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梦回桃花源”叶瑞琨金碧山水展:去找那个逃跑了的苏东坡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19-04-14

艺术野子

艺术野史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

如果不是因为见到艺术家叶瑞琨即将在太古里博舍九张画廊举办金碧山水画展的九件作品,我甚至忘了读过作家祝勇《在故宫寻找苏东坡》一书里的经典句子:苏轼《寒食帖》,是在一个原本与苏轼毫无干系的地方——黄州完成的。也是在这一年,苏轼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字,这词,这文,无不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不朽经典。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668nozcr4&width=500&height=375&auto=0

☞ 点击看深度访谈

丹青引·叶瑞琨:孤行之路更显难能可贵

终于在秋天等到:我们在江南忆,拍到叶瑞琨最深的往事

将近一千年后,我们都习惯了在书房里临写《寒食帖》,心里想着,公元1082年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年份:在这一年,苏轼的生命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这场名为“梦回桃花源”的金碧山水画展中,有两件尺幅阔壮的作品和苏轼有关:《前赤壁游》(160x34.5cm,金笺设色)、《后赤壁游》(160x34.5cm,金笺设色)。还有两件主题作品《桃花源》(48.5x36cm,金笺设色)、《渊明诗意》(65x35cm,金笺设色)。

- - 《前赤壁游》金笺设色 160cmx34.5cm 2018年

- - 《后赤壁游》金笺设色 160cmx34.5cm 2018年

金碧山水,一个传统到无以复加的国画类型。宋以前,明确的说在苏东坡之前,金碧山水富丽堂皇,如同盛行之歌,来自宫廷之悦。

宋以后自苏东坡始,提倡文人画,金碧之衰逐渐成势。这些作品之工,技艺超群,但在文化素养上没有解决好。艺术家叶瑞琨此番借文化之眼,纵向观察了近千年美术史,重新发现了中国最美的这种表现形式,“实际上是恢复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支持,开了一个新篇。”

这批新作并不是唐人画的金碧形式,而更具文化性、文人气与现代感。

- - 《观自在》金笺设色 46.5cmx35cm 2018年

- - 《坐看云起时》金笺设色 103.5cmx50cm 2018年

要把文人画之精神,用金碧山水这类完美技巧来解决和表达。这成为这批作品的独创与亮点。这九件作品,不是其技法好坏的评价标准,而是是否能读出创作者笔墨里的素养与修为。

金碧山水早在1300年前就已经很主观了。叶瑞琨这次新作,没有时序,不在客体,春山夏云秋树冬雪,都融到一个画面里。“正如佛教所说,任何你看得到的都是虚幻,内心的世界才是真实,“中国人在表现艺术时,主观情感是因为中国文化这几千年来追求庄严之精神促成的。这批画既有文化含义,要有文人画之气韵,又要有工匠画深入刻画内心世界之技巧。”

- - 《仍天上云卷云舒》金笺设色 66.5cmx35cm 2018年

借用金碧山水的古老语汇,艺术家叶瑞琨花了整整八个月时间,创作了这九件作品,回应了苏轼的幽深疑问。没有任何参照物,即使是主题明确的《赤壁赋》,都是来自叶瑞琨对苏轼内心世界的试探、触碰与揉搓,那是内心生命体验的一种打通与共鸣。11世纪,那个慷慨收留了苏轼的黄州,实际上还是一片萧索之地,要不是他找到东边那片坡地并成功种下养活自己的第一口粮食,苏轼还是苏轼,“东坡”就是另外一个人的名字。

叶瑞琨说他读到了苏东坡在黄州幽暗岁月里的乐观与沉着,那不是对成熟岁月的圆滑,而是一种接纳。黑暗与苦难,不是在旦夕之间可以扫除的,在消失之前,他要接纳它们,承认它们的存在,甚至学会与它们共处。

于是,叶瑞琨用一种苏轼竭力想抛却的金碧辉煌的方式来创作、回应岁月的技艺与遗忘的本能。照例是用那些缤纷鲜艳的矿物颜料,为了某些丰富效果的处理,他偶尔不得不掺加一些化学颜料,极致地富丽堂皇地从过去古旧光华里对宫殿的描绘转向了草房。他把草房画进金碧山水,恰好是现代感受跟文人画气息融合与萃取后的通俗表达:这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山水,而是每个人心里的理想状态与生命空间。

叶瑞琨创作中所强调的文人画精神与工匠画的丰富技巧极致地结合在一起,让作品呈现了和传统金碧山水画完全相反的某种单纯,这就是画展的主题:梦回桃花源。“桃花源实际上是陶渊明给我们中国人勾画出的一个生命空间。”是的,不是“生活空间”的概念——生活空间只是人的存亡,但生命空间包含人的理想和精神生活。

如同蒋勋说的,苏轼在黄州之生活,是最难过、最辛苦、最悲剧的时候,同时也是他生命最领悟、最超越、最升华的时候。于是,苏轼在黄州的劳作体验中反而让自己进入到了一个哲学的思维方式里。

以文人画的精神来画金碧山水,或者说以金碧山水的方式来画文人精神。从苏东坡开始的这1100年,芸芸众生里的国画家基本上是在追求寥寥几笔的自由状态下的绘画。“但似乎没有人真正研究过这种东西,就盲目把它否认了,所以就没有人画。现在我们提倡文化复兴,金碧山水这块瑰宝不应该丢失。”

- - 《桃花源》金笺设色 48.5cmx36cm 2018年

- - 《渊明诗意》金笺设色 65cmx35cm 2018年

也许,这批作品一经问世,在美术界应该会引起不小震动:苏东坡当时提倡文人画时,本身并不排斥工笔,只是觉得用这种金碧山水来表现,画不出那股文人意气。叶瑞琨早前在一次外地举办的展览会上,见过这种文人意趣的金碧山水,但画得并不到位,他就有了让这类作品往前走一大步的欲望,这也是他从艺生涯里花最长时间创作与打磨的作品系列。

这次创作,讲了不少古人古事古情。能够从叶瑞琨作品里摸到陶渊明的身影、王维的身影、周敦颐的身影、苏东坡的身影……不过他对苏东坡的格外偏爱,让人印象深刻。黄州之远,让苏东坡彻底成为一个寂寞中的孤独者,这是他的身份,但回头来看,这也是他最为豁达,悠远的时期。“前后赤壁赋”这两件作品,叶瑞琨甚至没有在画面上画出一笔水,反而是空的、静的,“我就是想表现出苏东坡内心的雄浑和沉寂,还有宁静的心性。”中国文化中,所谓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静,智者动……”一旦画面上画了这水,画有了显像的“动感”,苏东坡的心境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所以他一笔水都没画,一直于静态中表现苏东坡的精神。当苏轼面对一片荒坡,每天思索“戴月荷锄几时归”,不再如刚到黄州时夜夜梦回朝廷岁月上的朝阕霓影后,苏轼的精神半径才开始真正延伸,这画面上无“水”之时,苏轼的心境才能如“水”平静。

- - 《濂溪诗意》金笺设色 46cmx35cm 2018年

- - 《曼殊诗意》金笺设色 100cmx36cm 2018年

“苏轼在去黄州之前,是一个纯粹的文人。一旦到了黄州,游了赤壁,他终于成了一个哲人,他的个体文化里终于体现出哲学。”叶瑞琨想起益州画社创社展(武侯祠美术馆,2017年12月16日)上自己参展的作品“东坡诗意”一组四件,用了纯水墨的方式向苏轼致敬。“所谓‘蜀学’,就是从苏东坡始,文史哲、儒释道融会贯通。我是四川人,恰恰受到这蜀学的影响。能体会苏轼内心的那种单纯。”

- - 叶瑞琨 《东坡诗意》

在叶瑞琨看来,纯水墨与金碧山水可以并行不悖。“从哲学观念讲,就是物极必反。画到最繁复,就是最简时。这次展览作品,用色十分简单,虽然变化万千,但是在一个调子里的变化。上色是用水墨之精神、颜色来涂抹,达到的诗意与纯水墨是一致的。水墨画就像佛教里说的‘顿悟’,用了学养与修为的积累,画的时候偶然得之,金碧山水则像佛教里说的‘渐悟’,要通过无数次的涂抹、填画,逐渐达到那种单纯的高度。”

色彩丰富到极致,单纯就呈现了。

叶瑞琨这批新作,敷色徐缓,备加小心,用色部份需反复涂抹十多次,一是为了堆积感,二是求得平和之态。快敷浮躁,慢敷养心,“用很淡的、慢慢的颜色涂上去,心境是平和的,颜色会随着你的心境变化。”

我不禁想起公元4世纪的东晋,有一位诗人,曾经当过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这一连串名声却让他最终逃遁,归隐在鄱阳湖边一个叫斜川之地,写下《归园田居》这类诗歌,和《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不朽的散文。在黄州,陶渊明是苏轼最好的对话者。苏轼曾说“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读有奇趣。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者则疲精力,至死不悟。”

时间把这两位不同时代的诗人越推越远,但在东坡心里,他们越来越近,或许只有在黄州,在那刻,苏轼才能如此深入地进入陶渊明的内心。有意思的是,叶瑞琨的这几件和他心目中有关苏东坡和陶渊明的作品,无意当中给了观者一个穿越之桥,展现了这“桃花源”的真实、丰沛与生动,风和日丽、鱼跃鸢飞、一窗梅影、一棹扁舟,都蕴含着人生中不能错过的美。

作家张炜曾说过,“陶苏二人都是出入丛林(指官场丛林)之人,都是深处绝境之人,都是痛不欲生之人,都是矛盾重重之人,都是爱酒、爱诗、爱书、爱友人、爱自然之人。”苏东坡在黄州一遍遍抄写《归去来兮辞》,那好像是他在书写自己的前世——他在词里说:“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

当然,纸页上的《桃花源记》、《寒食帖》、前后《赤壁赋》都是无声的,这金碧山水的《赤壁赋》和《桃花源记》也是无声的,但通过这金碧到极致的单纯画面,观者又能体会到如晋诗宋词一般的旋律,诗人、途人在山水田野间劳作或旅行,累了就坐,渴了就喝,头上有墨色不定的云,一会又对着顿挫无常的山放声高歌,原来,这画竟也是有节律、有平仄的。

祝勇写到,宋代,在理学诞生的前夜,中国已经出现了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分离的现象。在黄州的苏东坡,内心一片澄碧。他意识到,在那些虚无高蹈的文章策论之外,这世上还绝然存在着另外一种文字,它不是为朝廷,为帝王写的,而是为心,为一个人最真实的存在而写的。所以,6月2日,我们一起,在叶瑞琨的金碧山水里,去找那个逃跑了的苏东坡。

叶瑞琨(子琨),1954年9月生于四川成都,1972年拜岑学恭先生为师,学习绘画。成都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画学会理事、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

叶瑞琨


谢礼恒最新艺术散文集《何不怜取眼前人》(2018年5月,四川人民出版社)特别选在6月2日太古里博舍酒店九张画廊叶瑞琨个展雅芬首发。

散文集涵盖十多位四川著名书画家之访谈故事、生活雅趣。

梦回桃花源——叶瑞琨金碧山水画展

艺术指导:四川省中国画学会

策展人 :马平橋 黄诗益

主办单位:博舍  都江堰江南忆美术馆  

协办单位:成都画廊协会 艺术野疯狂 大来文化生活馆

承办单位:九张画廊

特别鸣谢:益州画社 四川浙商美术馆

开幕时间:2018年6月2日 15:00

展览时间:2018年6月2日——7月2日

展览地址:成都远洋太古里·博舍 | 笔帖式街81号



文:谢礼恒   美编:西子

▽ ▽ ▽

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赞赏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终于等到“百大”DJ齐聚成都:一起在“动次打次”中゙嗨到爆!

张大千煲给谢稚柳的一碗汤: 诗婢家春拍,几件旧日红

谢季筠、刘云泉、刘泽文、王飞、刘崇寿“五丁问道”书法展

沁月斋旧时月色:岁月捡漏,重华春拍三大旧藏登场念人忆事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