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蜀道石刻题记展: 换个姿势,沿着古蜀道,游览巴山蜀水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19-04-15

艺术野子

艺术野史


由四川省文化厅(省文物局)指导,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的“蜀道石刻题记展”于2017年11月17日至26日在四川省图书馆举办。

蜀道是古代由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通常学术研究中提到的“蜀道”,是指联系陕西关中平原、汉中平原及四川盆地的道路系统,包括有褒斜道、子午道、金牛道、米仓道等。蜀地四周皆是崇山峻岭,是这里的人们与外界联系的巨大障碍。从商周时期开始,这里便与外界有着文化的联系。战国时期,人们通过开山造路、栈道搭架等技术,逐步形成了今日的蜀道,至今已3000余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蜀道做过多次专题调查。蜀道拥有数量众多的古代石刻文字,其时代由两汉至清,跨越近2000年。基本种类有摩崖石刻、碑碣、阙表、墓葬题记、佛道教造像题记等,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水准和学术研究价值,对于研究古代四川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俗、移民、家族等地方史都是极为宝贵的资料。

“蜀道石刻题记展”拓片主要来源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对蜀道沿线的拓片,得到了广元市文物局、苍溪县文管所等文化、文物部门,特别是陕西汉中博物馆的的大力支持。展览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悠悠古道》,通过图文结合形式对蜀道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包括古蜀道分布图、蜀道遗存照片等;第二单元《蜀道遗珍》,按褒斜石门、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四个部分,分别展示拓自汉中、广元、巴中、达州等蜀道沿线区域的代表性石刻题记拓片逾150件。《石门颂》为出自陕西汉中市褒斜石门栈道的“石门十三品”之一,全面、详细地记述了东汉顺帝时期司隶校尉杨孟文上疏请求修褒斜道及修通褒斜道的经过,该石刻刻于东汉永平九年,被书法界公认为是古隶中最早,占据首位的刻石。《敬祖爱书说》出自金牛道上的广元市苍溪县寻乐书岩,为贾氏家族家训,意在训诫族人敬祖乐学,书法艺术水准高,极具历史、书法艺术研究价值。

展览期间,围绕蜀道历史、文化等主题,主办方还将邀请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艺术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普及蜀道知识,让大众认识了解蜀道“申遗”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对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意义。

蜀道石刻题记展

一、指导单位:四川省文化厅(省文物局)

二、主办单位:四川省艺术研究、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三、协办单位:广元市文物管理局、巴中市文物局、达州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朝天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利州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昭化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剑阁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苍溪县文物管理保护所、南江县文物局、通江县文物局、平昌县文物局、万源市文物管理所、宣汉县文物管理所、达川区文物管理所、通川区文物管理所,渠县文物管理所

四、特别鸣谢:陕西省汉中市博物馆

开幕时间:2017年11月17日下午2:30

展览时间:2017年11月17日至25日

展览地点:四川省图书馆(一楼美术厅)


我想起陆放翁的诗句:三十万年如电掣,断魂幽梦事茫茫。

可见的历史,虽然明明白白都印在书里,但有时也无可奈何翻了一个样貌。那天我钻进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飞的办公室,捧着厚厚一摞“2017蜀道石刻题记展”的展陈方案和图片资料,着实惊了一头:一队人马,一年多时间,数条线路,沿着蜀道的历史光脉与现实荒芜,探访、追问、将蜀道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符号,从根植于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打捞、抛光出来,以蜀道具体路线为纲,串起四川、陕西地区的碑刻拓片,办展,使这一记忆明晰化、具体化。

沈从文提到,游山玩水,探胜访奇,历史中那些的名人或无名氏,无论受什么指派或机缘,兴会来时,攘袖挥毫,摩崖题壁,草草数行或事后精刻,都有独特动人之处。这动人带着深致的情动与稳妥,留下难以抹去的史痕。当工作人员在荒草凄凄中刨开那些岁月荒芜,发现数十块刻碑时,那种漫漶的心绪,令人印象深刻。

哪怕不具多少文化主题的旅行,其意外的文化发现,总是令人心动,何况这一年多艰苦的主题行进:蜀道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要集中展示蜀道上从未被发现的碑刻,是对申遗工作的有利支撑,同时,这些渗着岁月之光的优美碑刻,其历史研究价值,艺术书法价值,令人不敢回避。手上这些历史的平帖来自蜀道的一座座纪念碑,完全可以想想,文史人员搭寻数百年时光,抚摸到通往蜀道掘进之初的时间界碑,还原当时之风物人情细节,它们要么是风云激荡中的路标或碑记,要么是家国命途的抒怀志铭,抑或只是古色旧香的文人唱酬……这些久远的碑刻,是历史写给现在的一封封家书。

- - 郭志融《牛头山》 清咸丰四年(1854年) 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战胜村;67cmx122cm

- - 览画学十三科钞奇书八千纸 清代 广元市苍溪县东兴镇东兴村 342cmx278cm

- - 石峡颂 清光绪癸末年(1883年) 巴中市平昌县江口镇 191cmx97cm

- - 张实修城记 宋淳祐已巳(1246年) 巴中市平昌县江口镇杨柳村 197cmx132cm

而我们作为当今的观者,会通过这次碑刻题记展,对悠悠蜀道的遥远记忆进行某种印证和颠覆,比如对《石门颂》的想象与印证,比如对广元苍溪县东青镇寻乐书岩的寻访,工作人员进得那内里阔张的石窟,发现这些丰富的碑刻,其中龚晴皋、龚有晖的作品印象深刻。身处这并不算热门的文化遗存,文保工作人员意识到,这寂寞的洞壁,仍默默担负旧时家国乡县文化的传承与寄望:面对默默无言数百年的它们,我们犹如人生采访的旅人。

让重新认识我们都快忽略的“蜀道”,看这些废墟与花朵,如何保存了往昔的时光。


展览分为两个单元:

第一单元 悠悠蜀道

“蜀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但凡经过四川境内的路线,如秦蜀古道、陇蜀古道、茶马古道、五尺道等,都可称之为“蜀道”。李白所指“蜀道难”,是指秦蜀古道,或曰川陕古道,指的是通过打通秦岭、大巴山两大山系,连系陕西关中平原、汉中平原及四川的道路系统。蜀道(川陕古道),开辟于商周之际,正式开通于战国时期,一直使用至民国年间,前后延续3000多年,其内部有多条线路,一般有“北四南三”或“北四南四”的说法。北边自西向东,有故道(嘉陵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4条,南边自西向东有阴平道、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4条。五通八达的道路体系链接了北方中原地区与西南地区,促进了中国南北两地间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宗教等文化的沟通与融合。

如今这条承载千年历史的道路已退出历史的舞台,它曾经的辉煌被镌刻在了散落于蜀道沿线的古今碑刻中。这些碑刻中,既有开凿于悬崖峭壁上,尺幅巨大的诗歌题咏;也有开凿于崖洞内,为家族传承的家训家规、劝学导言,还有为修路架桥、开凿石窟种种功德而刻的修路记、功德碑、发愿文等。可谓内容丰富、气象万千。其时代可以早至秦汉、晚至明清民国。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书法艺术形式也在众多的碑刻中一一体现,这些大都无名的艺术家为后人展示了一幅幅精彩纷呈的民间书法艺术。


第二单元 蜀道遗珍  

一、人类杰作--褒斜石门

石门颂,全称《汉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位于褒斜道南端,是蜀道开始穿越秦岭之处。石门颂全面、详细地记述了东汉顺帝时期司隶校尉杨孟文上疏请求修褒斜道及修通褒斜道的经过。该石刻刻于东汉永平九年,被书法界公认为是古隶中最早,占据首位的刻石。历史、艺术价值极高,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石门颂) 汉建和二年(148年)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褒河乡河东店村 186cmx244cm

石门栈道是褒斜道上具有代表性的路段,其中有一段为早在2000年前汉代,由人工采用“火焚水激”方法开凿的的隧道,后世称之为石门,可以说是人类智慧的杰出反映。在隧道两壁及褒河两岸悬崖上,曾有大量题咏和记事类摩崖题刻。1970年因修建石门水库,便将石门内侧两壁最受推崇的13件摩崖石刻迁至汉中博物馆,是谓“石门十三品”。

石门十三品,又称汉魏十三品,是13件著名摩崖石刻的合称,属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博物馆。石门是连接关中平原和汉中平原的褒斜栈道南端的一段隧道,是蜀道的重要部分,系东汉年间所开,后来在隧道两壁及褒河两岸悬崖上凿有大量题咏和记事。1970年因修建石门水库,只得将淹没库区内最受推崇的13件摩崖石刻迁至汉中博物馆。这些石刻作品被誉为“国之瑰宝”,石门十三品在书法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们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是汉代以来书和刻两者的最高艺术结晶。其中汉魏时期作品早在唐宋时就负盛名,誉满全国,更为历代考古家、书法家所推崇。石门十三品是研究汉隶的重要实物,在中外书法界和金石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本次展览将展出《石门十三品》中的3件代表性作品拓片:《鄐君开通褒斜道》《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石门颂)》《石门铭》。

- - 鄐君开通褒斜道(大开通) 汉永平九年(66年)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褒河乡河东店村 251cmx93cm

- - 石门铭 北魏永平二年(509年)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褒河乡 229cmx176cm


二、石牛开山——金牛道

金牛道是四川境内使用时间最长、最为重要的蜀道。其主道在四川经广元、绵阳、德阳而至成都,支线自广元利州沿嘉陵江,过苍溪至阆中,再由阆中西行,经三台、中江等地到广汉,合于主线而至成都。因为使用时间久、又是最重要的官方驿道,因此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各类文化遗产。本次选择了主线上的广元地区摩崖石刻,有修路、题咏、界碑等内容,也选择了支线附近一处重要的摩崖石刻--寻乐书岩,作为金牛道沿线晚清石刻的集大成者予以展出。

- - 广元市苍溪县贾家祠堂

广元是金牛道入蜀第一站,广元境内仍有关隘、栈道、石板路、古桥等多种古代道路遗存保留。在这些遗存周边,保留着大量的碑刻,此次所选碑刻皆在金牛道主线的一些重要节点上,如七盘关、天雄关、昭化古城等处,是作为蜀道历史存在的重要实证。

- - “天然乐趣” 清代 广元市苍溪县东兴镇东兴村 201cmx44cm

- - “寻乐书岩”匾额 清代 广元市苍溪县东兴镇东兴村 166cmx55cm

- - “勤俭持家” 清代 广元市苍溪县东兴镇东兴村 204cmx77cm

- - 《回岸洞天叙、回岸洞天记》清代 广元市苍溪县东兴镇东兴村 261cm×99cm

寻乐书岩(约30幅):寻乐书岩,又称贾家洞、九思祠,位于广元市苍溪县东青镇,始建于嘉庆五年(1800年),时白莲教农民起义军入苍溪东河,当地百姓欲避兵乱,由寇自顺等人鸠工据崖凿两间石室,洞壁刻有文字以记其事。此后,河西名儒贾儒珍于道光年间至光绪十五年(1890)陆续开凿数间石室,并上下相连,洞之规模,因以初具。寻乐书岩建设从嘉庆五年至光绪十五年,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5朝,时间近百年,全洞共4层,大小石室7间,面积470平方米,室内四壁现存清代各种字体书法作品152幅,刻字面积约160平方米,计有近两万字。这些书法作品包括诗词、匾额、对联、题记等,是迄今为止西南最大、国内罕见的清代洞藏摩崖书法刻石遗存。

- - 《敬祖爱书说》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 广元市苍溪县东兴镇东兴村 182cm×69cm

- - 贾儒珍开凿石泉记 清咸丰四年(1854年) 广元市苍溪县东兴镇东兴村 340cmx125cm

- - 《寻乐书岩记》清咸丰四年 (1854年) 广元市苍溪县东兴镇东兴村 192cm×172cm

- - 甘露泉 清代 广元市苍溪县东兴镇东兴村 115cmx82cm

- - 甘露泉铭并序 清 广元市苍溪县东兴镇东兴村 140cmx81cm


三、官民两用——米仓道

米仓道是继金牛道后,四川又一条重要的蜀道段落。在其发展过程中,一度是民间商旅往来的重要通道,官方在此基础上,加强了管理,使其成为北方入蜀的又一重要孔道。

米仓道,,又称“巴岭路”,是入蜀一重要道路,史书记载:“考汉中入蜀之道有二:其一即金牛;其一谓之米仓”。米仓道又分为大巴路、小巴路。前者主要是翻越米仓山后沿南江河河谷地带,经南江进入巴中,后者主要是沿诺水河流域的通江、平昌县区域进入巴中。两路往西到阆中,与利阆道汇合后,西行至成都。另外从巴中南下,可经渠县到重庆地区。米仓道在汉代已经出现,既作为一条历史时期的官道,又因其道路较为平坦,在宋以后逐渐成为川陕之间一条重要的民间商贸道路。

- - 杜德机等游菖蒲涧题记 宋政和元年(111年) 南江县南江镇朝阳村太子洞 40cmx27cm

- - 蒋佳弼等游菖蒲涧赋诗题记 明天启二年(1622年) 南江县南江镇朝阳村太子洞 50cmx50cm


四、一骑红尘--荔枝道

荔枝道据传是唐代年间,唐玄宗为杨贵妃运送荔枝而特意开通的。这自然有夸张传说的成分,综合文献及各方面研究看,实为这条连系重庆、川东北地区和关中的道路在唐代得到了一次官方的修整。这条路在四川地区主要经行达州,沿线题刻也较为丰富。

- - 石像记 唐永泰元年(765年) 达州市宣汉县马渡关镇浪洋寺 44cmx40cm

文:谢礼恒   美编:西子

艺术野疯狂一周年精选集《乌鸦穿过玫瑰园》火热上市

← 左右滑动浏览购书二维码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