第382~393頁
155.從回鶻文《羅摩衍那》看佛教對印度史詩的融攝,《覺群·學術論文集》第4卷,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12月,第422~431頁
156.元代畏兀兒外交家拉班·掃馬事輯,《中國宗教學》第2輯,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12月,第327~337頁
157.回鶻文《羅摩衍那》及其梵語借詞研究(周銀霞、楊富學),《語言與翻譯》2005年第1期,第8~12頁
158.佛教與回鶻講唱文學,《普門學報》第26期,2005年3月,第233~250頁
159.回鶻語文對契丹的影響,《民族語文》2005年第1期,第61~64頁
160.回鶻文佛教譬喻故事及其特色——以回鶻文《折叱王的故事》為例,《吐魯番學研究》2005年第1期,第90~106;《吐魯番學研究》2006年第1期,第149~160(《普門學報》第36期,2006年11月,第35~61頁)
161.回鶻文《吉祥輪律曼陀羅》所見十六金剛天女研究(王紅梅、楊富學),《敦煌研究》2005年第2期,第74~79頁
162.唐宋時代回鶻社會的發展與轉型(王繼平、楊富學),《新疆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第67~72頁
163.敦煌吐魯番文獻所見古代回鶻的印刷術,《敦煌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年3月,第244~251頁
164.綜論漢傳佛教對回鶻的影響,《甘肅民族研究》2005年第2期,第52~67頁
165.少數民族對古代敦煌文化的貢獻,《敦煌學輯刊》2005年第2期,第85~99頁
166.從《慧鳥本生》到《獅子和大雁》——印度佛本生故事影響維吾爾民間文學之一例(王繼平、楊富學),《民族文學研究》2005年第2期,第88~91頁
167.回鶻文文獻所見藏密十六佛母考(楊富學、王紅梅),《安多研究》第1輯,中國藏學出版社,2005年4月,第135~149頁
168.藏傳佛教對回鶻的影響,《西藏研究》2005年增刊《西藏自治區成立五十周年紀念專刊》,第60~63頁
169.佛教與回鶻印刷術,《覺群·學術論文集》(2005),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12月,第457~471頁
170.《回鶻文〈五卷書〉譯本及相關問題研究》,王邦維主編《比較視野中的東方文學》(《東方文學研究集刊》第2輯),太原:北嶽文藝出版社,2005年12月,第60~74頁
171.元代畏兀兒的界定及其文化區域(王紅梅、楊富學),《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第54~62頁
172.畏兀兒與蒙古歷史文化關係研究,《蘭州學刊》2006年第1期,第55~59頁
173.論黃教在衛拉特中的勃興,《安多研究》第2輯,民族出版社,2006年5月,第28~48頁
174.敦煌吐魯番出土回鶻文願文研究,《敦煌研究》2006年第2期,第49~54頁
175.回鶻文佛傳故事研究——以Mainz 131(T II Y 37)《佛陀傳》為中心,《中華佛學研究》第10期(臺北),2006年3月,第239~253頁
176.回鶻文《懺悔滅罪金光明經冥報傳》研究,《甘肅省博物館學術論文集》,三秦出版社,2006年5月,第242~264頁;《敦煌學》第26期,臺北:南華大學敦煌學研究中心編印,2005年12月,第29~43頁
177.《歷代法寶記》所見達摩祖衣傳承考辨(王書慶、楊富學),《敦煌學輯刊》2006年第3期,第158~164頁
177.敦煌莫高窟禪窟的歷史變遷(王書慶、楊富學),《中國禪學》第4卷,中華書局,2006年9月,第310~318頁
178.《傳法寶記》的作者及其禪學思想(楊富學、王書慶),《敦煌研究》2006年第5期,第99~102頁(收入宗性、道堅主編《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楊曾文先生七秩賀壽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3月,第211~218頁)
179.蜀地禪宗之禪法及其特點——以敦煌寫本《歷代法寶記》為中心(楊富學、王書慶),《周紹良先生紀念文集》,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8月,第435~443頁
180.回鶻文《兔王本生》及相關問題研究,《宗教學研究》2006年第3期,第64~71頁
181.回鶻印度歷史文化關係研究,《吐魯番學研究——第二屆吐魯番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02~108頁;《多元視野中的中外關係史研究》(多元視野中的中外關係史研究),延邊大學出版社,2007年4月,第96~105頁
182.回鶻文佛教徒禮懺文研究,《覺群佛學》(2006),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12月,第395~414頁
183.西夏與遼金間的佛教關係(楊富學、陳愛峰),《西夏學》第1輯,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第31~35頁
184.西夏與回鶻勢力在敦煌的興替,《西夏研究》第3輯《西夏學第二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37~143頁
186.圖理琛西使動因小議,《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第5~8頁(收入梁超主編《絲路文化新聚焦》,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第147~154頁)
187.關於回鶻摩尼教史的幾個問題,《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1期,第138~146頁
188.回鶻文《華嚴經·十無盡藏品》寫本殘卷研究(楊富學、阿依達爾·米爾卡馬力合),《敦煌研究》2007年第2期,第74~81頁
189.回鶻觀音信仰考,《觀世音菩薩與現代社會——第五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中文論文集》,臺北:法鼓文化,2007年4月,第253~276頁
190.佛教與甘州回鶻之外交(趙學東、楊富學),《敦煌研究》2007年第3期,第38~43頁
191.回鹘文《八十华严·毗卢遮那品》残叶研究(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杨富学),《内陆アジア言语の研究》第22号,2007年7月,第39~52页
192.回鶻文藏密經典所見“七寶”考(王紅梅、楊富學),《絲綢之路民族古文字與文化學術討論會文集》,三秦出版社,2007年7月,第63~73頁
193.鄯善敦煌吐蕃佛僧飲酒習俗考析(楊富學、許娜、秦才郎加),鄭炳林、樊錦詩、楊富學主編《敦煌佛教與禪宗學術討論會文集》,三秦出版社,2007年7月,第600~620頁
194.四川禪派淨眾與保唐之關係(王書慶、楊富學),《敦煌佛教與禪宗學術討論會文集》,三秦出版社,2007年7月,第459~470頁
195.吐火羅與回鶻文化,新疆龜茲學會編《龜茲學研究》第二輯,新疆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第72~93頁
196.西夏與絲綢之路的關係——以黑水城出土文獻為中心(楊富學、陳愛峰),沈衛榮、中尾正義、史金波主編《黑水城人文與環境研究——黑水城人文與環境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4月,第469~488頁
197.遼朝與大食帝國關係考論(楊富學、陳愛峰),《河北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第36~39頁(《宋遼金元史》2008年第1期,第46~50頁)
198.鄯善國佛僧飲酒習俗小考(楊富學、許娜),《新疆文史》2007年專號(總第40期),第66~71頁
199.回鶻文文獻與高昌回鶻經濟史的構建,《史學史研究》2007年第4期,第106~111頁(《歷史學》2008年第3期,第70~73頁)
200.回鶻佛教徒懺悔文及其特色,劉光華主編《谷苞先生90華誕紀念文集》,蘭州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第420~443頁
201.從生老病死看唐宋時期敦煌佛教的世俗化(楊富學、王書慶),《敦煌學輯刊》2007第4期,第125~136頁
202.民族語文與民族史研究,《鄭州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第120~122頁
203.關於摩訶衍禪法的幾個問題(楊富學、王書慶合),杜文玉主編《唐史論叢》第十輯,三秦出版社,2008年2月,第228~247頁
204.佛教“四大”與維吾爾醫學,《五臺山研究》2008年第1期,第49~53頁
205.論回鶻佛教與摩尼教的激蕩,《吐魯番學研究》2008年第1期(創刊號),第120~124頁
206.論鄯善國出家人的居家生活,《敦煌學》第二十七輯,臺北:南華大學敦煌學研究中心編印,2008年2月,第215~221頁
207.敦煌文獻所見武則天與達摩信衣之關係(楊富學、王書慶),王雙懷、郭紹林主編《武則天與神都洛陽》,中國文史出版社,2008年4月,第263~271頁
208.回鶻文文獻與古代維吾爾史的構建(楊富學、趙天英),瞿林東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史學研究》,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年3月,第176~194頁
209.也談“大朝通寶”錢幣的時代,《甘肅金融》2008年增刊1《中國錢幣與銀行博物館委員會2007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專輯》,第14~17頁
210.The Yuezhi and Dunhuang, KristiVol. 1, 2008, pp. 88-96
211.論西夏人的尚武精神(樊麗沙、楊富學),《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第66~70頁
212.也談敦煌文獻中的《付法藏因緣傳》(王書慶、楊富學),《敦煌學輯刊》2008年第3期,第94~106頁
213.大食與兩宋貿易關係研究(楊富學、陳愛峰),姜錫東、李華瑞主編《宋史研究論叢》第9輯(2007年韓中宋遼夏金元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河北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第304~337頁
214.《聖威平夷歌》所見西夏與克烈和親事小考(梁松濤、楊富學),《內蒙古社會科學》2008年第6期,第46~48頁
215.突厥碑銘所見黠戛斯與突厥回鶻關係考(王潔、楊富學),《內蒙古社會科學》2009年第1期,第48~52頁
216.敦煌文獻與唐代吐蕃史的構建(趙天英、楊富學),《史學史研究》2009年第1期,第98~103頁
217.《金剛經》與南宗禪——以敦煌文獻為中心(楊富學、王書慶),《敦煌研究》2009年第1期,第74~80頁
218.西夏與回鶻貿易關係考(陳愛峰、楊富學),《敦煌研究》2009年第2期,第99~103頁
219.黑水城出土夏金榷場貿易文書研究(楊富學、陳愛峰),《中國史研究》2009年第2期,第77~99頁(全文收錄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宋遼金元史》2010年第1期,第39~54頁)
220.西夏印度佛教關係考(陳愛峰、楊富學),《寧夏社會科學》2009年第2期,第104~108頁收入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等主編《新視野下的中外關係史》(中外關係史論文集第14輯),甘肅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05~115頁。
221.西夏境內的漢僧及其地位(樊麗沙、楊富學),《敦煌學輯刊》2009年第1期,第122~134頁
222.回鶻與遼上京,遼上京契丹·遼文化研究學會編《首屆遼上京契丹·遼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內蒙古文化出版社,2009年6月,第128~139頁
223.回鶻文《金光明經》及其懺悔思想,《西域歷史語言研究集刊》第二輯,科學出版社,2009年7月,第241~251頁
224.鄯善國佛教戒律問題研究,《吐魯番學研究》2009年第1期,第59~76頁
225.黑水城文獻所見西夏與大食之貿易(楊富學、陳愛峰),周緒紅主編《趙儷生先生紀念文集》,甘肅民族出版社,2009年8月,第600~607頁
226.敦煌本回鶻文《阿毗達磨俱舍論實義疏》研究(楊富學、薩仁高娃),元史研究會編,李治安主編《元史論叢》第11輯《慶賀蔡美彪先生八十華誕“元代民族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6月,第67~77頁;《敦煌研究》2010年第1期,第117~124頁
227.從朝貢和榷場貿易看西夏物產(趙天英、楊富學),《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第42~53頁
228.回鶻文《陶師本生》及其特點,《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年第5期,第66~70頁
229.論元代畏兀兒人的儒學(王紅梅、楊富學),《蘭州學刊》2009年第10期,第1~5頁
230.《宮廷詩集》中所見的“白高”釋義(梁松濤、楊富學),《宋史研究論叢》第10輯,河北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第66~74頁
231.碑銘贊所見唐五代敦煌的禪宗信徒(馬格俠、楊富學),《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第11期,第205~209頁。又載增勤主編《首屆長安佛教學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二卷《慈恩懿情——長安佛教的歷史演進與傳播(上)》,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0年8月,第219~226頁
232.《張淮深變文》所見“破殘回鶻”來源考,高國祥主編《文獻研究》第1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10年1月,第16~29頁(收入鄭炳林主編《敦煌民族研究》,甘肅民族出版社,2012年8月,第390~418頁)
233.西夏五臺山信仰斟議,《西夏研究》(創刊號),2010年第1期,第14~22頁
234.敦煌文獻P. 2977所見早期舍利塔考——兼論阿育王塔的原型(楊富學、王書慶),《敦煌學輯刊》2010年第1期,第66~89頁
235.甘州回鶻文化考屑,姜錫東、丁建軍主編《中華文明的歷史與未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10年4月,第32~46頁
236.佛教“四大”學說與維吾爾醫學之關係,廖肇羽主編《西域文化論叢》第三輯《穿越蒼涼:絲路中印文化交流展神韻》,中國文化出版社,2010年3月,第246~253頁
237.回鶻文摩尼教詩歌及其審美特徵(楊富學、阿不都外力·克熱木),《新疆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第72~76頁
238.回鶻佛教(《中國佛教通史》第十卷第六章),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11月,第371~396頁
239.西夏佛教(《中國佛教通史》第十卷第七章),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11月,第397~446頁
240.論漢傳佛教對回鶻的影響,束迪生、李肖、娜仁高娃主編《高昌社會變遷及宗教演變》,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91~208頁
241.佛教“四大”說對回鶻宇宙觀及醫學的影響,唐景福、才讓主編《西北民族宗教研究》第2輯,甘肅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第26~37頁
242.甘州回鶻與絲綢之路(朱悅梅、楊富學),張柱華主編《“草原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外關係史論文集第17輯),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61~174頁
243.從考古資料看甘州回鶻的文化(熱依汗•牙生、楊富學),《蘭州學刊》2010年第5期,198~201頁
244.回鶻學,卞孝萱、胡阿祥、劉進寶主編《新國學三十講》,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年1月,第275~300頁
245.論晚唐五代禪僧的行腳(趙娜、楊富學),《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171~176頁
246.甘州回鶻宗教信仰考,《敦煌研究》2011年第3期,第106~113頁
247.榆林窟回鶻文威武西寧王題記研究,曉克、何天明、雲廣主編《朔方論叢》第一輯,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11年9月,第96~103頁;中央文史研究館、敦煌研究院、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編《慶賀饒宗頤先生95華誕敦煌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書局,2012年12月,第214~218頁
248.《樂山堂神記》與福建摩尼教——霞浦與敦煌吐魯番等摩尼教文獻的比較研究,《文史》2011年第4期(總第97輯),第135~173頁
249.霞浦摩尼教文獻及其重要性(樊麗沙、楊富學),《世界宗教研究》2011年第6期,第186~193頁
250.“代別”雜考(趙娜、楊富學),《青海民族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第113~119頁
251.再論沙州回鶻國的成立,樊錦詩、榮新江、林世田主編《敦煌文獻、考古、藝術綜合研究——紀念向達教授誕辰11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中華書局,2011年12月,第365~385頁
252.蒙古豳王家族與河西西域佛教(張海娟、楊富學),《敦煌學輯刊》2011年第4期,第84~97頁
253.僕固部與唐朝關係考(趙靖、楊富學),《新疆大學學報》2011年第6期,第59~64頁
254.唐代僕固部世系考——以蒙古國新出僕固氏墓誌銘為中心,《西域研究》2012年第1期,第69~76頁
255.關於唐後期禪僧行腳的若干問題(楊富學趙娜),覺醒主編《覺群佛學》(2011),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第48~61頁
256.黑水城文獻的多民族性徵(楊富學、樊麗沙),《敦煌研究》2012年第2期,第1~8頁
257.蒙古豳王家族與河西西域佛教(張海娟、楊富學),《敦煌學輯刊》2011年第4期,第84~97頁蒙古豳王家族與元代西北邊防(楊富學、張海娟),《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2年第2期,第21~37頁(收入梁家貴主編《皖北文化研究集刊》第2輯《元後期政治與社會學術研討會專輯》,黃山書社,2012年10月,第162~181頁)
258.敦煌莫高窟464窟回鶻文榜題研究(阿依達爾·米爾卡馬力、楊富學),《民族語文》2012年第3期,第78~80頁
259.甘州回鶻行用文字考,《語言背後的歷史——西域古典語言學高峰論壇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38~144頁
260.回鶻摩尼教的消亡及相關問題,《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2年第9期,第210~216頁
261.河西多體文字合璧六字真言私臆,《中國藏學》2012年第3期,第89~93頁
262.《孔雀明王經》文本的形成與密教化(任曜新、楊富學),《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12年第5期,第107~111頁
263.西夏錢幣的流布區域及相關問題(楊富學、陳愛峰),《西夏研究》2012年第4期,第3~28頁(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宋遼金元史》2013年第2期,第41~63頁)
264.摩訶衍禪法對吐蕃佛教的影響,波波娃、劉屹主編Dunhuang Studies: prospects and problems for the coming second century of research, St. Petersburg, 2012, pp. 315-320.
265.回鶻摩尼寺的形成及其功能的異化,《吐魯番學研究》2012年第2期,第44~68頁
266.《溪母字與見母字讀音混同現象考析——以敦煌漢藏對音資料為例》(史淑琴、楊富學),《青海民族研究》2012年第4期,第149~153頁
267.西夏聖容寺及其相關問題考證(梁松濤、楊富學),《內蒙古社會科學》2012年第5期,第66~69頁
268.敦煌莫高窟第464窟的斷代及其與回鶻之關係,《敦煌研究》2012年第6期,第1~18頁
269.酒泉文殊山:回鶻佛教文化的最後一方淨土,《河西學院學報》2012年第6期,第1~6頁
270.回鶻改宗摩尼教問題再探,《文史》2013年第1期(總102輯),第197~230頁
271.《龍祠鄉約》所見元末西夏遺民的鄉村建設(王君、楊富學),《寧夏社會科學》2013年第1期,第93~99頁
272.回鶻佛教對印度英雄史詩《羅摩衍那》的借用,王邦維、陳金華、陳明編《佛教神話研究:文本、圖像、傳說與歷史》,上海:中西書局,2013年2月,第103~113頁
273.蒙古豳王家族與元代亦集乃路之關係(楊富學、張海娟),《敦煌研究》2013年第3期,第158~165頁(收入中國元史研究會編《元史論叢》第14輯,天津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453~461頁)
274.回鶻摩尼僧開教福建補說,《西域研究》2013年第4期,第109~117頁
275.西夏彌勒信仰及相關問題(楊富學、樊麗沙),《內蒙古社會科學》2013年第5期,第31~36頁
276.佉盧文文書所見鄯善國之佛教(楊富學、徐燁),《五臺山研究》2013年第3期,第3~9頁(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宗教》2013年第6期,第29~34頁)
277.吐峪溝半白半黑人骨像“摩尼教說”駁議(侯明明、楊富學),《吐魯番學研究》2013年第2期,第86~92頁
278.秦安西魏石塔詮索(俄玉楠、楊富學),《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14年第1期,第87~96頁
279.法曲子“三皈依”為詞牌說——敦煌本、霞浦本《三皈依》比較研究(包朗、楊富學),《文獻》2014年第1期,第49~58頁
280.五代宋初西北政治格局之再思考——以北漢與黨項關係為中心的考察(王東、楊富學),《蘭州學刊》2014年第1期,第23~28,轉40頁
281. 北宋錢荒之西夏因素考析(楊富學、李志鵬),《西夏研究》2014年第1期,第3~11頁(收入吐魯番學研究院、吐魯番博物館編《吐魯番學研究——古代錢幣與絲綢高峰論壇暨第四屆吐魯番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3月,第87~96頁)
282.摩尼教《冥福請佛文》所見佛教地獄十王(楊富學、包朗),《世界宗教文化》2014年第1期,第85~90頁
283.林瞪及其在中國摩尼教史上的地位,《中國史研究》2014年第1期,第109~124頁
284.高昌回鶻摩尼教稽考,《敦煌研究》2014年第2期,第68~75頁
285.“吃菜事魔”名實再探(楊富學、史亞軍),《山西大學學報》2014年第3期,第32~38頁
286.蒙古國新出僕固墓誌研究,《文物》2014年第5期,第77~82,轉88頁
287.鄯善國社會性質再議(楊富學、徐燁),《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14年第4期,第84~89頁
288.從蒙古豳王到裕固族大頭目(楊富學、張海娟、安玉軍),《河西學院學報》2014年第3期,第11~21頁
289.華化摩尼教對佛教地獄思想的融攝與改造——以霞浦摩尼教科儀書《冥福請佛文》為中心,《2013崇聖論壇論文集》,崇化主編,雲南民族出版社,2014年,第221~231頁
290.甘肅省博物館收藏的一件未刊北朝殘塔(俄玉楠、楊富學),《敦煌研究》2014年第4期,第17~22頁
291.如何認識和理解新疆宗教(吳雲貴、周燮藩、楊富學、鄭筱筠),《世界宗教文化》2014年第4期,第51~60頁
292.絲綢之路與宗教文化的傳播與交融(楊富學、彭曉靜),《中原文化研究》2014年第5期,第36~44頁
293. 鳳翔屈家山蒙古紀事磚及相關問題(楊富學、張海娟),《青海民族研究》2014年第4期,第95~102頁(《饒學與華學——第二屆饒宗頤與華學暨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成立十周年慶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年,第467~478頁)
294. 從霞浦本《摩尼光佛》看摩尼教對佛教的依託(楊富學、包朗),《宗教學研究》2014年第4期,第256~266頁
295. 李白《上雲樂》景教意蘊探蠡(楊富學、蓋佳擇),《石河子大學學報》2014年第6期,第108~114頁
296. 論黠戛斯在西域的進出(韓曉雪、楊富學),《吐魯番學研究》2014年第2期,第107~116頁
297.回鶻文《五臺山贊》及相關問題考釋(楊富學、張豔),《五臺山研究》2014年第4期,第50~56頁
298. 霞浦摩尼教新文獻《冥福請佛文》校錄研究(楊富學、史亞軍、包朗),高國祥主編《文獻研究》第4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14年12月,第83~98頁
299. 文殊山萬佛洞西夏說獻疑,《西夏研究》2015年第1期,第25~33頁(收入景愛主編《遼金西夏研究》第6卷,中國文史出版社,2017年,第411~424頁)
300. 佉盧文簡牘與鄯善國經濟史的構建(楊富學、徐燁),《石河子大學學報》2015年第1期,第105~110頁
301.河西史前畜牧業的發展與絲綢之路的孕育(楊富學、陳亞欣),《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15年第3期,第84~89頁
302. 佉盧文書所見鄯善國婦女土地問題辨析(文俊紅、楊富學),《石河子大學學報》2015年第2期,第40~44頁
303. 霞浦摩尼教文獻《摩尼光佛》與敦煌文獻之關係(楊富學、包朗),《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5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4月,第409~425頁
304.回鶻社會文化發展逆演進現象考析,《暨南學報》2015年第4期,第147~154頁
305. 大唐西市博物館藏《回鶻米副侯墓誌》考釋,《民族研究》2015年第2期,第78~86頁(人大報刊複印資料《魏晉南北朝隋唐史》2015年第5期,第72~78頁)
306.“裕固學”應擎起河西回鶻研究的大旗,《河西學院學報》2015年第3期,第1~7頁
307.蒙古豳王家族與裕固族的形成(楊富學、張海娟)《內蒙古社會科學》2015年第3期,第37~43頁
308.“東突厥斯坦”:一個由語言而地理再政治的偽命題,《石河子大學學報》2015年第4期,第1~9頁
309.《吐魯番出土文書》所見“
310.遼朝經幢及相關問題初探(楊富學、朱滿良),《密教文物整理與研究》(呂建福主編《密教研究》第4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12月,第149~179頁
311.裕固族東遷地西至哈至為沙州瓜州辯,《河西學院學報》2015年第6期,第1~10頁
312.霞浦摩尼教新文獻《摩尼光佛》校注(楊富學、包朗),《寒山寺佛學》第10輯,甘肅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第74~115頁
313.Three Uighur Inscriptions Quoted from Altun Yaruq in Dunhuang Mogao Grottoes 464,提交“Şingko Şeli Tutung Anısına Uluslararası Eski Uygurca Araştırmaları Çalıştayı” adıyla 4-6 Haziran 2011 tarihlerinde Ankara,2015, pp. 257-264
314.福建摩尼教祈雨與絲路沿線祈雨傳統之關聯(彭曉靜、楊富學),《石河子大學學報》2016年第1期,第29~33頁
315.藏族、蒙古族、土族因素與裕固族的形成(楊富學、安玉軍),《青海民族研究》2016年第2期,第107~110頁
316. 福州福壽宮摩尼光佛像雜考(楊富學、彭曉靜),《形象史學研究》(2015年下半年),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36~157頁
317.宋代民變與摩尼教的蟠結和原委(楊富學、彭曉靜),《石河子大學學報》2016年第3期,第1~9頁
318. 河西回鶻摩尼教稽考,《河西學院學報》2016年第3期,第21~27頁
319. 福州福壽宮摩尼教神祇探原(彭曉靜、楊富學),《世界宗教研究》2016年第3期,第118-128頁
320. 福壽宮:絲綢之路上宗教文化交流的活化石,《福建宗教》2016年第3期,第21~24頁
321.論裕固族藏傳佛教信仰的形成(張海娟、楊富學),《中國藏學》2016年第3期,第193~202頁
322.回鶻醫學與東西方醫學關係考(王丹、楊富學),《敦煌研究》2016年第4期,第119~125頁
323. 摩尼教對佛道降誕傳說的比附與改造(包朗、楊富學),《文史》2016年第4輯,第253~276頁
324.元代畏兀兒雙語作家考屑(胡蓉、楊富學),《民族文學研究》2016年第5期,第5~14頁
325.摩尼教祈雨:從波斯到福建(楊富學、彭曉靜),《中外關係視野下的一帶一路》,王欣、萬明主編,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2016年10月,第306~318頁
326.新疆和田出土突厥盧尼文木牘初探——突厥語部族聯手於闐對抗喀喇汗朝的新證據(白玉冬、楊富學),《西域研究》2016年第4期,第39~49頁
327.明教文佛祖殿:中伊絲路文化交流的活化石,才讓、牛宏主編《西北宗教論叢》第5輯,甘肅人民出版社,2016年9月,第3~16頁
328.河西史前畜牧業的生成及其特點(楊富學、陳亞欣),《中國經濟史研究》2016年第6期,第136~142頁
329.摩尼教術語“師氏”“師氏法”解詁(包朗、楊富學),《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16第6期,第124~134?頁
330.粟特文在絲綢之路沿線的傳播與影響(楊富學、趙天英),《河西學院學報》2017年第1期第6~12頁
331.長安出土《統毗伽可賀敦延陁墓誌》考釋(胡蓉、楊富學),《青海民族研究》2017年第1期,第116~121頁
332.論元代畏兀兒的忠君與報國(楊富學、王朝陽),《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17年第2期,第140~148頁
333.Mongol Ruler, Yugur Subjests, and Tibetan Buddhism, Translated by Ilia Moziasand Meir Shahar, (Yang Fuxue & Zhang Haijuan), Yeal Bentor & Meir Shahar (eds.),Chinese and Tibetan Esoteric Buddhism, Brill Academic Pub, April 20, 2017, pp.377-386
334.河西考古學文化與月氏烏孫之關係,《絲綢之路研究集刊》第1輯,商務印書館,2017年,第29~45頁
335.瓜州塔考辨,《敦煌研究》2017年第2期,第92~100頁
336. 敦煌本《秀禪師勸善文》考釋(楊富學、張田芳),《世界宗教文化》2017年第2期,第104~109頁
337.寧夏青銅峽出土《渾公夫人墓誌銘》新探(路虹、楊富學),《寧夏社會科學》2017年第3期,第190~196頁
338. 從《述善集》看宋元理學對濮陽西夏遺民的影響(楊富學、胡蓉),《西北師大學報》2017年第3期,第90-100頁
339.佉盧文簡牘所見鄯善國絲織品貿易(楊富學、劉源),《石河子大學學報》2017年第3期,第52~60頁
340. 玉門“西域城”即“下苦峪”考,《絲綢之路》2017年第16期,第18~23頁
341.裕固族對敦煌文化的貢獻,《河西學院學報》2017年第4期,第1~14頁
343.陝西鳳翔紫荊村屈氏蒙古遺民考原(楊富學、張海娟),《青海民族研究》2017年第3期,第142~147頁
344.儒家孝道思想在回鶻中的流播與影響(楊富學、張海娟),《內蒙古社會科學》2017年第5期,第72~80頁
345. 裕固族與敦煌晚期石窟,《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第46~57頁
346.福建摩尼教遺存踏查之主要收穫(楊富學、李曉燕、彭曉靜),《宗教學研究》2017年第4期,第259~271頁
347.敦煌寫卷“落蕃詩”創作時代再探(楊富學、蓋佳擇),劉進寶主編《絲路文明》第2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2月,第147~172頁
348.論唐與回鶻關係的歷史轉折,《暨南學報》2017年第11期,第115~120頁
349. 霞浦摩尼教夷數崇拜考(楊富學、薛文靜),《世界宗教文化》2017年第6期,第71~77頁
350. 敦煌本回鶻文《說心性經》為禪學原著說(楊富學、張田芳),《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8年第1期,第79~86頁
351. 敦煌寫卷《張淮深碑》背後佚名詩文稽年(楊富學、蓋佳擇),《青海師範大學學報》2018年第1期,第129~137頁
352.高昌回鶻植棉業及其在世界棉植史上的地位(李陽、楊富學),《石河子大學學報》2018年第1期
353. 從錢幣資料看印塞王國與後印希王國對罽賓統治的交替(楊富學、袁煒),《中國錢幣》2018年第1期
354. 回鶻文《針灸圖》及其與敦煌針灸文獻之關聯(楊富學、張田芳),《中醫藥文化》2018年第2期
355. 莫高窟第61窟甬道為元代西夏窟說,《西夏學》第17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356. 回鶻文《說心性經》作者身份考(楊富學、張田芳),《中國邊疆學》第7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
四、書評、綜述與序跋
1.近年國內河西回鶻研究綜述,《敦煌研究》1992年第2期,第98~109頁(收入楊富學、楊銘主編《中國敦煌學百年文庫·民族卷》3,176~192;贊丹卓尕主編《裕固族研究論文續集》(上冊),蘭州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第494~515頁)
2.獨闢蹊徑開創新說——讀李正宇《中國唐宋硬筆書法——敦煌古代硬筆書法寫卷》,《敦煌研究》1994年第2期,第152~153頁
3.德藏西域梵文寫本:整理與研究回顧,《敦煌研究》1994年第2期,第127~138頁
4.近年國內裕固族歷史文化研究述評(與李吉和合著),《甘肅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第24~34頁(收入楊進智主編《裕固族研究論文集》,蘭州大學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12、818~430頁)
5.《從摩尼教到明教》述評,《西域研究》1994年第4期,第123~125頁;維文版載《新疆社會科學》1995年第1期,第130~133頁
6.書評:蘇北海著《新疆岩畫》,《新史學》(臺北)6: 4,1995年,第209~212頁
7.裕固族研究成果大展示——《裕固族研究論文集》,《新疆社會科學情報》1997年第1期,第19~21頁
8.蘇北海與哈薩克族史研究,《慶祝劉義棠教授七秩華誕暨榮退特刊》(《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報》第23期),臺北,1998年12月,第213~218頁
9.《拉卜楞寺志》漢譯本述評,《民族古籍》1998年第4期,第37~38頁
10.1997~1998年大陸地區唐代學術研究概況——敦煌學(與劉永連、丁曉瑜合著),《中國唐代學會會刊》(臺北)第9期,1998年11月,第105~118頁
11.二十世紀中國回鶻佛教研究概述,《甘肅民族研究》1999年第3期,第28~32;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編《中國宗教研究年鑒(1997~1998)》,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7月,第177~186頁
12.回鶻摩尼教研究百年回顧,《敦煌學輯刊》1999年第2期,第105~113頁
13.《斯坦因:考古與探險》評介(與黃建華合寫),《敦煌研究》1999年第4期,第178~182頁
14.1998~1999年大陸地區唐代學術研究概況——敦煌吐魯番學,《中國唐代學會會刊》(臺北)第10期,1999年12月,第163~196頁
15.百年敦煌(與何寶民合寫),《尋根》2000年第4期,第5~15頁
16.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研究百年回顧,《敦煌研究》2000年第4期,第169~177頁
17.百年來回鶻文文學研究回顧,《西域研究》2000年第4期,第80~88頁
18.孫修身先生與敦煌學,《敦煌吐魯番研究》第5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5月,第281~286頁
19.《三晉古塔》評介,《五臺山研究》2001年第3期,第46~48頁
20.回鶻景教研究百年回顧,《敦煌研究》2001年第2期,第167~173頁
21.回鶻文文獻語言研究百年回顧(鄧浩、楊富學合著),《語言與翻譯》2001年第2期,第1~5頁
22.西域敦煌回鶻佛教文獻研究百年回顧,《敦煌研究》2001年第3期,第152~162頁
23.贊丹卓尕主編《裕固族研究論文續集·序》,蘭州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第1~2頁
24.20世紀國內敦煌吐蕃歷史文化研究述要,《中國藏學》2002年第3期,第65~73頁
25.國內敦煌民族史研究述要,《中國民族研究年鑒》2002年卷,民族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71頁
26.書評:茨默《佛教與回鶻社會》,《華林》第3卷,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1月,第445~449頁
27.二十世紀西夏遺民研究,《二十世紀西夏學》,寧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223~234頁
28.二重互證 鉤沉發隱——讀杜建錄著《西夏經濟史》,《寧夏大學學報》2004年第5期,第38~40頁
29.海峽兩岸對回鶻佛教的研究及存在的問題,《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通訊集刊》(2002-2005),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32~139頁
30.西部裕固語研究的里程碑——陳宗振著《西部裕固語研究》評介(楊富學、郎建蘭),《甘肅民族研究論叢》第2輯,甘肅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第513~521頁
31.“絲綢之路民族古文字與文化學術討論會”綜述,《敦煌學輯刊》2005年第4期,第169~177頁
32.《殊方異藥——出土文書與西域醫學》述評,《西域研究》2006年第2期,第114~117頁
33.《消失的王國——西夏》評介(楊富學、寧萍),《甘肅民族研究》2006年第1期,第109~110頁
34.“中國少數民族史學與歷史學多學科研究方法學術研討會”綜述(楊富學、趙天英),《甘肅民族研究》2008年第1期,第106~111頁
35.新世紀初國內西夏佛教研究回顧與展望(楊富學、張海娟),《西夏學》第6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0月,第226~241頁
36.元明蒙古豳王家族史研究回顧(楊富學、張海娟),《吐魯番學研究》2011年第2期,第131~141頁
37.新世紀初國內敦煌吐蕃歷史文化研究述要(楊富學、樊麗沙),《西夏研究》2012年第1期,第98~112頁
38.張碧波著《薩滿文化研究·序》,甘肅民族出版社,2012年8月,第3~13頁
39.敦煌與中外關係史研究三十年——紀念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成立三十周年,《2012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通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8月,第95~107頁
40.福建摩尼教研究的百年成就及存在的問題(計佳辰、楊富學),《世界宗教文化》2012年第5期,第112~116頁
41.史金波先生與西夏佛教研究(楊富學、樊麗沙),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編《薪火相傳——史金波先生70壽辰西夏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9月,第496~507頁
42.《中國西北宗教文獻·總序》(卓新平、楊富學),甘肅民族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2頁
43.新世紀初國內回鶻佛教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西夏研究》2013年第2期,第57~77頁
44.摩尼教與宋元東南沿海農民起義——研究述評與展望(楊富學、史亞軍),《宗教學研究》2013年第2期,第240~246頁
45.《敦煌與絲綢之路學術文叢·總序》(俄軍、楊富學),甘肅教育出版社,2014年4月,第1~2頁
46. 根植西夏,惠施泉界——評牛達生新著《西夏錢幣研究》(楊富學、曹源),《西夏研究》2015年第2期,第119~122頁
47. 敦煌吐魯番摩尼教文獻研究述評(楊富學、蓋佳擇),《吐魯番學研究》2015年第2期,第79~95頁
48. 敦煌祆教研究述評(楊富學、蓋佳擇),《2016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通訊》,郝春文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60~85頁
49.唐代兩京、敦煌景教寫本文獻研究述評(蓋佳擇、楊富學),杜文玉主編《唐史論叢》第24輯,三秦出版社,2017年,第324~355頁
50.敦煌民族歷史文化研究的現狀與展望,《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第14~15頁
51. 《高昌石窟壁畫線描集·吐峪溝石窟》序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5月,第1~4頁
52.《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書系》總序,《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書系》,甘肅文化出版社,2017年5月,第1~6頁
53.《西北高原原生態文化學新視野——西北高原古文化研究》序,《甘肅民族研究》2017年第2期,第98~99頁
54. 海外元代畏兀兒人研究述評(楊富學、王朝陽),《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7年第3期,第152~161頁
55. 2014年西夏學研究綜述(楊富學、韓樹偉),景愛主編《遼金西夏研究》第6卷,中國文史出版社,2017年,第76~108頁
56. 2015年西夏學研究綜述(楊富學、韓樹偉),景愛主編《遼金西夏研究》第6卷,中國文史出版社,2017年,第109~142頁
五、譯文
1.喜瑪拉雅藝術([美]弗舍著,楊富學、楊漢璋譯),《西藏民族學院學報》1990年第5期,第32~38頁
2.東京國家博物館藏回鶻文木簡([日]梅村坦著,楊富學、黃建華譯),《敦煌研究》1990年第3期,第46~56頁
3.高昌回鶻王國(西元840~1400年)的君主觀念([德]葛瑪麗著,趙崇民、楊富學譯),《民族譯叢》1990年第4期,第47~53頁
4.柏林印度藝術博物館吐魯番藏品目錄(377~566)(趙崇民、楊富學譯),《吐魯番學研究專集》,烏魯木齊,1990年12月,第383~462頁
5.絲路地區的供養人([德]凱林克特著,趙崇民、楊富學譯),《陽關》1991年第2期,第39~44頁
6.敦煌出土元代回鶻文佛教徒書簡([日]森安孝夫著,楊富學、黃建華譯),《敦煌研究》1991年第2期,第37~48頁
7.高昌回鶻王國的商業([德]茨默著,趙崇民、楊富學譯),《民族譯叢》1991年第4期,第45~50頁
8.敦煌吐蕃文禪寫本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日]上山大峻著,楊富學、楊漢璋譯),《西藏研究》1992年第3期,第133~146頁
9.中亞新出土的兩件佉盧文書([美]邵瑞祺著,楊富學、黃建華譯),《新疆文物》1992年譯文專刊,第56~60頁
10.唐五代敦煌佛教透視([丹麥]H. H. 索仁森著,楊富學譯),《敦煌學》(臺北)第18期,1992年3月,第79~96頁
11.貴霜文明與世界文化([俄]B. G. 加富羅夫著,楊富學譯),《民族譯叢》1993年第1期,第42~50頁
12.中華人民共和國藏回鶻文寫本([日]梅村坦著,楊富學譯),《西北民族研究》1993年第2期,第151~161頁
13.蒙元前期的穆斯林([美]莫里斯·羅薩比著,楊富學、李吉和譯),《甘肅民族研究》1993年第4期,第113~124頁
14.絲路古道上的諸民族([德]克林凱特著,趙崇民、楊富學譯),《民族譯叢》1993年第6期,第52~61、12頁
15.柏林印度藝術博物館“吐魯番藏品”中克孜爾出土木質佛像風格研究([印]查雅·巴塔恰爾雅著,楊富學譯),《敦煌研究》1994年第1期,第133~144頁
16.普林斯頓收藏的敦煌寫本殘卷([美]布里特著,李吉和、楊富學譯),《敦煌學輯刊》1994年第1期,第111~116頁
17.英國中亞古物收集品中的印—漢二體錢([英]赫恩雷著,楊富學譯),《新疆文物》1994年第3期,第98~107頁
18.英國中亞古物收集品中的印—漢二體錢補考([英]赫恩雷著,楊富學譯),《新疆文物》1994年第3期,第108~109頁
19.漢佉二體錢([英]托瑪斯著,楊富學譯),《新疆文物》1994年第3期,第110~117頁
20.以漢文佉盧文為銘的中亞錢幣([印]穆克吉著,楊富學譯),《新疆文物》1994年第3期,第118~122頁
21.絲綢之路上的宗教([德]克林凱特著,趙崇民、楊富學譯),《陽關》1995年第1期,第38~41、22頁;1995年第2期,第41~43頁
22.居延漢簡公文研究([日]永田英正著,楊富學譯),《甘肅社會科學》1995年第1期,第86~89頁
23.印度佛教石窟壁畫的主要特徵([印]M. N. 德什班德著,楊富學譯),《敦煌研究》1995年第2期,第45~51頁
24.印度岩刻佛教建築概觀([印]M. C. 約什著,楊富學譯),《敦煌研究》1995年第2期,第52~63頁
25.須大拏本生研究([印]A. 詹姆柯德卡爾著,楊富學譯),《敦煌研究》1995年第2期,第64~68頁
26.阿旃陀·巴米揚·吐魯番與敦煌間的文化聯繫([印]P. 貝納爾吉著,楊富學譯),《敦煌研究》1995年第2期,第69~79頁
27.敦煌佛教藝術的多樣性——新德里國立博物館的中亞收藏品([法]查雅·哈斯奈爾著,楊富學譯),《敦煌研究》1995年第2期,第80~88頁
28.敦煌壁畫中的觀音([印]洛克什·錢德拉等著,楊富學譯),《敦煌研究》1995年第2期,第89~100頁
29.印度古物的保護問題([印]B. N. 譚頓著,楊富學譯),《敦煌研究》1995年第2期,第101~107頁
30.岩刻窟龕之保護([印]R. 辛古普塔著,楊富學譯),《敦煌研究》1995年第2期,第108~113頁
31.敦煌文獻所見變文與變相之關係([俄]孟列夫著,楊富學譯),《敦煌研究》1995年第2期,第114~117頁
32.敦煌漢文禪寫本研究略史([日]田中良昭著,楊富學譯),《敦煌學輯刊》1995年第1期,第116~131頁
33.突厥之君主觀([日]護雅夫著,朱悅梅、楊富學譯),《西北民族研究》1995年第2期,第243~254頁(收入楊富學編著《回鶻學譯文集新編》,甘肅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1~16頁)
34.榆林窟回鶻畫像及回鶻蕭氏對遼朝佛教藝術的影響([美]葛霧蓮著,楊富學譯),《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1995年第1期,第3~8頁;又載敦煌研究院編《1994年敦煌學國際研討會文集——紀念敦煌研究院成立50周年》,石窟考古卷,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0年6月,第288~295頁
35.前蘇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寫本部典藏西域本經籍([俄]G. M. 榜迦德—列文、M. L. 沃羅巴耶娃—吉斯雅托夫斯卡雅合著,楊富學譯),《佛學研究》第4期,1995年,第178~187頁
36.摩尼文突厥語貝葉書([美]克拉克著,楊富學譯),《西域研究》1996年第2期,第46~53頁(收入楊富學編著《回鶻學譯文集新編》,甘肅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199~208頁)
37.柏林吐魯番藏品中的古代印本([德]茨默著,桂林、楊富學譯),《隴右文博》1996年第2期,第22~24頁(收入楊富學編著《回鶻學譯文集新編》,甘肅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87~92頁)
38.吐魯番文獻所見摩尼的印度之旅([德]宗德曼著,楊富學譯),《敦煌學輯刊》1996年第2期,第132~136頁
39.吐魯番文獻所見古突厥語行星名稱([德]茨默著,桂林、楊富學譯),《敦煌研究》1997年第2期,第179~184頁
40.敦煌本吐蕃文殘卷《自天而降的達磨》([英]黎吉生著,楊富學、李吉和譯),《甘肅民族研究》1997年第1期,第124~127頁
41.北方民族的一種神話動物([美]塞瑞斯著,楊富學譯),《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1997年第3期,第1~3頁
42.上古時代中亞的種族問題([俄]李特文斯基著,楊富學、李吉和譯),《新疆文物》1997年第4期,第69~73頁
43.玄奘和彌勒——回鶻文《玄奘傳》研究([德]茨默著,桂林、楊富學譯),《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98年第1期,第54~56頁
44.關於回鶻摩尼教的幾個問題([德]茨默著,桂林、楊富學譯),《敦煌學輯刊》1998年第1期,第147~150頁
45.早期突厥諸族天文學術語綜考([英]克勞遜著,楊富學譯),《西北民族研究》1998年第2期,第220~230頁
46.柏林收藏的回鶻語文獻及其研究概況([德]茨默著,桂林、楊富學譯),《敦煌學輯刊》1999年第1期,第136~141頁
47.1970年以來吐魯番敦煌回鶻文宗教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德]茨默著,楊富學譯),《敦煌研究》2000年第2期,第169~179頁
48.論六朝時代的考試制度([美]丁愛博著,楊富學譯),敦煌研究院編《1994年敦煌學國際研討會文集——紀念敦煌研究院成立50周年》,宗教文史卷(下),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0年6月,179~186頁
49.回鶻板刻佛本生故事變相([德]茨默著,桂林、楊富學譯),《敦煌學輯刊》2000年第1期,第138~148頁
50.敦煌出土敘利亞文基督教文獻殘卷([德]克雷恩、土巴奇著,趙崇民、楊富學譯),敦煌研究院編《敦煌研究文集·敦煌研究院藏敦煌文獻研究篇》,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0年9月,493~509頁
51.吐魯番摩尼教題記中的“國王”([德]茨默著,桂林、楊富學譯),《敦煌學輯刊》2003年第1期,第148~153頁
52.冬宮博物館藏西夏壁畫的風格特徵([俄]薩莫斯約克著,楊富學譯),《2000年敦煌學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紀念敦煌藏經洞發現暨敦煌學百年》(石窟藝術卷),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3年9月,第222~243頁
53.一份回鶻文羅摩故事殘卷([德]茨默著,桂林、楊富學譯),《隴右文博》2004年第1期,第47~50頁(收入楊富學編著:《回鶻學譯文集新編》,甘肅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305~310頁)
54.新疆出土梵文佛典及其相關問題([蘇]榜迦德—列文、沃羅巴耶娃—吉斯雅托夫斯卡雅合著,楊富學、王新青譯),《佛學研究》第13期,2004年,第344~352頁
55.佛經題跋所見回鶻佛教徒的功德觀([德]茨默著,桂林、楊富學譯),《吐魯番學研究》2005年第1期,第68~89頁
56.回鶻人的佛教寫經([德]茨默著,桂林、楊富學譯),《法源——中國佛學院學報》第23期,2005年,第294~318頁
57.佉盧文書所見鄯善國佛教僧侶的生活([印]阿格華爾著,楊富學、許娜譯),《甘肅民族研究》2006年第4期,第100~104頁
58.再論吐魯番出土蒙古文殘片TM 92([德]傅海波著,楊富學、安陽譯),《甘肅民族研究》2006年第4期,第105~108頁
59.蒙古語譯《佛說北斗七星延命經》中殘存的回鶻語因素([日]松川節著,楊富學、秦才郎加譯),《甘肅民族研究》2007年第2期,第75~80頁
60.《中國收藏的敦煌吐蕃文獻》(散·馮·謝克著,楊富學、許娜譯),《隴右文博》2007年第2期,第31~38頁
61.論中亞摩尼教、基督教、佛教之關係——評《絲綢之路上基督教、諾斯替教和佛教之碰撞》([瑞士]孟格斯著,桂林、楊富學譯),《敦煌學輯刊》2007年第3期,第171~178頁(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宗教》2008年第2期,第128~133頁)
62.回鶻文佛經題跋中的功德主([德]茨默著,桂林、楊富學譯),《法源——中國佛學院學報》第25期,2007年,第301~312頁
63.吐蕃帝國的西漸([美]白桂思著,楊富學、安陽合譯),《安多研究》第4輯,民族出版社,2007年12月,第461~469頁
64.新疆發現的梵文佛典([蘇]榜迦德—列文、沃羅巴耶娃—吉斯雅托夫斯卡雅著,王新青、楊富學合譯),《吐魯番學研究》2008年第2期,第101~117頁
65.膽巴:蒙古汗廷中的藏族喇嘛([德]傅海波著,楊富學、趙天英譯),《安多研究》第5輯,民族出版社,2009年6月,第190~196頁
66.摩尼教神祇的一個未知稱謂([伊朗]哈桑著,楊富學、徐晶晶譯),《吐魯番學研究》2009年第2期,第131~133頁
67.從亞塞拜然到敦煌——祆教考證之一([加拿大]陳三平著,楊富學、劉錦譯),達力紮布主編《中國邊疆民族研究》第3輯,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0年4月,第284~291頁
68.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寫本研究所西夏文文獻之收藏與研究([俄]克恰諾夫著,楊富學、裴蕾譯),《西夏研究》2010年第3期,第14~24頁(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宋遼金元史》2011年第1期,第47~55頁)
69.論所謂的“漢佉二體錢”([日]榎一雄著,楊富學、樊麗沙譯),《甘肅金融》2010年增刊1《2009年甘肅地方貨幣學術研討會專輯》,第26~39頁
70.亞洲博物館藏摩尼教文獻([俄]利夫希茨著,楊富學、趙天英譯),《敦煌學輯刊》2010年第3期,第186~192頁
71.新疆與敦煌發現的突厥盧尼文文獻([俄]克里亞施托爾內著,楊富學、王立恒譯),《吐魯番學研究》2010年第2期,第82~91頁
72.新疆探察及早期中古突厥語寫本的發現([俄]土穀舍娃著,楊富學、張海娟譯),《西域文史》第5輯,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年12月,第303~310頁
73.《栴檀瑞像傳入中國記》的回鶻語與藏語譯文([日]百濟康義著,楊富學、秦才郎加譯),達力紮布主編《中國邊疆民族研究》第4輯,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1年1月,第261~272頁
74.敦煌出土察合台汗國蒙古文令旨([日]松井太著,楊富學、劉錦譯),達力扎布主編《中國邊疆民族研究》第4輯,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1年1月,第273~284頁(收入鄭炳林主編《敦煌民族研究》,甘肅民族出版社,2012年8月,第474~498頁)
75.元代西夏僧人沙羅巴事輯([德]傅海波著,楊富學、樊麗沙譯),甘肅省藏學研究所編《安多研究》第7輯(漢文版),甘肅民族出版社,2011年4月,第214~225頁
76.東西察合台系諸王族與回鶻藏傳佛教徒——再論敦煌出土察合台汗國蒙古文令旨([日]松井太著,楊富學劉宏梅譯),《甘肅民族研究》2011年第3期,第46~63頁(收入楊富學編著:《回鶻學譯文集新編》,甘肅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93~116頁)
77.後吐蕃時代藏語文在西域河西西夏的行用與影響([日]武內紹人著,楊富學譯),《敦煌研究》2011年第5期,第106~114頁
78.突厥語摩尼教寫本的重要性([德]克林凱特著,楊富學、樊麗沙譯),《回鶻學譯文集》,甘肅民族出版社,2012年8月,第137~154頁
79.安史之亂中的突厥與回鶻([哈薩克]加莫洛夫著,楊富學、田小飛譯),《回鶻學譯文集》,甘肅民族出版社,2012年8月,第245~254頁
80.古代突厥語詩歌的韻律結構([土耳其]錢德齋著,楊富學、趙靖譯),《回鶻學譯文集》,甘肅民族出版社,2012年8月,第297~303頁
81.牟羽可汗對摩尼教的皈依([美]克拉克著,楊富學、陳瑞蓮譯),《回鶻學譯文集》,甘肅民族出版社,2012年8月,第317~372頁
82.耶穌涅槃——中亞摩尼教對佛教的依託([德]克林凱特著,陳瑞蓮、楊富學譯),《河西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第17~25頁(收入楊富學編著《回鶻學譯文集新編》,甘肅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179~192頁)
83.新疆出土佉盧文文書所見奴隸和農奴的處境([印]阿格華爾著,楊富學、徐燁譯),《中國邊疆民族研究》第7輯,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302~319頁
84.鄂爾渾傳統的中斷——840年後黠戛斯回歸葉尼塞考([美]德羅姆普著,楊富學、韓曉雪譯),《中國邊疆民族研究》第7輯,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311~324頁(收入楊富學編著《回鶻學譯文集新編》,甘肅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17~37頁)
85. 蒙古時期東方與西方的際會([美]布雷爾著,楊富學、海瀅譯),《甘肅民族研究》2013年第3期,第75~79頁(收入楊富學編著《回鶻學譯文集新編》,甘肅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324~333頁)
86. 金色世界:敦煌寫本《五臺山聖境贊》研究([美]卡特里著,楊富學、張豔譯),《五臺山研究》2014年第1期,第11~20頁
87. 西域出土古藏語田籍初探([日]岩尾一史著,楊富學、楊春燕譯),《西夏研究》2014年第2期,第66~71頁
88.《中陰圖:敦煌出土插圖本〈十王經〉研究》([美]太史文著,党燕妮 楊富學譯,杜斗城校),《西夏研究》2014年第4期,第108~116頁
89. 和田出土木製品盧尼文題銘([德]茨默著,韓曉雪譯,楊富學校),楊富學編著《回鶻學譯文集新編》,甘肅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77~79頁
90. 絲綢之路上的突厥銘文:天山盧尼文銘刻([俄]克里亞施托爾內著,楊富學、劉毓萱譯),《回鶻學譯文集新編》,甘肅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80~86頁
91. 柏林“吐魯番收藏品”中的古代印本([德]茨默著,桂林、楊富學譯),楊富學編著《回鶻學譯文集新編》,甘肅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87~92頁
92. 回鶻文佛教文獻的翻譯技巧([匈牙利]潑奇奧著,張海娟、楊富學譯),《河西學院學報》2015年第1期,第1~7頁(收入楊富學編著《回鶻學譯文集新編》,甘肅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117~126頁)
93. 一件敦煌禪文獻在吐魯番回鶻語中的音轉與翻譯([德]茨默著,楊富學、朱滿良譯),楊富學編著《回鶻學譯文集新編》,甘肅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127~135頁
94. 出自巴米揚的一件回鶻文殘卷([德]茨默著,楊富學譯),楊富學編著《回鶻學譯文集新編》,甘肅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142~145頁
95.西伯利亞岩刻所見黠戛斯摩尼教([美]孟赫奮著,楊富學譯),楊富學編著《回鶻學譯文集新編》,甘肅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146~162頁
96. 敦煌與圖瓦突厥盧尼文文獻之摩尼教母題([俄]克里亞施托爾內著,楊富學譯),楊富學編著《回鶻學譯文集新編》,甘肅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163~168頁
97. 回鶻語čxšapt ay和摩尼教在中國東南的傳播([日]森安孝夫著,楊富學、計佳辰譯),楊富學編著《回鶻學譯文集新編》,甘肅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169~178頁
98. 中古中亞之基督教、佛教和摩尼教([德]克林凱特著,葉佳敏、陳瑞蓮譯,楊富學校),楊富學編著《回鶻學譯文集新編》,甘肅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193~198頁
99. 回鶻摩尼教的衰落與佛教的興起——兼論回鶻佛教的源流([日]森安孝夫著,楊富學譯),楊富學編著《回鶻學譯文集新編》,甘肅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209~224頁
100. 葡萄溝所出敘利亞語、粟特語和回鶻語文獻([英]亨特著,楊富學、顏福譯),楊富學編著《回鶻學譯文集新編》,甘肅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225~238頁
101. 迦爾迪齊論突厥([英]馬丁奈茲著,楊富學、凱旋譯),楊富學編著《回鶻學譯文集新編》,甘肅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239~264頁
102. 8世紀朝鮮王陵石像生之中亞母題([韓國]權庸弼著,楊富學、文俊紅譯),楊富學編著《回鶻學譯文集新編》,甘肅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311~314頁
103.822~823年吐蕃回鶻會盟考([匈牙利]史爾弼著,楊富學、趙天英譯),楊富學編著《回鶻學譯文集新編》,甘肅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315~323頁
104. 從食物及烹飪看蒙古文化的突厥化([美]布耶爾著,樊麗沙譯,楊富學校),楊富學編著《回鶻學譯文集新編》,甘肅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334~344頁
105.回鶻文、蒙古文文獻中所見蒙古帝國時期對度量衡的統一([日]松井太著,陳光文、楊富學譯),楊富學編著《回鶻學譯文集新編》,甘肅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345~359頁
106.回鶻醫學與回鶻文本《醫理精華》考釋([德]茨默著,楊富學、侯明明譯),楊富學編著《回鶻學譯文集新編》,甘肅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360~375頁
107.吐峪溝第42窟禪觀壁畫研究——兼及漢文禪觀文獻的起源([日] 山部能宜著,陳瑞蓮譯,楊富學校),《敦煌研究》2015年第4期,第35~42頁(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宗教》2015年第6期,第21~29頁)
108.丹丹烏里克二號殿所見於闐訶利帝壁畫([印]洛克什·錢德拉著,楊富學譯),《敦煌研究》2015年第5期,第45~50頁
109. 摩尼、印度和摩尼教([德]宗德曼著,唐莉雲譯,楊富學校),《石河子大學學報》2015年第4期,第29~34頁
110. 突厥冊封中原“可汗”考([美]德羅姆普著,楊富學、李陽譯),《河西學院學報》2016年第1期,第18~27頁
111. 一杯涼水——黑水城出土突厥語景教文獻([德]茨默著,楊富學、彭曉靜譯),《西夏研究》2016年第2期,第34~38頁
112. 三件古突厥語《五臺山贊》殘片([德]茨默著,楊富學、熊一瑋譯),《吐魯番學研究》2016年第1期,第122~131頁
113. 從《觀無量壽經》看吐魯番吐峪溝“摩尼教窟”之指歸([日]山部能宜著,楊富學、侯明明譯),強躍主編《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23輯,三秦出版社,2016年11月,第257~268頁
114. 吐魯番諸城古回鶻語稱謂([日]松井太著,楊富學、陳愛峰譯),《吐魯番學研究》2017年第1期,第113~133頁
115. 回鶻人書寫的漢語“禮懺”文獻二種([日]橘堂晃一著,楊富學、胡蓉譯),《河西學院學報》2017年第3期,第29~39頁
116.吐魯番出土古敘利亞語和新波斯語醫學文獻([英]辛姆斯-威廉姆斯著,楊富學、單超成譯),《吐魯番學研究》2017年第2期,第96~101頁
117. 從《觀無量壽經》看吐魯番吐峪溝“摩尼教窟”之指歸([日]山部能宜著,楊富學、侯明明譯),強躍主編《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23輯,三秦出版社,2016年11月,第257~268頁
118. 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藏中國摩尼教繪畫新解([美]森田美貴著,宋焰朋譯,楊富學校),強躍主編《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24輯,第252~258頁
六、學界評價
1.烏邁爾江·努日:《維吾爾學家楊富學及其著作》,《新疆地方誌》2004年第1期(維吾爾文版),第41~46頁
2.李永平:《楊富學研究員與回鶻文、敦煌學研究》,《社科縱橫》2005年第4期,封二~封三
3. 阿力甫·巴拉提、王紅梅、譚婧霞:《楊富學教授與回鶻學研究》,《河西學院學報》2016年第4期,第28~39頁
4. 阿力甫·巴拉提、譚婧霞:《回鶻學家楊富學教授與他的學術成就》,刊《新疆社會科學》(維吾爾文版)2016年第4期,第104~113頁
5. 編輯部:《楊富學及其學術成就》,《內蒙古社會科學》2013年第5期封2.
(感謝楊富學先生授權,王明江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