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強《從長安到敦煌:古代絲綢之路書法圖典》出版(附:王素/序)
張永強《從長安到敦煌:古代絲綢之路書法圖典》出版(附:王素/序)
太史政 1周前
构建丝绸之路书法史的探索之作
《从长安到敦煌——古代丝绸之路书法图典》出版
由张永强编著的“浙江省 2018 主题出版项目”《从长安到敦煌——古代丝绸之路书法图典》一书,近日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以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两个地点——长安和敦煌为纽带,跨越关中、河西走廊、天山南北和青海西藏地区,对中国书法史上最灿烂时期的周秦汉唐书法进行系统整理展示的大型艺术类图录。
一、构建丝绸之路书法史的探索
故宫博物院古文献研究所所长,我国著名敦煌吐鲁番学学者、史学家王素先生为本书撰序,并赋诗给予高度评价。全诗如下:
“丝绸古道几时开?鸟迹绳文已在哉!仓颉作书天雨粟,青莲弄笔上阳台。
银钩铁画龙蛇走,大漠长河驼马来。读罢宏篇难掩卷,凭栏西眺久徘徊。”
王素先生在《序言》中指出:“二十世纪以来,丝绸之路一直受到关注,天马之路、苜蓿之路、葡萄之路、金钱之路、白银之路、香药之路、法宝之路、书籍之路、写本之路,各种研究不断涌现,可惜未见有人提出书法之路。可见丝绸之路书法史是一个值得期待的选题。……本书所收书法作品,选材和介绍都极其严谨。选材一般要求有明确出土地、明确书手、明确书写时间、明确收藏单位(包括他本人的破禅室藏品)。介绍除了每章开头有综述外,每件书法作品大致都有名称、时代、尺寸、题解、释文等专栏。重要的书法作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特殊处理。……甲骨、金石、简帛、砖瓦、文书等应有尽有。不仅可以了解丝绸之路沿线中国书法从早期滥觞到唐代臻于极盛的发展过程,还可以管窥永强君的创新精神与学术素养。……本书从版式设计到图文配置,亦皆自出机杼。这些自然也都成为构成本书质量能够保证的要素。我相信本书的出版,在赏心悦目之余,对于了解丝绸之路沿线书法,构建丝绸之路书法史,也一定会大有裨助。”
1909 年 10 月,伯希和在北京六国饭店第一次向罗振玉、董康、王仁俊等中国官员、学者展示随身所携少量敦煌遗书,引起了轰动。罗振玉在撰写《敦煌石室书目发现之原始》(1909)、呼吁清政府保护敦煌遗书的同时,积极搜集,采用当时的新技术珂罗版印刷手段,影印出版了《鸣沙石室古籍丛残》《敦煌石室遗书》《贞松堂西陲秘籍丛残》等图录,这些图录现在看来书法价值也是很大的。罗振玉还和王国维一起将斯坦因在罗布泊、敦煌等地发现的汉晋简牍汇集成《流沙坠简》,并加以考释,至今仍具有重大书法价值。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的“兰亭论辩”即是利用西域发掘品来阐释中国古代经典书法现象的著名学术事件,影响极为深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际敦煌吐鲁番学界交流的日益广泛与深入,利用百年来新发现的材料,整合国内外藏品,以西域书法中的典型作品为纲目,剖析特定地域与时空的中国古代书法史成为可能。目前,散落世界各地的敦煌吐鲁番文书,以编辑出版“敦煌吐鲁番文献集成”的形式,已基本整理出版完毕。其中的书法价值,则有待于在当前国际敦煌吐鲁番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梳理与研究。
构建丝绸之路书法史,有必要继续整理出版综合性图录,特别是把国外散失的内容收集起来。在整理方法上,要选择有明确出土地、发掘地点、明确书手、明确书写时间,各种载体、各种书体的高清书迹图版,加以精审的综述、释文、提要、题解,编制详细图表,为更多的人提供丰富的基础研究素材。《从长安到敦煌——古代丝绸之路书法图典》的出版,就是构建丝绸之路书法史的一次大胆探索。
二、注重收录反映中西方文明交流与新出土书迹资料
《从长安到敦煌——古代丝绸之路书法图典》艺术性与学术性并重,是集中展示古代书法经典,将百年来的考古发掘成果、现场考察图片与传统书法艺术首次进行结合的尝试。
书前为中英文《序言》和综述文章《近代西北考察探险与丝绸之路书法史的构建》,后附《沿着汉唐的足迹——丝绸之路书迹考察之旅》。全书分为七章,第一章《长安 周秦书法》,第二章《长安 两汉书法》,第三章《长安 魏晋南北朝书法》,第四章《长安 隋唐书法》,第五章《河西走廊书法》,第六章《西域书法》,第七章《敦煌书法》。每一章再分节,共有三十五节。通过贯穿与书法有关的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周秦汉唐时期的青铜器铭文、石窟造像、书法名家名作、出土文书写本等分门别类进行了介绍,基本涵盖了古代丝绸之路从长安到敦煌再到天山南北的书法经典以及书法艺术的发展演变轨迹。书中还辟出专章,对唐代景教(基督教)、祆教、摩尼教的书迹,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洛阳景教经幢等碑刻,入唐求法的日本僧人空海、圆仁书迹,新发现的日本留学生井真成墓志等进行了介绍。全书策划立意主题明确,结构新颖,集中展现周秦汉唐等时期中国书法盛况,以及书法艺术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魅力。
本书对周秦时期的《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史牆盘》《散氏盘》《石鼓文》《秦公簋》《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等经典,索靖、二王、欧虞褚薛、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等晋唐书法名家的代表作品都予以收录,其中不少是从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的真迹、善拓原件上拍摄,附以青铜器、石刻原件图片与简要考释文章,对篆隶和草书作品择要附以释文,以满足海内外多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
书中还收录了大量新出土和新发现的书迹文物,如近年来在蒙古国戈壁省发现的东汉《封燕然山铭》摩崖刻石、洛阳唐景教《宣元至本经幢记》、法门寺地宫书迹、敦煌吐鲁番写经写本等,特别重视收入反应中西文化交流和古代民族如“昭武九姓”等的在华石刻、书迹以及写本文献,以及西域出土的古代少数民族语言文书写本,如梵文、粟特文、焉耆文、龟兹文、突厥文、回鹘文、西夏文、八思巴文等,探讨研究其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的价值与地位。
三、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还原书法艺术的历史场景
地处丝绸之路咽喉的中国西北地区,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各国探险者的天堂。英国、俄国、德国、法国、日本与瑞典等国的探险队纷纷进入中国西北地区,发掘了大批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具有很高的史学、文献、民族、宗教、地理、民俗、艺术等价值。经过百年来中外学者的不懈研究和努力,“敦煌吐鲁番学”已经成为一门世界显学,吸引着人们孜孜不倦地探索。其中,西北地区发掘的大量具有书法价值的碑刻、文书写本等原始资料,是珍贵的古人书迹,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书法史的研究。
作者为了编著此书,参考了近百年来国内外敦煌学、书法学研究的大量著作和最新的考古发掘报告、文博机构藏品图录,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与文史、艺术知识储备。还先后数次对新疆、甘肃、陕西、宁夏等丝绸之路沿线的书法史迹进行实地考察,如新疆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吐鲁番吐峪沟、阿斯塔那、海昏侯墓、青海湖海晏城遗址、雷台汉墓、武威、敦煌悬泉置遗址、炳灵寺、麦积山、泾川南北石窟寺、莫高窟、西夏王陵、西安汉唐书法遗迹等,足迹万里,拍摄、搜集了十余万张图片,从中遴选出千余张用于此书,故本书的图版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四、精心编校、制作,设计精美,努力打造书法艺术图书的精品力作
本书由北京雅昌艺术印刷有限公司设计制作,历时整整两年,先后多次增补完善。从设计、排版、调色到印刷的每个环节,编者都全程跟进,先后出样稿二十余次,不断修改。西泠印社出版社的编辑同志们更是精益求精,字斟句酌,力求完美,体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使本书大为增色,成为同类图书中的精品。
本书选题策划徐炜,责任编辑朱晓莉、徐炜、李寒晴、吴心怡,特约编辑苏奕林,英文翻译王子衿,文稿录入周慧娟,责任校对曹卓、徐岫、刘玉立,封面设计陈上,全书58万字,图版1200余张,印数1200册,书号:ISBN978-7-5508-3001-1,定价1280.00 元。
相信《从长安到敦煌——古代丝绸之路书法图典》一书的出版面世,将会对中国书法研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简介
张永强,祖籍山东蓬莱,西泠印社社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长期担任政法新闻记者,新闻作品获“第 11 届中国新闻奖”,1999、2000 年度“北京新闻奖”一等奖。现任职中国书法家协会。
主要著作:《敦煌莫高窟题记汇编》(协助徐自强先生合著,文物出版社 2014年 11 月,获 2014 年度“全国优秀古籍整理图书奖”二等奖),《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古代书法经典系列:中国国家图书馆典藏碑帖善拓集粹》执行副主编、撰稿(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5 年 7 月),《永宣金石:古代碑帖拓本选粹》(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8 年 1 月,获第27 届全国优秀美术图书“金牛杯”银奖);任《中国书法全集 • 两晋南北朝写经写本卷》分卷副主编(荣宝斋出版社 2013 年1 月)、《中国书法全集 • 隋唐五代写经写本卷》分卷主编,《长沙简牍博物馆藏长沙走马楼吴简书法研究》执行主编(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9 年 1 月)。
《从长安到敦煌——古代丝绸之路书法图典》序言
王素
我与张永强君结缘,同徐自强、吴梦麟贤伉俪有关。徐、吴二先生都是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都精通石刻石窟,与我的研究领域颇多契合,故很早就相识。永强君作为徐、吴二先生的高弟,乃师外出参会讲学,常随侍左右,从而也认识有年。永强君除了继承乃师的石刻石窟研究,因自幼酷爱书法,在书法领域续有拓展,我们过从更加密切。特别是近几年,我们在长沙三国吴简书法领域进行多次合作,出版书刊若干种[注1],受到学界好评,令我对他各方面实力刮目相看。本书是他继《永宣金石:古代碑帖拓本选粹》 [注2] 之后 ,以一人之力编著的另一部厚重的书法图典,视野开阔,图文俱佳,展卷诵玩,难以释手。
本书共分七章:第一章《长安 周秦书法》,第二章《长安 两汉书法》,第三章《长安 魏晋南北朝书法》,第四章《长安 隋唐书法》,第五章《河西走廊书法》,第六章《西域书法》,第七章《敦煌书法》。每一章再分节,共有三十五节。章多者长达九节,如《长安 隋唐书法》;章少者亦有两节,如《长安 魏晋南北朝书法》。甲骨、金石、简帛、砖瓦、文书等应有尽有。不仅可以了解丝绸之路沿线中国书法从早期滥觞到唐代臻于极盛的发展过程,还可以管窥永强君的创新精神与学术素养。
譬如《长安 周秦书法》有四节,从第一节《庙堂重器》的周公庙甲骨、武王伐商《利簋》、周宣王时期《毛公鼎》,第二节《秦公猎碣》的春秋时期《秦公簋》、战国时期《石鼓文》与《诅楚文》,到第三节《骊山帝陵》的《皇帝信玺》(封泥)、秦始皇帝诏版、秦二世诏书木牍(摹本),第四节《刻石纪功》的秦始皇《琅琊台刻石》、《峄山刻石》(关中本、邹城本),载体繁多,书法丰富,自不待言。但与本书主题“丝绸之路”有什么关系呢?我揣测会有学人提出这个问题。因为众所周知,丝绸之路之名,始见于德国地理与地质学家李希霍芬 18 世纪 70 年代撰写的《中国》一书,时间大致始于汉武帝时期的“张骞凿空”。如果据此立论,显然,周秦时期是没有丝绸之路的。但这是一种传统观点。现在情况不同了。因为我们知道,根据考古资料,在张骞通西域之前,丝绸之路实际上是一直存在的。也就是说,周秦时期有丝绸之路,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呢?我于2009 年 11 月 10 日晚在美国纽约华美协进会举办的“古道西风话敦煌—丝绸之路形成探秘”讲座上提出的观点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即:丝绸之路自古有之,不过那时属于无人维护、安全没有保障的“民道”。张骞通西域的意义,在于设“两关”(阳关和玉门关),建“亭障”(包括邮驿、仓库、烽燧等交通、供应、军事等配套设施),首次将民道改造成为“官道”。当然,丝绸之路并非从此一直都是官道。东汉号称“自建武至于延光,西域三绝三通”。此处的“绝”,并不是说无人往来,而是说官府不再维护,又成为民道;“通”,是说官府又开始投入人力财力,建设前揭各种配套设施,使之重新成为官道。整个丝绸之路史,就是一部民道与官道不断相互取代的历史。而永强君将长安周秦书法作为丝绸之路书法的源头,显然是十分了解丝绸之路完整概念的。又譬如《河西走廊书法》有七节,分量仅次于《长安 隋唐书法》,如果加上同属河西的《敦煌书法》三节,从河西向西辐射的《西域书法》六节,几占全书的一半。可见河西在永强君心中所占分量之重。河西即凉州,敦煌为连接凉州与西域的重镇。虽然汉唐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始终是中华文化的渊薮,但是自秦以降,改朝换代,神州板荡,河西不仅是中原人民的避难所,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侨寄地。我早年曾撰《高昌令狐氏的由来》短文[注3],论述令狐氏原为太原著姓,是避王莽之乱,从中原先逃亡到河西,再逃亡到敦煌和西域的。此类事例甚多,无须赘举。他们将中原的文化,带到了河西,带到了敦煌和西域。久而久之,河西和敦煌成为保存中华文化的堡垒。以书法为例,草书大家东汉张芝、张昶兄弟,二张姊孙西晋索靖,均为敦煌人。在当时人眼里,张芝、索靖的书法成就,较之同时代中原的锺繇、卫瓘,不仅不遑多让,甚且犹有过之。其他文化亦然。陈寅恪先生谈隋唐制度三源,认为北魏、北齐一源含有“河西之一支派”。宿白先生研究早期石窟,认为存在一种“凉州模式”。施安昌先生研究十六国书法,指出有一种“北凉体”值得关注。张铭心先生研究圆首碑形墓表起源,提出“河西圆首碑形墓表”新概念。这些都说明,河西或凉州确实保存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永强君在本书中称河西书法为“五凉书风”,较之施安昌先生提出的“北凉体”涵盖面更广,说明他对河西或凉州书法的独特性也是有自己的认识的。
当然,永强君编著本书,还有更深的想法。据书前《近代西北考察探险与丝绸之路书法史的构建》一文介绍,永强君的抱负,是想通过编著本书,构建丝绸之路书法史。我们知道,二十世纪以来,丝绸之路一直受到关注,天马之路、苜蓿之路、葡萄之路、金钱之路、白银之路、香药之路、法宝之路、书籍之路、写本之路,各种研究不断涌现,可惜未见有人提出书法之路。可见丝绸之路书法史是一个值得期待的选题。为此,他从 2004 年开始,就有计划地对丝绸之路沿线书迹胜地进行考察。据书后《沿着汉唐的足迹—丝绸之路书迹考察之旅》介绍,为了编著本书,他在 2018 年 8月盛夏,从乌鲁木齐出发,沿着吐鲁番、库车、敦煌、嘉峪关、张掖、武威、兰州、西宁、海晏 、青海湖、天水、宝鸡东行,最终到达西安。一路上,不是欣赏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西部苍凉景色,就是参观博物馆,考察汉唐的建筑遗址和书迹胜地,收集到大量珍贵书法资料。这使他编著本书题材广泛、底气充盈。
本书所收书法作品,选材和介绍都极其严谨。选材一般要求有明确出土地、明确书手、明确书写时间、明确收藏单位(包括他本人的破禅室藏品)。介绍除了每章开头有综述外,每件书法作品大致都有名称、时代、尺寸、题解、释文等专栏。重要的书法作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特殊处理。譬如《兰亭集序》,放在第四章《长安隋唐书法》的第二节《昭陵乾陵》下,主图是冯承素摹本(神龙本),跨页高清全图,前面以虞世南摹本、游似藏本(庆元本)、褚遂良摹本跋赞等图为铺垫,后面以《萧翼赚兰亭图》、新出《冯承素墓志》等图为衬托,俾读者对《兰亭集序》在唐宋摹藏能有一种立体的了解。又譬如《大唐三藏圣教序记》,放在同章第五节《佛道妙墨》下,由于刻石原存大雁塔,又称《雁塔圣教序》,故先以大小雁塔为背景,再分列褚遂良正书的《大唐太宗文皇帝制三藏圣教序》和《大唐(高宗)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二图及局部放大图,接着以大雁塔门楣线刻画五小图为衬托,最后附《怀仁集王羲之行书大唐三藏圣教序记》多图,俾读者对该重要书法作品能有一种全面的了解。可见永强君的匠心独运。
永强君早年曾任记者,摄影技术高超,本书的背景照片,以及很多书法作品照片,均为自己拍摄。永强君又一直从事编辑工作,业务娴熟,本书从版式设计到图文配置,亦皆自出机杼。这些自然也都成为构成本书质量能够保证的要素。我相信本书的出版,在赏心悦目之余,对于了解丝绸之路沿线书法,构建丝绸之路书法史,也一定会大有裨助。最后,题诗一首,以表对本书出版的祝贺。
丝绸古道几时开?鸟迹绳文已在哉!
仓颉作书天雨粟,青莲弄笔上阳台。
银钩铁画龙蛇走,大漠长河驼马来。
读罢宏篇难掩卷,凭栏西眺久徘徊。
是为序。
2019 年 9 月于北京天通苑寓所
(作者为故宫博物院古文献研究所所长,我国著名敦煌吐鲁番学学者、史学家)
[注1] 最重要者为《长沙简牍博物馆藏长沙走马楼吴简书法研究》,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9 年 1 月。
[注2] 张永强,《永宣金石:古代碑帖拓本选粹》,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8 年 1 月。
[注3] 王素,《高昌令狐氏的由来》,《学林漫录》第 9 集,北京:中华书局,1984 年 12 月,第 184—188 页。
后记
本书作为“2018 年浙江省主题出版项目”顺利出版,首先感谢西泠印社出版社江吟社长,给了我一个宝贵的学习与提高的机会;感谢责任编辑徐炜先生、朱晓莉女士,他们精益求精、不惮烦劳的编校使本书的质量得以保障。这是我编纂的第一部关于西域和丝绸之路的书法图录,书中的图版和词条说明,尽可能地概括与精炼,注明出处、藏所,以备读者检索。由于水平有限,挂一漏万、失于偏颇之处一定很多,希望图书梓行之后,能得到广大专家、读者的批评指正,使这一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
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考察与写作一如既往的理解与支持。同时,衷心感谢为本书赐序的王素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的刘恒先生,对本书全面指导的学术顾问吴梦麟先生。烟台市政协副主席刘建峰博士翻译了本书英文书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王子衿女士翻译了本书的序言和综述部分;我的小学同学、天津科技大学教授刘明涛博士制作了《古代丝绸之路书迹示意图》,虽然由于客观原因未能采用,她的努力我铭记在心。还有为我们考察提供支持的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先生,为本书提供珍藏拓片和资料的青岛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范国强先生、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冀卫东先生、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院长陈亮先生、日本筑波大学土屋明美女士、上海博物馆孔品屏女士、西泠印社张钰霖博士、宝鸡文理学院教授张永红先生、熊双平先生、陶樱女士,协助我整理文稿和拍摄图片的《中国书法》杂志苏奕林女士、烟台市外事办公室盛宁育女士、贵州师范大学彭蕊蕊同学、广州美术学院任嘉星同学、北京印刷学院李思聪同学,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特别感谢担任本书全部文稿打字工作的《衢州日报》周慧娟女士,我陆陆续续手写的文稿,她都能以最快的速度打好发回,不惮烦劳,令我非常感动。
杜子美诗云:“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本书编纂历时整整一年,先后参考图书数百种,文经屡改,图必再更。近年来,年齿日增,视力锐减,而文债越发沉重。浪迹天涯的考察旅程新奇而艰辛,了无遗恨。图版的收集既需要金钱也需要机缘。在雅昌制作图书,书斋伏案研究、整理写作的过程同样充满了烦累和寂寞。回想2018 年盛夏在新疆和河西走廊考察的日日夜夜,宛然昨日。不知多年之后,有人在翻阅此书的时候,会不会突发奇想,沿
着书中的考察路线重走一遍;不知多年之后,吐鲁番高昌故城的夜色,是否还那么瑰丽迷人。
张永强
2019 年 9 月 26 日于中国书法家协会
(感謝張永強先生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